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韩少功散文(插图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散文一方面从不同侧面描绘出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动向,由此促成了体式的丰富多样;另一方面又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从而酿成千姿百态的风格流派。“品读名家系列”精选名家经典散文佳作,让思想与文字的艰深变得亲切轻松,陪伴读者开始一段愉快的彩色读书之旅。

本书精选了韩少功的经典散文佳作,记述了一些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让你在或捧腹或黯然中回想起过去的“那些事,那些人”,慨叹生活,赞美青春。

内容推荐

韩少功,1953年元旦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68年初中毕业时仅15岁,就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县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1974年秋调到县文化馆任创作辅导员,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有作品问世,并引起一定社会反响。《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大学毕业,到湖南省总工会工作,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总编。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同年到湖南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8年调到海南省文联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90年调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另有译著两本。他的小说多取材于知识青年生活和农村生活,以思想蕴含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独树一帜,被翻译成英、法、俄、意等多种外国文字。

本书精选了韩少功的经典散文佳作,记述了一些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让你在或捧腹或黯然中回想起过去的“那些事,那些人”,慨叹生活,赞美青春。

目录

走亲戚

收水费

阳台上的遗憾

然后

母亲的看

世界

岁末恒河

你好,加藤

草原长调

万泉河雨季

人在江湖

月下桨声

空院残月

灵魂的声音

夜行者梦语

性而上的迷失

佛魔一念间

完美的假定

心想

伪小人

强奸(的)学术

岁末扔书

遥远的自然

熟悉的陌生人

国境的这边和那边

第二级历史

人情超级大国

试读章节

走亲戚

三伯伯来看我们。三伯伯就是三姑妈的意思。老家很少对妇女的称呼,女人大多用男人的称呼,只是在称呼前面加一个“小”字,比如姑妈就是小伯,姐姐就是小哥。

三伯伯的男人在躲日军的时候去了贵州,给共产党送药品,被国民党特务杀了。也许幸好他这一死,三伯伯一直守寡,穷得靠卖盐茶蛋为生,经常忙了一天还赚不回半升红薯。土改时她被划成手工业者的成分,又是烈属,成了革命依靠对象。让她当了几个月的妇女会会长,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一年水灾,她的茅房被水漂走了,日子实在没法过,便把儿女两个送进城来,托付给我父亲。大表哥被我父亲带人部队,当了兵,还读了军校。大表姐则在城里继续读书。据说大表姐初来时一头的虱子,母亲洗了三大盆碱水,又给她剪一个男头,才把她剪出个有鼻子有眼的人样。她的书当然也没有读好,母亲带她去考城北女中时,她还总是把“手”字写成“毛”字,把“目”字写成“木”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要写错,“常”字上面总是写成“一”。父母后来一说起这事就要笑。

他们兄妹两个年幼失父,所以特别懂事和用功,也给我家很挣面子。大表哥后来当了空军军官,大表姐读完中专后去了西北一个矿山,也是劳动模范。他们的成绩总是成为父亲教训我们的理由。你们看看,大哥哥入党了,大姐姐立功了,还当上工段长了……父亲带领我们索性取消了表哥表姐的“表”字,让我们一家自豪得更加完满。

我对那一段没有什么印象。我愿意相信父母的说法,比方说我出生以后第一个抱我的是大姐姐,她当时还惊慌地说:“舅妈舅妈,这伢儿怎么这么难看?一身的毛呵!”我也愿意相信父母的说法,我在街上走丢了的那一次,大姐姐听说此事时正在洗脚,她立刻吓得哭了起来,鞋也没来得及穿,赤着脚就跑出门去找我,狂奔乱喊简直疯了一样……我应该记得这件事情的,不知为什么居然记不起来了。是不是我真的脑子有了什么毛病?

每逢开学,我们姊妹几个便兴奋地等待,等待工作在外地的大哥哥大姐姐寄来礼物。钢笔、球鞋、计算尺……都是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宝贝,一般还有十元或二十元的学费。其实我是白等和傻等,因为我还没有上学,即便上学也永远在家里处于幼稚的地位,没有资格得到那些赠品。我眼巴巴地看着父亲把那些东西分给了哥哥姐姐,桌子上光光了。他们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跟着他们在几间房子之问不停地蹿来蹿去。

父亲死了之后,我们首先通报的亲戚就是他们——三伯伯当时就住在表哥那里,在北京某部队大院。

很久没有回信。我问过母亲,不料她冷冷地说:“你说谁?”

我说:“大哥哥没有来信吗?”

