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沙酮门诊(戒毒工作实录)
内容
作者简介
李华,女,2006年6月至2012年底,在美沙酮门诊从事心理咨询工作。2008年、2009年在《法制与经济》杂志发表有关美沙酮门诊药物维持治疗的文章。
后记
这个社会很简单,是生命留给这个世界的美丽的足迹
;这个社会很复杂,是生命永远无法打捞的苍凉的梦境。
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
在社会之中,必定要受到这个社会主流的影响。人生的道
路曲折多艰,但每一个人都得在生活的探寻中前进。当你
越过生命的低谷后,在经历过生命的寂寥落寞后,生命的
酒酿依然饱含香味,在历经了种种沧桑风雨后,那些顽强
的生命,会让你肃然起敬!生命也是走一段炼狱生活的历
程,它充分地表现假、恶、丑!在低谷、黑暗的时候,它
显现着微弱;当它充分地表现真、善、美、光明和纯洁的
时候,它透露着坚强。生命似乎一直都在这样的两极之间
徘徊延展着。药物人群经受过毒品的折磨,在美沙酮门诊
经过多年的治疗,在工作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下,大多回归
了社会,回到了亲人的身边。他们历经沧桑再次找回了自
己的生命价值。他们的经历,让我对人类生命有了更加深
刻的感悟。我在这里工作了六年多,虽然每天都在担惊受
怕,但每天也都有了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我看到了他们少
数人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有时在一念之间就断送了一切
,使我体会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也看到了他们中一些
生命的顽强、乐观,更感受到坚强的真正含义和伟大。我
发自内心要称赞那些为了远离毒品几年如一日,甚至是十
多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来门诊服药的病友。他们的恒心、
毅力令人敬佩。更要称赞那些,为了使更多的人远离毒品
,不怕危险,不顾劳累,一如既往地坚持禁毒工作的人。
目录
特殊门诊
毒魔缠身的悲痛
深渊中的救赎
心灵上的抚慰
后记
精彩页
2005年1月,因丈夫从部队转业到N市工作,我也从某县教育局随调到N市,被安置在一所医院工作。一开始我在饭堂做洗碗洗菜等杂活。第二年我被安排到收费处做收费员工作。不久我被调到本院的美沙酮门诊,负责给前来参加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收费。在接到去美沙酮门诊工作的通知时,领导让我先考虑再答复。经了解得知,在我之前领导已叫了两个人去那个岗位,但他们都不愿意去。原因是,不想整天看到那些吸毒者,在那个岗位上工作,既不轻松又不安全,更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关心我的人悄悄对我说:好的岗位其他人怎么不愿意去?怎么办,我去还是不去?几十年来我一直是一位一切服从领导安排的人,这应该是我工作的最后一站了,我想既然领导安排了就应该服从,再说别人能在那里工作我为什么就不能?
我到那里的第一个月是做收费和电脑录入工作。每人只收10元钱,很简单,无须多动脑。但电脑的录入工作不能忽视,有时因为录错一个数据就得从头认真检查,简直是大海捞针。从第二个月开始,门诊主任把我安排到咨询岗位,可能是她觉得那个岗位更需要也更适合我。就这样,我在那里一干就是六年多。每一天的工作我都非常用心,正因为是这样,我心中留藏着一个个让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故事。
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的我,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每天接触到的是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每天我脚下踏的都是一片净土,感觉空气是那样的清新,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内心充满着朝气和新的希望。而在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工作,每天服务的对象是吸毒人员。过去我曾听说社会上的偷、抢、杀人等案,有百分之五六十是吸毒者所为,于是他们在我的脑子里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群体。那只是听说,但从未见过吸毒的人,更不用说与他们有过接触。现在我却要每天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并给他们服务。刚开始时我的心里感到非常不安,甚至是恐惧。可我又在想,有的同事在这坚持了两年,我为什么就不能?这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挑战。因为服务对象不同,我必须首先学会转换角色,改变自己。安心工作后我感觉每天都有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感觉这是一种责任。在往后的工作中,我有了一种体会:负担越沉,我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是靠近真切和实在。
