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阳光陪伴成长
内容
作者简介
黄恩鹏,笔名黄老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
出版有非虚构长篇散文《到一朵云上找一座山》《边地笔记》《撒尼村寨》及散文诗集《过故人庄》《时间的河》等。
后记
孩子的图景,即是世界的图景
我已经是第二次进藏了。第一次是在2013年8月,生
龙活虎,到处游走,四处拍照。但是这次,却高反了,眼
珠有肿胀感觉,头痛难忍。我在拉萨住了一天之后,就买
了去日喀则的火车票。黑龙江援藏工作队安排我住进了他
们的援藏公寓。刚一进房间,接我的援藏队员刘万昱就给
我把氧气挂上了,赫英杰给我调节合适的出氧量。吸了一
会儿氧,他们便带我去食堂吃饭。当天晚上我就开始了采
访。之后多天,白天晚上,连续采访队员和援教老师。
在援藏教师公寓,我看到卧室床头和小客厅的吸氧机
。屋子里无法培育花草,物理老师张明的小客厅里,唯一
的绿植,是一个不锈钢托盘里泡着的没有剥皮的大蒜。这
些带皮大蒜水生蒜苗儿,割了又割,用来炒鸡蛋或配菜。
而我的到访,也让老师们破费,他们买来了岗巴羊肉和多
种蔬菜,炒了十多个菜,以茶代酒。第二天我来公寓,他
们又包了白菜、韭菜和酸菜馅儿饺子。高海拔之地,烧水
沸点不够,做饭夹生。第二天大家一起包饺子,饺子煮不
熟,就用高压锅将饺子压熟。老师们用自己的厨艺,招待
远道而来的我,却是我在西藏高原最难得的两次丰盛而又
美味的“家宴”。我与来自黑龙江各地的教师精英一起,
说说教学,谈谈孩子,聊聊生活,唠唠家事。有如曾经相
识的老友,谈天说地,不亦乐乎。
表面上看,福利院的孤儿们是不幸的。或是父母双亡
孤苦伶仃的孩子,或是被遗弃的无家可归的孩子。但是无
论怎样,这些都是人生之初的困厄。这种人生之始的不幸
也让他们的心理发生着变化。那么,陪伴就成了一种精神
上的慰藉。到福利院上课的教师们,除了传讲课本知识,
还本能地担负起了精神慰藉的导师或灵魂迷津的指引者角
色。他们有自己的劝世哲学,潜移默化地传导着一种能让
幼小心灵接受的优秀品质。教师们的精神传导告诉孩子:
宿命不是命运。一个人经历的风雨再多,也要相信生活,
相信明天会有晴好的天地。
凭着多年的写作经验,掂量着满手机的录音和满箱子
的材料,马不停蹄返回北京,休息两天,准备找一个幽静
的地方,进入隐居式写作。出发前,本书主编约我谈这部
书的整体构架及设计,同时邀约了在北师大研修的援藏队
员韩文友和在北京陪父看病的援藏队员刘万昱。韩文友向
我讲起了给福利院上课的老师。他告诉我,2016年8月,教
师团队上去的时候,工作队搞了一个援藏人才和援藏教师
座谈会。王鸿飞老师的发言,细细品味,挚朴、真实。王
鸿飞老师说:我们来西藏,肯定会有困难。但是,无论遇
到了什么,面对西藏的孩子,我们得去做、做好,要做到
,让自己将来不后悔——不能白来一趟西藏。
援藏教师,非常辛苦。他们周一至周五,白天在日喀
则桑珠孜区二中上课;夜晚和周六周日,放弃休息,给福
利院的孤儿们上课补课。既当爸,又当妈,有的还得了严
重的高原病。但是他们没有下来。整整三年,每天站八小
时讲台,烈日里来,暴风里去,雨雪无阻!
