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滇池流域红土分类特征及裂化动力特性研究(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专著依据作者符必昌等学者创立的红土、岩溶新学说,针对滇池流域特殊的地质背景条件,对该流域区域内的红土成因、红土类型及分类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型红土的矿物、化学成分、物理、水理性质及粒度成分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确立滇池红土成因类型及分类特征。为昆明盆地及云南高原红土、岩溶创新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本专著全部内容均为作者独立原创成果。 作者简介 符必昌,男,1963年5月23日出生,云南省盐津县人,昆明理工大学“高原红土及岩溶研究创新团队”首席教授。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应用及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工作,曾任昆明理工大学水电研究所所长,承担完成各类科研及对外技术合作项目50多项。 符必昌等学者早在1989年带学生到呈贡大新册一带实习时,经学生李满昌提醒,突然意识到自己在中国地质大学学习的红土、岩溶知识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此后,历经20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探索,终于取得了红土、岩溶研究的实质性突破,惊奇发现:中国及国际科技界对红土、岩溶的研究应用成果存在严重的方向性、系统性错误。而这些对红土、岩溶的创新研究成果,逐步得到中国科技界相关专家的认同和关注,引起了较大反响。至今,没有人对这些新理论观点提出科学的反对意见。为此,特以专著方式陆续公布相关红土、岩溶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希望中国及国际科技界的科学家们对作者提出的红土、岩溶新理论观点提出实质性反对意见,以促进人类对红土、岩溶本质的深刻认识及科学表达。 目录 序 前言 1 绪论 1.1 红土、岩溶研究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1.1.1 红土、岩溶研究应用存在重大缺陷 1.1.2 红土、岩溶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1.2 “红黏土是碳酸盐岩风化壳”错误观念的形成及深刻危害 1.2.1 “红黏土是碳酸盐岩风化壳”错误观念的形成 1.2.2 “红黏土是碳酸盐岩风化壳”错误观念的深刻危害 1.3 红土、岩溶研究应用必须冲破藩篱 1.3.1 红土、岩溶研究应用的重重藩篱 1.3.2 滇池流域开启红土、岩溶研究应用的新篇章 2 滇池流域地质背景及红土成因类型 2.1 滇池流域地质背景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水文地质 2.1.5 岩溶 2.1.6 物理地质现象 2.2 滇池流域红土成因类型 2.2.1 泥岩残积红土(HCN) 2.2.2 砂岩残积红土(HCJ2l) 2.2.3 玄武岩残积红土(HCP2e) 2.2.4 页岩残积红土(HCCC2) 2.2.5 运积红土(HY) 2.3 小结 3 泥岩残积红土粒度成分特征值研究 3.1 泥岩块状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1.1 六偏磷酸钠[(NaPO3)6]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1.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1.3 过氧化氢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1.4 氨水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1.5 草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1.6 碳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2 泥岩散粒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2.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2.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23 草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2.4 碳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3.3 小结 4 砂岩残积红土粒度成分特征值研究 4.1 砂岩块状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4.1.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4.1.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4.1.3 草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4.1.4 碳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4.2 砂岩散粒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4.2.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4.2.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4.2.3 草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4.2.4 碳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4.3 小结 5 玄武岩残积红土粒度成分特征值研究 5.1 玄武岩块状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5.1.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5.1.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5.1.3 草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5.1.4 碳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5.2 玄武岩散粒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5.2.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5.2.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5.2.3 草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5.2.4 碳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5.3 小结 6 页岩残积红土粒度成分特征值研究 6.1 页岩块状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6.1.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6.1.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6.1.3 草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6.1.4 碳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6.2 页岩散粒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6.2.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6.2.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6.2.3 草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6.2.4 碳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6.3 小结 7 运积红土粒度成分特征值研究 7.1 二叠系下统阳新组碳酸盐岩运积红土(HYP1yP2e)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7.1.1 运积块状红土(HYP1yP2e)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7.1.2 运积散粒红土(HYP1yP2e)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7.2 震旦系E统灯影组碳酸盐岩运积红土(HYZbdnC1)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7.2.1 运积块状红土(HYZbdnC1)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7.2.2 运积散粒红土(HYZbdnC1)粒度成分试验成果 7.3 小结 8 红土裂化的动力特性 8.1 残积红土裂化的动力特性 8.1.1 红土的裂化特性及动三轴试验方案 8.1.2 泥岩裂化红土(HCN)的动力特性 8.1.3 砂岩裂化红土(HCJ2l)的动力特性 8.1.4 玄武岩裂化红土(HCP2e)的动力特性 8.1.5 页岩裂化红土(HCCc2)的动力特性 8.2 运积裂化红土的动力特性 8.2.1 二叠系下统阳新组碳酸盐岩运积裂化红土 (HYP1yPe)的动力特性 8.2.2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碳酸盐岩运积裂化红土 (HYZbdnC1)的动力特性 8.3 小结 9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滇池流域红土分类特征及裂化动力特性研究(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符必昌//方丽萍//王昆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68041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19-02-01 |
首版时间 | 2019-02-01 |
印刷时间 | 2019-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14 |
CIP核字 | 2018086403 |
中图分类号 | P642.13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5 |
宽 | 17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