她说:“回没回,我不晓得。”

我说:“他应该来信的。”

她说:“你以后不要提起他。”

我感到有点不妙。后来才知道,大哥哥是回过信的,只是回信较为冷淡,除了埋怨舅舅自绝于党和人民之外,没敢再说别的什么,甚至没有提到他母亲是否伤心。整篇信还没有写满一页纸。

母亲当时没太顾及对方的处境,没考虑人人自危的整个政治大形势,一怒之下撕了信,又拿出两百多元钱,立马寄去北京,算是彻底清偿了这些年他们的资助。她只是寄钱,没有写一个字。

其实我们家这时候并无还钱能力。因为父亲的失去,家里没有一个人能挣回钱,包括农场里的我姐。父亲的积蓄也撑不了多久,眼看着日子一天天紧起来了。母亲能写一手好毛笔字,好几次去打听有没有地方愿意雇人写大字报,但人家一看这家庭妇女的模样,都觉得这种谋职滑稽可笑。她又想去给人家做保姆,遭到子女的全体反对,而且在一个革命化的时代,雇保姆似乎不是件光彩事,没有人给她提供机会。每天晚上睡觉前,她常有的仪式就是把衣袋里所有小硬币都搜索出来,几个一叠,几个一叠,整齐排列在桌上,然后宣布它们明日各自的重任:“这是买豆腐的;这是买小菜的;这是买火柴的……”我也帮她调派着这些小硬币,看着它们银光闪闪地列阵待发,心里十分踏实。

为了省钱,我们做菜时多放盐少放油,以至我到现在还保留了嗜咸的恶习。我们退了一间房,变卖了一些家具,直到上级机关最终办下了遗属抚恤卡,让母亲和我每月能领到一份钱,最困难的危机才算熬过来了。

父亲的政治结论仍然前景不明。每到晚上,我取代父亲的位置,与母亲同睡一床,总是不由自主地搂抱她的双脚,怕她离开我去当保姆,更怕她一时想不开寻短路。节日和假日的时间漫长得令人生畏。邻家来了客人,锅盆碗盏叮叮当当,笑语和肉香朝我家里灌,使我不得不关紧门窗,或者用铁锤敲打什么,发出些惊天动地的声音,以便扫荡自己的心烦意乱。这个时候母亲也不耐孤寂,会带我去街上走走,其实没什么目的,不是要买什么东西,只是把一个个商店胡乱看去,或者挤在充满狐臭和汗臭的人群中看看大字报,看看运动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我们能够在“文革”之外来展开命运的想象吗?不能。因此我们只能在大字报中寻找希望,比方看到一些教授、演员、将军的自杀,就知道同难者众多,不幸遭遇彼此彼此,我们如果不因此而宽心,但至少可以少一些孤立之感。比方我们还看到北京或上海的形势逆转,看到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被彻底批判,使曾经红极一时的派别正土崩瓦解,那么迫害家父的那一派是否也将好运不长?——这至少可以带给我们一种暗自高兴的想象。虽然我后来知道这种想象纯属无稽,发现那些迫害者还是在节日里炖出肉香,对什么人倒台了或者什么路线结束了,一点也不着急。

我们不能在大街上安居,因此我最害怕的时候是往回走,在凉粉担子当当小锣敲出的深夜里走回熟悉的大院,熟悉的楼道,熟悉的房门——咔嗒一声,门锁开了,一手推开满屋的黑暗。我们怎么又回到这个小屋?我们为什么只能回到这个小屋?我拿这个漫长的夜晚怎么办呢?

三伯伯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长沙的。我猜想表哥一接到钱就知道我母亲误会了,但很多事情没法明言,也不便由他这个军官来说,只好请老人走一趟。三伯伯就这样带着四岁的小孙女南行,一路上停停走走,最后在一片荒地下车——据说整个铁路线处于半瘫痪状态,火车站被红卫兵占领,列车没法进站。她们是半夜下车,两眼一抹黑,摸索了好几个小时,到天亮时分才跌跌撞撞找到我家。我听到楼下有人喊,推开窗子一看,只见一老一少两张满是煤灰的黑脸,四只眼睛眨了眨,似乎是笑了,根本没法分辨谁是谁。一个旅行包丢在地上,看来她们已再没有气力把它拎起来。

“你们找谁?”母亲问。

“快叫舅外婆,快叫哇这丫头!”是湘西老家人的声音。

“你是德芳……”母亲怔了片刻,露出了惊讶之色,很快又把神情整顿得非常冷淡,“你怎么来了??

我高兴地跑下楼去把她们接了上来。三伯伯一进门就抱着母亲痛哭,母亲则显得冷静许多,虽然也红了眼圈,但连连劝三伯伯去洗脸,去换衣,去吃面条。三伯伯当然吃不下,冲着一碗面条又哭。

P1-5

序言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六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本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08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韩少功散文(插图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少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4342
开本 32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