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青果巷到四牌楼/东南大学教育人物丛书
内容
后记
延宕许久的《从青果巷到四牌楼》将付梓之际,恽瑛
先生来电,嘱我一定为这本书写一个“后记”,还说,你
是这本书的“主编”,这个活儿得你来做。恽先生是我尊
敬的前辈,我们认识交往已有三十多年了,先生的要求,
是不能不应承的。
说起来,我是半路介入这本书的编辑工作的。当初,
张梓烨、王桂琼和郑立琪老师帮助恽先生做口述史,成了
一部分稿子,后来又加了许多师友学生给恽先生九十寿辰
庆生的纪念文字,就不再是单纯的自传了,因而在本书的
体例、内容选编及编辑方式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分歧。于
是立琪兄拖我过去帮助出主意,而这些意见和建议大多被
参与本书的同志接受,又承蒙厍瑛先生信任,就被拉来做
了挂名“主编”。
既为主编,在全书完成之时,就有责任向读者交待一
些编撰初衷和成书经过。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写写我心目
中的恽瑛先生,表达对这位已逾鲐背之年仍精神矍铄,为
教育事业奋斗不止的一代名师的景仰崇敬之情。
阅读和编辑完全部书稿,我想对读者说的是:这是一
本深沉厚重的大书,它记录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波澜壮
阔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他们曲折艰辛的奋斗故事,他们的
历史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奉
献和业绩奠定了今天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基石。
这又是一本平凡朴实的小书。在书中,传主用平实的
语言讲述了自己怎样用一辈子时间,专注坚韧只做一件事
——为本科生上好大学物理课——的真实故事。
恽瑛先生不是院士,不是博导(东大物理系当时只有
恽先生创立的硕士点),她从教六十五年,一直在东南大
学从事“大学物理”这一基础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她没
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走过的每一步,都踏踏
实实、成绩斐然;她从一个普通的年轻女教师,成长为业
内知名教授,众人信服的系主任,做过的每件事,都是为
了学校发展,为了学生成长,尽心竭力,有口皆碑。她六
十多岁退休后,又开始了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创设
了“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受到了学生由衷欢迎,直到八
十多岁还站在讲台上给本科生上课,成就了她一生最辉煌
的“传奇”;她不求名利,不计得失,为使东大的物理教
学与国际接轨,为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研的殿堂付出了艰
辛的努力,其成果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许和重视,
甚至全球顶级的科学期刊Science也专文介绍了她的教改探
索;她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深挚地关爱自己的学生,
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天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
凡的业绩,受到了人们由衷的热爱敬重。正如东大老书记
李延保教授在恽先生九十寿辰祝辞中所说:恽瑛先生是他
最敬重的老师和教育专家之一,她不计功名,锲而不舍,
完成了一桩难乎寻常的教改项目(双语物理导论);她以
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大学物理的教
学水平,把东大的物理教学带进了国际物理教学主流。
李延保教授的评价是准确和到位的。在书中,我们还
可以读到恽瑛先生的同事、朋友、学生、亲人或钦佩或感
恩地回忆她的点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可亲可敬,平
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形象。
为使读者对本书及恽瑛先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下面
我简单谈谈本书编辑成书的经过和我了解的恽瑛先生。
与一般常见的人物自传或口述史不同,本书内容分为
四编:第一编“梦里依稀”,主要是张梓烨、郑立琪老师
为恽先生做的口述自传和先生自己撰写的回忆文章,这是
全书最重要和最引人人胜的部分。从先生的回忆中,我们
可以了解她早年的生活环境和求学经历,看到时代风云、
家庭(家族)传统、老师和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
怎样长久和深远的影响。恽瑛先生出生在常州青果巷,恽
家是常州的大家族,也是有影响的世家。在中国,能被称
为大家和世家的,通常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浓重的家国
