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穿越海洋我心飞翔/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分金卷、木卷、水卷、火卷、土卷五卷。金者,情感;木者,心灵;水者,文化;火者,理想;土者,家园;金、木、水、火、土,字简意丰,千人千解。终其一点,“五行”乃是我们的祖先对宇宙最本原的认识,宇宙万物相生相克,才有了这世界的无限循环,生生不息。而人世间,岂不是情由心生,心愿飞腾为理想,以理想创造文明世界,创造人类美好家园的循环?各卷就是围绕着情感、心灵、文化、理想和家园的主题。在中外文学名家的作品中淘沙烁金,选出诗、文两百多篇。《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的选编宗旨是:摒弃庸俗、摒弃媚俗,甚至舍弃熟悉——为了让阅读者有一种新鲜感,重归阅读的本质。

在《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里,我们不仅可以与古今中外的伟大灵魂相遇,同时还可以在“含英咀华”里欣赏到我们的语文老师跳出课本的卓越才华;在“读者沙龙”里参与同龄人对作品的“评头品足”。《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让我们享受阅读带来的那种像被光芒照耀着的真正的快乐。

内容推荐

让年轻的心重新柔软吧,让青春的翅膀重新坚强吧。因为有这么一群高中语文老师,他们自称是“抚摸心灵的人”,他们结伴去寻找那种让青春充满棱角、激动和理想的力量。他们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文学。他们用了近两年。利用课余时间去寻找,寻找这样一种文字:“高深优美的境界,字字珠玑的韵律,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激情,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风雨中豪情万丈,让我们在纸醉金迷中坚守高尚的人格……”他们选择了——阅读。选择一齐去面对一些高贵的灵魂和纯净的心灵。

目录

一 仰望星空

 《约翰·克利斯朵夫》译者献辞

 沉船——为邓世昌而作

 跨越百年的美丽

 满江红

 人

二 火舞骄阳

 贝多芬百年祭

 金错刀行

 石缝里的生命

 思想的尊严

 我所知道的康桥(节选)

三 逐日之旅

 都市的眼睛

 橘子

 启示

 过客

 夜曲三章

 袁崇焕无韵歌

四 激情燃烧

 草原因原始而美丽

 鼓神

 渴望激情

 论创造

 人间情怀(节选)

 咏史(其六)

五 长河落日

 出塞曲

 悼易水

 门槛

 我在草原上追赶落日

 西风胡杨

六 壮志凌云

 蝼蚁壮歌

 人的伟大和悲壮

 伟大的渴望

 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

 溪流

七 生命之歌

 谈生命

 火中取栗的人

 山居心情·开荒(节选)

 体验爱,体验幸福(节选j

 我的生命中有了你

 卖白菜

八 我心飞翔

 奥林匹克之冠

 读沧海

 红嘴鸦及其结局

 闪念

 泰山日出

 逍遥游(节选)

试读章节

39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你沉入一片浓且稠的黑暗中,有咸腥的海水呛入你的肺,你吐出最后一个含氧的气泡,努力睁大双眼,想最后看一眼你的致远舰,你的龙旗,你的被火炮熏黑了脸膛的部属们,以及那只挥之不去的爱犬。可是你已经望不见这一切,你摇摇头,想赶走遮住、罩在眼前的无边的黑暗,可惜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残存在大脑中的最后一点意识正渐渐消散殆尽,你知道自己已不再属于自己,也许,这就是死吧?你费力地想道。

海水再次涌入你的鼻腔,黄海的咸且腥的水。你已不再有任何知觉,海水吞没了你,一尾小鱼从你的鼻尖上游过,它游动的尾鳍掠动了你的睫毛,你努力想再一次看一眼这生活过39个春秋的世界,可是一切已然远去,小鱼受惊般倏然游走,如一支离弦的羽箭。海水又涌了上来。

一座海是一座坟。

唯有这样的广阔墓地,才可以安放你的灵魂。一个舰长的不屈的灵魂,一个19世纪中国武士英武豪壮的灵魂。一个为了军旅的荣誉、为了祖国和朝廷的光荣舍命相搏的好汉!

以你的游泳技能,加上在你身旁拼命游动的伙伴、爱犬,你完全能够借助自己和别人的力量生存下来,可是你断然拒绝了这种选择。人在舰在,既然生死与共的致远号已沉入水中,那莫名的悲愤想必让你痛不欲生。你恨狡黠的敌手吉野最后施放的那枚鱼雷,也恨自己躲闪不及,壮志未酬,壮志未酬呵。弹尽后的最后一次攻击,大无奈和大无畏的一击,被鱼雷无情地阻隔了,否则,否则舰与舰相撞的刹那,定然是惊天动地的别一种景象。

邓大人就这样走了。

致远号巡洋舰也这样沉没了。

人类与海洋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沉船是割断这种联系的最残酷的方式之一,尤其是海战中的非自然沉船。写到这里,偶翻《清稗类钞》第六册,内中有《邓壮节阵亡黄海》,可以作为这篇短文的古典式收尾:

