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你不知道的关于爆粗口的神奇趣味科学)
内容
内容推荐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说脏话不好、不文明。在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绝大部分地区,说脏话都是一种禁忌行为。可是有些时候,我们依然会忍不住说脏话,那句“忍不住爆粗口”就是明证。为什么我们明知说脏话是禁忌行为,却依然忍不住做这件事?说脏话是人类的本能么?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脏话?一般我们会在什么时候说脏话?说脏话,对我们有什么益处?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你不知道的关于爆粗口的神奇趣味科学)》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作者埃玛·伯恩作为一名科研领域的特立独行女侠客,以极高的热情、非正统的研究方式对说脏话这个不正经的话题展开了有趣的研究。她结合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了脏话进化的历史,以及说脏话对于我们身体及精神方面的影响,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埃玛·伯恩,为BBC、《科学》、《英国医学杂志》、《金融时报》、《福布斯》供稿,现居住在伦敦。《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是她的第一本书。
目录
写在前面 “骂娘”——你他妈是个什么玩意儿?
1****** 爱说脏话的大脑: 神经科学与脏话
神经科学上有好些个重大突破都并非借助于什么高明的手段,而是靠在人头上钻一个洞瞧瞧,或跑一家疯人院看看,当然也少不了满嘴喷脏话。在归纳大脑的功能和结构方面,神经科学对于我们理解脏话大有裨益。其实这两者算是互惠互利——了解脏话行为的发生与起源,反过来也可供我们用来推测大脑的结构。
*2***** “肏,疼呀!”: 疼痛与脏话
站在原处听着对方滔滔不绝地爆粗口毕竟并非易事——脏话之激烈的确使得它们难以入耳。但是在切实理解了脏话和病痛、看过了卡尔失去一侧睾丸的经历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脏话对于应对这类破事有多重要了吧!如果我们因为朋友说话难听就敬而远之, 那么得扪心自问:我们待人是真诚的吗?
**3****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 为什么不该把本章放进书中
抽动秽语综合征不是一个人“出口成脏”的笑谈。它是一种悲惨而又神秘的疾病,是切切实实给人带来不幸的一个存在。在曼彻斯特大学,有位希瑟?史密斯博士采访了数名年轻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 采访记录中就有一名十几岁的孩子说道:“我感觉自己不再像人了, 只是一台胡摔东西、乱喊乱叫的机器。”一个孩子用这种方式看待自己,真是一件可怕而孤独的事情。
***4*** 作风问题: 工作场所的脏话
从取笑、侮辱人的话出口,听着的人手捧心口一声惊呼,到判定刚刚所说话的本质, 在这当中存在着不匹配、不同步,一如我们对于脏话的反应——情感反应在先,理性分析在后。在现实中情况还要复杂,因为不少拿人开涮的话里都带着脏词,这就要求开玩笑者有赌徒般的自信:话讲得越过分越难听,玩笑开得才能越大,当然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更严重。
****5** “瞧你这只臭猴子!”: (其他)灵长类也说脏话
我的猜想是:脏话出现年代在远古,并且是促使语言形成的因素之一。假若我们一开始没有学会说脏话的技能,恐怕人类便不会像今天这般繁盛过于其他灵长类。如果人类社会不存在脏话,那么我们之间一旦发生冲突估计就得同我们的动物近亲一样,全靠撕咬、威胁还有扔屎解决了。
