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正面管教儿童心理学
内容
作者简介
倪彩,她是一位写作者,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更是一位温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帮助你关注自己,肯定自己,活出自己。
她认为:如果一人无法跳出来用第三只眼睛来看自己的话,是无法成为自己的教练的。九型人格就是“第三只眼”,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洞察力和预见能力,不仅能够认识自己,还能洞察人心、了解他人、影响他人。唯有知己知彼,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和谐顺畅的人际关系,提高做事的效率,增加成功的机会。
后记
后记:在自控的路上。跟孩子一起成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
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成为
更好的人。没有人天生会当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
上也是父母自我成长与提升的过程。
我从不怀疑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但如何正确地去爱
,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好的,溺爱、缺爱、错爱,以及
父母角色的缺失,都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难以抚平的伤害

有一句我们说滥的话:“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
这一生。”同样,关于如何教养孩子,我们也是知道太多
的理论,但依然每天在跟孩子博弈。
理论和实践总是两回事,所以我们每天都在见证失败
的教养,甚至自己便身在其中。面对一个精力旺盛的小孩
,即使我读了那么多关于自我控制的书,我依然无法把自
己变成一个温柔理性的妈妈。
我也曾像大多数父母一样,为了让孩子少制造一点麻
烦,威胁、吼叫,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我令孩子讨厌,
也让自己厌恶,并且很快我就发现,我的这些手段并不能
起到任何作用。
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我决定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
行为。我突然发现,其实孩子不坏,是我们给孩子贴了太
多标签。当我撕掉这些标签,学会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我突然记起,曾经我也是个孩子,只是我忘记了这件重要
的事。
我不再武断,我学会了给孩子道歉,我很抱歉曾如此
简单粗暴地对待小小的她,我也庆幸,我醒悟得并不算晚
……一路走来,我以为是我在教育孩子,最终,我才发现
,是孩子教会了我忍耐和爱。
目录
第1章 节制任性: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01.把哭泣的权利还给孩子
02.吃饭这件让人头疼的事
03.淘气的正面意义是探索世界
04.谁动了孩子的创造力?
05.警惕!孩子是在模仿谁?
06.听话不是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
第2章 尊重效应:转变态度的重要性
01.维护孩子的自尊和名誉
02.用孩子的思维理解孩子
03.维护孩子的“领土意识”
04.当孩子成为“掠夺者”
05.万能句式:“我是为了你好”
06.也许你已经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第3章 严而有格:当心严厉惩罚的不良后果
01.严厉的惩罚会制造谎言
02.南风效应:有效解决孩子逆反心理
03.威胁恐吓并不能解决问题
04.顺从可能是退缩的开始
05.会看脸色不是一件好事
06.自卑——我是一个坏孩子
第4章 良性暗示:有效地运用鼓励
01.孩子需要被肯定
02.不要逼迫孩子表演才艺
03.“别人家的孩子”要不得
04.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05.改善,而不是完美
06.重视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
第5章 正面教育:“赢得”孩子VS“赢了”孩子
01.怎样赢得孩子的合作
02.不要“告诉”要“引导”
03.当我们学会使用“建设性语言”
04.批评不等于责难和羞辱
05.对孩子,千万不要“哄”
06.温柔而坚定,让孩子知道你的立场
第6章 爱而不娇: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01.培养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02.孩子需要一点冒险精神
03.做一个“懒惰”的妈妈
04.宝贝,妈妈需要你
05.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
第7章 正视错误:犯错是学习的好时机
01.接纳错误,我们都不完美
02.宽容错误,并不是纵容过错
03.自然惩罚法则——承担过失
04.不要逼孩子认错
05.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
06.当我们愿意道歉时
