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正能量
内容
编辑推荐

人行有仿效,择善而从之。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发出了“《诗》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赞叹,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景仰之情。汉扬雄《法言》中的《学行》《修身》,王充的《论衡》等篇目,都指出向先贤仁人学习的重要意义。《中华正能量》(作者:戴云鹏)所选的一百多位人物,基本涵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精选了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有代表性的古今杰出人物。

内容推荐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丰富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须在传统力量与现实力量的凝聚中阔步前行。

《中华正能量》是体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合璧之作。作者(戴云鹏)以广阔的视野,磅礴的气势、生动的文笔,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令人敬仰的名人故事,所记述的百余位人物,虽时代不同、身份迎异,但精神高洁、光耀史册。读《中华正能量》,可从故事中体会高尚品格,从小传中探寻人生哲思,从名言中领略伟人气概,从评述中品读千秋功过,令人一咏三叹,启发良多。

目录

坚定信念篇

李大钊 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

恽代英 创造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前哨战士

贺 龙 我要跟共产党走到底

茅 盾 我的心向着你们

方志敏 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

邓小平 我从来就未受过其他思想的浸入

周文雍 陈铁军 志士头颅为党落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

报效祖国篇

屈 原 虽九死其犹未悔

班 超 大丈夫当投笔从戎

王昭君 昭君自有千秋在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 飞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陆 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郑 和 有一海上之巨人郑和在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陈嘉庚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秋 瑾 力挽乾坤回

林觉民 为天下人谋永福

包尔汉 像爱眼珠一样爱祖国

马本斋 爱母亲更爱祖国

杨靖宇 民族多少事.志士急断肠

乌兰夫 蒙古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钱学森 回到祖国为人民做点事

浩然正气篇

苏 武 使之四方.不辱君命

霍去病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

司马迁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宗 泽 过河 !过河 !过河 !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

谭嗣同 为人竖起脊梁铁

叶 挺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朱自清 我们要把路线看清楚

敬业奉献篇

大 禹 过家门不敢入

李 冰 深淘滩.低作堰

陶行知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茅以升 为人民造大桥

焦裕禄 我是来工作的

王进喜 把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

杨善洲 我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雷 锋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清正廉洁篇

杨 震 天知 神知 我知 子知

包 拯 笑比黄河清

司马光 言有德者皆由俭来

于 谦 要留清白在人间

海 瑞 俸禄之外丝毫不取

孙中山 望各自爱

吴玉章 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

刘少奇 我也是人民勤务员

毛岸英 共产党没有这种人情

举贤任能篇

周 公 一饭三吐哺

曹 操 为国失贤则亡

唐太宗 任官唯贤才

欧阳修 醉翁行乐处.草木亦可敬

徐悲鸿 草庐三顾不言辞

陈 毅 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华罗庚 一个肩膀可以做人梯

求真务实篇

祖冲之 不应无根据地信古疑今

寇 准 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朱 德 共产党的总司令跟群众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彭 湃 愿消天下苍生苦

周恩来 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彭德怀 对一切事物采取老实态度

刘志丹 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

陈 云 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

习仲勋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勤奋学习篇

孔 子 三人行.必有我

扁 鹊 日奉夜读.勤勉而事

吕 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玄 奘 誓游西方.以问所惑

李时珍 搜罗百氏.采访四方

徐霞客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刘伯承 每一个字都关系到千万人的生命

遵纪守法篇

孙 武 申明军约.赏罚必信

司马穰苴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周亚夫 持威重.执坚刃

徐有功 我所守者公法

毛泽东 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

邱少云 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

勇于创新篇

赵武灵王 古今异利.远近异用

商 鞅 世人未可非商鞅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

魏 源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聂荣臻 应该攻关

珍视情谊篇

伯 牙 子 期 何处觅知音

管 仲 鲍叔牙 可称知己

唐太宗 魏 征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汉藏同为一家

鲁 迅 瞿秋白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刘伯承 邓小平 刘邓之间难以放进一个顿号

修身律己篇

冯 异 大树将军

华 佗 此可以活人

诸葛亮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吕 端 大事不糊涂

林 逋 以责人之心责己

黄 兴 功成而不居

张伯苓 你的提醒很对

许光达 我究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

后 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李大钊

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

李大钊(1889—1927)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1913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后去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曾参加反袁运动。1916年回国,后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志编辑,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迅即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五四运动,并和改良主义思潮作斗争。1920年在北京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1924年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6月,代表中共去莫斯科出席第三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共第二至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遗著编有《李大钊选集》等。

