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动员与整合--传播学视野下的社会影响机制研究/南京社科学术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影响”无所不在的时代,一个群体或个体试图“影响”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本书从大众传媒、政府沟通、乡村治理和商业营销等四个方面对社会影响机制进行了专题研究,探讨了大众传媒发挥社会影响力的内在机理,分析了政府提升国内、国际舆论引导力的策略,讨论了传播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乡村社会治理活动中的应用,剖析了商业机构面向顾客、员工分别采取的不同影响策略和技巧。
作者简介
费爱华,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南京大学融合传播实验室研究员,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长期从事社会传播学、政治传播学、营销传播学研究,在CSSCI、北大核心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有:《营销场的建构》《话语与交易》《政府媒体公关》等,合著两种,主持、参与省部级、市级重大重点课题20多项。
目录
第一章 大众传媒:互动中的融合与发展
第一节 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及其社会治理功能
一 我国大众传媒身份冲突及其角色定位
二 作为社会治理客体的大众传媒
三 作为社会治理主体之一的大众传媒
四 作为公共领域主体的大众传媒
第二节 控制性沟通与自主性生产:大众媒体与政府部门的互动
一 依存与制约:大众媒体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二 控制性沟通:政治场对新闻场的支配
三 “自主性生产”:新闻场应对政治场的行动策略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电视传播的重构:理念、主体、渠道及内容
一 传播理念重构:从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
二 传播主体重构:从工具主体到价值主体
三 传播渠道重构:从单一媒介到多元媒介融合
四 传播内容重构:从规模化制作到差异化生产
第四节 电视文化的负功能、社会后果及其应对策略
一 电视文化的负功能
二 电视文化负功能的社会后果
三 电视文化负功能的应对
第五节 利基营销、信息融合与公共空间建构:城市社区报发展路径
一 引言
二 窄众定位:社区报立足市场的根本要求
三 利基化营销:为读者提供深度服务
四 新闻运作创新:信息生产与消费的融合
五 公共空间建构:积极担负社区治理功能
第二章 政府沟通:舆论引导力的重构与创新
第一节 新形势下政府社会动员模式的创新
一 南京文明城市创建:历史和现实
二 “请你当裁判”:参与动员
三 “万名干部进万家”:情理动员
四 “志愿者行动”:内化动员
五 “登大头照”和“刚性问责”:惩戒动员
六 结语
第二节 新媒介背景下的政府舆论引导模式的变革
一 引言
二 政府理念: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
三 政府行为:从权力本位到公民本位
四 政府传播: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对话”
第三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现实困境与范式重构
一 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 变“客体”思维为“主体”思维
三 变“独白”理念为“对话”理念
四 变“说教”模式为“体验”模式
五 变“显性”策略为“隐性”策略
第四节 “中国威胁论”背景下国家对外传播的反思与重建
一 政府新闻学理论与对外传播实践
二 我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挑战
三 我国对外传播体系的重构:理念、主旨与导向
第五节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汉语国际传播的策略重塑与路径创新
一 引言
二 汉语国际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三 汉语国际传播的策略重塑
四 汉语国际传播的路径创新
第三章 乡村传播:治理技术的演进及转向
第一节 悬浮化、内卷化、碎片化:传播学视野下乡村治理的困境
一 国家传播的悬浮化
二 精英传播的内卷化
三 农民传播的碎片化
第二节 国家治理乡村社会传播策略的演进: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
一 文件、开会、口号与广播:组织传播的治理路径
二 “代理人”异化与传播失灵:组织传播的有限性
三 自主意识唤醒、中央政策直达与心理认同建构大众传播的治理逻辑
四 结语
第三节 乡村治理中的精英传播模式的转向:从“抗争到“合作”
一 “抗争性政治”框架下的乡村社会传播模式及其困境
二 范式转向:从“抗争性政治”到“合作性政治”
三 主体、关系、行动:协同型传播的建构维度
四 协同型传播的乡村治理功能分析
五 结语
第四节 乡村社会协同型传播建构的困境、基础及路径
一 协同型传播建构的现实困境
二 协同型传播的建构基础
三 协同型传播的生成路径
第五节 乡村社会的日常传播及其社会功能研究
一 乡村社会日常生活中人际传播的形式
二 社会关联功能:关系发展与社区认同
三 秩序规范功能:秩序生成与舆论压力
四 安全阀功能:心理调适与纠纷消解
第四章 商业营销:在同化中提升说服力
第一节 广告话语霸权的生成机制及建构策略
一 理论框架:广告话语霸权及其来源
二 资本及其转化:霸权形成的基础
三 知识制造:霸权建构的支点
四 语言暴力:霸权建立的策略
五 结语
第二节 交易行为中的关系演变及人际传播策略
一 “我-它”关系的建立
二 从“我-它”到“我-你”
三 从“我-你”到“我们”,再到“我-你”
四 结语
第三节 关系营销与关系嵌人型营销之比较分析
一 关系营销的基本特征
二 关系嵌入型营销及其与关系营销的共同点
三 关系嵌入型营销与关系营销的本质区别
第四节 从消费的空间到空间的“消费”与“再生产”
一 作为研究个案的“联谊会”:一个被忽视的消费空间
二 支持性社会网:替代性医疗康复空间
三 “替代性补偿”:模拟性“亲情”空间
四 参与和认同:自我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动员与整合--传播学视野下的社会影响机制研究/南京社科学术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费爱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36451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7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6
CIP核字 2018281549
中图分类号 C912.82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