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读懂当代青少年--当代青少年发展研究散论(上卷)/青年理论与实务丛书 |
内容 | 作者简介 刘宏森,硕士,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曾任科研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兼任社工系主任),现任《青年学报》主编,兼任上海市青运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青年院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伦理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研究;发表学术文章1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 目录 第一编 当代青少年特质研究 “新现实”:当代青年代表着未来,也日益代表着现实 走下“过山车”——关于对“80后”认知问题的一些思考 隔笼戏虎:青少年网络生存的别样风景 社会青年化的趋势和现实 在“需要”和“被需要”之间 单向的接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当代青年流行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韩流”只是“溪流”:中国青少年不崇洋 “家务”辨——兼论“80后”中的“零家务”现象 “一删了之”:对青少年极端行为的一种解读 青少年生命教育警示 在参与中成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社会参与基本状况 第二编 青少年研究批评 在“接地气”中走进青年 调查研究突破常识夯实基础 “补白”与“留白”——读《青春奥秘——青年的历史存在与社会角色》有感 学术批评:青年研究亟待填补的洼地 警惕“学术虚胖症”——浅议青年研究中的“宏大叙事” “数据当家”与实证研究 思维训练:辅导员青年研究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 导语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历来就有少年强则国强之说。因此,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对青年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从“当代青少年特质研究”和“青少年研究批评”两方面的内容出发,对当代的青年进行深度的剖析和研究,既符合时代的主题,又具有历史感。本书的作者多年从事青少年的研究,在此领域成果丰硕。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青少年研究的部分成果,分上下两卷出版。上卷聚焦“当代青少年特质研究”和“青少年研究批评”两方面的内容,讨论了如何准确把握当代青少年特征特质,如何开展青少年研究等现实问题。全书注重把握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内容,注重对概念和内在逻辑的界定与梳理,文字平实、晓畅。本书对于从事青少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青少年工作等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读懂当代青少年--当代青少年发展研究散论(上卷)/青年理论与实务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宏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8579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3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0 |
CIP核字 | 2019045468 |
中图分类号 | D432.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