情怀,以天下为己任,于当时社会有很大影响力;一是诗
书传家,特别重视子弟教育,人才辈出。我们看到,青果
巷历史上出了那么多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人
物,如著名的“常州三杰”——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
恽代英、张太雷,其中有两位是恽先生的前辈亲属。当抗
战爆发,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恽瑛的三个哥哥都
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这些不可能不对年青的恽瑛产
生深远的影响。又如青果巷曾走出赵元任、张志让、周有
光、恽震等一批中国近代科技、教育、文化界的著名人士
,他们的事迹故事也会对邻里孩子的成长产生莫大的激励
作用。从阵先生的回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父母的言传身
教,尽管家道中落,颠沛流离,父母仍节衣缩食,尽可能
让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书中,恽瑛用深情的笔墨回忆
了在北平贝满女中和辅仁大学求学的“青葱岁月”,感激
管叶羽校长、大林老师和辅仁的恩师们对她的教诲和引导
。客观地说,在那山河破碎、风雨如晦的年代,是父母前
辈和那些可敬的老师为恽瑛们搭建了一片遮风避雨、相对
安宁的家园,使她们接受到那个时
目录
第一编 梦里依稀:从青果巷到四牌楼
青果巷的常州世家
京城贝满的青葱韶光
辅仁情结——追忆辅仁大学学习点滴
筚路蓝缕的南工岁月
“两个及早”教学理念的成功创立
“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全新实践
引领大一学生登上国际讲坛
在国际物理教育的世界里
深切怀念吴健雄教授
第二编 雪泥鸿爪:一辈子没离开的物理讲台
《大学物理学》(音像文字结合教材)与多媒体物理学教材的构想与展望
大学物理教学用电视插播片、多媒体光盘及其应用的探索
关于《大学物理学》(音像文字结合教材)
对建立大学物理文字、音像有机结合教材体系的认识和建议
国际物理教育掠影
基础课程串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英语·多媒体·一体化”课程的创建
尽早参与研究开发创新思维
原版教材Fundamentals of Physics使用体会
“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建设与低年级学生能力培养的再研究
学习“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点滴
参加日本东京ICPE 2006国际会议的前前后后
不同的表达,相同的信息
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做些工作——恽瑛教授创建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和他们所需要的英语
创建“双语物理导论”新课程引领大一学生走上国际讲坛
恽瑛:教学是一份爱心,一份责任,一生创造,一生奉献
——恭祝恽瑛教授90华诞
第三编 育才授业:最是难忘师友情
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东南大学原副校长李延保教授的祝辞
琐忆与恽瑛先生参加和举办的物理教育国际活动
我特别喜欢恽瑛先生“特别能折腾”的精神
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霄翔教授在庆贺恽瑛教授
九十华诞上的祝辞
大智大爱恽瑛教授
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花
我所认识的恽瑛先生
师中楷模奋斗不息
珍贵的相遇
忆我崇拜的恽瑛先生
跟着恽瑛先生编书
走向国际学术舞台的引路人——回忆恽瑛老师对我的关心的几个片段
她有一颗年轻的心
恽先生对我如今物理职业的影响
恽老师和CUSPEA
对我一生影响最重要的教师:恽瑛先生
一位长者,一位师者——我眼中的恽瑛先生
“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十年,如故
1982—1990“学科教学论(物理)”9位研究生再聚东大并贺恽瑛教授95岁寿辰
第四编 青果红梅:悠悠不了故园情
回忆母亲三四事
印象中的奶奶
在外婆身边长大的日子
武进青果巷的传承
恽家72世传人障瑛教授返乡,客座六朝松茶馆演讲
聆昕阵瑛老师在常州校友会的讲座
恽瑛老师和东大常州校友会
结语
后记
恽瑛大事年表
精彩页
青果巷的常州世家
