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对校园欺凌说不(如何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内容
试读章节

案例及应对策略

本书中的案例均被编排为相同体例。先描述案例情节,再给出几种可行的应对策略。对于应对策略,我们只写出了一个大概的提纲。你可能会在不同的案例后面发现相似的应对策略,希望这对你能产生强化作用。你无须按顺序阅读全部案例。你可以参考目录中的案例标题,寻找和你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阅读,也可以简单浏览。案例的编排没有特别的顺序,但涵盖了前文所述的各种常见欺凌类型。

在有些案例中,应对策略仅仅是前面情节的延续。案例中的主人公可能已经仔细分析了当下的情况,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采取了某些行动。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可能就是非常有效的应对策略。

案例1

西蒙—一群男孩往他身上扔橘子

类型:公开欺凌、身体欺凌

“对不起!”我听见其中一个男孩在嚷嚷。我看见地上有个吃了一半的橘子。

我叫西蒙·伍德菲尔德,今年11岁。我很喜欢上学。我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和科学。其实我学习所有的学科都很用功,但我尤其喜欢这两科。老师们经常额外布置一些难题让我带回家做,有时甚至在课堂上就直接让我做。

在课堂上,我特别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那些问题一般都超级简单。我也不是一直主动举手,但是如果全班都没人答得上来,老师通常就会问我,我总是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最近这段时间,午休时我都会去图书馆。我和科林、林赛三个人正在编写一个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可以把一个二维物体变成三维的。昨天上课时,赫顿老师让我在班里演示了一下。

当时,我把我的电脑连到大屏幕上,给全班展示。赫顿老师和另外一个同学还问了我一些问题。

中午,我照例走路去图书馆。经过食堂附近的长椅时,我感到有什么东西重重地打在我后背上。我的书掉了一地。其实那一下并没有多疼,我是被吓了一跳。“对不起!”我听见其中一个男孩在嚷嚷。我看见地上有个吃了一半的橘子。我把书和橘子都捡起来,继续往前走,就近把橘子扔进了垃圾桶。我能听见他们在笑。于是我扭头又看了他们一眼。他们显然并没有感到抱歉的意思。

午饭之后,这种事情又发生了。这次,是其中一个男孩“不小心”撞到了我。

“对不起!”他双手抱在胸前,又来了这么一句。他撞我撞得非常狠,我努力控制着才没有摔倒。

“没事。”我嗫嚅着。我感到自己像个笨蛋,因为我显然不是没事。这让那群男孩再次笑起来。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思索着,快步走回教室。

欺凌总是会带来伤害,如果造成的是情感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就会更糟糕。一般来讲,避开欺凌者是非常有效的应对策略。避开的意思是说,你可以换个地方做事,不要到欺凌者经常出现的地方去。当然,这实现起来有时会比较困难。那么,你就可以寻找能支持你的人,比如,西蒙再去图书馆的时候,可以让好朋友科林和林赛陪他一起走,这样就不必独自面对可能出现的欺凌者。

人们常说,欺凌就是权力的滥用,所以,你要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是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走路时,请你挺胸抬头,步伐坚定。有时候,对当下的情境开个玩笑,也能让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下来。比如,西蒙可以说:“挺好的橘子,你吃了多好,干吗扔了。”这也许就能使当时的情况缓解一点点。简单明了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微笑,然后走掉。有时候,如果欺凌者发现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可能就不再继续了。如果遭受欺凌,受害者要尽力避免让欺凌者看到他们想达到的效果。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是非常重要。

欺凌者盯上受害者通常没什么理性原因,主要原因大概就是他们想要寻求力量感和掌控感。所以,欺凌的发生往往和欺凌者有关,而与受害者无关。但是,受害者的自尊心会在欺凌过程中受到严重打击。这时候,你可以尝试自我对话。你首先要知道怎么样进行自我对话。有时,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比如,我们可能对自己说,我没有那么好,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时,我们就成了自己的敌人。请你多给自己一些鼓励和支持。你跟好朋友怎么对话,就跟自己怎么对话。想了解关于自我对话的更多信息,你可以阅读“自我对话”那一章。

