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可慰藉(汉英)(精)/双语版石黑一雄作品
内容
作者简介
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部作品都获得重要的文学奖项:《远山淡影》获温尼弗雷德·霍尔比纪念奖,《浮世画家》获惠特布莱德年度*佳小说奖,《长日将尽》获布克奖,《无可慰藉》获切尔特纳姆文学艺术奖,《浮世画家》《我辈孤雏》和《莫失莫忘》均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1995年英女王授予石黑一雄文学领域的大英帝国勋章,1998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7年因“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的虚幻联系之下的深渊”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后记
如果没有移民作家,那么整个英国当代文坛也许会大
大失色,我们也无法读到众多风格炯异、多姿多彩的作品
。崛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石黑一雄,在英语文学界享
有崇高的声望,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
雄”。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虽然并不多产,一共
只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但他的每部作
品几乎都精雕细凿,堪称精品。六部小说中,除处女作《
远山淡影》外,其余五部皆进入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奖——
布克奖——的决选名单,1989年他凭《长日将尽》一举折
桂,其他作品也获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
石黑一雄一直把自己的小说创作视为一种国际文化的
传播载体,他雄心勃勃地致力于创作一种能够把各种民族
和文化背景融合一起的“国际文学题材”,他本人也以“
国际主义作家”自诩。他曾在多次访谈中表示,自己希望
成为一位国际化小说家。“所谓国际化小说是指这样一种
作品:它包含了对于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具
有重要意义的生活景象。它可以涉及乘坐喷气飞机穿梭往
来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人物,然而他们又可以同样从容地
稳固立足于一个小小的地方……这个世界已经变得日益国
际化,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在过去,对于任何政治、商
业、社会变革模式和文艺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进行高水
平的讨论而毋庸参照任何国际相关因素。然而,我们现在
早已超越了这个历史阶段。如果小说能够作为一种重要的
文学形式进入下一个世纪,那是因为作家们已经成功地把
它塑造成为一种令人信服的国际化文学载体。我的雄心壮
志就是要为它作出贡献。”生于日本,长在英国,石黑一
雄穿梭于英日两种文化之间,对于这两种文化驾轻就熟,
特殊的生活背景使得他的作品交织着日本文学和英国文学
两种传统特质。读他的小说,既能感受到日本文学中淡雅
朴素的距离美,又能体会到英国人隐忍克制的性格。他的
小说还秉承了东西方小说的一些特点。例如,他对一些日
常的微小细节的描写受到了契诃夫的影响;他恰到好处地
把握人物的心理,则得益于他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喜爱;
他在小说中对人物心理及回忆的描述颇具意识流大师普鲁
斯特的风范;他简洁干净却深藏不露的语言风格又让人想
起了海明威。与此同时,它们又包含着日本文学特有的“
物哀”之情。“物哀”并非简单的悲哀,悲哀只是“物哀
”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意味着对他人
悲哀的共鸣,对世相的共鸣,对在历史大浪中命如浮萍的
小人物的命运的悲戚共鸣。
《无可慰藉》是一部颇具实验性质的小说。它与前三
部作品风格迥异:卡夫卡式的叙事,大量的超现实描写,
变幻莫测的场景,走马观花般的人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