*****6* 淑女不宜: 性别与脏话
女子生性纯洁不爱骂脏话,可以说只不过是男性持有的成见或幻想,并不符合现实。实际上只要年龄、阶层和情态基本匹配,男女之间的脏话行为是没有太大差别的。正如苏珊?休斯博士所指出的一样,如果是“古董鉴赏大会”,那么到场男性专家开口肯定不乏“惊艳”“靓丽”“怡情”这般文雅的词语;而奥斯萨尔社区中心的妇女之间叽叽喳喳起来,说不定修路工人也要害臊。
******7 Schieβe,Merde,Cachau : 其他语言的脏话
从研究来看,少年人学外语,勤于学脏话;青年人学外语,乐于用脏话;中年人学外语,有心无心,一样学得来脏话,同时还能将其适当地加以运用。
总 结
致 谢
参考资料
注 释
序言
我在约莫9岁的年纪,因为叫了我弟弟一声“傻屄”(
twat) 而挨了耳光。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这词原本的含义,
只不过当它是“挖苦、嘲笑”(twit)的一个学名。我在
那个耳光过后明白了两点: 第一,不同的字眼在感情程度
上是有差异的;第二,某些感情程度强烈的字眼,要谨慎
使用。
当然您看,我终究没能改掉说脏话的毛病,反倒对其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步入职业女性道路的我,已经能
够熟练地运用脏话跟男同事们打成一片。要知道,作为一
名研究人员,对着仪器大喊“该死的狗屎”(fucking
piece of shit)往往可以算作某种入团仪式。
总算有一天,我发现学界竟不乏致力于研究脏话的前
辈,“脏话有效用”论也并非我独创,我真他妈的松了一
口气!真正令我认识到脏话的内涵不止于谈笑或污蔑他人
的,是参与主持一项神经科学实验——实验里有67 名勇敢
的志愿者,一桶冰水,一句脏话, 还有一块秒表。就是在
那之后,我全力转向了对骂脏话现象的探询:人为什么骂
,怎么骂,以及骂脏话揭示了人的哪些本质。
但是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脏话,是什么把脏话
跟其他词语区别开来——脏话之“脏”,触动的是视听,
还是骂者的心弦? 是不是所有语言都有脏话?为什么小孩
子骂起人来屡教不改?如今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知能有所
进益,从维多利亚时代的外科医师, 到现代的神经科学家
,都有贡献。只不过碍于脏话的负面形象(这本书在出版
阶段也曾在书名上面临过痛苦的抉择),这些知识迟迟不
得进入主流社会,只能在学术阅览室里积灰。
再拿先前的例子来说,在工作中骂脏话来拉近与同事
的距离, 我绝对不是个例。相反,从研究来看,脏话确实
具有加强同事之间联系纽带的功效。不论是在工厂车间,
还是在戏剧排练场,科学家们都通过对照观察得出了类似
的结论:同事之间互用脏字、粗口的团队往往比不用或少
用脏字、粗口的团队工作更高效、关系更紧密、业绩更显
著——再进一步说,骂脏话在减轻工作压力甚至身体痛感
上的效用,胜于任何所谓“团队建设”的活动。全凭酣畅
淋漓的一句——“我日!”脏话研究也帮助神经科学领域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脏话用于情感测评、量化,在近现代
科学研究中经久不衰,已有超过150 年的历史。由此我们
获得了大量关于人脑结构的事实,包括大脑分为左、右半
球,以及特定脑内结构如杏仁体在情绪发生、控制之中的
作用。
脏话也向我们透露了不少更高层级的思维过程。比如
说,人在用非母语说脏话的时候面临较小的心理压力——
这一点指引我们去探寻人在早期教育阶段如何逐步了解情
绪和禁忌。又比如,说脏话会使人心率加快并给予大脑暴
力的暗示,与此同时却降低了实际使用暴力的概率——真
是应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俗语。
在集体的语言储备之中,脏话还是异常灵活易变的一
环。社会禁忌不断变迁,脏话的面貌也得以代代变异。曾
经的指天咒骂能够演化为喜悦之情的流露——足球球迷满
口不堪的字眼,众所周知是不限于发泄愤懑与诅咒的。
这就引出了最后一点,是我个人的发现。在一次和伦
敦大学同事的研究中,我们调查了数千名足球球迷在比赛
期间的脏话行为。对于脏话出现的频率,尤其是像“日”
(fuck)、“ 屎、狗屁”(shit)这样的字词泛滥成灾
的情况,我们早有准备。但是两者之间(“日”“屎”)
呈现出某种比例关系且能与胜负形势高度吻合,倒是令人