很快,带着资料,我住在渤海湾东部的一个庄园——
每有重大题材或急迫性的写作,我都会来这里。无车马之
喧,无俗杂之烦,无琐碎之扰。20余天,每天,听风吹树
叶塞率,听从大辽河流过来的第一渠净水灌溉稻田,听从
苇丛深处传出的长腿鹬、草莺、草雀、鹏鹈、翠鸟和白腰
雨燕的鸣啼,听窗外稻田小蛙的鼓噪、湖岸小蟹的吐沫儿
声和鲤鲢跃出的水声。每天,闻到的是马莲、蔷薇、玫瑰
、刺叶、忍冬、山皂荚、苜蓿和紫槐花的清香。
北方的天,亮得早。凌晨4点半,天就亮了。下午6点
半,天就黑了。我在时间的水光中游走。我在日月的映象
里踯躅。我在湖光树影下散步、思考。梭罗一样,寂寞、
孤独。
空间的差别,恍如两个不同世界。
有意思的是:我从高海拔的雅鲁藏布江与年楚河交汇
处返回,又来到了低海拔的大渤海与大辽河的交汇处。西
边的、东边的。江与河、海与河。我追着水,水追着我。
此时的渤海湾辽阔的田野,正是引源辽河水灌溉稻田时节
,辽河水从我的身边流过。天地大境,时光流年。从高海
拔到低海拔。我站在文学的隐喻里,是在窥探人生的某种
秘密吗?
深入情境,研读地理;整理材料,提纯故事。
但是,终究因为时间缘故,我的采访和写作,也有不
少的遗憾。用R·S·托马斯的话说:“我甚至不敢说我拥
有一把吉他,我只是在大路旁边吹奏一支小小的笛子。”
比如,一些参与“阳光陪伴成长”行动的工作队队员和老
师,或因工作到外地考察,或因严重的高原疾病到内地医
治,我没有采访到。另有几名队员,因为本书的主题,虽
然采访了,却未能纳入,在此向他们表示歉意。队员刘万
昱,来自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日喀则职业技术学
校担任教师,与队员韩文友一起,对接龙藏两地的学校友
谊班级,故事肯定多多。他负责给福利院孩子拍照摄像,
他告诉我,他想拍出“一千张笑脸”。每一张,都是阳光
一样的孩子。
而我认为,这可能是他内心隐现的一种世界图景。
目录

第一部:亲爱的格桑梅朵
嗨,姑娘
美好始终相随
谁的梦里藏着一把钥匙
偶尔欺负一下老师
与学生“过招儿”的老师
今天要让明天记住
完美存在于细节之中
嘿,尼玛普尺
我们看到了世界
喜欢吃牛肉的格桑央拉
精着怪着的小套路
感恩面包,更要感恩麦子
爱看书的达瓦央金
普布顿珠的头发和洛桑扎西的手表
高招儿的老师教出高分数的学生
趣味地理课
高个子物理老师
献给老师的哈达
阳光里不忧伤
高原,心灵的神迹
把梦想一个一个画出来
不放弃,就是一种抵达
第二部:一个人与他的高原
庆热和尼玛占堆
小男孩儿旦巴
孩子们喜欢仁增旺姆
尼玛吉宗和次仁巴宗
小狗小狗,鞋子臭臭
次仁巴宗想念李原叔叔
孩子们的大事情
阳光与清风
高原上飞旋的小球
高海拔,需要放平心态
只有天空不拒绝翅膀
学一门技术吧,孩子们
有理想的牦牛
第三部:暖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追逐梦想的桑旦拉姆
你真的很不错
爱的N次方
阳光下,一个都不能少
阳光栽花
后记:与高原一起攀援
写作札记:孩子的图景,即是世界的图景
附: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人员名单
精彩页
嗨,姑娘
1.女孩次仁吉巴
藏族小孩,他们非常害羞。上课回答问题时,眼睛不敢看老师,总是低头小声地说。老师主动跟孩子说话,孩子也总是低着头躲着,不敢直接用语言来交流。
但是现在好很多了。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站起来,先是向老师笑笑,然后再回答。向老师笑一下,其实就是在心里接受了这位援藏老师。
这是庞颖老师三年来感触最深的。
而不管这些孩子回答的问题是对还是错,当老师的,最后只要给孩子一个好的评价,孩子总会羞涩地笑一下,然后,规规矩矩坐下。孩子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庞老师到班级上课,有个小女孩儿跑到她跟前问:老师,你什么时候还到我们那儿去上课呀?庞老师知道这个孩子一定是福利院的孩子。庞老师马上想起在福利院上课时,这个小女孩儿坐在第几排、哪个位置、上课时的样子。
她叫次仁吉巴。
桑珠孜区二中的英语课有时候两节课连着上,中间10分钟休息。
庞老师找到了次仁吉巴,她正在跟同学踢毽子。庞老师叫次仁吉巴,次仁吉巴跑了过来,仰着小脸儿,看着庞老师。庞老师问她这节课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没有。
次仁吉巴忘了要说汉语,也可能说不好,就说藏语。庞老师听不太瞳。庞老师说的话,次仁吉巴却能理解一些意思。后来慢慢。庞老师也能从次仁吉巴的话里听出一些意思了。从最开始的能说一句、两句或者三句,到课间次仁吉巴主动跟老师说“老师,作业,我昨天写得不好。没写,我。”虽然汉语说起来不那么流畅,有的时候还“倒装”,但从她的言语中,庞老师明显感觉到次仁吉巴很喜欢和老师交流,也喜欢和老师亲近。
次仁吉巴需要更多的关爱。
次仁吉巴能听懂老师的话,老师也能听懂次仁吉巴的话了。
