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内容
编辑推荐

所有的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所成就,做出一番事业,而这种良好愿望的实现,很大程度就取决于父母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主要通过丰富翔实的教育案例,讲述经过无数父母证实的教养方法,让曾经吼过孩子的父母明白并注意“单纯对孩子吼叫是没有用的”这一客观现实。指导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父母知道如果方式正确,得到的结果会出乎意料的好。本书由冯德才主编。

内容推荐

当孩子不听话或者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教育孩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吼叫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事实上,大多数父母不明白,零吼叫,才能养出百分百优秀的好孩子!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主要通过丰富翔实的教育案例,讲述经过无数父母证实的教养方法,让曾经吼过孩子的父母明白并注意“单纯对孩子吼叫是没有用的”这一客观现实。指导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父母知道如果方式正确,得到的结果会出乎意料的好。《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由冯德才主编。

目录

第一章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方法1:打不是亲,骂也不是爱

 方法2:对孩子吼叫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方法3: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出气筒

 方法4:父母要注意自身的素质,别对孩子恶言恶语

 方法5: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

 方法6:这些字眼轻易不要对孩子说

 方法7:对待爱顶嘴的孩子要说服而不是压服

 方法8:别逼孩子,过高的期望不见得是好事

 方法9:孩子不需要没有尊重的爱

 方法10:不妨对孩子示弱

 方法11:当孩子被人欺负时父母怎么办

 方法12:自己的孩子不要给别人带

 方法13: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情绪

第二章 对孩子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方法14:不要苛求孩子做到完美

 方法15:包容孩子的错误

 方法16:别让孩子放任自流

 方法17:别让关爱变为溺爱

 方法18:别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方法19: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方法20:父母应该丢掉虚荣心

 方法21:千万不要与孩子较劲

 方法22:学会欣赏你的孩子

 方法23:不要对孩子抱有成见

 方法24:与孩子分享快乐

 方法25: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欢的事

第三章 这样做父母,孩子最喜欢

 方法26:放下做家长的架子

 方法27:自己做错时要敢于向孩子道歉

 方法28:不要不在乎孩子的爱

 方法29:试着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方法30:父母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方法31:肯定孩子的进步

 方法32:教孩子学会珍惜时间

 方法33:承诺孩子的一定要兑现

 方法34:不要为孩子承担过失

 方法35:小心你的内疚悔恨心理被孩子利用

 方法36: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

 方法37:让孩子带着秘密成长

 方法38:给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四章 品格决定孩子的未来

 方法39: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方法40:培养孩子有责任心、敢作敢当的素质

 方法41: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

 方法42:培养孩子敢于冒险的勇气

 方法43:教孩子分清是非善恶

 方法44: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方法45:教孩子懂得自尊自爱

 方法46:让孩子学着去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方法47:教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方法48:帮助孩子实现一些最简单的“梦想”

 方法49: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

 方法50: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第五章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方法51:让孩子懂得基本的文明礼貌

 方法52:让孩子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方法53:让孩子懂得交友

 方法54:让孩子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

 方法55: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学会爱别人

 方法56:教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

 方法57:让孩子懂得拒绝

 方法58:教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方法59:让孩子学会赞美他人

 方法60:教孩子学会倾听

 方法61: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方法62:让孩子学会过集体生活

第六章 助孩子打开智慧之门

 方法63:不要打击孩子的想象力

 方法64:保护好孩子的创造力

 方法65: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方法66:玩耍是打开孩子智慧之门的钥匙

 方法67:如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方法68: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方法69:教孩子懂得积累

 方法70: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方法71:教孩子学会质疑和提问

 方法72:教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方法73:帮助孩子摆脱思维定势

 方法74: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一切

 方法75:帮助孩子减轻学习压力

第七章 如何引导孩子纠正缺点

 方法76:孩子爱说谎怎么办

 方法77: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

 方法78:帮助孩子走出自闭心理

 方法79:帮助孩子克服浮躁心理

 方法80:帮助孩子拆除自卑的炸弹

 方法81:如何教育爱发脾气的孩子

 方法82:孩子太过骄傲、目中无人怎么办

 方法83:帮助孩子摆脱脏话的“魔力”