始料未及。是这样的:几乎毫无例外,“屎”等粗口对应
的是球队失球或其他赛场上不利的状况,而“日”则不区
分形势利与不利。另外,脏话连篇的球迷尽管看似鲁莽,
其脏话的攻击性却远不及我们想象中的程度——在网络媒
体上观测到的球迷骂脏话,几乎全部指向自己支持的球队
或球员,而非赛事对方。
这项研究一经发表,着实让我品尝到了当过街老鼠的
滋味。最先上门的是英国某著名报社的记者。这家报社我
不点名,但对于它雷厉风行的道德急先锋姿态,以及一面
披露大幅女星长焦裸照,一面煞有其事地批评其“出位”
,可谓老少皆知。两个质问劈头盖脸扔过来:一、浪费了
多少钱在这项研究上面;二、可不可以从事一些有用的研
究(比如癌症治疗)。我的回答是:第一,统共6.99 英镑
——研究小组自费的一瓶超市红酒,是我们在制定研究假
设的时候喝的;第二,我与另外一位此次项目的负责人都
是计算机科学家,在医治肿瘤方面没有丝毫的专长,不得
已只能把癌症患者托付给相应的专业人士。之后那家报社
便再没回音,舆论风波不久也平息了。虽说如此,脏话研
究仍为公共舆论所不齿,确实通过这次事件得到了验证。
尽管您可能对脏话也抱有“稀松平常”“不值一提”
的成见, 但要知道在科学界,脏话研究却是如火如荼地进
行着——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历史学家
都对其抱有长久的兴趣,实在是有极好的缘由的:脏话现
象看似不值一提,却恰恰能告诉我们人脑、思维以及社会
是怎样运转的。
在这本书中,我不把脏话作为单独的现象来剖析。我
认为脏话非常“屌”的一点,就在于它的触类旁通、无孔
不入,所以写着写着,必然会岔得远一点,甚至在有些章
节中不提任何脏字。但是从日语拐弯抹角的语式,到黑猩
猩的坐便训练,不管乍看之下再怎么不可思议地离题,我
保证“我们是如何骂脏话的”这一点将会贯彻始终。
有人会问:我写这本书,是不是为了宣扬不和谐、破
坏社会秩序的行为?非也。我绝对不希望看到脏话泛滥成
灾。况且,脏话之所以还能有脏话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依
赖于情感上的震慑效果。反观过去一百年间主流脏话的变
迁,可以轻易发现早先的脏话或消减于社会上的过度使用
,或没落于普遍价值观的变革,而新的禁忌又不断被制造
出来以填补空缺。与过去以不敬神、没有信仰为根基的脏
话咒骂不同,当今社会视种族、性别歧视为大忌,也就因
此衍生出了相应的咒骂。到底这是象征了新自由主义“政
治正确”的霸权,还是代表了抗击恶毒偏见势力的可喜进
步,这点就要留给读者您自己来判断了。
亚当晚上参加酒局,忘了带钱包。他问人借钱才请了
大家一轮酒。这人就是个打鸟的货。
巴里同样忘了带钱包,但他索性没有买单,光顾着蹭
酒喝了。这人是撸鸡巴撸残废了。
克里斯赶巧把钱包落在了家里。他不光蹭酒,还想要
额外借几张票子好在回家的路上买烤串。这货便是天生的
傻昃。为脏话正名
人人都看到脏话的不登大雅之堂,却不晓得它还有那
么多细致的可取之处——只要骂得恰当,粗俗的语言也能
演绎出风趣、滑稽、放荡、侮辱等不同的意味;不论亲口
说还是听到他人骂脏话,都关联到我们自身一系列奇妙的
体脑反应;言语上的不检点,能帮助我们应对疼痛、减缓
压力,更能促进同事间的关系,甚至有助于语言的学习;
除人类之外,其他的猿、猴之属同样具有各自独特的骂脏
话行为,而且这些“非人类”脏话的作用还挺他妈大的—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脏话属于最早的语言形式之一。
经常听到有人说:真正的大人物和智者不说脏话,说
脏话的人不是词汇贫乏,就是缺乏文化修养。我可以很确
定地告诉您:脏话不光能骂出大智慧、大气场,连在日常
的社交和情绪活动中也缺它不可。我们研究心理和社会科
学少不了脏话,而且要是告诉您我们怎么研究的、研究出
来哪些成果——哇靠,您铁定要大吃一惊!
脏话一旦咸鱼翻身,我个人以为定是天大的福音——
不仅是从言论自由的原则上这样讲,更是因为骂脏话行为
原本就是为我们个人和全体人类服务的。我们以脏话太过
激烈为由,理所当然地想要将其淡化。但是科学研究的结
论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更加仔细地倾听脏话,因为“败絮
”之中往往暗藏玄机。总而言之,我虽不鼓励人们把脏话
整天挂在嘴上,但是以后再面对这些语言中的奇葩时,务
必请您他妈的放尊重点!