从辛亥革命之后,李大钊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在十几年问,先后写出共一百万字的著述,不断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抨击反动军阀的统治,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勤奋探索。“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对他伟大一生的确切概括。

1913年冬,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深入研究。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对十月革命的本质作了比较深刻的说明,指出这是20世纪初期的社会主义革命。此后,李大钊又连续发表文章,歌颂十月革命,明确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是奉马克思为“宗主”的,预言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李大钊坚信:“只要我们有觉悟的精神,世间的黑暗终有灭绝的一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在歌颂十月革命的同时,注重宣传其指导的“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扩大了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北京城充满“胜利了!”的喧嚣之声,许多人认为“公理战胜了强权”。到底是谁胜利了呢?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的著名演说,宣传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和马列主义的光明前途,号召人民起来建设社会主义。这篇演说及其以后的另一篇作品《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文献。正如鲁迅所说,李大钊的文章未必都十分精当,但“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会员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语重心长地说:“倘若各位能于读书之余去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使中国将来能够产生几位真正能够了解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能够在中国放点光彩的,这实在是我的最大的希望。”他的热情宣传,对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犹如“空谷足音”。被称为“良师益友”的李大钊作为开拓者的伟大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1920年5月以后,陈独秀等在上海筹备建党时,考虑到党的名称,是叫社会党还是叫共产党,拿不定主意。他写信问李大钊,李大钊非常明确地回答:叫共产党。所以上海党组织一成立就叫共产党,随后创办的秘密刊物也叫《共产党》。继上海党组织成立之后,北京也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张申府等人。

1927年春,北方局势日趋恶化,身为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的李大钊随时有被奉系军阀逮捕的危险,党内许多同志及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暂时一避。但因革命工作的需要,李大钊执意留在北京,继续坚持斗争。这年4月6日,李大钊等人在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前的旧兵营内不幸被捕。入狱后,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面前,李大钊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在法庭上李大钊“直认姓名,并不隐讳。态度甚从容,毫不惊慌”。“对其他之一切行为则谓概不知之,关防甚严”。敌人无可奈何地向报界承认:“李无确供。”李大钊利用敌人让他“交代”的机会,书写了《狱中自述》,回顾了自己革命的一生,表达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伟大抱负。他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于民族解放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P3-5

序言

今天我们说的“正能量”,并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精神价值、文化财富、传统美德、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等领域所有积极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动力和情感,是具有时代特点的说法。在我们的历史传统中,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有益于人类事业的精神价值和文化财富是无比充沛的,有着无比丰盈的正能量,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汲取,并获得充足营养。

回首六十余年新中国巨变,回首近一百六十年中国革命史,回首五千年中华文明,便不难发现,我们的民族始终具有自己的精神指引和精神力量。勤劳、勇敢、善良、坚韧、淳朴,生生不息,正是这样的精神指引和精神力量,让我们一次次历经劫难而又能浴火重生,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现代以来,西风东渐。西方国家依凭工业化等强大物质基础,不但在技术方面,也在精神文化方面取得了地位。工商社会,市场机制,基督教新教伦理,再加上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民主民权思想、现代法制国家理念,凡此种种,既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西方文明增添了活力,其影响甚广。毫无疑问的是,这个文明并非唯一,亦非尽善尽美,其内在缺陷也很明显。例如对个人主义的崇拜,对市场万能的迷信,对私有化制度的推崇,对强权逻辑的深信不疑,都使之蒙上了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的色彩。

中国之幸运在于,引入工业化、现代化这些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引入了西方文明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世界性真理,为中华文明的更新和延续提供了无比强大的动力。因此之故,中国的早期革命者和现代改革者,实际上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吸收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建设现代化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也要批判和剥离西方文明中的腐朽成分,发扬和光大中华文明自身的优秀价值。

今天,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不一定是战争,多呈现为博弈,最终达成有益于世界和人类的更大的均衡,有待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汇和交融。而对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中国,多从自身历史传统和文化基因中获取能量,避免被全盘西化或者是“普遍化”的命运,显得尤为必要。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什么是我们须臾不可轻慢的重要精神财富?我的理解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中国人杰,君子之道。看看古之贤者,看看近现代以来的那些英烈,看看社会主义理想实践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那些楷模,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往今来的先贤志士、卓越人物,都是我们民族优秀品格的突出代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君子之道,他们都是成长于华夏大地的中国人杰。

