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扬雄与六朝之学(精)/汪文学学术作品集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研究论城有二:一是关于扬雄学术思想文化及其影响的研究二是关于六朝之学之渊源的研究。筒言之,就是关于扬雄与六朝之学之渊源影响关系的研究。通过对扬雄的生平经历、家族背景、师友网络人生哲学、性情好尚等方面的研究,掲示其影响六朝之学的可能性;通过对其学术源、思想背景、学术观念、学术方法、学术思想、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等方面研究,揭示其对六朝之学的具体影响。本书的最终目标,就是证实“六朝之学始于扬雄”这个学术“假说”。
作者简介
汪文学,男,1970年生,苗族,贵州思南人,文学博士,教授。现任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省政协委员。曾任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文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全国青联第十、十一届委员。曾获得“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优秀奖”“贵州青年五四奖章”和“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贵州省甲秀文化人才”称号,被评为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教学名师。主讲的“中国人的精神传统”被评为国家级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获得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贵州省文艺奖多项。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贵州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2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述10余种,即《正统论——发现东方政治智慧》(2002)、《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2003)、《传统人伦关系的现代诠释》(2004)、《汉唐文化与文学论集》(2008)、《贵州古近代文学理论辑释》(2009)、《诗性风月——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情爱》(2011)、《中国古代性别与诗学研究》(2012)、《中国人的精神传统》(2012)、《道真契约文书汇编》(2014)、《边省地域与文学生产》(2016)、《扬雄与六朝之学》(2019)、《蟑香馆使黔日记(点校)》(2019)等,主编大型地域文献丛书《中国乌江流域民国档案丛刊》《贵州古近代名人日记丛刊》《中国西南布依摩经丛刊》等数种。
目录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序
绪论
一、选题缘起
1.治学反思与学术追求
2.学术积累与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1.关于扬雄人生性情与六朝名士风范之关系的研究
2.关于扬雄学术思想及其对六朝之学的影响研究
3.关于扬雄文学创作、理论及其影响的研究
三、本书要旨
1.“六朝”界定与论域说明
2.本书要旨
第一章 六朝之学之起始:东汉末年抑或是西汉末年
一、六朝之学始于东汉末年,起于马融
1.六朝之学始于东汉末年
2.六朝之学起于马融
二、六朝之学起于西汉末年,始于扬雄
1.六朝之学起于西汉末年
2.六朝之学始于扬雄
三、结语:六朝之学的远源与近源
第二章 汉晋间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之大势
与扬雄影响六朝之学的可能性
一、汉晋间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变迁之大势及其历史必然性
1.汉晋间士风、学风、文风之差异概说
2.汉晋间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之总体趋势
二、扬雄影响六朝之学的可能性
1.独特的家族背景和家庭生活
养成了扬雄的寂寞清静和深沉之思
2.具有“异端”特质的师友网络
培植了扬雄思想的“异端”特色
3.富于“边缘活力”的地域环境涵孕了扬雄的创新精神
第三章 企慕玄远:扬雄与六朝名士风范
一、汉晋问士风之变迁与六朝名士新风范概说
1.“通倪”之风
2.“雅远”之致
3.“旷达”之境
二、简易佚荡与一往情深:
扬雄的人生行事、性情好尚与六朝名士风范
1.简易佚荡:扬雄的人生行事
2.一往情深:扬雄的性情好尚
三、明哲保身与俟时而动:扬雄的人生哲学与处世理念
1.明哲保身:扬雄的人生哲学
2.俟时而动:扬雄的处世理念
3.安贫乐道:扬雄的人生理想
四、余论:扬雄与陶渊明
第四章 扬雄的学术思想渊源与方法创新
一、扬雄时代的学术背景
1.今文经学一统天下:扬雄学术研究的大背景
2.今古文学剧烈争论:扬雄学术研究的小环境
二、扬雄学术思想之渊源
1.扬雄与孔孟之学
2.扬雄与老庄之学
三、扬雄在学术观念和治学方法上的创新
1.不述而作:扬雄的创造意识
2.约卓简要:扬雄的博通取径
3.玄思大义:扬雄的思辨精神
第五章 扬雄的学术思想与六朝之学
一、扬雄的“尚智”论与六朝文人的理性精神
1.扬雄“尚智”论及其创新价值
2.扬雄“尚智”之实践活动
3.扬雄“尚智”论对六朝文人理性精神之影响
二、扬雄“太玄”论与六朝玄学思潮
1.“太玄”大义
2.《太玄》在汉晋之际的传播及其与六朝玄学之关联
3.“太玄”论对以玄学为中心的六朝之学的启发和影响
三、扬雄的“品藻”论与六朝品鉴之学
1.汉末六朝人物品鉴概说
2.六朝之学始于品鉴之学
3.扬雄的人物品评与六朝人物品鉴之关联
4.扬雄的人物品评与六朝玄学之关联——兼论扬雄对刘劭的影响
四、扬雄的乡土意识与六朝社会的地域文化观念
1.地域观念、乡土意识和家族意识的联动影响关系
2.汉人的地域观念、乡土意识和家族观念——以扬雄为中心的讨论
3.扬雄的乡土意识对六朝社会地域文化观念之影响
第六章 扬雄在中古文学史上的转折性意义
一、作为“文儒”传统之开创者的扬雄
1.儒者骛文自扬雄始
2.扬雄作为“文儒”的身份特征
3.好古学者善文辞
二、文言之分:扬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转折意义
1.从“语言”到“文言”再到“古文”:
古代中国文学语言的演进历程
2.扬雄在古代中国文学语言演进中的转折意义
三、简涩深雅:扬雄文学之风格特征
1.扬雄有意为文的几种形式
2.扬雄有意为文的意义和影响
第七章 扬雄文论与六朝文论新观念
一、扬雄“明道”论之学术内涵和历史影响——兼论扬雄对刘勰的启发和影响
1.明道:扬雄论文之宗旨
2.扬雄“明道”论之影响
及其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承上启下意义
二、寓玄于艺:
扬雄“玄思”论对刘勰“神思”论之启发和影响
1.“神思”论概说
2.“赋心”与“赋神”:从司马相如到扬雄关于艺术想象理论的发展
3.“玄思”与“神思”:扬雄对刘勰的启发和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扬雄与六朝之学(精)/汪文学学术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文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151483
开本 16开
页数 43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792
CIP核字 2019007447
中图分类号 B234.995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37
165
2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