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着大师学写作(汪曾祺卷)/给孩子的名家经典系列
内容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昆明的雨
跑警报
故乡的食物
五味
豆腐
胡同文化——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
羊舍一夕
看水
黄油烙饼
受戒
昙花、鹤和鬼火
故人往事
捡烂纸的老头
熟藕
精彩页
昆明的雨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茵,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纵,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纵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纵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纵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纵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于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人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P1-4)
导语
紧扣语文教学大纲,精选《昆明的雨》《受戒》等14篇汪曾祺名作,涵盖写人、记事、游记、状物等作文类型,多篇入选中学课本、中高考题;
北京名校一线名师手把手带你读懂文学经典,透析写作奥秘,众多骨干教师联合鼎力推荐!
点评老师:葛小丽,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语文学科负责人,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西城区语文教学骨干陈年年
清华附小语文高级教师焦玫
联合鼎力推荐!
吴冠中画作配图:名著+名画,提高孩子审美水平。
80G纯质纸印刷,绿色印刷,画质精美,更适宜孩子阅读和审美享受。
序言
灵魂深处的孩子啊
2002年,年过90岁的学者、作家季羡林先生撰写了《
我的小学和中学》。在这篇文章里,“蚂蚱进城”那一节
实在太精彩了——跟昆虫专家、农业专家、环境专家眼里
的“蚂蚱”不一样,季先生眼里的“蚂蚱之舞”,洋溢出
一种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生命力——那些飞奔、飞蹦着
一往无前的小蚂蚱“视若无睹。它们是从南圩子门跳进城
来的。目的是北进,不管有多大阻碍,它们硬是向北跳跃
”,(它们)“置生死于不顾,其势是想直捣黄龙,锐不
可当”——在阅读这个片段时,我的眼里充盈着蹦蹦跳跳
的童年,叽叽喳喳的童年,无所畏惧的童年,绚烂无忧的
童年……童年就该是生机勃勃的童年。
1934年,时年40岁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改写了
短文《老牛的晚年》。在这则短文里,那头老牛栩栩如生
地出现在叶先生笔下——它有名有姓:它的名字叫“老黄
”;它有福有爱:父亲视之为“老伙计”。老黄爱劳动,
爱生活,爱孩子,孩子们“总欢喜围绕着它,抚摩它的面
颊,梳它的毛,亲热地拍拍它”,孩子们“采了花做成花
环,挂在它的角上”,把它“打扮得像一个喜欢修饰的老
头子”。告别人世前,老黄“站在田边静静地看着,面对
着它熟悉的工作过的地方,还啃去了田边的几棵青草。忽
然它站不稳了,全身摇晃,叫了一声,就跌倒了。它的头
枕着那个大花环,眼睛睁得大大地望着我们”……老黄的
凝视是爱,是感谢,是眷恋……童年就该是感悟生命的童
年。
1980年,时年76岁的作家巴金先生撰写了短文((小
狗包弟》。包弟跟巴金一家生活了7年,7年后,它的非正
常死亡让巴金的自责和反省痛彻心扉:“我好像做了一场
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
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
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我不怕大家嘲
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虽然
只是一则以狗为主角的温润短文,可收尾处的这番延展才
是重点,它将简单的爱怜之情升华为自省、自责乃至拷问
……童年也该是探索和自新的童年。
1961年,时年41岁的汪曾祺先生撰写了小说《羊舍一
夕》。这部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的短篇名作描写
了小吕、老九、留孩、丁贵甲四个农场少年的务工生活,
可潜藏在这个温润平和故事的背面的,其实是作者个人际
遇的坎坷乃至时代风云的诡谲,这种双声复调、委曲缭绕
的故事讲述,让看似云淡风轻的农场故事延伸出意味深长
的景深,几位“羊伴子”(小羊倌)羊舍一夕的故事,是
磨难,是历练,是成长,也是思索、探究和期许,是长夜
漫漫,也是“从煤块的缝隙里”泄漏的“蔼然的红晖”—
—夜晚,少年,狼嚎,羊群,在这组寓意深远背景的簇拥
下,汪先生深情款款写下收尾句:“睡吧,亲爱的孩子。
”……童年的希冀就是瞩望明天。
1923年,时年23岁的冰心先生开始撰写此后遐迩闻名
的“寄小读者”系列。我注意到,在这组写作时长近3年、
篇目接近30篇的书信体散文里,“书信”抬头多有变化,
用得最多的是“亲爱的小朋友”,其次还有“小朋友”“
我的小朋友”“仁慈的小朋友”“最亲爱的小读者”“似
曾相识的小朋友”等,在这些不断变化的称谓语里,爱从
未改变,欣悦、尊重、期许和祝福也从未改变。1924年1月
11日写成的,本是写给母亲的——在信里,冰心先生用清
澈、优雅的文笔状写寂寞,排解孤独,抒发乡愁,从望暮
色降临时最早显现的三颗星星,冰心先生想到了自己的三
个弟弟,还专门为“兄弟星”写下小诗:“小弟弟呵,/
我灵魂里三颗光明喜乐的星。/温柔的,/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时隔近百年光阴,重读这首
小诗,仍觉爱意温存,而且,它也是写给天下小读者乃至
整个世界的爱情之歌啊……我忽然明白,在这些文学巨擘
笔下,写给过去的,就是写给现在的,写给自己的,也是
写给孩子的,写给爱,写给世界。
如果说,童年像一座动物园,那么,“跟着大师学写
作:给孩子的名家经典系列”这套丛书里的这些作家——
巴金、冰心、季羡林、汪曾祺、叶圣陶和张天翼就是“园
长”,沉浸于他们淳朴天真的文字,历久弥新的讲述,小
狗包弟在巴金笔下复活,折足蟋蟀在冰心笔下康复,野鸭
、鹌鹑、斑鸠在汪曾祺笔下扑棱棱返回家园,画眉、老牛
、青蛙、河鱼、蚂蚱、狐狸、鳄鱼、苍蝇、臭虫也伴随季
羡林、叶圣陶、张天翼的精彩讲述一并凯旋;而如果说短
暂的童年是一堂人生启蒙课,那么,这套丛书就是最好的
教材:它梦幻,也真切,它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乃至未
来——而所谓人生,就和汪曾祺先生在《羊舍一夕》里所
写的一模一样:它是“苦热、苦渴、风雨、冷雹,将和那
些蓝天、白云、绿山、白羊、石鸡、野兔、酸枣、桑椹互
相融和调合起来”的“一幅浓郁鲜明的图画”,它不仅一
直在我们的“血液里涌洑”,还必将给灵魂深处的孩子们
带去“持续的力量”。
黄集伟
二〇一九年四月十七日
内容推荐
本书是名家儿童文学作品精选系列中的一本,本书精选的是汪曾祺的作品。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本书选取了汪曾祺的经典散文作品,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着大师学写作(汪曾祺卷)/给孩子的名家经典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曾祺
译者
编者
绘者 绘画:吴冠中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07250
开本 32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28
CIP核字 2019116924
中图分类号 I286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0
130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