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精)/中华国学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晚明散文家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生活优渥,明亡以后避居山中,这两部笔记正是用“梦忆”、“梦寻”来回忆往昔、追念故国,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挚的情感。《陶庵梦忆》一书集中对昔日生活中的琐事展开回忆,内容涉及当时市井生活、风俗人情的诸多方面,很多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文笔清新,描写传神,极富情韵;《西湖梦寻》则集中谈论西湖掌故,列举众多景点、古迹,不仅概括讲述其起源和发展,还引录大量诗文,足资参考。
作者简介
张岱,一名维城,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长期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年诸说纷纭,约在1679年前后。
张岱出身官宦之家,高、曾、祖三代皆为进士,博学多才,藏书甚丰,尤长于治史。在家庭熏陶下,他自幼聪慧,并爱好史学。由于当时家业殷实,生活优越,他兴趣广泛,喜游历,常盘桓于江南繁华之地,自云:“余少爱嬉游,名山恣探讨。”(《西湖梦寻·大佛头》)。又好美食,坦言口腹之欲:“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陶庵梦忆·方物》)。早年的奢靡生活从其《自为墓志铭》中亦可见一斑。然而,前事伶俜皆梦痕。明亡以后,张岱家由豪门骤然沦为寒户,旧衣捉襟见肘,饭食常至断炊。然其志节未衰,笔耕不辍,其间著述颇丰。
目录
点校说明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序言
中华国学文库出版缘起
《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缘起,要从九十年前说起。
1920年,中华书局在创办人陆费伯鸿先生的主持下,
开始编纂《四部备要》。这套汇集三百三十六种典籍的大
型丛书,精选经史子集的“最要之书”,校订成“通行善
本”,以精雅的仿宋体铅字排印。一经推出,即以其选目
实用、文字准确、品相精美、价格低廉的鲜明特点,最大
限度地满足了国人研治学问、阅读典籍的需要,广受欢迎
。丛书中的许多品种,至今仍为常用之书。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倡导系统整理中国传统文
献典籍。六十馀年来,在新的学术理念和新的整理方法的
指导下,数千种古籍得到了系统整理,并涌现出许多精校
精注整理本,已成为超越前代的新善本,为学界所必备。
同时,随着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快速发展,全
社会对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国学,也表现出前所未有
的关注和重视。让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得到继承和创新,
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弘扬,普惠全人类,已经成为
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当此之时,符合当代国民阅读需要
的权威的国学经典读本的出现,实为当务之急。于是,《
中华国学文库》应运而生。
《中华国学文库》是我们追慕前贤、服务当代的产物
,因此,它自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文库》所选均为中国学术文化的“最要之书”
。举凡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类基本
典籍,只要是公认的国学经典,皆在此列。
二、《文库》所选均为代表当代最新学术水平的“最
善之本”,即经过精校精注的最有品质的整理本。其中既
有传统旧注本的点校整理本,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也有获得学界定评的新校新注本,如余嘉锡《世说新语笺
疏》。总之,不以新旧为别,惟以善本是求。
三、《文库》所选均以新式标点、简体横排刊印。中
国古籍向以繁体竖排为标准样式。时至当代,繁体竖排的
标准古籍整理方式仍通行于学术界,但绝大多数国人早已
习惯于现代通行的简体横排的图书样式。《文库》作为服
务当代公众的国学读本,标准简体字横排本自当是恰当的
选择。
《中华国学文库》将逐年分辑出版,每辑十种,一次
推出;期以十年,以毕其功。在此,我们诚挚希望得到学
术界、出版界同仁的襄助和广大读者的支持。
中华书局自1912年成立,至今已近百岁。我们将《中
华国学文库》当作向中华书局百年诞辰敬献的一份贺礼,
更是向致力于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实现复兴大业的全国人
民敬献的一份厚礼。我们自当努力,让《中华国学文库》
当得起这份重任,这份荣誉。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0年12月
导语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精)/中华国学文库》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读者通过这些短文,可以对明清时代的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等有一个了解。
荣华梦碎,前尘旧影,荣辱兴衰,读来有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这本书值得细细品鉴,收入书房可以妆点格调,能将中式生活之美切实融入生活。
精彩页
陶庵梦忆卷一
钟山
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及开藏,下为梁誌公和尚塔,真身不坏,指爪绕身数匝,军士輂之不起。太祖亲礼之,许以金棺银椁,庄田三百六十奉香火,舁灵谷寺塔之。今寺僧数千人,日食一庄田焉。陵寝定,闭外羡,人不及知。所见者门三,飨殿一,寝殿一,后山苍莽而已。壬午七月,朱兆宣簿太常,中元祭期,岱观之。飨殿深穆,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舄轻趾,稍咳,内侍辄叱曰:“莫惊驾。”近阁下一座,稍前为碩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再下东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否。祭品极简陋,朱红木簋、木壶、木酒樽甚粗朴。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铗,黍数粒,东瓜汤一瓯而已。暖阁上一几,陈铜炉一,小箸瓶二,杯捲二。下一大几,陈太牢一,少牢一而已。他祭或不同,岱所见如是。先祭一日.太常官属开牺牲所中门,导以鼓乐旗帜,牛羊自出,龙袱盖之。至宰割所,以四索缚牛蹄。太常官属至,牛正面立,太常官属朝牲揖,揖未起,而牛头已人焊所。已,舁至飨殿。次日五鼓,魏国至主祀,太常官属不随班,侍立飨殿上,祀毕,牛羊已臭腐不堪闻矣。平常日进二膳,亦魏国陪祀,日必至云。
报恩塔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成之,其衣摺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天台牡丹
天台多牡丹,大如拱把,其常也。某村中有鹅黄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植五圣祠前,枝叶离披,错出檐甃之上,三间满焉。花时数十朵,鹅子黄鹂、松花蒸栗,萼楼穰吐,淋漓簇沓。土人于其外搭棚演戏四五台,婆娑乐神。有侵花至漂发者,立致奇祟。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
金乳生草花
金乳生喜莳草花。住宅前有空地,小河界之。乳生濒河构小轩三间,纵其趾于北,不方而长,设竹篱经其左。北临街,筑土墙,墙内砌花栏护其趾。再前,又砌石花栏,长丈余而稍狭。栏前以螺山石累山披数折,有画意。草木百余本,错杂莳之,浓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罌粟、虞美人为主,而山兰、素馨、决明佐之;春老以芍药为主,而西番莲、土萱、紫兰、山矾佐之。夏以洛阳花、建兰为主,而蜀葵、乌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兰佐之。(P10-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精)/中华国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张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25986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12
CIP核字 2017115397
中图分类号 I264.8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9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