在美沙酮门诊,我们把吸毒人员称为病人。从法律角度看,吸毒行为是直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禁毒决定的,并且在客观上还诱发了许多违法犯罪行为,所以吸毒人员是违法者;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成瘾的人,大脑神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脑部有病灶,顽固地反复发作,所以吸毒成瘾者又是脑疾病患者;从社会学角度看,吸毒成瘾对身体、心理都造成了严重损害,每当毒瘾发作时就会痛苦不堪,还会出现行为失控等不少问题。可见,吸毒人员具有违法者、病人和受害者三重身份。我们是医务人员,就应该把他们当成病人来治疗,无论是他们的生理还是心理,都需要治疗。
我每天的工作职责是接待前来咨询的人,包括吸毒者及其亲属、朋友。这些工作虽然只是动动嘴皮,但我深知语言的力量所在,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是语言的魔法师。在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我当然要发挥语言的特殊功能了。我想门诊主任从收费岗位把我抽调到这个岗位正是这个原因。每天我向咨询者介绍美沙酮的作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远离毒品及预防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的方法;给病人办理人组,即前来参加美沙酮药物治疗的手续,告诉病人参加治疗后出现的身体、心理变化等状况;当他们参加治疗后,了解他们吸毒的原因、疾苦,告知他们毒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给他们宣传法律、政策,讲述健康的重要及生命的价值。其实病友们咨询的内容大大超出这些范围。这一工作琐碎,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对前来咨询美沙酮治疗的问题,我通常采用形象的讲解方法,用海洛因与美沙酮作比较来回答。如使用海洛因,每天的费用至少50元,多的要500—1000元不等,开支大;用针具注射每天1—5次不等,易感染其他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购买时心理承受极大的压力,偷偷摸摸,常被拘拿;不能工作,众叛亲离。
P1-3
导语
戒毒一线工作人员的真实纪录,讲述海洛因吸食者脱毒的故事。
案例丰富,深刻展示了毒品的危害,有悲痛的故事,给人警示;同时描写了受毒品摧残的个人,在自己的努力下,在家人的帮助下,在社会的关爱下,努力与毒品抗争的过程,感人至深。
语言细腻,情感真挚。
序言
另一扇门
一天早上我坐在咨询台旁,看到对面墙上的挂钟,还
有一刻才到8点,这时门外已有很多人说话,那声音很大也
很嘈杂。他们早早就到这里等候服药,有的提前半个小时
就到了。当时针刚好指到8点整,门诊的大门立刻响起了“
嘭嘭”的声音,响声愈来愈大,震耳欲聋。这声音我早就
习以为常。我知道平常哪怕是推迟开门10秒钟就会听到门
外的叫骂声或敲门声。今天是特殊情况,推迟开门是因为
录入数据的电脑出了故障。我隔着两层门对外面大声喊:
“电脑坏了,请稍等!”刚说完保安就从里间走出来开门
。推拉门只开了一边,卷门也只拉了一半,靠门等候的几
个人立刻猫着腰钻进来,待门全开后大家便一窝蜂地拥进
来。那都是一张张焦急的脸,挤进门后便争先恐后地往里
跑。我看到其中一个人的一只拖鞋掉在地上,他已跑出有
三四步远,才又无奈地回来捡起拖鞋,光着一只脚匆匆往
里赶,口中还愤愤地骂。他们按先后顺序排着队,队伍一
直从服药间延伸到外面的咨询室。服过药的人脸上显出轻
松的样子并慢慢从里间走出来。还在排队等候的人一个个
往前移动,有的十分烦躁,不时把头探出来,看看前面的
人,总希望能快些轮到自己;有的则躁动不安地跺着脚,
嘴里不停地嘟哝着。
一大早就来服药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班族,急
着赶去上班;一种是药效的持续时间已到,再不来服药就
会出现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大约20分钟后,突然听到从
服药间传来骂声。我心里一惊,心想这一大早的又有人在
吵架,千万别打起来啊!这是我们工作人员最害怕看到的
事。我提心吊胆地正想走进去探个究竟,里间已恢复了原
来的平静。阿弥陀佛,我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可不到五分
钟,我看到从里间匆忙出来几个已经服过药的人,他们的
脸上都现出激愤的表情,其中有一个人还挥舞着拳头,咬
牙切齿,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一出大门他们就更激动,
一边商量着什么,一边东张西望,然后他们几个分头奔向
