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条大河波浪宽:1949—2019中国治淮全纪实
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首度呈现新中国七十年治淮历程,全景展示新时代理水奇迹。全书以详实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再现新中国淮河治理的恢宏画卷,展示淮河治理的丰硕成果,弘扬淮河治理的优良传统,歌颂中华儿女不屈不饶的改革意志和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

本书是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安徽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也是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安徽出版集团向新中国成立70年周年献礼的重点出版物。

作者简介

潘小平,作家,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任安徽文学院院长、安徽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安徽文学》主编,著有《季风来临》《北方驿站》《前朝旧事》《长湖一望水如天》《翁同龢》等,其中《美丽的村庄》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余同友,作家,安徽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著有小说集《光明行》、《去往古代的父亲》等。李云,作家、诗人,安徽省作家协会秘书长、《诗歌月刊》主编。许含章,作家,《清明》编辑。

目录

第一章 序幕:1949—1950

第一节 暴雨落在“三八线”上,也落在了皖北平原上

第二节 一个流泪的决定,背后还有许多

第三节 从“导淮”到“治淮”,信心从何而来?

第四节 “历来搞过治淮的,从没有搞好过”

第五节 从“蓄泄之争”到“蓄泄兼筹”

第二章 火热的年代:1951—1957

第一节 满眼都是力量,满眼都是希望

第二节 工地上,春天来了

第三节 导沭整沂或导沂整沭,和渡江战役一同打响

第四节 长城是人修的,总渠是人挑的

第五节 佛子岭是一座大坝,也是一所大学

第六节 润河集的黄昏,风很大

第三章 历史在这里拐了几道弯:1958—1965

第一节 “本来要到这个房间去,却走进了另外一个房间”

第二节  大地留下了一道道“伤口”

第三节 一样的“河网化”,不一样的结果

第四节 以蓄为主还是以泄为主

第四章 淠史杭,人工天河十万里:1958—1972

第一节 1958年的特大干旱,逼出一个淠史杭灌区

第二节 没有淠史杭,就没有今日合肥

第三节 岭上的悲壮

第四节 “请把我埋在岗上,死了,我也要听听淠史杭水流的声音”

第五节 全球第一土石大坝,靠什么砌成

第六节 江淮屋脊上的长虹

第七节 淠史杭的源头在哪里

第五章 总有不熄的灯火:1966—1976

第一节 十年,内乱中的坚守

第二节 洪泽湖大堤,风雨中的传奇

第三节 苏北大地,江都四站昂起江水北调的“龙头”

第六章 徘徊复徘徊,行行又停停:1977—1990

第一节 巨大的社会变革,使水利一时无法应对

第二节 改革,改革,和全国人民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第三节 板桥水库复建,让老百姓头枕大坝睡得着觉

第四节 南四湖,相逢一笑

第七章 19项骨干工程,重塑淮河人水关系:1991—2010

第一节 1991大水,是一个痛点,也是一个转折点

第二节 一样的治淮,不一样的工地

第三节 淮河的“大水”,第一次变成“小灾”

第四节 淮河的水,又能洗衣灌溉了

第五节 治淮一甲子,国家叙事与个体叙事

第八章 长淮应无恙,淮北变江南:2011—2018

第一节 来自王家坝的消息,不再惊天动地

第二节变“穷在水上”,为“富在水上”

第三节 从“人水争地”到“人退水进”,最终达到“人水和谐”

第九章 让梦想照进现实:2019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条大河波浪宽:1949—2019中国治淮全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小平 余同友 李云 许含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88660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