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精) |
内容 | 作者简介 孙歌,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一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等。研究领域为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竹内好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文学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把握进入历史的瞬间》(台湾人间出版社2010年)、《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三联书店2011年)、《探寻历史的“基体”:沟口雄三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台湾人间出版社2016年)。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亚洲意味着什么 两条思路:亚洲是否存在? 两条思路的接触点 京都学派的亚洲论述 《在亚洲思考》的定位与它所揭示的问题 附录 第二章 东亚视角的认识论意义 中国社会既定的东亚视角及其问题性 现代历史过程中东亚内部的不均衡状态 冷战历史与东亚的关系 后冷战时期的历史视野与东亚叙事的思想品格 关于后东亚论述的可能性 附录 第三章 创造新普遍性 第四章 寻找亚洲原理 讨论亚洲范畴所面临的现实与理论困境 通向亚洲的理论路径 亚洲原理的历史内涵 导语 孙歌教授原创性思想力作。 在中、日、韩等不同文化与认同中发现新的普遍性及其意义。探索另一种讲述亚洲历史、世界历史的可能性。 全面梳理关于“亚洲”“亚洲原理”“亚洲主义”的来龙去脉。 寻找亚洲是认识世界、认识我们自身的方式。亚洲视野等于把中国相对化,让我们知道在中国之外,还有除西方以外的广大地区。这些在近代以来面对的课题,比西方人近代以来面对的课题离我们更近。 描摹大批思想家的“亚洲”性格:冈仓天心、福泽谕吉、孙中山、李大钊、辻哲郎、竹内好、宫崎市定、滨下武志、梅棹忠夫、沟口雄三、丸山真男。 内容推荐 亚洲是什么?谁的亚洲?我们为什么要寻找亚洲? 亚洲,并不是世界体系的中间环节,而是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亚洲不仅是政治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不仅是地理空间位置,也是价值判断尺度。亚洲被西方作为他者加以命名的起点、亚洲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亚洲在近代以来不得已接受的西方内在于自身的被殖民过程、亚洲无法以自足的逻辑整合为统一体的现实,这一切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理由。 本书是作者研究亚洲思想与现实复杂问题成果的集中展示,记录了她迄今为止“寻找亚洲”的全部过程。从思索亚洲意味着什么,到从东亚的历史与现实中去感知认识亚洲的方法,再到跨文化的新普遍性的创造,最后落脚对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即亚洲原理的寻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115436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4 |
CIP核字 | 2019176554 |
中图分类号 | K9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贵州 |
长 | 215 |
宽 | 15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