东、西、北不同的方向。我心想:一场恶斗已经拉开序幕
,唉!后来我向同伴支持员打听才知道,之前在排队服药
的时候,有一个病友插了队被后面的人纷纷指责。插队的
人不露声色,只见他把衣服下摆掀开,露出藏在腰间的刀
,这是无声的警告:你们再啰唆我这家伙是不认人的。后
面的人只好暂时忍受,但他们把拳头握得紧紧的,以此来
强迫自己安静地等待服药。因为他们如果不服药将难以忍
受毒品对自己的折磨。但他们越想心里就越窝着火,觉得
那个插队的实在是太狂妄了,他们骂了句,然后小声嘀咕
:大家都是喝汤(服美沙酮)的,有本事怎么不去吃狗肉
(吸海洛因),却在这里欺负哥们?服完药他们几个人决
定去教训那个插队的狂妄者。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
们都不得而知,也不想知。这样的故事时常在门诊内外上
演。我们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担心害怕,对他们既同情
又无奈。在这里我挨过惊吓,受过委屈,感到迷茫,觉得
心痛。当然也有令我快乐、令我欣慰、令我感动的场面。
这事就发生在N市某医院美沙酮门诊里。我在这样的环
境里工作了六年多。每天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与他们沟通
交流,常讲到喉咙发不出声音,累得直流泪。在这里我听
到了各种粗言秽语,看到了可怕的刀光剑影,目睹了社会
最低层弱势群体的生活。在这里看到一个个受毒品摧残的
人,我痛心;在这里看到了一个个吸毒家庭的悲剧,我震
撼;在这里看到了最原始的纯朴,我感动;在这里看到了
艾滋病患者的不同人生——是他们为了某种追求而迷失了
方向,是他们给自己人生坐标定位错误,而陷入了困境。
他们悔恨了一辈子,甚至葬送了一切。在这里他们之中的
年轻人醒悟了,振作起来,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年长
者醒悟了,他们已经过了风华正茂的年纪,经历了岁月的
沧桑,步入了垂暮之年,但在这里他们要每天服美沙酮才
能摆脱毒魔,得以安度晚年。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所经
历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我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我为这些药物人群伤怀、痛心、忧虑、担心。在这里我也
看到了爱,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亲情,爱情,友情,社
会、政府的关爱,从各方汇集而来,正是这强大的爱,使
昔日的瘾君子走上了新的生活。在这里我看到了生命的顽
强,更感知到了母爱的伟大。我慨叹,慨叹生命的奇迹,
也慨叹生命的脆弱。我有了收获,收获了人生的财富——
感悟,感悟社会,感悟人生。这些年在生活、工作中,每
当我遇到困难和不顺心,就会想起他们这些药物人员,社
会最底层的人,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对生活的执着使我变得
坚强,是他们和家人的重托,使我每一天都把工作当成使
命去完成。这些年,这些事像河里的石头,时间的流水总
也冲不走,一直沉积下来就成了灵魂的一部分,所以我要
把它们记下来。这就是这本书诞生的原因。它像一本日记
,记录着我对自己在这个特殊岗位上所走过的那些路、所
遇见的那些人的点滴感悟。
往事就像落日映照在河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里,
退休后记下了点点滴滴。
或许看完了我的这些经历和真实的记录,大家对生命
、对生活会有另一番感悟与认识,因为这是在生活中留下
的真实,对这些,你哪怕只有一分钟的沉思,也不枉我做
下的记录。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有温度的戒毒工作手记。在美沙酮门诊工作六年多的作者,记录了自己在戒毒一线的所见所闻,她用大量真实的案例来展示海洛因吸食人群的生活状况,他们在参加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后的改变,以及戒毒工作人员酸甜苦辣的工作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以富于温情和人文关怀的真情实感提醒人们远离毒品,激励海洛因脱毒者树立信心走出深渊,呼吁毒品吸食者的家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回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沙酮门诊(戒毒工作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17990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22
CIP核字 2019096226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9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