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传统革新(巫鸿美术史文集)(精)/巫鸿作品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巫鸿美术史文集计划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作者三十余年的研究轨迹,打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对中国古代礼仪艺术的内涵、定义及沿革做了界定,把历史研究的重点还原到古代美术作品的原始功能、意义和环境上去;同时引进多种现代美术史中的分析观念,从“空间性”、“时间性”、“物质性”等多个角度讨论中国古代墓葬、建筑、绘画和器物的基本特质。本书为文集的第一卷,收录作者1979年至1987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十二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涉及玉器、青铜器、度量衡器等研究,显示作者出对古代器物和考古材料进行整体解读的技术性研究手段,及以这些手段为中介拓展出艺术作品历史性和思想性的深度。 作者简介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本德杰出贡献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国际交流,策划众多重要展览,包括《瞬间:20世纪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2002)、《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关于展览的展览》(2000、2016)、《中国当代摄影40年》(2017)。 代表著作有《武梁祠》《礼仪中的美术》《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废墟的故事》《走自己的路》《作品与展场》《荣荣的东村》等。 目录 总序 阅读巫鸿 郑岩 1 一组早期的玉石雕刻 2 谈几件中山国器物的造型与装饰 3 秦权研究 4 三盘山出土车饰与西汉美术中的“祥瑞”图像 5 东夷艺术中的鸟图像 6 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世纪) 7 中国绘画中的“空间”问题——西方对中国早期绘画艺术的思考 8 传统与革新——高福履藏中国古代玉器 9 从地形变化和地理分布观察山东地区古文化的发展 10 四川石棺画像的象征结构 11 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兼谈叙事绘画与叙事文学之关系 12 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 导语 是什么原因让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去制作一枚玉环——一件消耗千倍劳力的陶器的“复制品”?小小的物品中凝聚了超量的工作,成为拥有者对权力的象征性展示。只有从实用器物中分离出来,并获得不能为其他媒材所替代的、专属的形式上的象征性,玉雕才能成长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传统。 在几千年的轮回后,人们又回归了最原始的目标:发掘玉石的象征意义,通过材质本身的特性,传达对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的独到见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传统革新(巫鸿美术史文集)(精)/巫鸿作品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巫鸿 |
译者 | |
编者 | 郑岩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562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41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69 |
CIP核字 | 2019000842 |
中图分类号 | J12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8 |
宽 | 19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