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两拨千斤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战争风云中,在政治漩涡中,在职场生存中,在激烈竞争中,“四两”真的能拨动“千斤”吗。

毛泽东的一个谋略,邓小平的一次拍板,周恩来的一桌酒宴,彭德怀的一句玩笑,刘伯承的一个发现,贺龙的一个举动,徐向前的一句口号,聂荣臻的一个发言……或许能让您看到“四两”是怎样拨动“千斤”的。

内容推荐

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上,有很多三岔路口,需要我们做出选择,做出决策。面对选择,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处于彷徨之中,迷茫之中,甚至是处在危机之中。应当怎样选择?如何在三岔路口选择那条正确的路,选择那条最适合你走的路?如何使你的决策以最小的代价搏取最大的胜利(效益)?如何使你的拍板成为走出危机的转折点?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似乎应该看一看历史,看一看前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不论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还是一个人的历史上都有很多拐点、关节点。在这个点上,往往是一件小事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扭转了前进的方向;一个细节决定一段历史,一件小事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特别是在血与火的战争中,这样的事例层出不穷。

目录

写在前面

不得不提前举行的南昌起义

多亏了那几块银元

“无字天书”与毛泽东率兵上井冈

百支钢枪定井冈

一个口令保存了一个建制连

一封信与毛泽东归去来兮

林彪贺卡引出的军事名篇

要不是钱壮飞这颗“冷子”

半张旧报纸

“四角号码”救红军

三发炮弹开道路

就还剩下干部团

一封假电报,红军渡乌江

偶获地图过金沙

歃血为盟过凉山

一张报纸定方向

阴差阳错明密电

共产国际的密电码和“统一战线”

“银水”与“火柴”

事变前张学良收到一份密件

一个发言和一块根据地

两字一改定军心

错图·胜仗

“辣椒炮弹”

黄桥弈棋退敌兵

刘帅发现“猫耳洞”

为什么劈死的不是毛泽东?

棺材·险境

精兵简政

“8·25”飞行,改变战争进程

要地图,还是要画报?

林彪酷爱的黄豆让他吃了苦头

小凉棚里的“黄河战略”

三千葫芦兵过黄河

“军神”手里的小竹竿

一捆粉条与十万大军立足大别山

情报站·清风店

战士祭母与新式整军

粟裕直谏、毛泽东改变战略部署

城南庄毛泽东遇险

一句口号引发一场战役

战锦方为大问题

一张城防图

一份破译的电报与廖耀湘兵团的覆灭

国军少将高参的“高参”

一则电讯退重兵

新保安路上的一条沟

有惊有险见胆略

国军大叫“没良心炮”!

“猪肉炖粉条”也是炸弹

定都北平一席话

“香山事件”

大萝卜“关防”降敌军

南下路上土偏方

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拆炮上山的决策

“秘密武器”定乾坤

酒席巧设“反间计”

大榆洞彭德怀遇险

师长的“救命恩人”

试读章节

1927年7月30日的南昌好似一个大火炉,炙热难耐。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向所属部队发出紧急通知:当日下午2时,团长以上军官到军部参加重要会议。团长和师长们都怀着好奇的心情,按时到达驻地位于省政府附近中华圣公会。(现在的星火路小学)的军部,围在一张大桌子四周,坐了下来。值日官报告:人已到齐。只见贺龙神情严肃,随手将手里的大蒲扇一扔,按着桌面站起来,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来,有件重要的事情谈一谈。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已经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已经死了。我们今天要重新树立起革命的旗帜,反对反动政府,打倒蒋介石。”说到这里,贺龙停顿了一下,目光严峻地扫视着到会的每一个人。屋里静静的,一个个定睛望着军长。贺龙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我们大家在一块都很久了。根据共产党的命令,我决定带部队举行暴动!你们,愿意跟我走的,我们一块干革命;不愿跟我走的,可以离开!”就在贺龙点烟的间隙,会场里的人们开始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起来……不知谁带头说了一声:“军长决定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坚决跟着走!”

见大家没有异议,贺龙吩咐军参谋处人员开始讲解参加暴动的一些细节规定。

原先,经由周恩来、叶挺和贺龙等军事指挥员商定,暴动日期定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已倾向反共)从庐山到达南昌之前的31日晚上,后改为8月1日凌晨4时。贺龙的部队规定:行动信号是三声枪响;识别符号为左臂缠白手巾;口令为河山统一。至于夜间行动的注意事项,各部队区域的配合等行动也都规定得既明确又详尽。会议结束后的当天下午,部队开始换防。教导队移到了六团原来的驻地大校场营房。进营房之前,全团两千多人黑压压地坐在大校场操场上,一个个怀里紧抱着枪,此起彼伏地唱着歌,尽管他们还不太明白要发生什么事情,但年轻的战士们个个情绪高涨。

31日夜里,正在起义军和衣而卧,随时准备一跃而起,投身那个紧张时刻之时,事情突生变化。一师师长贺锦斋与一团团长刘达五俩人一头闯进贺龙的指挥部,喘着粗气报告:

“他娘的,三营副跑了!”

