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多余的人
内容
作者简介
莱蒙托夫(1814—1841),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帕吉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当代英雄》及大量诗篇。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莱蒙托夫活着,那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就谁
也不必存在了。
——托尔斯泰
我们无论谁也写不出这样真实、这样美妙、散发
着这样馥郁芳香的文章。
——果戈里
我不知道有比莱蒙托夫的语言更好的语言。
——契诃夫
目录

第一部
贝拉
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
第二部
毕巧林日记

塔曼
梅丽公爵小姐
宿命论者
精彩页
贝拉
我乘驿车离开了梯弗里斯。车上的行李只有一个不大的皮箱,其中一半装的是格鲁吉亚旅行笔记。算诸位走运,这些笔记大部分后来都丢失了;算我走运,皮箱和里面的其他东西都完好无损。
我乘驿车进入科叔尔山谷的时候,太阳已经开始向白雪皑皑的山峦后面落了。赶车的奥塞梯人一个劲儿地赶马,要在天黑之前爬上科叔尔山,并且放开喉咙唱起歌儿。这山谷真是一片好地方!四周都是高高的山峰,红红的岩崖上挂满翠绿的常青藤,崖顶上是一丛丛悬铃木;黄黄的峭壁被流水冲出一道道印子;高处,远远望去,积雪像一条条金光闪闪的流苏;下面,阿拉格瓦河同雾蒙蒙的、黑黑的峡谷里奔腾而出的一条无名小河汇合之后,像一条银线似的延伸开去,闪闪发亮,像蛇晃动着满身的鳞。
我们来到科叔尔山脚下,在一家小饭馆门前把马车停住。这儿闹哄哄地聚集着一二十个格鲁吉亚人和山民;附近还有一帮骆驼客商停下来过夜。我得添雇几头公牛,好把我的马车拉上这座该死的大山,因为已经是秋天,路上有了薄冰,而且这段上山的路有两俄里长。
没办法,我雇了六头公牛和几个奥塞梯人。一个奥塞梯人把我的皮箱扛在肩上,另外几个人就帮着牛拉车,不过几乎只是吆喝吆喝。
在我的马车后面,四头牛拉着另一辆车,轻松得像没事儿似的,尽管那车装得满满的。这使我感到惊愕。那辆车的主人跟在车后面,嘴里叼着小小的卡巴尔达镶银烟斗。他身穿没有肩章的军官服,头戴毛茸茸的契尔克斯皮帽。看样子他有五十岁上下;他那黑黑的脸色表明这张脸跟外高加索的阳光结缘已久,那早早白了的胡子却跟他那矫健的步伐与精神抖擞的样子很不相称。我走到他面前,鞠了个躬;他一声不响地向我还了礼,并且吐了一个老大的烟圈儿。
“看样子,咱们是同路的吧?”
他又一声不响地点了点头。
“您想必是去斯塔夫罗波尔吧?”
“是的……押送东西。”
“请问,您的车这样重,为什么四头牛拉着毫不费劲儿,我的车是空车,六头牛拉,还有这几个人帮忙,走起来却这样吃力?”
他调皮地笑了笑,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我。
“您来高加索想必不久吧?”
“将近一年。”我回答说。
他又笑了笑。
“怎么啦?”
“没什么!这些家伙狡猾透了!您以为他们吆喝是帮忙吗?鬼知道他们吆喝的是什么!牛倒是懂得他们的意思;哪怕您套上二十头牛,只要他们这么一吆喝,牛就一步也不动了……全是狡猾透顶的骗子手!拿他们有什么办法呢?……他们就喜欢敲诈过路人的钱……糊弄人糊弄惯了!您瞧着吧,等会儿还要向您讨酒钱呢。我可是知道他们那一套,他们别想糊弄我。” “您在这儿当差已经很久了吗?”
“是啊,我当年来这儿,还是在阿列克赛·彼得罗维奇。麾下。”他挺了挺胸脯,回答说。“他来边防视察的时候,我是少尉。”他补充说,“我在他麾下,因为讨伐山民有功,升过两级。”
“那您现在呢?……”
“现在在第三边防营。请问,您呢?……”
我就对他说了说。(P9-11)
导语
他们彷徨、丧气、迷茫
他们受过良好教育,生活优裕
他们是一代年少有为,却对时代背景无力改变的年轻人
他们灵魂早衰,厌倦生活,对一切漠然
他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觉得自己被时代所排斥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多余的人
俄国文学史上不可绕过的“多余的人”形象毕巧林——一个有着大好前程的贵族军官,女人们对他如痴如狂,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走向漫漫作死之路?