在考虑欺凌问题的时候,不要总是纠结在发生欺凌的过程和与欺凌相关的情绪之中,可以更多地关注你实际能够做些什么。一个人遭受欺凌之后,可能感到很愤怒、很受伤,但仍然可以有信心应对欺凌,让环境变得可控。

有些人发现,运动也是应对欺凌的有效方法之一。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提升自信。

再次强调,面对欺凌者时,请你挺胸抬头,然后走开。你可以做出一些行为,改变欺凌情境中力量的不平衡,重新获得控制权。身体语言就是一种有效的行为。你一定要站得笔直,让形象高大起来,眼睛里透着自信。尽一切可能让欺凌者感到,掌控权并不在他们手里,至少看起来要给他们这种感觉。你要神情笃定地走路,对欺凌者的行为表现得完全不感兴趣,呈现出一派悠然自得的样子,这就是对欺凌者最有力的回应。我们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别人就会以为我们是什么样子。

总之,你必须向欺凌者展示出你没有屈服在他们的影响力之下,他们并没有掌控一切。

记忆要点

变更出行路线,避免遇到欺凌者。  如果你必须经过欺凌者可能出现的地方,叫上朋友陪你一起走。

用幽默的方式使欺凌者的语言偏离原来的意思。以自信的形象示人。

学会和自己对话,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P11-16

作者简介
凯西·桑顿,心理学家,学校咨询师,凯西取得教育发展心理学硕士学位并成为一名注册心理学家已有15年了。她的硕士论文的主要内容即关于校园欺凌及反欺凌项目。近8年,凯西一直担任学校咨询师,为家长、教师、学生(3~18岁)提供心理帮助。她的学术研究领域包括心理测量、循证学业干预以及如何为学校组织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除此之外,生活中的凯西热爱家庭,喜欢种菜和烹饪。
迈克尔·潘克里奇,教师,作家,迈克尔做了多年教师。他目前在一家独立中学工作,主要面向四至八年级学生。他从事写作已有15年,目前已出版了超过30种儿童读物,内容涉及广泛,前期的作品以运动主题为主,近年的创作转为奇幻恐怖小说。在生活中,迈克尔是女儿们的好爸爸,他喜欢看体育比赛,喜欢跑步和阅读。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指导你避免在成长的遭遇里迷失自己的无价指南—多希望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就能看到它。

——Kidscape(英国反欺凌组织)

近年来,因一些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与曝光,校园欺凌现象开始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但目光主要聚焦在带来了较大身体伤害的恶性欺凌事件上。而本书告诉我们,不是只有恶性校园暴力事件才是校园欺凌,欺凌既包括公开欺凌,也包括隐蔽欺凌和网络欺凌;欺凌既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言语上甚至表情上的;欺凌不仅有身体上的直接伤害,也可能有心理上的隐性伤害,如破坏社会名誉、开下流玩笑、恶意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等,都属于校园欺凌。相比恶性欺凌事件,那些持续的、微小的、隐性的欺凌事件,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校园生活中更常见,给儿童和青少年造成了普遍的不良身心影响,更应当予以足够、充分的重视。

我希望有更多的儿童和青少年能够看到本书,并从本书中有所获益;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和家长看到本书,以有效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应对校园欺凌的困扰,降低校园欺凌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刘晓明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目录