 方法84:教孩子远离嫉妒

 方法85:帮助孩子摆脱网瘾

 方法86:孩子太固执怎么办

 方法87:让孩子远离黄色污染

 方法88:孩子早恋该如何应对

第八章 好习惯,好孩子

 方法89:教孩子凡事从小事做起

 方法90: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方法91: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

 方法92:让孩子坚持体育锻炼

 方法93:教孩子有计划的做事

 方法94:培养孩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方法95:鼓励孩子勇敢参与竞争

 方法96:让孩子学会守时

 方法97:管好孩子的零用钱

 方法98: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

试读章节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把娃害!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最广为流传的一条法则。直到现在,有很多父母仍旧把其当做教育孩子的法宝。这实在是大错特错!

要知道,在孩子心目中最具信服力的家长,并不是那些动辄打骂者——你可以用拳头胁迫他们点头,但却永远无法使他们的心灵为之洞开。你打得越狠、骂得越难听,他们的心门也关得越严,越不信服你,越会反抗顶撞你。只有那些真正讲道理,肯包容的家长才会使孩子信任并且佩服,以己为傲,才会从心底里听从你的话,诚心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教育。

恐惧是最容易把人摧毁的,这是全世界心理学家的共识。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包容。爸爸妈妈永远是孩子心中最后的底线。父母能包容孩子,孩子就有胆量直面错误,有胆量改正,有胆量尝试新事物。而所谓的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他断言:“打骂式的管教,其所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普遍愿望。但是,由于他们教育“失重”、“失度”,有意或无意中采取了打骂的教育方式,结果事与愿违,出现了不少触目惊心的家庭悲剧。

2006年,一名17岁的高中生因不满父亲的打骂,用老鼠药毒死了父亲。这名高中生从小在父亲的打骂中长大,尽管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还写得一手好字,但仍逃脱不了父亲三天两头的毒打。一次,他因期中考试未取得父亲规定的成绩,而被父亲用钢条毒打了1个多小时,拇指粗的钢条都被打弯。但第二天早晨,父亲还余怒未消,随手拿起放在桌上的菜刀对正在吃早饭的儿子咆哮:“若再拿那么差的成绩单见我,我就杀了你!”17岁的儿子被吓得抓起书包跑出了家门。这一次他从灵魂深处感到了恐惧,并且想到了报复。当天,他就买了一瓶老鼠药藏在床下,想要“警告”一下父亲。正当他犹豫不决该不该实行自己的报复计划时,又一次毒打使他下定了决心。一天晚上,他早早回到家里,为父母做好了饭菜,可父亲只吃了几口就被药倒在饭桌上,母亲也昏迷不醒……最后,母亲因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而父亲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儿子终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而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多么惨痛的经历!多么惨痛的教训!孩子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打骂,打骂或许能够纠正孩子的行为,使孩子听话顺从,但却是以摧毁孩子的灵魂,破坏他的自信为代价的,这不是教育,而是摧残。

再来看一则事例,《青岛日报》曾经刊登过一位成绩被“打”好的孩子的信。原文如下:

我是一所省重点高中的学生,虽在十几年求学生涯中一直是拔尖的学生,却不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上小学时,父母就规定我的名次不能低于前五名,否则就要挨打。有一次,我考了第八名,回到家里,妈妈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一把掌。那天挨的巴掌我至今还记得,想起来就心痛。我是在棍棒下长大的孩子,棍棒下的孩子确实也会有好的成绩,我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我不能理解的是,考了第一名,父母也从来不会由衷地表扬我,总是给我泼冷水,为的是不让我骄傲。我不能次次考第一啊,结果考了第二还要挨打,一年四次考试起码挨三次打,还不算平时的小打。现在我已经上高二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

