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繁华世(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煮酒记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随笔作品集。文章聚焦于中国古代文学、古代饮食文化、古代传统节日等方面。共计19篇,包括:诗经里的动物;植物列传;小令正义;信物能语;折扇摭谈;拂尘里的风度;漫谈中国古代十大酒局;中国古代的时间制度等。

内容推荐

歌舞风流,诗魂词心,与诸子百家坐面论道,与逸士骚人共醉兰亭。

目录

诗经里的动物

植物列传

读简随笔:战国楚简《昭王毁室》所反映的社会思想

一只大王八的悲惨命运——商代臣子是怎样拍马屁的

小令正义

词牌故事:一剪梅与卜算子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唐时轶事之水果外传

二月花诞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华夏传统节日“花朝节”

信物能语

折扇摭谈

拂尘里的风度

漫谈中国古代十大酒局

历史上的美梦、噩梦、兰花梦

狐狸精的故事:狐媚

饕餮南北——解读隐藏民族性情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的时间制度

历史在叙述中变化

中日错看千年史

试读章节

诗经里的动物

林赶秋

雎鸠

第一个在《诗经》里出场的既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也不是什么悦目的植物,而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动物——雎鸠。

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那位家庭教师一开课,就叫女弟子杜丽娘念起书来: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然后,他老先生讲道:“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究竟是个什么鸟呢?在下文中,汤显祖通过杜小姐的陪读丫鬟的插话点明是“斑鸠”。

年长于汤氏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却不敢苟同,他认为雎鸠即“鹗”,又名“王雎”、“下窟乌”、“沸波”、“鱼鹰”(不是鸬鹚科的“鱼鹰”)等,并逐一进行解说:

鹗状可愕,故谓之鹗;其视雎健,故谓之雎;能入穴取食,故谓之

下窟乌;翱翔水上,扇鱼令出,故日沸波。《禽经》云:“王雎,鱼鹰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能翱翔水上捕鱼食,……亦啖蛇。《诗》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此。其肉腥恶,不可食。(《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九卷)用现代术语严格地讲,这种肉食猛禽属鸟纲鹗科,趾尖生着锐爪,适宜于捕捉油滑的鱼、蛇。

从李氏的描述看来,雎鸠是如此的“可愕”可怕,那么先秦的诗人又为何要以它来兴起淑女与君子的情事呢?原来,关键在于“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云云。这些自然习性被儒家吹捧为美德,正如朱熹朱夫子《诗集传》所谓“生有定耦而不相乱,耦常并游而不相狎”、(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一“关雎”条引)王铚《默记》所载“李公弼字仲修,初任大名府同县尉,因检验村落,见所谓鱼鹰者飞翔水际,问小吏,日:‘此关雎也。’因言此禽有异,每栖宿,一窠中二室。仲修令探取其窠观之,皆一窠二室,盖雄雌各异居也,因悟所谓和而别者以此”。这等于是说,雎鸠的配偶是命运注定的,而非相亲相出来的。它们在谈恋爱的时候,可以“关关”地一唱一和,但绝不轻佻地动手动脚,只“骂俏”,不“打情”,即使同居,也不共枕。于是,诗人由此联想到了具有相同德行的淑女与君子。不仅如此,“关关”的鸟鸣声还跟《关雎》后文的“琴瑟”、“钟鼓”之音遥相呼应,达成了一种虚实互补、人禽共处的和谐情境,使人们对雎鸠行为所作的那些“移情”式诠释显得不再牵强而突兀,仿佛它和淑女、君子一样生来就是“挚而有别”(原出《毛传》)这类懿行美德的载体,而非后天人为所附加。

黄鸟

林语堂在散文《记鸟语》末尾堆砌了一大摞汉字和英文来模仿“百鸟齐鸣的情形”,无疑是造作而又费力不讨好的。你看《诗经》多么会以简取胜,叠词“关关”既准确地模拟出了扁喙鸟禽的独鸣之声(详见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序》),也可被视作雌雄共鸣、“音声和也”(《鲁说》)。

在《葛覃》之中,诗人则换“喈喈”来形容“黄鸟”的和声——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