君子之道,中国人杰,是华夏文明的基石。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不侍奉鬼神,不接受天国的允诺和地狱的恐吓,脚踏实地地在世俗社会中追求完美,获得成果。这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重要的不同所在。中国儒家思想,对自我完善与承担家国使命乃至广济天下的责任,有周全的考虑,并且有完美的方法,那就是修齐治平,那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数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历史,为我们中华民族提供了世界上最为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在五千年的文明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极具民族凝聚力的文化成就和海纳百川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中国的政治哲学:天下为公;中国的自然哲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国的社会哲学:仁、义、礼、智、信;中国的人生哲学: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正是这些伟大的人文思想和道德伦理,千百年来塑造着理想中国人的人格,培育着伟大中国人的情怀。温柔敦厚、威武不屈、文质彬彬,慎终追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今天看来,这些文化积淀既是远古先贤们已经示范于我们的高贵品质,也是每一个后来者都需要不懈追求的人生价值。

智慧、良心、同情心、荣誉感,对心与物平衡的感知,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界定,所有这些也形成了中华民族内敛和节制的集体性格,反映到现代世界的国际关系中,则是不扩张,不结盟,不侵略,不寻求霸权地位,睦邻友好。中华文明自身的魅力,在今日处理世界各国政治关系中,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和落后挨打,有使文明中国斯文扫地的残酷教训,有让我们失去文化自信的可怕经历,但在内忧外患的苦难历程中,在反抗殖民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热血拼搏中,时时呈现让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光辉人格,出现众多追求真理和社会进步的仁人志士。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即使是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彻底丢弃君子之道,中华民族依然是人杰辈出。而在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集中而生动体现出民族精神,中国气魄的“脊梁”式人物更是层出不穷,光耀山河。

毋庸讳言,在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随着外来消费文化、享乐主义文化的影响,一些不健康的、腐朽文化残渣泛起。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甚至贪欲自私、唯利是图、愚昧落后等许多消极现象,都在所谓价值多元的幌子下大行其道。物质享受,权贵思想,神巫迷信,竟然也堂而皇之地盛行。所有这些,有时候似乎给人乱象纷呈、乖戾暴虐之气上升的感觉,不能不让人忧虑。这种社会开放和转型带来的特殊现象,虽说还不具普遍性,却是每一个正直善良的中国人不愿意看到的,更不符合中华文明的一贯思想。

《中华正能量》的编选初衷,就是基于我的上述理解。在我们戮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民族强盛的中国梦过程中,实在有必要在中SA民共和国宪法的框架之内,在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下,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安定繁荣的根本制度,以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也有必要从公民道德和个人修为,从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从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性格的塑造等诸多层面入手,呼唤天地正气,培育良善基因,弘扬君子之道,通过对个体、精神内涵的重塑,确认我们古之已有的精神源泉、精神力量,也就是本书所彰显的中华正能量。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力逐步强大的同时,获得与大国地位相当的文化身份,文明气象;我们才能在重温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汲取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缅怀革命志士的光辉事迹中,激发自己,做一个无愧于祖国、无愧于先人、无愧于时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人行有仿效,择善而从之。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发出了“《诗》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赞叹,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景仰之情。汉扬雄《法言》中的《学行》《修身》,王充的《论衡》等篇目,都指出向先贤仁人学习的重要意义。本书所选的一百多位人物,基本涵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精选了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有代表性的古今杰出人物。每个历史人物集中突出一个主题,一般从小传、事迹、名言、评价、贡献等几个主要方面加以阐述。每篇文章标题均是历史人物的言说,或后人对其的评价。每部分基本按人物的出生年月顺序编排。这些中华民族历史天空上的璀璨星斗,他们的襟怀,他们的气度,他们的品格,以及他们创造的不凡业绩,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德,又反映着在不同历史时空,不同社会发展条件要求于个人的特殊奉献。也就是说,他们是中华文明的忠实传承者,也是转换者、创新者。无论从坚定理想信念,报效祖国的真诚实践,还是在涵养浩然正气,清廉律己的德性遵循方面;也无论在举贤任能,珍视情谊,还是在信守法度,创造革新方面,他们都是真正的典范,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践行者、传递者。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社会缺失什么,这些中华仁人志士身上便拥有什么。如何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够服务于社会、有利于他人?从文明修养、齐家治国,到义利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诸方面,这些做人的准则是现成可取的,我们根本无需模仿照搬,也无需屈从、盲从于这样那样被推销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现代中国人的人格类型构成,都可以从我们的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中获得要领,从先贤仁人身上汲取营养。这些坦坦荡荡的君子,这些顶天立地的人杰,是中华文明永远不熄的火种,随时都可以激活我们心中的道德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正能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云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30781
开本 16开
页数 4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14
CIP核字 2014008040
中图分类号 K820-49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