父母几乎天天翻我的书包,说是怕我学坏。每次翻我书包时,我都有小偷在公安局被审查的感觉,可怕极了。

今天又和妈妈吵架了,原因很简单,她要求我先做物理作业,我先做了外语,结果妈妈一边打我的耳光,一边狠狠地骂我。我毕竟是一个17岁的姑娘了,就让她这么一边打一边骂,声音大得整栋楼都听得见。我只有保护我仅有的一点尊严,求她别再骂我了。她却说:“我养你十几年,给你吃给你穿还供你上学,骂你怎么都不行啊?!”妈妈是用皮带打我的,我的手和胳膊都被打肿了,脸上全是巴掌印,我实在忍无可忍最后抢下她的皮带,她又狠狠地踢了我一脚,说了句:“真后悔不该生你这个畜生!”就在她说这句话时,我仿佛突然听见了玻璃破碎的声音,我仅有的一点尊严也被她彻底剥夺了,我当时大声吼了起来:“对,我是畜生,不要你管我好吗?!”她呆了。她万万没有想到,我会如此强烈地反抗她。也就在这一瞬间,我决定了:“我要退学!”我不能再让那可恶的成绩压死我,我即使能考上大学,我也不想考了,我要自谋生路。

也许我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我决不后悔,我要走自己的路,我要争回做人最基本的尊严!……

读了这位女高中生的信后,相信所有的人都会感到震撼。当她妈妈骂那句“畜生”的时候,孩子为什么会听见玻璃破碎的声音呢?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

最痛当是心碎时,当孩子反抗得最强烈的时候,也是心碎的时候。那些被打骂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已看不到他们身体上挨打的伤痕,但在他们的内心,仍然保留着幼年时挨打的痕迹,其后果是造成对自己没有信心,莫名的内疚,这种内疚会有不同的表现:性格有攻击性,跟人相处困难,或工作不负责任等等。P2-4

序言

所有的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所成就,做出一番事业,而这种良好愿望的实现,很大程度就取决于父母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当然,即使子女已成人,也离不开家长的教导,因为家长毕竟比子女有着更多的人生经历和智慧,在自己遭遇逆境或者碰到困难时,家长们的教导往往会起着醍醐灌顶的作用。

那么,如何教导孩子呢?方法很多,但在目前的教育方法中,“吼叫”几乎是必备的因素。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是不是要逼我发火!”、“是不是要打你,才肯学些啊!”、“我都给你说了多少次,怎么就是不改!”这些都是现实发生在每个孩子教育过程中父母的吼叫案例。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多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对孩子进行吼叫式教育。他断言:“吼叫式的管教,其所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父母教育“失重”、“失度”,有意或无意中采取了吼叫的教育方式,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吼叫教育倒不单纯是为了显示父母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受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所支配,那就是“不骂不成才”。有人在一所小学校里以“你的父母骂过你吗?”为题,请孩子们认真思考后举手表态,几乎百分百的孩子回答是:被父母吼叫过。

当孩子不听话或者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教育孩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吼叫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事实上,大多数父母不明白,零吼叫,才能养出百分百优秀的好孩子!

这是因为,父母在大声吼叫的时候,往往展示的是一种尊严、威严,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味道,没有顾及到孩子的自尊心,更没有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心的交流。而轻声细语地批评、嘱咐的时候,更多的是把孩子的利益放在了受尊重的位置上,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的心与孩子的心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位置上,孩子当然容易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随之而产生的,是对父母由衷的爱。

本书主要通过丰富翔实的教育案例,讲述经过无数父母证实的教养方法,让曾经吼过孩子的父母明白并注意“单纯对孩子吼叫是没有用的”这一客观现实。指导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父母知道如果方式正确,得到的结果会出乎意料的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德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875942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2013141333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5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