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哲学沉思集》是勒内·笛卡儿运用与《谈谈方法》提出的方法原则对上帝、灵魂等形而上学问题所作的更深入探讨。这部著作规定了笛卡尔哲学的发展方向,是他后来一切哲学奥秘的真正发源地。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不但将追求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作为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认识论置于哲学的中心地位,而且还确定了从方法入手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途径。
图书 | 第一哲学沉思集/了如指掌 |
内容 | 编辑推荐 《第一哲学沉思集》是勒内·笛卡儿运用与《谈谈方法》提出的方法原则对上帝、灵魂等形而上学问题所作的更深入探讨。这部著作规定了笛卡尔哲学的发展方向,是他后来一切哲学奥秘的真正发源地。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不但将追求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作为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认识论置于哲学的中心地位,而且还确定了从方法入手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途径。 内容推荐 《第一哲学沉思集》是勒内·笛卡儿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被看作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儿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误导,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他从“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的命题出发,推出了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体的存在,重新建立起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笛卡儿在书中所阐发的天赋观念论、身心二元论、理智至上论以及他对知识的确定性的追寻,直接引发了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风潮,对后世影响深远。 目录 献给索邦神学院的信 给读者的序言 六个沉思的内容概要 第一哲学沉思集 第一个沉思 第二个沉思 第三个沉思 第四个沉思 第五个沉思 第六个沉思 反驳和答辩(节选) 关于第一个沉思 关于第二个沉思 关于第三个沉思 关于第四个沉思 关于第五个沉思 关于第六个沉思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个沉思 能被怀疑的事物 很多年前,我就被一大堆我自幼以来就当做真实的来接受的错误观念所震动,并且也被我后来建立在这些观念上的整个知识体系的高度可疑性所震动。我意识到如果我希望在科学中确立任何稳固的持久的东西,那么就有必要在我的有生之曰彻底清除一切东西,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但是这个任务看起来非常巨大,因此我在等待我达到一个足够成熟的年龄,以确保在日后不会再有更适宜的时机来进行这些研究。这使我把这个计划推迟了很长的时间,以至于如果我由于百般考虑而浪费掉用来进行研究的时间,那么我现在应该受到谴责了。因此现在我特意打消了心中的一切忧虑,为我自己安排出一段自由的时间。我在这里独自生活,我将全身心地、毫无保留地对我的旧信念进行全面的清理。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用不着表明我所有的信念都是错误的,这也许是我永远也不能办到的事情。理性让我这样思考:就像我对那些明显错误的信念所做的一样,我应该收回对那些不是完全确定无疑的信念的赞同。因此,只要我在我的信念之中发现了至少有一些可疑的地方,那么就足以使我把它们都抛弃掉。要做到这点,我不必把它们全部都单个地检查一遍,这将是无休止的工作。一旦一个建筑的基础被破坏了,那么修建在此基础之上的任何东西也会随之而倒塌;因此我将直接处理我以前的所有信念都依据的那些基本原则。 直到现在,我已经当做最真实的而接受的任何东西,或是从感官得来,或是通过感官得来。但是有时我发现感官是欺骗性的,因此谨慎的做法是不要完全相信那些曾经欺骗过我们的东西,哪怕只欺骗过一次。 尽管对于很小的或者远处的物体,感官有时候会欺骗我们,但是也有许多其他的信念是不可怀疑的,即使它们是来自于感官——例如,我在这里,坐在火炉旁边,穿着一件冬天的室内长袍,手里拿着这页纸,等等。怎么可能再次否认这些手和这整个的身体是属于我的?除非我把我自己比作疯子,那些疯子的大脑被忧郁症的持久幻想破坏得很严重,使他们虽然是乞丐,却固执地认为他们是国王;或者当赤身裸体时,却说他们穿着紫色的高贵衣服;或者认为他们的脑袋是由罐子构成,或是南瓜,或由玻璃构成。但是这些人是疯癫的,如果我把他们当做我自己的一个样板,那么我就被别人认为是和他们一样的疯子了。 一个极好的推理!仿佛我不是一个在晚上睡觉的人,并且在睡梦中我所有的那些经验和疯子在醒着时所有的那些经验经常相同——实际上有时更不着边际。多少次我在夜晚睡觉时,我梦见的正是这些熟悉的事件——我穿着室内长袍在这里,坐在火炉旁边——实际上我当时正赤身躺在床上。此时此刻,当我看着这页纸时,我的眼睛肯定是清醒地睁开着;我摇摇头,它并没有睡着;当我伸出手并感觉到我的手时,我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我知道我正在做什么。人们在睡梦中的时候,这一切不会发生得如此分明。但是实际上,我记得在睡觉时我也被完全相同的假象欺骗过。当我更加仔细地思考这点时,我很明白地看到不会有任何确定的标记把醒着和处于睡梦中这两种状态区分开来。于是我开始感到茫然,这种感受加强了我现在也许正睡着的想法。 那么假定我现在正在做梦,假定这些细节——我的眼睛是睁开的,我正在移动我的头并伸出我的手——是不真实的。也许,我甚至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些手或者这样一个身体。