“光绪甲午八月十七日,广东邓壮节公世昌乘致远舰与日人战于黄海,致远中鱼雷而炸沉,邓死焉。先是,致远之开机进行也,舰中秩序略乱,邓大呼曰:‘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坠落,亦可告无罪。’于是众意渐定。观此则知邓早以必死自期矣。邓在军中激扬风义,甄拔士卒,有古烈士风。遇忠孝节烈事,极口表扬,凄怆激楚,使人雪涕。”

不知道邓世昌在战场上最后作的“动员”是怎样传出来的?按《辞海》解释,“全舰官兵250人壮烈牺牲”,当无一人生还。可是《清稗类钞》所载又绘声绘色,所以我判定邓大人的部属是有幸存者的,否则朝廷赐“壮节”的谥号毫无道理。

甲午海战中,冰心老人的父亲便是幸存者之一,可见邓世昌完全有可能游回岸上的。但他断然选择了死亡,“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何等地凛然豪壮!谁说千古艰难唯一死,邓世昌沉海的选择,在我看来自然而然,较之《泰坦尼克号》上男主角的情意缠绵来,更惨烈更悲壮也更具男儿血性!

邓世昌的爱犬最后也随他而去,据说这只通灵性的狗一直想救主人,衔着他的衣袖不肯松口,邓世昌断然推开了它,当他们目光对视的时候,这只小狗想必也读出了自己主人必死的决心,它便以身殉主了。这只小狗没见诸正史,电影《甲午海战》中也缺少了这一笔,可我相信这是历史的真实。

致远号巡洋舰的沉没,是北洋水师耻辱的败绩,大清帝国无奈的衰落,但对邓世昌个人而言,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

39岁的邓世昌,邓壮节,邓大人,以辽阔黄海为自己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驰驱场,任浪花飞溅,激情澎湃着,直到一个又一个世纪……

含英咀华

读罢此文,让人不能不震撼于悠悠历史沉淀下来的民族魂魄之伟大。这魂魄,历经代代流传,激荡于我们的胸膛,融会于我们的血液,铭刻于我们的脑海。

文章先写邓世昌殉国的经过,次写邓世昌殉国的意义。开头体验式的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它还原邓世昌殉国的真实情景,写出了其对战舰、祖国、部下、爱犬的依依不舍之情,塑造了悲壮的英雄形象,也抒发了作者对邓世昌爱国精神的敬佩与崇拜之情。用第二人称抒写,使行文有亲切之感,便于作者直抒胸臆,饱蘸崇敬和爱戴之情。

“一座海是一座坟墓”。令人震撼,发人深思。作者用这饱含深情的句子过渡到对邓世昌殉国意义的阐述。是的,正如文中所说,“唯有这样的广阔墓地,才可以安放你的灵魂。一个舰长的不屈的灵魂,一个19世纪中国武士英武豪壮的灵魂。一个为了军旅的荣誉、为了祖国和朝廷的光荣舍命相搏的好汉”。一座海,指的是黄海,波澜壮阔、辽阔无垠,千丈难度,万斗难量:一座坟,是邓大人的坟,虽葬一人,但他的民族豪气、爱国精神却正如大海般难以测量;作者以此歌颂民族英雄,表达出作者对邓世昌的无比爱戴与崇敬,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爱国情怀、豪情壮志。

接着,文章引述《清稗类钞》里面有关邓世昌沉船殉国的叙述,用“古烈士风”对邓世昌的一生做了评价,证明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强调了邓世昌殉国的伟大意义。作者本意以此结尾,但仍觉言有尽而意无穷,于是加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对邓世昌本可以逃避一死却选择了与舰同亡的议论,再次突出英雄殉国之惨烈与悲壮,也更显男儿血性,更显爱国情怀;二是爱犬救主不成。便以身殉主,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从而更衬托了邓大人死得悲壮、死得有骨气、死得豪气慷慨。

文章中两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作者有意多次强调邓世昌殉国的年龄是39岁。39岁,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有可能做出一番事业的年龄,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强壮、最有经验、最辉煌的年龄,然而邓世昌就是在这个年龄为国捐躯了!这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邓世昌英年早逝的遗憾;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反复强调,表达自己对爱国将领的崇敬与爱戴,表达了自己对生死抉择的深沉的思考。为祖国、为民族而牺牲,是悲壮的、不朽的。

另一细节是文章多次提到了邓世昌的爱犬,文章的最后还补叙了爱犬救主不成、以身殉主的情节。邓世昌的爱犬,即使在激战中也与主人形影不离。但邓世昌却在爱犬想救自己时把它推开,这表明了他为国尽忠的必死的决心,写出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人与狗灵犀相通,狗的以身殉主的行为是效仿主人的以身殉国。在中国流传着很多义犬救主、殉主的故事,连狗都懂得选择为忠义而亡,何况人呢?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侧面衬托出邓世昌的爱国精神、邓世昌牺牲的意义,更进一步表现中华民族抗击外辱的光荣传统以及作者由衷的赞颂之情。

