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速之客(藏在家里的自然史)(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尽管我们今天生活在舒适、设备齐全的房子里,但我们仍然不断地遭遇不速之客,有一大群小动物侵略者觊觎我们的居所。无论是地窖里的甲虫,还是卧室里的蚊子,我们都无法完全躲开它们。事实上,它们已经成为我们和我们家庭的一部分。
本书以英国为中心辐射全世界,介绍了世界性分布的各种典型的小动物,探索它们如何逐渐适应进入人类家庭中生活。同时,本书附有鉴定指南,详细描述所列动物的外观、生活习性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等,读者可以了解到自己遇到的入侵者是何种生物,以及如何应对等基本生物学常识。
目录
前言
我的房子是我的家——但显然也是它们的家
一 引言
我们的大失误是从树上下到了地面
二 家的诱惑
居所、食物和休憩——成功的公式
三 居所
仓库、地窖、食品柜和储藏室中的食物资源
四 遍地狼藉
到处都是蛆虫、灰尘、污垢和粪便
五 把我们吃得倾家荡产
仓库、食品柜和厨房
六 吃掉我们的房子和家
木蠹虫、衣蛾和地毯皮蠹——简直就是文明的终结
七 它们穷追不舍
吸血生物
八 寄人篱下的食客
被遗忘的朋友、不速之客和其他不请自来的乌合之众
九 共同生活,还是打扁它们?
怎样对待你的访客
附录
“罪犯”画廊和鉴定指南
参考文献
致谢
序言
我的房子是我的家——但显然也是它们的家
如今,我们居住在舒适、干爽、置有家具的住宅中,
过上了舒适的文明生活。然而,人类并不是住宅里唯一的
居住者。虽然有现代化的技术、建材以及剧毒的化学药剂
在发挥着作用,但我们仍然常常遭受不速之客的骚扰。我
们的房屋、食物、物品,甚至我们自身都受到了大量入侵
者的直接攻击。它们急于利用我们的居所、储存的食品和
室内装饰。人类建造了十分舒适、温暖、宜居的地方给自
己居住,大量的其他生物也想进入我们的家以抵御严寒。
自从人类开始生活于固定的居所,掌握了穿衣、烹饪
食物(以及储存物资和处理剩菜)、耕种田地、打理花园
,人类就已经对广泛经过各种选择的“野生”动物尽了地
主之谊。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从其祖先进化过来,时
间并不长,也许只有几十万年的历史。那么,在房屋出现
以前,家麻雀和家鼠究竟住在哪里呢?在蛋奶冻、奥利奥
饼干和无花果酱夹心卷出现之前,饼干甲吃什么呢?在名
牌牛仔裤和手工针织羊毛衫还没有出现之前,衣蛾吃什么
呢?在人类开始吸烟之前,烟草甲是否能够呼吸得更顺畅
,生活得更健康呢?当最早的地毯铺在地板上时,地毯甲
就伺机而动,等着住进绒毛深处;但在过去没有地毯的数
千万年问,它们又生活在何处?当第一个史前石器时代的
穴居人建造好第一个食品储藏柜时,储藏柜很快就感染了
火腿皮蠹;但在厨房出现以前,哪里有橱柜给它们栖息呢
?远在四柱大床出现之前,臭虫到底躲藏在哪里,等到夜
间再鬼鬼祟祟地溜出来吸血呢?