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睡梦中出现的景象就像绘画一样,必须按照真实事物来进行塑造,因此至少这些一般的事物——眼睛、头、手和身体,作为一个整体——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因为甚至当画家试图创造出拥有最离奇身体的人鱼和人羊时,他们也不能使它们在所有方面都是完全新奇的;他们仅仅是把不同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或者,如果他们试图构造出非常新奇的东西,以至于没有任何与之稍微相似的东西被看见过——因此,完全是幻想的和不真实的——但是至少在构图中所用的颜色是真实的。同样的道理,尽管这些一般的事物——眼睛、头、手等等——也许是想象的,但是至少必须承认其他某些更简单、更普遍的东西是真实的。这些东西就好像真实的颜色一样,我们用它来形成出现在我们思维中的所有事物的图像,不管这些图像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 这类东西看起来包括了一般的物体性质和它的广延;具有广延的东西的形状;这些东西的数量,或者说其体积大小和数目多少;它们存在的地点,它们持续的时间,等等。 由此,也许我们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物理学、天文学、医学和其他所有依靠于研究复合事物的学科都是可怀疑的,而算术、几何学和其他的这类学科,只处理最简单和最一般的东西,不考虑它们是否在自然中真实存在,包含的是确定的和不可怀疑的东西。不管我是醒着还是睡着,三加二总等于五,一个正方形最多只有四个边。看起来这些显明的真理不可能让人们怀疑它们是错的。 有一个观点长久以来牢固地扎根于我的心中,那就是:有一个全能的上帝,使我成为我现在所是的这种生物。我怎么知道上帝没有创造这样一个世界,没有地,没有天,没有具广延性的事物,没有形状,没有大小,没有地点,但是,同时却使所有这些东西都对我显示,就像现在这样存在着呢?并且,既然我有时候相信,其他人在他们以为具有最正确知识的情况下却发生错误,那么当我每次在做二加三的加法或者数正方形的边时,或者是处于其他一些如能想得出的更简单的情形时,我就不会同样地出错吗?也许上帝不允许我这样被欺骗,因为我们称他为至善的。如果他把我创造来总是受欺骗,这与他的仁慈是不相容的话,那么对于上帝的仁慈来说,他允许我受到欺骗,哪怕是偶尔受到欺骗,这种说法也是违背常理的。但是,后一种断言是得不出来的。 也许有人宁愿否认一个如此强大的上帝的存在,而不相信其他任何东西都是不确定的。让我们不必和他们争论,而是同意他们的说法:关于上帝所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按照他们的假设,我之所以达到我现在的状态,是通过命运、偶然性或事件的连续链条,或者其他一些方式;然而由于欺骗和错误看上去显得不完满,因此,它们使我的来源越是缺乏能力,我就越可能是不完满的,以至于老是受欺骗。我对这些论证无可回答,但是最后我被迫承认:我以前的信念没有一个是不能被恰当地加以怀疑的;这不是轻率和欠考虑的结论,而是基于很强的、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的推理。因此,如果我想发现任何确定性的话,今后我必须小心地收回对以前那些信念的赞同,就像我对于那些明显的错误所做的一样。 但是仅仅注意到这点是不够的,我必须努力记住它。我惯有的那些意见总是会回来,不管我是怎么的意愿,它们总是能获取我的信念,长期的占有和习惯性法则使得信念就像是和这些惯有意见捆绑起来了一样。只要我假定它们是实际上所是的那样,即它们是非常可能的意见——这些意见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是可疑的,但是正如已经表明的那样,我们更有理由去相信它们,而不是否认它们,那么我就永远不能从信赖并赞同这些意见的习惯做法中摆脱出来。按照这种说法,我觉得改变我的意愿而转到完全相反的方向,并且骗我自己,暂时假装这些以前的意见都是完全错误和虚幻的,这将是一个很好的计划。我将这样来做,直到预想性意见的分量被抵消,并且习惯的误导不再阻止我的判断力正确地理解事物。同时,我知道我的计划不会导致什么危险或错误,并且我这种怀疑态度不可能走得太远。这是因为我目前承担的任务并不涉及行动,而仅仅是求知。P15-18 序言 永不落架的书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杰出的思想,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一些比大众对真理的形态看得更清楚的人物。他们超越同侪,且有深刻的见解和远大的眼光;他们看到人类问题的全体,免于繁琐、短视的思想。 美国思想家、诗人埃默森说:“从所有文明国度里精挑细选出那些最具智慧、最富机趣的人来陪伴你,然后再以最佳的秩序将这些选择好的伴侣一一排列起来。”这样的人都知道每个时代、每个地方的每个人,都面临一个不变的问题——关乎个人和其同侪、社会,乃至全人类、宇宙之间基本关系的性质的问题。对这种问题的看法,可以决定他会怎么做,甚至可以决定他成为怎样的人。 对于这类问题,人类把所能想出来的最好的答案流传下去,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塔西佗,到马克斯·韦伯、熊彼特,以资下一代和更下一代的人去考验、去辩论,而这些最好的答案又汇聚成一部部传世之作。法国思想家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这些人类最深邃的思想,最高超成就的文字记录,能把我们在过去、现在、未来所面临的问题,能把人类所做过的、即将面对的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最正确而永久的记录。 例如,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不但写出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理》,还在更早之前完成了《道德情操论》。该书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概念,进而揭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每行都渗透着卢梭的苦苦求索,从各个角度清晰地阐释为什么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人类的堕落史。卢梭认为,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严重后果的根源。