“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在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之处,市河自西水关入,一路向东曲折蜿蜒,至东坡公园出。这条市河两岸的地段,是十六世纪后半期船舶云集之地,因多有果品集散,故有“千果”之称。而江南水乡的人们口音轻柔和缓,“千”“青”二字不甚明辨,于是这英才辈出的古街区,便有了“青果巷”之名。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东至琢初桥西通南大街),这条长不足千米的小巷,却先后走出了数百位文武英才。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曾录制了专题影片《青果巷印象》。仅仅片头,便信手拈来地举出了“文武兼备的民族英雄唐荆川、被誉为非常之人的实业巨子盛宣怀、革命先驱瞿秋白和张太雷、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长史良、法学名家张志让、有着‘小报鼻祖,之称的中国谴责小说第一人李伯元、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以绘画鲤鱼著称的吴青霞、把常州画派传到大西北的曾杏绯、国学大师赵元任、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纺织大王刘国钧”等历史文化名人,五百年历史的青果巷,也因此获得了“开吴之地,名士之城”的美誉。而温婉如玉的常州,也因青果巷而成了群星璀璨的长三角中颇为明亮的一颗星。
1925年,我出生在青果巷中的松健堂(今青果巷12号),有幸成为南恽第72代传人,而延续先贤对民族文化事业的孜孜奉献,自然也是我辈的责任。
曾祖:抗日护国的士绅“隐者”
恽氏血脉可上溯到公元元年前后,其悠久的历史,作为后人的我也不能不为之惊叹。据相关人士考据,恽氏始祖讳子冬,字贞道,生于汉永光辛巳(公元前40年),卒于汉建武戊子(公元28年)八月八日,因避难-改其父杨恽之名为姓,隐居于毗陵之千秋乡(今常州新北区孟河镇),其子孙世代居住于此。传至第45世,恽氏建立了上店(今常州马杭镇附近)南分恽氏(即南恽),我属于恽氏上店南分57世大房镃公派的后人。
如果问今天常州高级中学的孩子,学校历史上有哪些大人物,他们一定会骄傲地回答说,“常州三杰”中的瞿秋白、张太雷都是该校的校友;但如果问起母校的创始人,他们或许会挠挠头,向你报以不好意思的笑容。“常州三杰”中的张太雷是我母亲的堂弟,恽代英是障氏第70世传人,这些我们暂且不谈,我的曾祖父——恽祖祁——这个名字虽不若“三杰”般如雷贯耳,却同样值得后人铭记。
恽氏第69代传人恽祖祁,原名祖源,字心耘,晚号莱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生于江苏武进。我小时常听母亲聊曾祖的趣事:这位以治家严谨节约著称的家长,往往要求族人吃饭时不浪费一粒粮食,自己却将吃剩的饭倒入子孙的碗里,令他们代自己“消灭”掉。你大概不会想到,做出这样让人忍俊不禁行为的恽祖祁,却是一位宁可丢掉乌纱帽,也要抵制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爱国官员。
1894年,中国东部海面上的硝烟还未散尽,清朝“远”字号战舰的残骸还未沉淀海底,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已踏上了这闭塞古国的东南沿海。他们凭借《马关条约》,在华夏领土上的主要通商口岸大肆划分租界、滥施淫威,压榨着我国的民膏民脂以铺垫他们通向“大东亚其荣圈”的血腥道路。日寇在福建设立厦门租界,并霸占厦门鼓浪屿和虎头山一带土地,扼守嵩鼓航道和厦鼓通津。1898年腊月十三日,日本领事以蛮横的姿态,要求刚刚作为兴泉永道道台到任的障祖祁接受“查照施行”。(p2-4)
导语
《从青果巷到四牌楼/东南大学教育人物丛书》是一本平凡朴实的小书。在书中,传主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怎样用一辈子时间,专注坚韧只做一件事——为本科生上好大学物理课——的真实故事。
本书共收录了“梦里依稀:从青果巷到四牌楼”“雪泥鸿爪:一辈子没离开的物理讲台”“育才授业:最是难忘师友情”“青果红梅:悠悠不了故园情”等四编。
序言
爱心、责任、创新、奉献
——东南大学恽瑛教授的教育诠释
恽瑛先生是东南大学物理系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也是
我读本科时所在的南京工学院基础科学系著名的女教授,
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者。我是恽先生
的学生,在担任东南大学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期间,又因
工作关系与恽先生多有接触,受教良多,还曾有幸分别参
加恽先生80岁和90岁的寿宴,其情其景历历在目。如今恽
先生仍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她热爱教学、执着探索、
老有所为的精神实为吾等后辈学习的榜样。当恽先生请我
为其回忆录作序时,我因老人的信任而倍感荣幸,欣然从
命。
我对恽先生的最初印象源于大学入学教育时的师生见
面会。1979年,出身于小学教师家庭的我,怀揣着当一名
大学教师的梦,来到南京工学院基础科学系数学师资班学
习。第一次见到工科院校中凤毛麟角的女教授和女领导,
恽瑛教授那风华正茂、和蔼慈祥、活力睿智的形象就让我
肃然起敬、终身难忘。
随后进入我脑中的印象是:恽先生在全国率先致力于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当时“文革”
刚过,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大家,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技术
积累都面临巨大挑战,实践运用更是感到困难重重。恽先
生却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她说,无论如何,也一定要攻
克难关。若干年后,当人们还在观望徘徊的时候,她己经