有许多陌生、迷人、有时又惹人讨厌的生物和我们生
活在同一屋檐下,上述这些只是当中的一部分。从钟塔里
的蝙蝠到地窖中的甲虫、衣柜里的蛾子、卧室内的蚊子,
人类始终无法摆脱野生动物的注意。那么,这些生物究竟
是从何而来呢?我们能和它们和谐共处吗?或者,我们能
够除掉它们吗?我们应该除掉它们吗?以探索的眼光观察
形形色色的日常“访客”,我们能够体验人类的历史(以
及人类出现之前的历史),去弄清楚我们是如何适应大干
世界,如何成为整个环境的一部分的,我们又是如何影响
着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反过来影响我们的。
最早的发现之一是,一头有可能通过开着的后门误入
我们房间的不速之客食蚜蝇,在试图飞出时撞在窗玻璃上
,但大多数真正的家居动物(那些地毯甲和臭虫,还有谷
盗、蟋蟀、粉螟等)并不仅仅是偷偷摸摸地翻过了后门门
槛去偷一些食物的野生动物。在全世界大多数地方,这些
家居动物不再出现在“野外”——它们不再是野生动物,
而是只出现在人类居住的建筑物内。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
代,我们在某个地方邂逅了这些好奇的游荡者,它们跟随
我们环游世界,偷乘我们的交通工具,在环球贸易中随着
货轮漂洋过海,运输到世界各地。今天它们仍然在旅行。
这不是一本有害生物防治手册。本书并不为这些拜访
者、不速之客或者入侵者打上好坏、益害的标签;也没有
喷雾剂或驱避剂的配方,或罗列灭虫公司的名单。取而代
之的是,它涉及这些闯入者的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以及
千百万年的进化是如何让它们适应了进入盥洗室或客厅的
生活,而不是进入森林或原野生活。然而,本书附有鉴定
指南,因此你能获得一个你到底是在和谁打交道的正确概
念,了解到自己遇到的入侵者是何种生物。
一旦你已经鉴定出“客人”是谁,就必须决定是否应
该担心它们会对你,以及你的物品和房子做什么。有些需
要尽快将它驱出门外,或者请人用重型喷雾器或熏蒸设备
来除掉;对于其他的,则可以发挥你更酷的收集的兴趣。
一个人的食品柜被令人恼火的害虫侵扰,有时候却是另一
个人茶余饭后的趣闻轶事。
理查德·琼斯(Richard Jones)
2014年,伦敦
导语
英国昆虫学会专家、BBC当红节目撰稿人理查德·琼斯带你结识同一屋檐下的动物客人,足不出户探索自然进化的奥秘!
本书附精彩图鉴,收录近200种居家小动物!
本书由《自然》《观察家报》《图书馆杂志》联袂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在由动物的生活方式所划分的章节中,作者以亲
切、有趣的语言描述了这些小伙伴们吃什么、巢在哪
里、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怎样让这个小讨厌变成
你的宠物。
——《图书馆杂志》
琼斯,英国昆虫学会研究员,对令人困扰的入侵
者很有研究,从老式橱柜里的培根甲虫,到乡下房屋
阁楼上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的可以食用的睡鼠。
——《自然》
在这本有趣又极具娱乐性的作品中,作者从自然
史和考古学的角度拼凑了家庭的崛起,以及家庭侵略
者的崛起。
——《星级书评书目》
精彩页
所有的调查都表明,把野生动物“吸引”到我们乏味的家庭生活中是园艺爱好者的主要动力,其中也蕴含了巨大的商业利益,销售喂鸟器、巢箱、蝙蝠箱、夜视追踪摄像机、昆虫旅馆、熊蜂箱、壁蜂巢和刺猬房的商人多不胜数。我们热爱大自然,也渴望近距离观察大自然。
然而,有些很古怪的事情就发生在你家的后院。看着小松鼠沿着你家的篱笆上下跳跃,鸟儿在球果旁叽叽喳喳地叫着,真令人陶醉;看着蜜蜂、食蚜蝇(hoverfies)、蝴蝶和各种各样的小飞虫在花丛中飞舞,着实令人赏心悦目。我们甚至可以接受旱金莲(nasturtium)叶片遭受菜粉蝶那硕大的、带有斑点的毛毛虫啃咬几口。但当这些生物中的任何一种贸然闯入房间时,我们的容忍似乎就将立刻停止。