两人都有进步。
庞老师感觉挺神奇的地方,是次仁吉巴有时说藏语时,自己也能从她的表情和语态中理解意思了。虽然庞老师还不会翻译,但已经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有一次庞老师对次仁吉巴说,想邀请她到公寓来玩儿。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多教她一点儿,提高一下分数。庞老师感觉做得挺好。但是后来却发现,不光是要教次仁吉巴学点儿什么,还要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这才是孩子最想要的。
那天周末下午下课,次仁吉巴走到庞老师面前说:老师,我星期天上你家?
好啊,欢迎。
星期天这天,教地理的王世君老师骑着电动车,将她接到了庞老师所在的教师公寓。
庞老师做了简单的准备,为她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品、衣服、小零食、两本书,等等。 次仁吉巴来了,有些拘谨地坐在沙发上看书。小茶桌上摆着次仁吉巴爱吃的橘子、苹果和点心。后来次仁吉巴不那么拘谨了。师生两人交流得非常好,聊天、看电视。看到开心时,次仁吉巴的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庞老师的心里也有了一束温馨的阳光。
虽然交流存在着一些语言障碍,但相互都能明白对方的心意。
走的时候,庞老师用英语说:次仁吉巴,你要好好学习。你将来学好了,到黑龙江上大学,然后你告诉我,我去看你。
次仁吉巴说:英吉格拉(英语老师的意思),我挺喜欢的!你的东西多得很、好得很,然后你要回家了。我想你会的(我会想你的)。我一定要学习努力(努力学习),考上黑龙江,在黑龙江上大学,到时候我还去你家做客。”
次仁吉巴用她并不熟练的英语加汉语,回答她的老师。
对于像次仁吉巴这样一个从小在藏区长大的孩子来说,英语已经是他们的第三种语言了。藏语是她的母语,然后是汉语。英语是他们的第三种语言,其语序与句式,是一个崭新的模式,接受起来很难、很难。当然最大的问题,是理解上的问题。(P2-5)
导语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援藏就是援心。社会各界,唯有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抓住和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心致力于日喀则经济发展,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现实利益,躬身为民。将全部的精力,用在增强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快建设幸福日喀则、人文日喀则的美好愿景的实现上来。  孩子是雪域高原的格桑梅朵,孩子是民族灿烂的未来。著名作家黄恩鹏以纪实的手法和深情的文字,讲述了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队员与日喀则福利院、桑珠孜区二中的孩子之间的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高原故事。  一束光,可以照亮一个角落;一束光,可以点燃一个希望;一束光,可以放飞一个梦想;一束光,是世上所有的温情。孩子们在老师们的悉心关怀和教育下,学会了坚强、懂得了感恩、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序言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是个吉祥年。
新旧西藏的鲜明对比,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无一不
在证明:国家高瞻远瞩的对口支援战略,维护了民族团结
,促进了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援受两地
,心相连、一家亲,为经济的长足发展、民生的显著改善
、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可以说,西藏的
一草一木、阴晴冷暖,时时刻刻,牵动着援藏干部的心。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援藏就是援
心。社会各界,唯有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
抓住和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倾
心致力于日喀则经济发展,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现实利