带领同事们做出了一系列大学物理电视教学片,发表了研
究论文,创建了专门期刊,出版了相应的教材,这些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恽先生的敢于付出和不
懈努力,是她成功的关键。这是我继崇敬之后,对她的第
二个印象。
恽先生自1948年来到四牌楼校区任教以来,在东南大
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七十年。她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
革,坚持不懈进行教育创新。一生甘当现代教育技术探索
实践的先行者,到退休后仍提出“两个及早”教学理念,
以及为实现这个理念而创设“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她对
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大胆探索,重视一年级新生
的探究性教学,并从中选拔出佼佼者,参加多种国际会议
,都深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这里蕴含的智慧、勇气和力
量自然来源于她全面的修养和积累,但其中执着的信念与
对科学教育的追求却是这位耄耋老人不竭的动力之源。正
如她自己所说:教学是一份爱心、一份责任、一生创新、
一生奉献。
恽先生最触动我的,是“爱”这个字在她身上的实践
。她将爱祖国的心贯穿在教学育人整个过程的种种举动中
,可以用卓尔不群来形容。我曾经和恽先生的学生有过比
较深入的交流,其中也包括她的子女、我的师兄。我深切
感受到的是,她对学生的爱超出对子女的爱、对她自己的
爱,这是难能可贵的。在教学方面,恽老师始终将对学生
的爱放在第一位,在教学上既严格要求学生,又始终不忘
点燃学生探索和超越的激情。正是因为她对学生如慈母般
给予无私的爱和无限的期待,对学生如艺术家般进行循循
诱导和正确帮助,才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恽先生取得的巨大
成就。
恽先生的担当意识和执着精神令人钦佩,从开创“双
语物理导论”课程的过程中可以窥视一斑。1999年,我开
始担任东南大学校长助理兼浦口校区管委会主任,到任以
后经常看到七十多岁的恽先生来浦口校区,心存好奇,我
忍不住向恽先生问起原因,她告诉我她想开一门课,这门
课能及早地使用英语学习物理,让学生们及早地学会自己
研究。既要使用英语学习物理,又要学会做研究的方法,
课程要求如此之高,而且恽教授当时己逾古稀之年,我不
禁心存顾虑,但我更相信恽教授的能力和决心,因此十分
赞赏和支持。后来在教务处和吴健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这门课如期开出。而恽老师一有机会,就会跟我分享这门
课程的规划设想、实践体会与收获。这门课程开设十多年
来,大大拓宽了东南学子的眼界,让大一新生利用这种教
学的新模式更好地完成了一个高中生向大学生的学习转变
。正因为恽先生的开山之勇气和执着之实践,这种教学模
式有了巨大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十几年
来,有53位大一学生,在恽先生等老师的努力下,走上了
国际教学舞台,表达他们的观点,这在中国的大学中是极
少见的;第二是它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双语物
理导论”课程和“两个及早”教学理念被美国曲j铷cP杂志
给予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报道,成为为东南大学产生广泛国
际影响的先行典范。
以上是恽先生回忆录《从青果巷到四牌楼》即将出版
之际,我的几点感想,谨以此为序,向恽先生表达祝贺,
并祝她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内容推荐
本书是恽瑛教授的回忆录,共分为四编。第一编“梦里依稀:从青果巷到四牌楼”,是恽瑛老师完整一生的自述,亦是本书的重点;第二编“雪泥鸿爪:一辈子没离开的物理讲台”,主要是恽瑛老师的教学成果,也是其从教六十多年的心得和留下的印记;第三编“育才授业:最是难忘师友情”,主要是恽瑛老师的学生和朋友的回忆文章,构成了恽瑛老师的“立体”的形象,也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编“青果红梅:悠悠不了故园情”,主要是恽瑛老师亲属和故乡的人写眼中的恽瑛老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青果巷到四牌楼/东南大学教育人物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恽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184261
开本 16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6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810
CIP核字 2019102349
中图分类号 K826.11=76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55
185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