“哪一个?”贺龙回想着问。

“赵福生,就是在武汉逃跑又被招抚回来的那个,从营长降为副营长的。”贺龙记起来了。赵福生,云南宾川入伍的那个小个子。人倒是挺机灵,职务升得也不慢,深得自己的老部下陈图南的喜欢。但到了武汉,思想却摇摆不定起来,一下子带着三十多个人脱逃了。逃到武胜关,又犹豫了,被贺龙派来招抚的人一说回转了过来。归队后,自觉无颜再当营长,便自己请求降为副营长。贺龙对悔过的人一般不再深究,便依从了他。不过这个赵福生在部队已经失去了威信,自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就等待着时机,准备另谋出路。机会终于来了。31日下午5点来钟,贺锦斋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宣布了暴动的命令。赵福生一听,浑身止不住颤抖。本来他就因为贺龙太倾向共产党而不想干了,如今等于全军“赤化”,这不相当于顶着脑袋去送死吗!他越想越觉得对自己不利,就打起了告密立功的主意。会一开完,他匆匆扒了几口饭,放下筷子就往外走,一口气跑到了朱培德的指挥部。当时,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九军军长金汉鼎都在庐山出席汪精卫的黑会,同时也在那里避暑,敌军师长以上的军官无人在南昌。最大的官,只有朱培德的秘书长徐虚舟。赵福生将贺龙、叶挺要兵变的情报一五一十吐了个干净。这消息让徐虚舟大吃一惊,甚至不敢相信。赵福生急得直跺脚:“你们如若不先下手为强,死期就在今晚……”徐虚舟是个文人政客,不懂军事,一时手足无措。他急忙去找江西省代主席姜济寰,说有极机密消息要呈报。当时姜济寰的儿子姜襄正在身边,徐虚舟的意思是要姜襄避一避,但姜济寰却说,有什么事,请秘书长快说吧。徐虚舟只好轻声说:“据极可靠情报,共产党这一二天就要搞武装暴动,请代主席立即离开南昌为好。”姜济寰回答:“谢谢你,我考虑考虑。”姜襄虽是“大少爷”,其实已是共青团员,正在秘密为党工作。他问父亲:打算怎样?愿不愿同我们共患难?姜济寰竟毫无迟疑地说:“坚决跟共产党走,同你们共患难。”姜襄立即将父亲的话告诉了徐特立。徐特立很高兴。徐、姜都在长沙教过书,男女学生极多。在徐特立看来,姜济寰和自己都参加暴动,将对湖南教育界产生很大影响。

这边,赵福生逃走后,很快被他营里的士兵发现,火速报告了营长,营长又报告刘达五,刘达五又找到贺锦斋。

“叛徒,祸害!”得到消息的贺龙拍案而起。交待一番后,贺龙亲自去找周恩来。本来,预定8月1日凌晨4时起义,时间是最适宜的。晚上开进,拂晓起兵,是兵家常用的战术。尤其在当时的南昌,炎夏之夜,很难入睡,天近黎明,才是人们酣睡最熟之时,此时起义,敌人多数蒙在鼓里。既然计划泄露,只有提前。前敌委员会决定:起义提前2小时,即8月1日凌晨2时开始行动!几个人从江西大旅社出来,周恩来突然停住脚步,对贺龙说:“赶快通知朱德同志,他还在佳宾楼与敌人周旋呢,很危险。”