益,躬身为民。将全部的精力,用在增强各族人民的向心
力和凝聚力、加快建设幸福日喀则、人文日喀则的美好愿
景的实现上来。
孩子是雪域高原的格桑梅朵,孩子是民族灿烂的未来
。著名作家黄恩鹏以纪实的手法和深情的文字,讲述了黑
龙江省第六批援藏队员与日喀则福利院、桑珠孜区二中的
孩子之间的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高原故事。
一束光,可以照亮一个角落;一束光,可以点燃一个
希望;一束光,可以放飞一个梦想;一束光,是世上所有
的温情。孩子们在老师们的悉心关怀和教育下,学会了坚
强、懂得了感恩、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在雪域高原,援藏队员们筚路蓝缕,仰望苍生,风尘
仆仆,奔走于珠峰脚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藏族乡
亲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奉献。他们深知,与孩子们日常守护
、相濡以沫,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不一定就是惊天动
地或者说了不起的大事。但是,谁会说,持之以恒地对孩
子们的陪伴与呵护,不会成就未来的家国大业呢?
孩子的成长,有了温暖和关爱,生活就会有方向,学
习就会有动力,成绩就会有提升。全体援藏队员,始终相
信,那些幼小心灵里,都有一颗参天大树的种子,在发芽
、在吐蕊,向着阳光,健康成长。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
作队的队员们,仿佛就是那些手执火把的高原跋涉者,他
们胸怀家国,站在高处寻高处,把使命和担当,作为人格
修为,作为理想追求。
他们在实现小我的同时,实现了大我的升华,生命精
神,与高原同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
队队员坚守的信念和担当的责任。三载寒来暑往,伟业百
代千秋,他们坚持不懈地在工作之余,以挚爱的情怀,专
注去做一件事、一件公益的事。
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的“阳光系列公益行动”
告诉我们,他们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其实很简单,但却
足以慰藉生命心灵。阳光行动,大德永存,大爱永在。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援藏教师与西藏孩子的故事。作家来到西藏日喀则,采访了在那里工作的黑龙江第六批工作队三年里助学福利院和桑珠孜区二中孩子的故事。没有高调的口号,而是每一天与孩子阳光相伴的行动。“阳光陪伴成长”公益行动,也是援藏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援藏队所理解的阳光陪伴,是相互的,不是单一的。西藏净土,事实是一个救赎者。它让援藏者真切感受到了在圣域,自身灵魂得以净化。西藏日喀则市福利一院和福利二院的孩子们,在援藏工作队的照顾下,身心健康成长。这里有:阳光学堂、阳光夜校、阳光超市、阳光球馆。“一对一”结队认亲,帮扶成长。让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非常好的环境和条件。特别是援教老师们,他们放弃了假日休息,承担了“阳光学堂”和“阳光夜校”的全部课程。而来福利院上课的教师,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都是学年成绩优秀者。他们将丰富的知识、拳拳母爱父爱,都给了孩子,把福利院的孩子由于条件所限跟不上的课程提高上去。他们给孩子上课,让孩子把在学校学的内容及时消化、吸收。老师答疑解惑,孩子成绩每日提高。有的孩子还成为班级骨干、学习尖子;有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内地中学。
本书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援藏教师与西藏孩子之间的大大小小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阳光陪伴成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恩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54049
开本 32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76
CIP核字 2019115511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