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抗联名将(杨靖宇)/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斗争史,血红雪白,交相辉映,凸显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强大生命力。东北抗联的战斗历程,堪称是民族气节的楷模。而杨靖宇将军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面对强敌,不屈不挠,只要一息尚存,就勇往直前,令日寇心惊胆寒。他高大的身躯虽然倒下,但精神不死,已然如丰碑屹立,令人景仰,传世不朽。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年少志远为救国
第二章 奔赴东北为杭日
第三章 临危受命建杭琢
第四章 不畏艰苦斗顽敌
第五章 被困重围献生命
参考书目
序言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座历
史丰碑,它镌刻了中国人民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同日本
.侵略者殊死决战,最终获得胜利的伟业;镌刻了中华民
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彰显了不
屈的信念和绚烂的荣光。
日本侵华,民族存亡,生死攸关。“起来,不愿做奴
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赖
以生存的唯一抉择,这道4亿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长城,
抵御了日本侵略者的大举入侵,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日战争是一段悲壮而激越的
民族记忆。中国人民率先高擎反抗侵略者的正义旗帜,中
华大地成为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从1931年“九
一八”事变开始,中国的抗战持续了14年,其时间之长、
规模之大、牺牲之重、作用之巨,是举世共睹。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斗争史,血红雪白,交
相辉映,凸显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强大生命力。东北抗
联的战斗历程,堪称是民族气节的楷模。而杨靖宇将军更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面对强敌,不屈不挠,只要一息尚
存,就勇往直前,令日寇心惊胆寒。他高大的身躯虽然倒
下,但精神不死,已然如丰碑屹立,令人景仰,传世不朽

日本侵华,国无宁日,中华民族深陷严酷惨烈的战争
之中,岌岌可危。危难时刻,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指战员们
挺身而出,在敌人残酷的经济封锁和疯狂的军事“讨伐”
下,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作战。冰雪严寒、饥饿难
耐;枪林弹雨,刀光凛凛!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暴虐和淫威
,又岂能征服一个不屈的伟大民族?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指战
员们用勇气、用耐心、用坚持、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
可泣的华彩乐章。
历史,创造了英雄;英雄,又使历史更加璀璨夺目。
当年,他们是何等的豪迈和无所畏惧,投身于惊心动魄的
革命洪流之中,在波峰浪谷间勇敢搏击。波澜壮阔的画卷
,历数杨靖宇和战友们的丰功伟绩。在那巍然高耸的山巅
,抒写着一个大写的人字,屹立着一座伟岸的群雕。他们
是民族和国家的中流砥柱,风雨冲刷不掉,岁月难以磨蚀
,永远闪烁着不灭的光辉,彪炳千秋,永垂史册。
导语
《抗联名将(杨靖宇)/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普及性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读本。全书共五个章节,以时间为线,用平实而严谨的笔触,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抗联名将杨靖宇。书中叙述了杨靖宇从年少志远一心只为救国到奔赴东北从事地下工作,在危难受命创建抗联武装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被困重围献身抗日疆场,体现了杨靖宇伟大的一生。作品占有资料丰富,写作严谨而不失生动,可读性很强。
书评(媒体评论)
丛书不只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激励后人;
不只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展望未来。20世纪50
-60年代,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世界历史
小丛书》,对当时的青少年起到了历史教育的奠基作
用。我期待南京出版社继起努力,把这个崇高的事业
承担起来,拓展开来,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教育一代代
青少年,使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
长张海鹏
这是国内外第一套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历史上民族
英雄的丛书。丛书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
事,再现了中华英豪面临外敌入侵,毁家舒难、舍生
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丽人生,堪称是一曲中华英豪的
赞歌,一部中国脊梁的史诗,一座民族英雄的丰碑。
——南京出版社社长、史学博士卢海鸣
精彩页
1905年的中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虽然支撑中国这座大厦的根基尚在,但已岌岌可危,看到的是希望与绝望并存:既有延续了长达15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被废,末代状元刘春霖成为科举旧制的绝响;又有清廷为了挽救危局,接受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宪”主张,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以图变中求生。
如果说上述两件事是关乎国家大政,那接下来提到的两位人物,则从另一面反映了时世艰危下的中国有识之士的抗争。4月3日,以“革命军中马前卒”写成《革命军》而与秋瑾齐名的著名革命演说家邹容,因“苏报案”遭到逮捕后,于是日死于狱中,年仅20岁。《革命军》为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敲响了丧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吹响了号角,成为一篇名副其实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檄文。12月8日,留日学生陈天华,这位著有《警世钟》和《猛回头》等令人警醒之作的著名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蹈海自绝,以一死抗议日本的侵略行径,以图唤醒同胞。
还有一事值得一提,那就是8月20日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的组建,对推翻清帝国、建立共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过在当时,它并不起眼,谁能料到有朝一日能成此大器,成为清帝国的掘墓人。
也就是在这一年,芸芸众生中,一个孩童出世,日后,在那场抗击日本法西斯、为民族生存而战的搏杀中,以其英勇不屈的事迹而传扬中国,他就是杨靖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的一户贫寒家庭。杨靖宇6岁时,虽然中国帝制被推翻,建立了共和,但很快又走人北洋军阀当政的年代,中国没有因帝制的终结而根本改变,百姓的处境依然艰难。
随后军阀割据,穷兵黩武,兵戈连连。“天下有事,中原必争”,河南首当其冲,人民苦不堪言。杨靖宇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不幸和苦难中度过。
不过,杨靖宇不识一字的母亲倒有几分眼光,她节衣缩食,送杨靖宇到村里的私塾去读书。私塾先生刘景臣乃饱学之士,他按“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的传统,为杨靖宇取名“尚德”,即崇尚贤德之意。又据《论语·宪问》中“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之言,为杨靖宇取字“骥生”。“骥”乃千里马也,他就是希望杨靖宇日后能够成为鹏程万里的良驹。先生对杨靖宇要求甚为严格,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一概习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名言警句,都深深刻画在杨靖宇的心中,成为一种激励他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1917年,读完私塾后的杨靖宇投考确山县立高等小学,竟未被录取。但他锲而不舍,继续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终于如愿以偿。
挫折,让少年老成的杨靖宇多了一份思考,更加成熟。他在读书期间,写就了一篇名为《与友人论修学方法书》的作文。从标题上看,这岂是一个小学生的思想深度?他写道:“学问之道,理深义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要想得到真知识,不可“朝夕诵读,而不加详细考察”,更不能“闭门潜修,外事莫顾”。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对学习方法的探索,确有一番心得,已形成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难能可贵。对此,国文老师对他的这篇作文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其批语是“格局完整,词旨温练,炉火纯青”。
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抗联名将(杨靖宇)/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文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312422
开本 32开
页数 1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5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42
CIP核字 2016035700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4.62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