文章的题目是“沉船——为邓世昌而作”。的确,沉船事件中邓世昌的爱国精神得到了最高形式的体现,他将永远彪炳史册。壮士殉国,亮节犹存,英魂葬海,苍天可鉴。

读书沙龙

家与国在他心中是怎样的地位?生与死在他眼中又有什么样的价值?“舰在人在,舰亡人亡”是他对生命的不敬还是热爱?不知道沉船是否人与海洋最无奈的拥抱,但我知道,当邓世昌以死明志的时候,他身后就竖起一块永不倒下的丰碑。

周博文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本人并不赞同邓世昌这种主动放弃生命的方式,但我敬佩他为唤醒中国人而甘愿牺牲的精神。

周瑶

一个民族英雄的壮烈牺牲,饱含了多少悲愤、无奈与辛酸。正值壮年,却毅然放弃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人读得懂他的选择?

江茹佳

切磋琢磨

为什么说致远号巡洋舰的沉没对邓世昌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人有可能“永生”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P4-8

序言

是阅读吗?你抚摸灵魂,喃喃自语。是什么时候起,那些文字就凸凹在灵魂深处了?

是披阅暮霭时独坐的湖畔?是沐浴霞光时推开的晨窗?是浓荫小径旁飘落的枯叶?是风雨忽至时温暖的烛光?还是,还是独自流浪时背负的行囊?……本书,就是那本书,让伟大的灵魂在耳边吟唱,让疲惫的双腿重新聚集起远行的力量。抬起头,你看,一个温暖的世界徐徐展开,就在目所能及的前方。

然而,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你被卷进一个巨大的旋涡——在茫茫的书的海洋。苦读六年,以为经历了锻打,思想会愈发强大,可为什么却僵硬了思维,麻木了心灵。从“题海”深处抬起的双眼除了迷惘,仍是迷惘?

让年轻的心重新柔软吧,让青春的翅膀重新坚强吧。因为有这么一群高中语文老师,他们自称是“抚摸心灵的人”,他们结伴去寻找那种让青春充满棱角、激动和理想的力量。他们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文学。他们用了近两年。利用课余时间去寻找,寻找这样一种文字:“高深优美的境界,字字珠玑的韵律,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激情,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风雨中豪情万丈,让我们在纸醉金迷中坚守高尚的人格……”他们选择了——阅读。选择一齐去面对一些高贵的灵魂和纯净的心灵。于是,就有了你们面前的这套《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

《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分金卷(《握住我的其实是另一只爱的手》)、木卷(《让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水卷(《光芒照耀的大地》)、火卷(《穿越海洋,我心飞翔》)、土卷(《让灵魂在沃土中绽放》)五卷。金者,情感;木者,心灵;水者,文化;火者,理想;土者,家园;金、木、水、火、土,字简意丰,千人千解。终其一点,“五行”乃是我们的祖先对宇宙最本原的认识,宇宙万物相生相克,才有了这世界的无限循环,生生不息。而人世间,岂不是情由心生,心愿飞腾为理想,以理想创造文明世界,创造人类美好家园的循环?各卷就是围绕着情感、心灵、文化、理想和家园的主题。在中外文学名家的作品中淘沙烁金,选出诗、文两百多篇。《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的选编宗旨是:摒弃庸俗、摒弃媚俗,甚至舍弃熟悉——为了让阅读者有一种新鲜感,重归阅读的本质。

在《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里,我们不仅可以与古今中外的伟大灵魂相遇,同时还可以在“含英咀华”里欣赏到我们的语文老师跳出课本的卓越才华;在“读者沙龙”里参与同龄人对作品的“评头品足”。《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让我们享受阅读带来的那种像被光芒照耀着的真正的快乐。

在这里,请让我们向这一群“抚摸心灵”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是:赵卫平、谭亿森、黄志达、刘溪、张宇、林少玲、邱兴玉、杨子江、葛菁、黄海丹、张任、崔蓉、林惠、李芸、杨东蕾、刘绮筠、杨鲜亮、黄欣、田士军、马新民、陈平、赵艳华、陈崇正、李穗等老师。

我们更要向各选文的作家致敬,是他们用自己伟大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了思想的清泉,提供了让年青一代振翅的境界。

我们要感谢广东省的一大批高中同学,是他们的推荐,是他们的“第一阅读”,是他们用青春的不羁的思维,重新擎起自主阅读的大旗。

《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让我们有了共同的经历,让我们一齐去朝圣,“共同静心倾听许多心灵的高歌与低语”。

策划编辑刘小玲

2009年仲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穿越海洋我心飞翔/高中自主阅读文学精读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绮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76186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高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4.33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5
16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