导语
那些对类似性、脏话这种禁忌话题及一些稀奇古怪话题感兴趣的人,不可以错过这本书。那些因为偶尔说了一句脏话而自责一整天,生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的人,也不可以错过这本书。打开它,进入脏话的神奇科学世界。
后记
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最早涉足语言时的情形。靠着这
崭新的认知手段,新的合作工具得以为人类掌握,一个人
的知识、计划和欲求,从此得以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打
猎的策略可以变作三言两语(“你去把那头羚羊往这边赶,
然后我们逮住它。”),想要下一代学会的技能可以口传心
授(“那吊在树上嘶嘶响的,不要去碰它。”),心中有什
么念头可以提出来商量(“山那边的羚羊会不会肥一点?蛇
会不会少一点?”)。
与此同时,另一件事发生了。打猎的队伍中有人讲:
“打羚羊太麻烦了!不如去捕河马试试看吧?”“河马哪成?
又凶又难逮。”“哎,光是干巴巴的羚羊肉——剩下的还
不够7天吃的哩!”两方相持不下。
试想居住在一处洞穴里的人从来不骂脏话。此洞的居
民争执不休,最后非得分道扬镳甚至互相揪斗起来不可。
前一种情况里面,继续逮羚羊的部队人手不足,结果忍饥
挨饿,而斗胆去捕河马的被河马踩伤,不治而亡。假若是
第二种情况,两方一阵乱斗之后,伤员躺了一地,谁都别
再想出去找食了。
另外一处洞穴里则出现了一项新发明。那里的人会说
一些“不得了”的话,统统都和平常羞于见人或怕人的事
物有关。有的是咒人生病(“我巴不得你的腿给河马踏断了
长坏疽!”),有的讲的是撒尿拉屎(“我看就把你跟羚羊屎
一起铲到洞外头去吧!”),还有的拿太阳等神明和助长蔬
果的精灵发誓。说和听这些话的时候,情感上仿佛就是在
参与斗殴。然而事实上冲突并没有发生,洞里的居民把难
听的话说干净了,全身好端端地继续出洞打猎去。
相对于真实的进化历程中的心理,上述内容可能不过
是一则儿童寓言故事。事情到底是不是这样发生的我们也
不清楚。脏话最后引起更多的纷争,部族分崩离析、族人
流离失所倒也说不定。也许我们的祖先在脏话上面的造诣
还远远不如今天的黑猩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认同“脏话
自古以来是一项重要的社交工具”——毕竟这点我们能在
历史中找到证据,也就是处理社群之间的紧张关系于文明
的产生是必不可少的;放在今日我们同样能找到证据,因
为脏话依旧在帮助我们疏解身体和情绪上的紧张,为协作
和交流打通渠道。
在本书的开头,我向您表示说写这本书并非为了鼓励
说脏话。因为脏话就好比辣椒酱,当作佐料是好,却不能
当饭吃。我们需要脏话,需要它们保有一定的力度和风险}
生,不然也就无法称其为脏话。原有的脏话一旦失去了效
力,我们就得另行寻觅词语来继承“不文明”的衣钵。
脏话到底从何而来,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靠着
我们的不断发明,脏话会一直“重口味”下去。我们需要
脏话——不论我们是从何处得来的这件法宝,我都得说:
真他妈的幸甚至哉!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本有趣且能给人很多启发的书……读者可以通
过这本书对人类世界最脏的语言刮目相看。
——《经济学人》
一个禁忌的话题,一种有毒的全面的审视。
——《纽约邮报》
一本迷人的关于非严肃话题的严肃解读……伯恩
针对人类语言技能*灵活的部分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
解读。
——《科克斯书评》
脏话是一种迷人的现象,虽然经常被认为是不敬
的。伯恩的风格不正经得令人身心愉悦。
——《图书馆杂志》
伯恩像一位匠人般对脏话研究投入了极高的热情
。这本书可读性极强,堪称盛宴。
——Booklist杂志
Shit, 这本书太好看了!