《诗经》里的“黄鸟”或指黄鹂,或指黄雀,都是“载好其音”(《凯风》)的小鸟。凡言成群飞鸣的都指黄雀,如上所引即是,因为“集”就是“群鸟在木上”(《说文解字》)的意思。其实,此处的喈喈用来押韵的成分远要多过于拟声,“萋”、“飞”与“喈”是脂微合韵(详见王力《诗经韵读》),“其鸣喈喈”主要是摹写黄雀群飞合鸣的和谐、热闹,以反衬“我”将“归宁父母”前的孤单、冷清,重点是氛围,而不是声音,不像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突出的是颜色。虽然“灌木”也大都是翠绿的,但诗人并未去刻意强调,一如杜诗只说“鸣”而不表出“喈喈”之类的假性拟声词,取舍之间自有技巧在焉。

在《秦风》与《小雅》的篇什之中,都各有一篇以《黄鸟》为题,且以黄鸟起兴的诗歌。《秦风》“交交黄鸟”,这个“交交”才是黄鸟的独叫之声,而这个黄鸟就是黄鹂,又名“鸽鹧”(《豳风?七月》等)、黄莺。一个停在树(止于棘、止于桑、止于楚)上孤鸣的黄莺引出一个秦国特行独立而惨遭杀害的良人,悲壮之情顿时溢于言表,表达出秦国百姓对三良的惋惜和对暴君(穆公)的憎恨。

《小雅》“黄鸟黄鸟”则与《葛覃》一样都在描写“小而黄口”(《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的黄雀:它们在树间飞来飞去,而且还啄食“我”辛辛苦苦栽种的粮食(粟、粱、黍),就像“此邦之人”让“我”备尝人情冷暖。看到雀们融洽而快乐,“我”真想回到“邦族”、回到父兄身旁。很明显,此诗是流浪异地的男子在抒发怀乡之情,而《葛覃》则为寄人篱下的女子在盼回娘家。取相同之物象(黄鸟及其动作)抒相近之情感,不是非常合式吗?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兴许受了这些古诗的影响,亦未可知。

经科学家研究表明,鸟类的鸣叫可分为叙鸣与啭鸣两种。叙鸣是日常生活中不分雌雄鸟都能发生的呜叫,如“交交”之类;啭鸣是雄鸟在繁殖季节所特有的一种呜叫,乃鸟类的婚期行为,如“关关”之流。当然,我们古代的诗人不可能这么泾渭分明,所以“关关”也不妨被理解为鸟类婚期中的雌雄共鸣。

千百年来,马一直以其擅长奔跑而被人乘骑,同时也能拉车、驮物以致远。商周时期,用于行路、狩猎和作战的车一般都是用马牵引,因此先秦文献如《唐风?山有枢》等常以“车马”连言,说到马就意味着车,说到车也就包括马。在近代机动车辆产生之前,马可算是交通运输活动中最重要的畜力了,以至于《易经》第二篇、《诗经》第三篇就出现了“马”字和“马”事。

《诗经》第三篇名为《卷耳》,其实“卷耳”只是道具之一,而“马”却成了除男女主人公外上镜率最高的配角。诗的第二、三、四章以咏叹马病来委婉道出征夫旅途的劳瘁,烘托并加深了他的相思之愁。到了《汉广》里面,男主人公却要喂饱马准备迎娶恋人,还是相思,但多了几许激情与愉悦。《鹊巢》内出现了三个“百两”,实即百辆马车,恰是“说到车也就包括着马”的最佳例证。

《击鼓》第三章云: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借“紫衣女子”之口对此作出了一段胜解——  上文言“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军士因不得归,所以心中忧郁。至于“爰居爰处”四句,细绎经文,倒像承著上文不归之意复又述他忧郁不宁、精神恍惚之状,意谓:偶于居处之地忽然丧失其马,以为其马必定不见了,于是各处找求,谁知仍在树林之下。这总是军士忧郁不宁、精神恍惚,所以那马明明近在咫尺,却误为丧失不见,就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之意。马再次成了诗意的“客观对应物”,寄托并表达着复杂的人情。

李杜无疑是欣赏《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这两句绝妙好辞的,所以他们在自己的诗中遂有“萧萧班马鸣”、“马鸣风萧萧”之类的挪用与点化。钱钟书更是特别关注这两句所蕴涵的文心,不惮其烦地征引若干中外诗文及心理学原理来证明:“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详见《管锥编?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看来,马鸣虽不见得有鸟鸣那样动听,却举足轻重,不容小觑!

……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繁华世(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煮酒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87673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9
17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