31日下午,朱德接到任务,宴请朱培德下面的一些军官,最好是想办法一直拖到下半夜。敌军无人指挥,胜利的把握就会更大。因为天气太热,朱德今天没穿军装,只是随便穿了一件旧绸衫,独自来到了佳宾楼。几道菜上齐之后,朱德随便说了几句,意思是天太热,这顿便宴没有别的意思,只是纳纳凉,叙叙旧,大家开怀痛饮,一醉方休。正当几个人牌兴正浓之时,来赴宴的肖团长手下的一名副官溜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贴在肖团长耳廓一阵低语。后来,一看牌桌四周多数是他的云南老乡,便放大了声音:“二十军的云南老乡赵福生说,今天晚上有人要搞暴动,缴我们的枪……”朱德见情形不对,赶紧说,在这乱糟糟的时候,什么样的谣言都有,还是别当回事的好。赴宴的卢团长却把椅子向后一推,站起来说:“也许是个谣言,不过为防晚上出事,大家都回到岗位上去吧。”他这一说,其余几个人都站了起来,任朱德怎样挽留,都决意离去。待客人刚刚散尽,朱德马上赶到前委指挥部所在地——江西大旅社。见周恩来正伏案看一张地图,跟身边的人员交谈着,朱德走上前,问道:“恩来,是不是走漏了风声?朱培德手下的人都知道了!,,周恩来告诉朱德:“是的。贺龙来过了,他的一个副营长叛变了,估计敌人已有准备。你来得正好,前委已经决定,将暴动时间往前提两小时。”朱德看了一下表:“我马上回教育团,把起义的人带出来。”周恩来叮嘱了朱德几句。此时,大旅社四周已架起了起义军的火力网,各街口通衢都安上了起义军的步哨。有的部队已在发红领巾,大家把它结在领上,像打西装领带一样。起义正在一分一秒地接近,静夜正在凝聚第一声春雷。夜12时过后,8月的第一天已经来临。指挥员们已将整个战斗计划的细节想了又想,剩下的就只是一遍遍地看表。1点来钟,各部队行动起来。营房里穿衣服声,低语声,板凳的撞击声……零乱地响起来。战士们已经将枪拿到手里,刺刀装在枪尖上,子弹袋捆在身上,等待命令。砰!砰!砰!城内某处清脆地响了三枪,这是指挥部的信号。顿时四处的枪声像炒豆一般炸了开来。

不久楼下就收到各处的捷报:朱培德的总指挥部被拿下,其他几处的敌军乱成一团……

贺龙和刘伯承到各处视察。只见起义军有的在抱缴获的枪支;有的在集中驱赶俘虏。院子里,俘虏们坐在一处,耷拉着脑袋。贺锦斋指指一个俘虏的背影,在贺龙耳边嘀咕了几句。贺龙从嘴里拔出烟斗,大吼一声:“赵福生,你给我出列!”只见有个背影慢慢站了起来,转过了脸。他就是叛徒赵福生。他多次听过贺龙的这种吼声,也有过出列站在贺龙面前等待处罚的经历。那几次他都活了下来,靠的就是用带着发颤的声音哀求。此时,他又习惯性喊了声“军长”,想将肚子里那套早就准备好的“救命话”再说一遍,求个生路。但今天不同,贺龙根本就不容他再说,朝身后的士兵一劈手,粗着喉咙道:“拉出去,枪毙!”几个士兵上去一扭赵福生的胳膊,朝后院推去,很快传来一声枪响。

“这狗东西,害了我好几条弟兄的性命,不杀岂能解我心头之恨。”贺龙跟刘伯承朝别的地方走去,边走边聊着。“不过他家里我还是要叫人汇了钱去,怎么说他也是跟着我出来的。”刘伯承点点头:“乱世用重典,该杀。”

P1-6

序言

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上,有很多三岔路口,需要我们做出选择,做出决策。面对选择,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处于彷徨之中,迷茫之中,甚至是处在危机之中。

应当怎样选择?如何在三岔路口选择那条正确的路,选择那条最适合你走的路?如何使你的决策以最小的代价搏取最大的胜利(效益)?如何使你的拍板成为走出危机的转折点?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似乎应该看一看历史,看一看前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不论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还是一个人的历史上都有很多拐点、关节点。在这个点上,往往是一件小事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扭转了前进的方向;一个细节决定一段历史,一件小事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特别是在血与火的战争中,这样的事例层出不穷。

——要不是那几块银元,毛泽东肯定会被反动民团扣押,也就没有了1927年湘赣边秋收时节的“霹雳一声暴动”。

——要不是在哈达铺邮局找到一张报纸,走了两万多里的红军还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落脚……

——要不是两个士兵违纪走漏了消息,四野布好的“口袋”一定会抓住“大鱼”,林彪也不会气得骂娘……

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四两拨千斤。

按常理,四两是拨不动千斤的,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到那个支点。找到了它,四两的力量,就可以拨动千斤的重量。中国的老百姓都知道,干活要用“巧劲”。西方人的说法则更极端——“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这个支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支点?或者说,怎样才能发现它?当它出现的时候又应该怎样抓住它?这其中有多少偶然性,又有多少必然性?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呢?从这些奇巧的事情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到一些什么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约请几位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一起撰写了这本书。我们选择了六十个故事,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中,在奇妙的故事背后,能够发现一点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编撰过程曾因重大活动而中断过,再加之各位专家学者工作繁忙,最初的设想也没能完全实现,个别章节可能令你不甚满意,恳请读者提出批评意见。如能把你所听到看到收集到的“四两拨千斤”的事例告诉我们,当不胜感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两拨千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保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22365
开本 32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