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从江南到东北(1946-1948)/民国老日记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作战参谋杨××的日记

日记导语:

这本日记是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在金家堡战斗后缴获的。日记主人是国民党第八十七师的一位杨姓作战参谋,下落不明。这本日记记述了他在1945年末和1946年初随部队驻扎在南通,以及1946年3月由南通出发前往上海,再由上海乘船前往东北这段时期的生活见闻及感想。日记反映出,国民党下级军官日常的生活状况、基层部队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对于国共内战的态度。此外,有意思的是,这本日记中还记述了这些国民党下级军官在乘坐美军舰队时与美军因琐碎小事发生冲突的小插曲,日记对美军士兵也极尽挖苦、讽刺、抱怨。这段“受气”的经历,加上乘船半个多月所遭受的痛苦,更加深了日记主人对前途的困顿、迷惘之情。

抗战结束后日记主人带着“怅然若失”的心情离开美丽的江南,忍受着乘船十几日的痛苦和受着美军的“窝囊气”来到冰天雪地的东北打内战。他对于内战感到厌倦、对于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与灰心,以至于发出“‘去年两个打一个,今年两个互相打……’为什么这样‘萁豆自煎’?”的感慨。对于国共双方的内战,日记主人始终想不明白,只能把它归结为“人世问猜不透的谜儿”。更有意思的是,日记中还穿插了日记主人的一段“江南艳遇”,及与舒月英的感情纠葛,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最后介绍一下日记主人所属部队的基本情况。八十七师隶属于七十一军,军长是抗日名将陈明仁(1946年)。该师由蒋介石的警卫部队发展而来,在抗战前属于标准的嫡系中的嫡系部队。抗战初期,八十七师隶属于第五军,是抗战前仅有的几支由德国顾问系统训练指导并全部装备德式武器的中央军主力之一。该师曾经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抗战、南京保卫战、滇西反攻等战役,多次重创日军,战果卓著。1946年3月,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在七十一军建制里开赴东北,先后参加了本溪、四平之战,随后即驻军四平。1947年5月,七十一军在北援怀德途中,在大黑林子地区遭到解放军毁灭性打击,八十八师几乎被全歼,八十七师也遭到重创。但是仅仅一个月后,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作为四平防御的中坚,顶住了解放军七个步兵师和两个炮兵团的猛攻,坚守四平十五天,直到援军到达。1947年12月,七十一军奉命留八十八师守四平,军部率主力八十七师和九十一师驰援沈阳。1948年10月,八十七师在七十一军建制里编入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从沈阳驰援锦州,结果在辽西地区全军覆灭,师长黄炎被俘。

一九四五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胜利奖金”和七折八扣的十二月薪饷今天算领到了,无限的不平,无限的愤慨,无限的感想也就涌上心来,真怪得人家要喊革命了。

一九四六年

一月十四日

往专员公署开会,冯参谋到席,宣布进攻如皋、海门、启东之作战命令,以及南通善后问题之商讨。

一月十八日

移入南通城防指挥部,开始办公,事情大概就绪,也就乐得个偷闲的工夫,同陈、萧汉兄一块“外宿”。 (编者按:外宿即“宿妓”之意。)

一月十九日

早上回来,刚进旁门,副师长,或许知道了吧,当头拍案大骂,什么长什么短,就差“造娘”的话没有说出,这个年岁,只准官家放火,不准百姓点灯。我们忍气吞声,又有什么废话可说呢?

二月十八曰

清早住更世兄处,取回副师长之照片,并办理九一师未还之手枪所应交代之手续。完毕后,陪同陈国兄话别东南营之女友,当分离之时告知辞行之意,“魂断蓝桥”之剧,不出所料,如法表演矣!突突(编者按:似应系“拖拖”)扯扯,使我人立门首,实感狼狈,后婉言晓谕,逾时无结果,给钱若干,方才颜开泪收,恭送如仪。

二月二十一日

陈果和我携带行李及传令兵一人,乘车先行返部。途中又偶遇道正兄,车上有一女郎,相谈甚恰(洽),霎时交换姓名地址,左右均感奇异。该女郎,据云为常熟人,行动颇类乡姑。别时并介绍当地风景名胜,预期下次见面时间。惜时间不允,未能如愿,奈何,奈何!人谓江南多艳遇,共斯之谓欤?夜宿苏州营,百思不得其解。

三月一日

落雨,没有出去,终日看报消遣,说明天就要离开此地到上海去,到东北去,几时才能回到江南,回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杭?想到此,不胜怅然若失!