第8章 爱的传递:“我爱你”是最重要的事
01.做好父母,先做好玩伴
02.“低头族”的无效陪伴
03.合理使用“电子保姆”
04.“爱的教育”不是“溺爱教育”
05.别过度关心和保护孩子
06.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爱
07.我爱你,仅此而已
后记:在自控的路上,跟孩子一起成长
精彩页
01.把哭泣的权利还给孩子
三岁半的女儿特别喜欢哭,所以爸爸给她起了个绰号叫“乌云妹”,因为她哭起来就像乌云下雨一样,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掉。
女儿很喜欢爸爸,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爸爸经常出差,不能时常陪在女儿身边,渐渐地问题出现了——爸爸不在家,女儿就会非常听话,很容易合作,但是只要爸爸回到家,女儿就各种“作妖”,稍不如意就大哭不止。
平日里自己乖乖坐在餐椅上吃饭,爸爸在家的时候就要爸爸抱着吃,要爸爸喂,如果被拒绝,顿时泪如雨下。没办法,爸爸只能放下碗筷,抱着她,按理说已经满足了她的要求,她应该破涕为笑了吧,但窝在爸爸怀里的“小公主”哭得更加伤心,因为爸爸有点不耐烦的样子伤害了她幼小的心灵。
女儿哭闹是不是真的为了让爸爸喂饭?其实不然!对女儿来说,她只是在寻求爸爸的关注,她觉得获得爸爸宠爱的最好方式就是哭泣——只要我哭了,爸爸就会更加关注我,只要我哭了,爸爸就会时常陪着我。
孩子从出生起就完全脱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情绪,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会像大人一样希望有人可以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愁,如果父母忽略了他的内心世界,他就会通过“哭泣”这样的“问题行为”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除了寻求关注,孩子哭闹不止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寻求权利
当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以哭表达自己的不满。例如,想要抱抱,想要吃糖,想爸爸妈妈陪着玩……当这些愿望被拒绝,孩子通常会通过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受了委屈
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正好有事,面对孩子的正当需求置之不理,或者直接简单粗暴地说:“走开,别来烦我。”孩子摔倒了,不但没有得到你的安慰,反而被责怪不小心。这些委屈足以让孩子伤心落泪。
·生活习惯被打破
秩序感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突然面临陌生的生活环境、陌生的人,都会让孩子极其不安。如果感觉到既定的生活习惯被打破,孩子就会乱发脾气,哭闹不止,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抗议。
大多数父母都把哭泣视为洪水猛兽,面对孩子的哭闹,他们通常会做出以下反应。
·羞辱——哭、哭、哭,就知道哭,一点出息都没有。
·反感——叫你别哭,你还哭,烦死了!
·恐吓——你再哭,就不要你了,把你丢到外面去不管了。
·冷漠——要哭就到一边哭去,不哭了再来找我。
·否定——就这么点事,还好意思哭。
·妥协——好了,不哭了,妈妈给你买好吃的。
这样做往往达不到父母想要的效果,这与正面教育所提倡的教育方法背道而驰。制止孩子哭泣,孩子就真的不哭了吗?如果孩子真的停止了哭泣,又是什么在起作用呢?
通常,我们努力制止孩子哭泣,孩子反而会哭得更厉害,抽抽搭搭,没完没了。如果孩子真在我们的恐吓、威胁之下停止哭泣,他的情绪并不会真正愉悦起来,强忍泪水会让他更加委屈、压抑,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其实,让孩子哭一哭并不是坏事。心理学家认为,正常的哭泣对人体能产生积极效应,孩子在伤心委屈的时候,如果能痛痛快快地哭一场,等到情绪稳定后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那么,面对孩子的哭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1.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哭闹、发脾气,一定有他的原因。面对孩子的哭泣,父母最不能做的事就是像孩子一样发脾气,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
比如,孩子特别想吃糖,而你又不想让他吃糖,你要让孩子先把他的需求说出来,然后说出你无法满足他这一需求的理由,这个过程一定是温柔而坚定的。你可以温柔地说:“我知道糖特别好吃,宝宝最喜欢吃糖,但是宝宝正在长牙,糖吃多了,牙坏掉了,以后就不能吃更多好吃的了……”你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你知道”,而不是武断地说“不行”。
2.把哭泣的权利还给孩子
当孩子受了委屈想要哭泣时,父母要表现出理解和关心,不要去阻止孩子哭泣,更不能责骂,而应正确引导孩子哭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抚慰孩子的心灵创伤。
比如,孩子难过哭泣时,你可以将他抱在怀里,温柔地说:“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妈妈愿意与你一起解决问题,妈妈爱你!”