引言

什么是欺凌

欺凌的后果

案例及应对策略

 案例1 西蒙——一群男孩往他身上扔橘子

类型:公开欺凌、身体欺凌

 案例2 特瑞娜——她不想做那些事,于是感到了同伴压力

类型:隐蔽欺凌

 案例3 玛丽莎——她收到了匿名骚扰短信

类型:网络欺凌

 案例4 塔妮莎——她碰了一鼻子灰

类型:隐蔽欺凌

 案例5 约翰——有人在他的社交网站上写差评

类型:网络欺凌

 案例6 丹尼——他收到了别人冒名写的信

类型:公开欺凌、言语欺凌

 案例7 梅隆妮——朋友们不跟她玩了

类型:隐蔽欺凌

 案例8 嘉莉——她发了张照片,结果受到了网络欺凌

类型:网络欺凌

 案例9 阿希莉——罗伯特总是用言语攻击和羞辱她

类型:公开欺凌、言语欺凌

 案例10 莱拉——恶毒的流言

类型:公开欺凌、书面欺凌

 案例11 比利——他遭到了种族歧视

类型:公开欺凌、言语欺凌

 案例12 安东——他发现了吐槽他的网页

类型:网络欺凌

 案例13 马特——来自网游世界的打击

类型:网络欺凌

 案例14 瑞秋——别人拍了她的照片发给大家

类型:网络欺凌

 案例15 奥瓦尔——他收到了内容恶毒的私信

类型:网络欺凌

 案例16 劳琳——她被朋友们排挤了

类型:隐蔽欺凌

 案例17 蒂龙——他收到了不友好的短信

类型:网络欺凌

 案例18 温——她收到了恐吓邮件

类型:公开欺凌、书面欺凌

 案例19 尼尔——有人在球场上故意欺负他

类型:公开欺凌、身体欺凌/言语欺凌

 案例20 玛琪——有人在网上P(处理)了她的照片

类型:网络欺凌

 案例21 莉兹——她总是被人捉弄和取笑

类型:隐蔽欺凌

 案例22 帕特蕾——大家嘲笑她的文化习俗

类型:隐蔽欺凌

 案例23 萨利——她在公交车上被人嘲笑

类型:公开欺凌

 案例24 马克斯——他就是大家开涮的对象

类型:公开欺凌/隐蔽欺凌

 案例25 史蒂夫——大家欺负他,觉得他是个变性人

类型:公开欺凌

 案例26 布列塔尼——她遭遇了恐同欺凌

类型:公开欺凌/网络欺凌

睡眠

焦虑

营养

锻炼

果决性

冥想和放松

自我对话

你觉得自己是欺凌者吗

校园欺凌

给家长的建议

继续前行

作者简介

序言

你翻开了这本书,这很好,真的很好。为了帮助自己或他人摆脱欺凌,你坚定地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谢谢你!

欺凌可能远比你想象得普遍。研究指出,在任意一周的时间里,大约有1/6~1/4的在校学生会直接受到欺凌的影响。我们取个平均数,大致算作1/5,这就覆盖了学校里20%的学生。也就是说,在一个平均容量为24人的小学班级里,大约就有4~6人正在遭受欺凌。并且,欺凌的发生与学校类型无关。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是私立学校、教会学校还是公立学校,是男校或女校还是男女混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是大型学校还是小型学校;总之,欺凌无处不在。它就是这样真真切切地发生着。

更令人不安的是,超过80%的孩子都清楚地知道,欺凌行为曾发生在他们的班级里。他们就是旁观者。袖手旁观的人真的很多,其实他们都是潜在的可以对受害者施以援手的人。如果我们能让这部分人对欺凌行为进行干预,把他们由“旁观者”转变为“干预者”,那么长期以来存在于校园之中的强大的欺凌文化就会开始崩塌。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被欺凌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我们可以试着给出一些解释。当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团体时,就会产生社会秩序,小孩子的团体尤其如此。团体中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你跟他们不一样—可能因为你是红头发,可能因为你的肤色不是学校中的主流,甚至有可能只是因为你的数学特别好。你是不是说话的口音和别人有点不同?你竟然穿“那样的”鞋子?哦,天呐,我真不敢相信她竟然说那个!明白了吗?欺凌往往是为了加强和重构社会秩序。有些人面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时,会有点害怕,所以总想把“异己”扳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想让世界保持稳态。欺凌意味着抬高自己,打击别人,这样就可以令自己保持在社会秩序等级的最顶端。当然,实际的情况肯定更复杂,还有许多原因都可以促使人们做出欺凌行为。有时候,人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正在欺凌别人。他们的欺凌行为可能源于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可能是模仿家庭中的重要成员。那就是他们自然而然的行为。