主人公瑞德的梦境之中。评论界对小说的评价褒贬不一。
小说基本上由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世界著名钢琴表演
艺术家瑞德先生应邀来到中欧一座不知名的城市,以期通
过钢琴独奏会的形式帮助这里的人们解决危机,重新找回
文化重心。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很快就发现,瑞德先
生不仅没能帮助他人,自己反而如跌入兔子洞的爱丽丝,
深陷困境,无可慰藉。
小说共分四部分,一一描摹了瑞德先生在这座中欧城
市四天三夜的离奇经历。足足535页的文字,石黑一雄的笔
触从一开始的舒缓柔和到后来的荒诞迷离再到最后的几近
恐怖,为读者揭开了这座貌似平和安宁、实则危机重重的
城市的神秘面纱,带我们窥探了困在这个城市中形形色色
人物的人生百态。
如果把整部小说比作一幅画,把阅读过程视为赏析此
画的话,一开始我们看到的只是舒缓柔和的画面一角,如
书中主人公一样,全然不觉等待着我们的将是什么。第一
部分以瑞德为参加几天后的“周四之夜”演奏、拖着疲惫
不堪的身躯来到霍夫曼的酒店开篇,浑然不知在接下来的
几天这个酒店会成为他的梦魇。从来到这个城市、下榻酒
店的那一刻起,瑞德每到一处,每碰到一个人,都会收到
五花八门或大或小的怪异请求,就是这些请求,在事情刚
刚要迈入正轨的时候,同时将他拽向不同的方向:酒店迎
宾员古斯塔夫希望他能同他的女儿交谈,帮她排解心结;
酒店经理霍夫曼希望他能抽时间看看他妻子的剪辑本;霍
夫曼的儿子斯蒂芬希望他能帮他指导一首曲子;古斯塔夫
的女儿苏菲想要他赔她一起去找房子;苏菲的儿子鲍里斯
希望他们能一起去他们的旧公寓取心爱的玩具,不会说“
不”的瑞德身陷这各种各样的“小忙”中,被搞得焦头烂
额,无法自拔。
到了紧接着的第二部分中,画面主体开始显现。鬼使
神差般,瑞德过去生活中的人物,从儿时的玩伴到幼年的
同学,从相亲至爱的妻儿到一墙之隔的邻居,全都在这个
本应陌生的城市冒了出来,只有他在这个最熟悉的“陌生
”城市步履蹒跚,茫然找不着北。而这一切无疑向读者传
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对瑞德而言,这座不知名的中欧城市
,绝非如他所言般“陌生”,而对这座城市而言,瑞德也
绝不仅仅是个“外来者”。随着这些人物的出现,瑞德的
生活也
目录
无可慰藉
The Unconsoled
精彩页
发现没有任何人——甚至服务台后也没有一个职员——在迎候我,出租车司机似乎有些尴尬。他穿过空无一人的大厅,或许是以为能在高大的植物或扶手椅后面找到一位员工。最后,他只得把我的行李箱放在电梯门口,咕哝着找了个借口,转身离开。
大厅着实宽敞,几张咖啡桌散置摆放,并不显拥挤。天花板很低,还有点凹陷,感觉有些幽闭恐怖。外面虽然阳光明媚,里面却阴沉得很。只有一缕阳光照射在服务台桌子附近的墙壁上,照亮了一块深色木质壁板及一摞德文、法文和英文杂志。我看到服务台上有个小银铃,正想过去摇一下,就在这时,身后的门开了,一个身穿制服的男人走了进来。
“下午好,先生。”他说,一副很累的样子,走到服务台桌子后面,开始登记手续。他小声道了歉,但态度显然仍甚为简慢。然而,一听到我的名字,他大吃一惊,马上挺直了身子。
“瑞德先生,抱歉没认出是您。霍夫曼经理本想亲自来迎接您,但很不凑巧,他得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
“没关系,我期待日后与他见面。”
这位接待员一边快速填好登记表,一边轻声嘀咕经理没能来迎接我会多么懊恼。他两次提到准备“周四之夜”让经理倍感压力,使得他没法儿抽更多时间处理酒店事宜。我只是点头,无力多问“周四之夜”究竟是什么。
“哦,布罗茨基先生今天表现得相当不错。”接待员来了精神,说道。“真的很好,今早他和交响乐队排练了整整四个小时,一刻都没停过。听!他现在自个儿还在用功练呢。”
他指了指大厅的后面,这时,我才听到一阵钢琴演奏声在整幢楼里回荡,刚好盖过外面嘈杂的车流声。我仰起头仔细听,有人在反复弹奏一小段乐句——那是穆勒里《垂直》第二乐章里的片段——悠缓而专注。
“当然,若经理在,”他说,“很可能就会带布罗茨基先生出来见您,但我不确定……”他笑了笑,“我不知道该不该打断他,毕竟他正全神贯注……”
“当然,当然,还是另找时间吧。”
“如果经理在就好了……”他声音渐渐低下去,又笑了笑,然后身体前倾,压低声音说:“您知道吗,先生?我们每到布罗茨基要求钢琴独奏的时候就像这样关闭休息室,而有些客人竟敢投诉!某些人的想法还真是匪夷所思!昨天还有两个人分别向经理投诉呢。不用说,很快就有人叫他们识相点。”
“我想他们会的。你说的那个布罗茨基,”我想着这个名字,脑中却一片空白。我瞥见接待员诧异地盯着我,就很快说道:“嗯,嗯,我非常期待不日能与布罗茨基先生见面。”