三月八日

为着我们工作没有头绪,事情办不通,朱营长和我遭了师长一顿官腔,并且外加高鼻子(编者按: “高鼻子”指美国人)的洋气,整天闷人得很。

三月十五日

整天落雨,原拟今天将师所有停置码头之械弹、器材、被服装好上船,却只怪自己部队:一、做事不认真,一、连(联)络不确实,公文箱中被人家(编者按:“人家”指美国人)发现两颗手榴弹,一、再加上“高鼻子”轻视中国的心理,无事变成有事,小事变成大事,结果呢,满城风雨,硬要把七十一军完全停运。拍电报给委员长,报告经过,最后出动了副师长,副师长陪了很多笑脸,仍无结果。

自己国家不行,穷不“硬”,饿不“新”,当然要吃人家的“骨排”了。我这样想:如果上海的资本家、奸商们能在今天到这个码头,如果(像)我们这样穿洋衣,看洋脸,受一点洋气的话,相信明朝市面金条和物价一定会跌落下来……晚上赴舒月英约,归途下雨,我辈仍谈话自若,语句中,伊侧敲旁打,颇有向我求婚之意。余唯赠以“万里姻缘一线牵,有情人都成眷属”一语,盖此事不能随便答应,衷心极感惭愧,辜负月英的这番好意。别时向伊伸手握别,路灯闪烁,见其面部表情极为愤慨。

三月十六日

将自己行李捆好送上码头装载、招呼部队进站、消毒、检查,一直到官兵上船、缴械(编者按:国民党军上美国军舰,士兵携带枪支,曾和美国士兵发生冲突动武,以后美国人就不许携带武器上军舰,由美国人将其收缴封存,登陆后再发还),捆装在唯命是从的洋诏下,各样做得不像昨天那样的钩角横生。听说今早我们的上官已给送贿了,可怜的中国人!可鄙的洋先生……P21-25

目录

“民国老日记”出版说明

编者前言

从江南到东北

 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六团二连文书李涤生的日记

 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四团九连排长陆中杰的日记

 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作战参谋杨××的日记

前途的迷惘

 第四十九师二十六旅七十八团一营营长杨家铭的日记

 第六十五军一五八旅五六○团少校干事陈天培的日记

 第七十一军直属队轻十二连副连长万开生的日记

 新一军三十师师部参谋处参谋洪淦棠的日记

 整编七十四师五十八旅一七二团二连连长郭炳功的日记

身陷重围

 黄维兵团第十四军一位工兵连长的日记

兵临城下

 新一军重炮营第二连少尉指导员胡长庚的日记

兵败如山倒

 国民党青年军第二○七师三旅一个士兵的日记

附录: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战场家书

 松花江畔的南国情书

 写给树荣的家书

 谢盛基写给儿子谢伯勋的两封家书

 庞陈氏写给丈夫庞明烈的三封家书

 一位母亲写给儿子刘瑞青的信

序言

“民国老日记”出版说明

历史人物以大小区分,已属屡遭非议的常见之论。其实,关于历史人物倒有另一种看分法:有些人由于直接影响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而在后世的舞台上总能占据主位,而更多的人则被掩盖于历史深处不为人知。让人物从历史深处走出来,尤其是让那些被掩盖于历史深处的人,以他们的日记、书信或私人档案为我们展示大历史的现场,其意义不言而喻,甚至由此能够形成新的历史评估。在历史学界,这一趋向也越来越受到众多历史学家的重视,称之为“从下往上看的历史研究法”。

华文出版社从“重述历史”出发,组织策划了这套“民国老日记”丛书。目前推出的第一辑包括4种,分别为《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两个民国女大学生的日记》、《民国乡村小学生的日记》、《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日记主人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属于甚为普通的个体,却代表着长期为人们忽视的民国社会群体;他们的日记不以文采与情节取胜,但特点殊为鲜明:以私人化的感性文字,真实记录下大时代的历史现场。这是一种不同于教科书和名人作品中发现的历史现场。它有着大多数普通人愿意亲近的生活,也有着能够引起我们共鸣的特质。透过这样的历史现场,一段真实、生动、甚至激流涌动的大历史更能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接下来推出的“民国老日记”中,我们会继续循着这一思路,纳入更多此类作品。

“民国老日记”丛书编委会

内容推荐

《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从江南到东北(1946-1948)》主要选取了1946-1948年国共内战期间11位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这些年轻的国民党下级军官大多曾经是满怀救国理想、在抗日战场浴血杀敌的热血知识青年。抗战胜利后,他们满载荣誉的光环又被送至国共内战的战场厮杀。在冰天雪地、战火纷飞的战场,他们对自己前途感到迷惘与困惑,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越来越刻骨铭心,对“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内战越来越感到厌恶。然而,军人恪尽职守的天职又使他们难以摆脱内战的旋涡。这最终造成了他们人生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这些日记记录了他们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也真实完整地展现了另一面我们不曾认识的国共内战。虽然它们并没有飞扬的文采与华丽的辞藻,却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特殊群体的人性的真实、复杂与丰满。

《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从江南到东北(1946-1948)》的作者是李涤生。

编辑推荐

他们是国共内战中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的内心世界波澜跌宕;他们曾经是满怀救国理想、投身抗日战场的热血知识青年,却在抗战胜利后满载荣誉的光环被送至国共内战的战场厮杀;他们并不是战争机器,他们是有血有肉、真实完整的人;他们有文化、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有独立的价值标准、有正义感;他们思念自己的家人,对内战感到困惑与迷惘……

他们的日记带你走入我们不曾认识的国共内战,他们的日记书写出人性的真实与丰满……

《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从江南到东北(1946-1948)》(作者李涤生)主要选取了1946-1948年国共内战期间11位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从江南到东北(1946-1948)/民国老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涤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36812
开本 16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8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