令人欣慰的是,人们已经找到了许多方法来应对欺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些方法可能对你特别有用,有些则可能没有那么好的效果。这都是正常的。其实,只要认真阅读本书中的众多案例及应对策略,你就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到底是哪种类型的人,哪些方法更适合你。

应对欺凌的过程是艰辛的,其中可能有痛苦,可能有伤害。这个过程有时甚至比欺凌本身更让你感到痛苦。那是因为,你正把人人避而不谈的欺凌世界从阴暗角落中拖拽出来,暴露在阳光下。你自己也就同样暴露在阳光之下。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并不容易。人们更习惯于忽视那些令人痛苦的东西,假装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想要改变欺凌的现状,你需要做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比较艰难,但你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去尝试。如果任由欺凌持续下去,你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受害者的位置,就可能终生无法摆脱被欺凌的阴影。既然你已经开始阅读本书,说明你想要做些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你希望看到一个不同的你,一个更强大、更率性的你。你希望遵从内心的声音,坚定自己的信念。你希望在面对任何形式的欺凌时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发声。

不过,这里还要多说一句。勇敢地应对欺凌不一定总会有美好的结果。欺凌的双方不一定都能像故事里讲的那样,最终彼此原谅,和好如初。

在本书中,你可以读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其中有解答,有建议,有例子,有观点,有方法,有定义。但是最终的做法取决于你。本书的目标就是鼓励你勇敢地站出来,坚定果决地应对所遇到的欺凌情境。你不可能时时刻刻将这本书揣在裤兜里。但如果你接受书中的观点和建议,并且学着成为一个更强大、更自信的人,那么你未来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变得踏踏实实,充满希望。

现在,你就要开始阅读这本书了。请做好准备,你生活的世界将因你而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幸福的所在……

内容推荐

每五个儿童中,就有一人遭受过某种形式的欺凌。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欺凌问题也在日益凸显,成为当今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令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忧心忡忡。

面对欺凌,应该勇敢站出来大声说“不”的就是作为欺凌受害者乃至旁观者的你自己,就像迈克尔·潘克里奇、凯瑟琳·桑顿著的《对校园欺凌说不:如何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讲述的26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有被同伴教唆抽烟的特瑞娜,有遭受恶意流言攻击的莱拉,还有遭到了文化歧视的帕特蕾……从中,你能学到应对欺凌的基本态度和各种方法,从而摆脱他人的不良影响,重新振作,让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还可以从本书中找到有关睡眠、焦虑、营养、锻炼、自信、冥想放松、自我对话等方面有益而实用的建议。同时,本书也指出了学校和家长在预防校园欺凌和缓解其恶劣影响上的重要作用,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编辑推荐

迈克尔·潘克里奇、凯瑟琳·桑顿著的《对校园欺凌说不:如何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讲述了26个改编自真实案例的故事,让读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更能学到如何应对欺凌问题、走出阴影、获得对生活的控制权。本书还就睡眠、焦虑、影响、关联、果决性等问题给出了指导。读者对象:需要应对欺凌问。

本书从学生个体应对的视角关注校园欺凌问题的治理,以情境案例的形式探讨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让我们对校园欺凌现象增添了新认识,为治理校园欺凌行为打开了新视野。书中描述的校园情境,不仅会让儿童和青少年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也会唤醒许多成年人久远的记忆与对现实的忧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对校园欺凌说不(如何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澳)迈克尔·潘克里奇//凯瑟琳·桑顿
译者 宋一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419203
开本 32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18-08
首版时间 2018-08
印刷时间 2018-08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86
CIP核字 2018061874
中图分类号 G474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