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内容
编辑推荐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

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作者林格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对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内容推荐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健全人格,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是,塑造孩子强大的内心世界。事实上,一个人有了强大的内心之后,才能抗衡外来力量的冲击与压力。

教育者内心的柔软与温暖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精神环境。强大与柔软之间,引导孩子回看内心,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很要紧。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作者林格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对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提供一种深思的突破。

目录

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

教育者不是绝对权威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

全力保护孩子理想的嫩芽

发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

保护孩子内心求知的火种

像呵护眼睛一样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用好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兴趣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过度保护也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

别逼孩子一条道走到黑

鼓励大于一切教诲

赏识教育是一把双刃剑

惩罚的艺术

多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让错误和失败成为孩子成长的资源

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孩子

教育者应具有吸引孩子热爱学习的魅力

学习的最佳途径是由孩子自己发现的

做启发者,而非灌输者

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教育者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

试读章节

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就像一个圆圈,随着知识、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他的认知圈就会不断增大,但随着圆圈的扩大,接触的未知东西也越来越多。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认识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未知的东西。

这在教育中的启示是:教育者不是无所不知,教育者也需要学习。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居高临下,更不要不懂装懂,而是与孩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世界的未知部分需要孩子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不断探索和认识。

父母不是绝对权威,老师也不是绝对权威。信息时代动摇了父母和老师的权威。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在家里,女儿的电脑水平远远超过他。这个时代最好的亲子关系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大人从孩子身上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一点都不丢人。

有位母亲觉得上高一的儿子特别冷漠,对什么事情都不热心,她想改变孩子。

母亲想起自己当年当红卫兵的经历,写了一篇文章,说当年他们徒步去延安,经过一个山谷,十里长坡都是鹅卵石,走一步退两步,脚都起泡了,但最终仍想办法战胜了那片乱石滩。

母亲把文章给儿子看,以为儿子看了以后会很感动,没想到他看了以后说:“老妈,你们6个人,就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要换条道走吗?”母亲本来是要表达困难面前不低头,下决心排除困难的意思,可没‘想到孩子一下子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自己都觉得激动不起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领域中的知识技术正在迅速更新。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当年所描述的“并喻文化”(两代人互相学习的文化)和“后喻文化”(老一代人向新一代人学习的文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水平、行为方式及习惯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家长们的成见、生活经验以及越来越多的惰性常常阻碍家长们看到这一变化。

现在的孩子不仅在创新意识方面远远超过成年人,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一些优秀的、值得成年人学习的品质。例如,他们更乐于接受新事物,自主意识比较强,追求平等,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等。

现代社会要求所有社会成员终生学习,父母和老师要赶上时代的步伐,要与孩子们平等交流,就必须向孩子学习。在现代社会,父母和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了,孩子可能每天都会向父母发布一些新知识、新消息,孩子可能为家庭带来全新的文化风貌,而这些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很陌生。所以,父母和老师也应当向孩子学习。

一位母亲前几年得了乳腺癌,一时间又是吃药,又是化疗,心理压力非常大。她的两个孩子一面鼓励妈妈树立信心、战胜疾病,一面到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回来告诉妈妈这样的病有三分之一能治愈,有三分之一经治疗有好转,“你一定能成为第一个三分之一”。这位母亲谈及此事十分欣慰:“现在,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我的病基本控制住了。说实在的,我非常感谢我的孩子,也庆幸自己有这样的一对好儿女。他们不仅给了我有关疾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信心。”

向孩子学习,其实是一个儿童观的问题。只有当成年人用尊重的、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够真正蹲下来,听孩子讲话,向孩子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师范生们:“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你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你不能做的事,也能做你以前以为他不能做的事。”P10-12

序言

这是在网上点击率颇高的一封信,摘录与家长们分享: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我已经上小学了,每天在校受到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下午放学时看到同学们的爸爸妈妈,心里不免有许多话要对你们讲。

我的午餐在学校里吃得不错,不用老师催,就能全吃完,所以妈妈,以后我不想吃,请你不要劝我、骗我、吼我、引诱我了,我饿了自然会主动说的。吃饭时,你也不用在一旁督促唠叨了,听着有点儿烦。

每天晚上洗完澡,我想再多玩一会儿,或者再看一集动画片,可是妈妈,你总是毫不客气地关掉电视,只亮一个床头灯,把我逼上床,我还没有困意,你却已经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清晨,你早早起来洗漱完毕,收拾妥当把我叫醒时,我真留恋那温暖的被窝啊。说真的,妈妈,我挺怀疑你是不是会带孩子?

爸爸,你每周不加班回家时,总是对妈妈嘘寒问暖的,还抢着干家务。可我若是有一点不乖巧,瞧你那样儿,不停地帮妈妈批评我。你只知道安慰妈妈别生气,怎么不考虑我的感受?真是妇唱夫随!

妈妈每天坐在电脑前工作好几个小时,根本不注意眼睛的休息。爸爸晚上回来后,你就不要再和他抢了,也让他看看体育新闻,了解一下国家大事嘛。

再过几个月,我们就有自己的新房子了。到那时,请一定要给我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可不希望半夜醒来时总是发觉妈妈跑到爸爸那小小的沙发床上去了。真想不通,干吗总把我一个人晾在那么大一张床上?

这几天,难得听到妈妈总是在电话里向爸爸表扬我,说我好像已经完全像个大人了,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似的。爸爸也很高兴吧?

已经是小学生了,我当然知道要听妈妈的话,少挨打,毕竟疼在我身啊。

我会再接再厉的,请爸爸妈妈放心上班,多挣钱,多给我买好吃的吧!

好了,就到这儿吧。

此致,敬礼。此致那个敬礼!

永远爱你们的女儿:小晔子

其实,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大人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但时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则不尽然,与教育无关的诸多内容如升学、就业、致富、成名等都已渗透其中,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等途径,全部加在了学生、老师、家长身上,从而导致中国的家长太累,教师太累,孩子也太累,而教育生产力却很低下。

小学是培根的阶段,初中是开花的季节,高中是结果的时期。小学阶段应当是浪漫的,与学校好坏关系不大,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是第一要务,美好的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文化之根。初中阶段是理性时期,要严格,高中是综合时期,要注重培养能力。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健全人格,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是,塑造孩子强大的内心世界。事实上,一个人有了强大的内心之后,才能抗衡外来力量的冲击与压力。

教育者内心的柔软与温暖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精神环境。强大与柔软之间,引导孩子回看内心,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很要紧。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

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16613
开本 32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