——Refinery29网站
在这本书中,埃玛·伯恩用非正统的方式对脏话
展开了研究,她告诉我们,说脏话是如何帮助我们减
轻疼痛、降低焦虑和助力交际的。那些对稀奇古怪或
者禁忌话题感兴趣的人,也会喜欢阅读这本书。
——Real Simple杂志
精彩页
我们对于人类大脑的认识,绝大部分是通过“试错”的方法得来的——重点要放在“错”字上。神经科学上有好些个重大突破都并非借助于什么高明的手段,而是靠在人头上钻一个洞瞧瞧,或跑进一家疯人院看看,当然也少不了满嘴喷脏话。
在归纳大脑的功能和结构方面,神经科学对于我们理解脏话大有裨益。其实这两者算是互惠互利——了解脏话行为的发生与起源,反过来也可供我们用来推测大脑的结构。神经科学在刚起步时期就有一桩著名的案例,恰恰能够说明这一点。
案例的主人公是铁路先驱菲尼亚斯.盖奇(Phineas Gage)。1848年9月的一天傍晚,盖奇正参与佛蒙特州腹地的一项岩面爆破工程。在他的亲友看来,此人业务精纯,个性随和,尤其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大兴铁路时颇出了一阵风头。他的上司也看重他的工作效绩,在报告书中赞许道:“干劲十足,勤勉不已。”然而正是这份勤勉和干劲即将整个地改写盖奇的人生轨迹:前一刻还是铁路专家、包工头模范,下一刻就要成为堪称荒诞的医学奇闻。
为了凿通铁路线上的山岩,盖奇的施工队连日施工钻孔。这项作业在安全性上有点赌博的成分——钻出孑L后,首先往里填放炸药跟引线;接着用沙土把炸药埋上,以便爆破时向内聚力;最后用1米长、6千克重的铁棒将孔封死。没人清楚那天的作业出了什么岔子,只见盖奇刚刚亲手将铁棒送入子L中,炸药立马引燃,旋即铁棒飞出,直穿盖奇脑颅继而飞出25米开外。
据目击现场的医师爱德华·H.威廉姆斯(Edward H.Williams)日后回忆,当时盖奇伤势危急,他还未下车就已见其颅中穿孔,因为“大脑搏动清晰可辨”。头上受到如此创伤,伤员即便还有意识,也该偎伏于地,不声不响地自责大意吧?然而医师与在场的几名工友后来一致认定,盖奇受伤后坐在那里、谈笑一如往常,而且还绘声绘色地向旁人叙说事故的经过。
医师的回忆录中还写道:“盖奇先生坚称创口是由棒状物直穿造成的。”起先他并不相信盖奇的说法,认为他必是错认了迎面飞来的土石。然而过了一会儿,盖奇先生“起身呕吐,有约半茶碗体积的脑组织伴随呕吐受压落出”。虽说“半茶碗”算不上严格标准的度量,却也足以使得其时的场面浮现于眼前。如此这番惊悚过后,伤者竟然依旧神志清醒。
盖奇本人得以生还不属此事最为奇异之处,而是消息既出,方兴未艾的脑科研究一时间齐齐聚焦于盖奇其人。要说本案例发生的年代,科学上对大脑的认识还存在着两大阵营,一方将大脑比作层层叠叠的蛋糕,另一方坚称大脑较像奶冻。我们用这两种甜品来命名意见双方:“奶冻派”认为大脑凝成一块,没有分别,这一块组织跟那一块都一个样;“蛋糕派”认为大脑内可以分出不同的部位,这一个部位跟那一个部位各司其职。要是把奶冻挖走1/3,剩下的还是奶冻;如果拿掉蛋糕上面的几层,结果就不一样了。以我们今天对大脑的认识,自然要诧异此等分歧到底意义何在。但要知道在1848年,既没有扫描活体大脑的法子,又极少有脑部受创伤的病例幸存下来以供研究,所以科学家们只得在争吵中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得悉的盖奇案例的许多细节,都来自随后接手治疗的约翰·马丁·哈洛(John Martyn Harlow)医师。他通过临床观察,完成了两篇记录盖奇伤情与伤愈过程的传世之作:首篇恰如其分地名为《头部被铁棒穿通的调查》,续篇也一丝不苟地题为《头部被铁棒穿通后恢复的调查》(简称《恢复》)。
哈洛其人喜欢钻研,不光心理承受能力超强,还不知用什么办法说服了卧床的盖奇允许他直接用手触摸颅内,以便探明颅内创伤的具体状貌。起初他想确保伤口内没有留存骨渣或其他碎屑,这才在事故过去3小时后,决意动用自己的手指。对此他记录道:“我将整根食指探人(颅顶一侧的伤口),没有碰到任何阻碍;另一根食指探人脸颊一侧的伤口,情况亦然。”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你不知道的关于爆粗口的神奇趣味科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埃玛·伯恩
译者 译者:吉永劭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05935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278
CIP核字 2019093460
中图分类号 H019-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