当你学会说“妈妈爱你”这句话后,你会发现这句话非常有效,有了父母的关心和爱,孩子的情绪会很快好转。
总之,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次发声就是啼哭,哭泣是人类生理情绪的正常表露,更是婴童时期表达感情和内心需求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正常现象。面对孩子的哭泣,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把哭泣的权利还给孩子!
P2-5
导语
本书适合在严厉与骄纵的教养态度之间来回摇摆的父母;对自己的教养方式有所反思寻求更好教育方式;不打骂,不惩罚,不骄纵,正面管教是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实现自主教养。
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和善而不骄纵、坚定而不强权、平等尊重的沟通、用鼓励滋养孩子。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感受到鼓励时,不当行为就消失了。让你“成为更好的父母”,帮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序言
序 你的教养风格,决定孩子的性格
从决定要孩子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做一个好妈
妈,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心中理想的父母。但我忽略
了一点,成为父母是在有了孩子以后,在此之前,没有谁
具备这方面的经验;而在真正成为父母之前,我们肯定也
想象不到,世界上还有如此艰难的职业。
喂奶,洗澡,换尿布,添加辅食……每一件事都需要
自己去摸索,我不明白为什么孩子饿了会哭,吃饱了会哭
,困了会哭,睡醒了也要哭。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大一点,
又有新的问题困扰着我:孩子为什么喜欢走不平坦的路,
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喜欢跪在地上,喜欢说不?再
大一点,她变得有一点点害羞,还有一点点任性,有时候
甚至会搞破坏。面对孩子,纵使满腹经纶,也无法回答她
的十万个为什么……
我没有了初为人母的欣喜,因为我每天都在跟孩子做
斗争,我因为孩子的养育问题而灰心丧气。我开始想,为
什么很多职业需要持证上岗,比如教师、医生、护士、司
机、会计、律师……但是做父母如此高难度的职业,却没
有人规定必须持证上岗呢?我开始学习,因为我说过要做
一位好妈妈。我从职场上退下来,一心抚养我的小宝贝,
每当孩子出现新的问题,我就换一批崭新的书,给自己补
充新的知识。当某一天,我惊觉,孩子变成了另外一个我
,我才发现,最好的教育就是把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首
先是自我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
,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在教育自己,并
检验自己的人格。”
自然天才教育家特娜夫人也指出:“孩子是父母的影
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
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
影响的结果。”
换而言之,你的教养风格,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假如
你是一个只知道发脾气的父母,孩子的脾气也好不到哪里
去;假如你不宽容,孩子也必定睚眦必报;假如你行事软
弱犹豫,孩子也学不会雷厉风行;一个邋遢的父母也教不
出一个爱整洁的孩子……父母自身所具备的行为习惯、道
德品质、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
在婴幼儿阶段,孩子主要是通过模仿向大人学习的,
孩子对成人的模仿,不仅在于言谈举止,就连思维模式、
性格特点等也会克隆。可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孩子长成什么样,就看父母表现得怎么样。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是一支笔,育
儿就像作画,你的画好看与否,关键是看执笔作画的人怎
样去描绘:如果你画得好,孩子会受用一生,成为佳作;
假如出现败笔,轻则留下污迹,重则变成废纸。
亲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作为一名家庭教育
研究者,一位妈妈,我在本书中分享了自己养育孩子的点
滴心得:关于爱,关于如何读懂孩子,关于父母的修行…
…人生最美妙的体验,就是把时光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与孩子相处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没有之一,愿我们懂
得珍惜!也愿你和我,都能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与孩子
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内容推荐
正面管教,是以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通过为孩子创造一个持续鼓励的环境,培养孩子自信、自律、合作、有责任感、有自主感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继而改变孩子的行为。作者倪彩以自己养育孩子的经历和观察到的养育方式为主体,融进对正面管教的思考和理解,与读者探讨更优质的教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正面管教儿童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倪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64632
开本 32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224
CIP核字 2019164563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