从刚修剪过的花枝爬到墙壁上的蜘蛛,在餐桌上独自漫步的蚂蚁,或在灯泡下一边发出嗡嗡声一边乱飞乱撞的苍蝇,通常足以让人们立即产生强烈的厌恶和反感。虽然轻轻地挥一挥手,可能就足以阻止古怪的胡蜂靠近庭院中的奶油茶点,但如果它进入室内,就会迫使起居室的主人采用特殊的武器,即喷洒杀虫剂将其消灭。当麻雀落在花园靠椅的后背上觊觎剩下的三明治时,我们会觉得它们不过是有趣的小生灵,但如果它们开始在屋檐下栖息,或者往阁楼里拖曳筑巢的材料时,在我们看来,它们就变成了害鸟。人们可以对草坪尽头被甲虫咬烂的腐朽篱笆柱视而不见,但楼梯下一头蛀虫的羽化孔下方流出的一小丁点木屑,即使只有一两个毫克,就会引致我们立即给害虫防治机构打电话。我们确实热爱大自然,也确实想近距离观察大自然,但不是那么近。
为了弄明白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矛盾、截然不同的反应,我们仅仅需要理解称为“房子”的居所与称为“家”的居所的不同之处。“家”的最重要之处是,它已经成为人类学家(以及一些昆虫学家,如罗宾逊[Robinson]1996)所谓的“神圣空间”——不是做礼拜或迷信活动或新时代摇滚的地方,而是全家人共享的私人生活空间,外人只能在获邀后才能进入。
通向这个私人生活空间的屏障传统上是门,但这个门并不一定是结实、难以逾越的木板,它可以是一个象征性的屏障,如布帘、横着的木棍或悬挂的珠帘等。在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中,拜访者在进入一个家庭的神圣空间的大门之前,都必须首先求得许可。诚然,不受欢迎的人不会被允许进入,而且在大多数社会中,即使是一个象征性的屏障也受到法律的强有力保护,以致可以动用“正当武力”(甚至武装部队)来驱逐闯入者。难怪未经允许闯入人类上述房屋的昆虫(以及其他动物)至少会被带着怀疑的眼光审视,并且通常遭受直接反对和极端攻击。
这种对自己的家园进行保护的感情,在全球的人类社会中是如此广泛和根深蒂固,以至除了认为它是人类文化中真正古老的和最根本的部分,很难想象它还能是别的什么。现在已无从得知人类历史上第一扇门是如何出现的,在哪里出现的,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说法是,不管它出现在何处,必定都是用来抵御入侵者的,无论这入侵者是人还是其他动物。
房子在我们现代世界的概念里,是一个近乎密封的砖砌“大箱子”。双层玻璃、塑料或金属框的门窗、密封条、空腔夹层绝缘,所有这些协力配合,几乎让入侵者(甚至最小的昆虫)无孔可入。但事情并不总是如此。所以,为了弄清如今人类的家仍被入侵的原因,我们需要看一看人类最初的家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在人类的历史(和史前)中,我们最初是在何时、何地开始与至今仍纠缠和烦扰着我们的无数入侵者接触的。因此,让时光倒流,想想我们远古的祖先,想想他们是住在哪里的。
在地下的洞穴里住着一个……穴居人?
与大众的看法相反,早期的人类并不都住在洞穴里。大众的那种看法主要是受儿童卡通片和好莱坞B级片(小成本商业动画片)的影响。岩壁和黑暗的洞穴毫无疑问给人类提供了一些藏身之所,不过它们也是熊、虎、豹、鬣狗以及大量其他危险的、高度非驯化的野兽的巢穴。有些洞穴是连在一起的,但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每一个新的考古发现都能为解开远古人类住所之谜提供一个新的证据,但并不能立即清楚了解大多数早期人类居住在哪里,因为化石证据非常少,有时几乎完全不存在,而仅存的一点点化石也很难解释而得出有用的信息。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速之客(藏在家里的自然史)(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理查德·琼斯
译者 译者:花保祯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15712
开本 32开
页数 405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486
CIP核字 2019013174
中图分类号 N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7
149
3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