序言
不论什么书的序言,总是写于最后而放在最前,或者
用以说明写作的目的,或者作为对批评的回答和申辩。但
读者一般并不理会弘扬道德的用心和刊物上的攻击,因此
他们不看序言。事实就是如此,尤其是在我们这儿,这是
令人遗憾的。我们的广大读者还很幼稚和天真,如果在寓
言的结尾找不到几句训谕,就不明白寓意何在。他们看不
出戏谑,感觉不出讽刺,教养实在太差了。他们还不知道
,在规规矩矩的社会和规规矩矩的书里是不能公开骂人的
;还不知道,现代文明发明了一种更锐利的、几乎不见形
迹的,因而更能置人于死地的武器。这种武器可以在甜言
蜜语的掩盖下给人以不可抗拒的、致命的打击。我们的读
者好像乡巴佬,听了两个敌对朝廷外交官的谈话,就认定
他们各人都为了深厚的友谊不惜欺骗自己的政府。
本书不久前错蒙一些读者甚至刊物的咬文嚼字,信以
为真。另外有些人却非常恼火,而且恼火得不得了,因为
竟拿“当代英雄”这样品行不端的人给他们做榜样;还有
一些人则凿凿有据地说,作者描绘的是他自己的肖像和他
的一些熟人的肖像……真是老一套的、毫无意思的笑话!
不过,显然,俄罗斯生成就是如此:什么都可以更新,就
是改不掉诸如此类荒谬的事。就连最离奇古怪的神话,在
我们这儿都难免被斥为蓄意进行人身攻击。
先生们,“当代英雄”确实是肖像。但不是某一个人
的肖像。这是整个我们这一代人的缺陷充分发展而构成的
肖像。诸位又会说,人不可能这样坏。那我就问问诸位:
既然诸位相信一切悲剧和浪漫故事中的坏蛋可能实有其人
,为什么就不相信毕巧林的真实性呢?既然诸位欣赏离奇
得多、荒谬得多的随意虚构,为什么对这个人物,即使是
虚构的人物,就不能马虎点呢?是不是因为其真实程度超
过了诸位所希望的?……
诸位会说,这于弘扬道德无益吧?得了吧!人们吃甜
食已经够多的了,甜食吃多了伤胃,很需要吃吃苦口的良
药,听听逆耳的忠言。不过,诸位听我这么一说,可别以
为本书作者狂妄,梦想成为人类缺陷的矫正者。绝不至于
如此无知!作者只是乐于描绘他所了解的当代人;这样的
人是他不幸常常遇到的,也是诸位不幸常常遇到的。指出
毛病,如此而已;至于怎样医治,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内容推荐
渴求意义的人突然面对无意义的世界,首先表现出两种心态。
听天由命地接受无意义:颓废。
慷慨激昂地反抗无意义:悲壮。
还有第三种心态:厌倦。十九世纪俄国贵族精英知识分子,家有庄园与农奴,生活优裕受到良好教育。在高压统治下,社会意识初启蒙,他们空怀一腔热血,不满现实、渴望有所作为,却又屡屡碰壁无力改变阶级现状而变得痛苦、消沉、愤世嫉俗、蔑视一切生活道德规范。这种不肯接受又不肯反抗的厌倦情绪体现到俄国文学上,是一系列“多余的人”形象的出现。
总是在追求意义,却总是求而不得。他们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甚至是诚实正直的。所做的任何努力,带给别人的都是伤害。最终自己的灵魂也在这种深不可测的失落中渐渐被腐蚀掉,变得更加行尸走肉。
但这种厌生慕死的心理,似乎很贴近于当下的“小确丧”。每个时代都有这样“多余的人”,因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以致于觉得自己被时代所排斥,是一个可有可不有的人。
上承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是不可绕过的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浓缩了俄国一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莱蒙托夫《多余的人》,是俄国社会心理小说的开端之作,是一部游记,也是日记、爱情历险和忏悔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多余的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莱蒙托夫
译者 译者:力冈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937869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70
CIP核字 2019124315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