这篇论文可谓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论。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称为20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为应对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的经济大萧条而作,它的核心主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正是在这本书中,凯恩斯提出了国家调控思想,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扛鼎之作。该书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治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些经济学家把该书的出版,称为经济学理论的“凯恩斯”革命,并认为它与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理》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同为经济学说史上非常伟大的著作。 那些对人类追寻真理有永久贡献的书,我们称之为“经典”。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王强更深情款款地指出:“‘经典’是那些永远占据着你的书架,又永远不会被你翻读完的书。”也就是永不落架的书。凡是能对重大的事情,给多数人的思想以久远而深刻影响的书,便是了不起的书。这样的书可以充实任何年纪的人,使之能以别的时代、别的人们为背景,从而能真正深刻地透视今日。 ——编者 后记 译者后记 勒内·笛卡儿,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信奉天主教,曾受教于耶稣会学校,后在大学学习医学和法学,同时对数学和科学保持着长期的兴趣。1628年后移居荷兰。晚年应瑞典女王之邀到宫廷讲学,次年在瑞典逝世。笛卡儿的主要著作有:《指导心智的规则》(1628年)、《方法谈》(1637年)、《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年)、《哲学原理》(1644年)。笛卡儿被称为“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第一哲学沉思集》是他的主要著作。作者在这本书中以“普遍的数学”为方法论,按照几何学的推理方法,首先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脱离感官,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然后由“我思故我在”作为第一原则,推导出心灵和物体是不同的实体,心灵比物体更容易被我们认识。再次,根据在我们心中的至上完满的存在体的观念,推导出这个至上完满存在体(即上帝)的真实存在。再从上帝的至善,推导出我们知识的可靠性,因为上帝放在我们心灵中的观念不可能是虚假的,对于我们清楚和分明地领会的东西,我们是不会犯错的。错误在于我们对领会得不是很完满的东西下判断。作者最后证明了关于自我心灵和上帝的知识是最确定、最明显的。因此,作者先怀疑一切,摧毁一切,然后再依据“自我”的第一原则,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理,重新建立起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尽管笛卡儿没有完全脱离中世纪的神学框架来进行哲学研究,但是他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却彻底摆脱了中世纪的神学教条。笛卡儿的思想体系像几何学体系那样的明晰和严格,他的天赋观念论、身心二元论、理智至上论、追寻知识的确定性都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直接引发了后来的大陆理性主义。因此,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集》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本书是根据英文本的《第一哲学沉思集》翻译过来的,这个英文本是较新的一个版本,是从拉丁文翻译过来的。原著系由笛卡儿用拉丁文写成,后被译为法文、英文等版本。在西方哲学中,“第一哲学”又称“形而上学”,故这本书又有译名为《形而上学沉思集》。中文本的《第一哲学沉思集》目前我只见过庞景仁先生翻译的版本,庞景仁先生是从法文第一版翻译过来的。这个英文本从拉丁文译出,具有它独特的参考价值。另外说明一下,这个版本没有把反驳和答辩全部翻译出来,而是节选其中一些关键部分,以论题的形式重新组织起来,并加上相应的标题。在翻译过程中,我力求保持英文本的清晰和简练的风格。我认为对于笛卡儿这样重视推理和强调明晰性的哲学家,这样的风格有助于读者的阅读。贺麟先生曾说过,进入哲学的最好通道就是先选取一位能引起你思想共鸣的哲学家,了解他的体系,然后再博览各个哲学家的思想。希望爱好哲学的朋友能通过阅读经典的哲学原著,早日进入哲学的殿堂。由于译者的水平,译文恐不免有不当或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第一哲学沉思集/了如指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勒内·笛卡儿 |
译者 | 徐陶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2727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6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8 |
CIP核字 | 2013285476 |
中图分类号 | B565.21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29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02-2013-398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