“若经理在就好了,先生。”
“请别担心。如果没别的事,我会非常感谢……”
“当然,先生。长途跋涉,您一定累了。这是房门钥匙。那边的古斯塔夫会带您到房间去。” 我扭头一瞧,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迎宾员在大厅一侧等候着。他站在敞开的电梯门口,专注地看着电梯里面。我走向他时,他吓了一跳,然后拎起我的行李,紧跟我进了电梯。
电梯起升,年迈的迎宾员仍旧提着两只行李箱,看得出,他因为用力脸涨得通红。两只行李箱非常重,我担心他会在我面前晕倒,便说道:
“您真该把行李放下。”
“谢谢您的提醒,先生。”他说,声音出奇的平静,丝毫没有透出他的体力不支。“多年前,我刚开始干这行的时候,我会把行李放在地上,只是绝对必要的时候才拎起来。说白了,就是走路的时候。其实,在这里干的头十五年,我得说我就一直那样。如今,这座城市里的很多年轻迎宾员仍然这样做,但我却不了。再说,先生,我们很快就到了。”
我们沉默,电梯继续上行。突然,我问道:
“这么说,您在这酒店工作很长时间了。”
“已经二十七年了,先生。这二十七年中,我在这儿算是见得多了。当然哕,这酒店在我来之前早就有了。据说,十八世纪的时候,腓特烈大帝曾在这里住了一夜。那时人们就说这是个久负盛名的酒店了。哦,对了,这些年来,这儿发生了许多历史性的事件。等您不太累的时候,先生,我很乐意为您介绍几件。”
“可是您还没跟我讲,”我说,“为什么您觉得把行李放在地上的行为不妥昵。”
“哦,是的,”迎宾员说,“这个说来就有趣了。您看,先生,您可以想见,像这种城镇有很多酒店,所以城里有很多人都曾干过迎宾员这活儿。这儿很多人似乎觉得只要穿上制服就行,就能胜任了。这种臆想在我们市镇尤其流行。姑且就叫地方传说吧。坦白说,从前我自己也曾盲目地相信这种说法。直到有一次——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和妻子一起休了几天假。我们去了瑞士,到了卢塞恩。如今,我妻子已经过世了,先生,但只要一想到她,我就会想到那次短暂的休假。那里临湖,景色优美。您肯定知道那儿。我们一吃完早饭就划船散心。哦,言归正传。在那次度假中,我发现那个地方的人们对迎宾员的看法和我们这儿完全不同。我怎么说呢,先生?他们非常尊重迎宾员。大酒店还为了争抢小有名气的顶尖迎宾员而大打出手呢。我得说,我真是大开眼界。但在我们这里,人们却对
导语
《无可慰藉》是石黑一雄篇幅极长的一部小说,一部极尽绵密细腻、令人难以自拔的心理小说奇作。本书秉承石黒一雄的一贯风格,外表清淡,内心强大。小说描写一位钢琴演奏家在一座谜样的城市里所经历的谜样的几天。他忽而是旁观者,忽而又被卷入其中,所见之人无不一往情深却又执迷不悟;所遇之事无不怪异荒诞,充满变数。在这座人心为怪诞的艺术价值观所左右的城市里,在努力寻找梦境出口,为这一切寻求解释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人生至为严酷的一场演奏。
双语版《无可慰藉》附上作品原文,可以令读者同时欣赏到石黑一雄精妙优美的英文原文,得到双重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钢琴家瑞德走进中欧一座小城,也走进了一场梦境。他在这座谜样的城市里,所见之人无不执迷不悟、充满奇谈怪论;所遇之事无不吊诡荒诞、充满奇异变数。他忽而是旁观者,忽而又被卷入其中。在努力寻找梦境出口,为这一切寻求解释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人生最为严酷的一场演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可慰藉(汉英)(精)/双语版石黑一雄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石黑一雄
译者 译者:郭国良//李杨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80778
开本 32开
页数 102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91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024
CIP核字 2019039525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3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7
147
4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