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民国初期中学国文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管贤强,男,1982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苏州大学讲师,苏州市语言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史、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行动研究。曾参与多项重要课题项目,主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负责研究框架、民国时期国文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研究等相关内舂;北师大华文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全国中高考语文试题研究”项目负责人,组织编纂《2013年全国中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高中卷)》。组织编写《国学经典涌读》《民国经典国文课》等丛书。 目录 序:继承、吸纳与创新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本书结构 第一章 追本溯源:中学国文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及文学的发生 第一节 外国翻译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寻根 第二节 《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评述 第三节 外国翻译文学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溯源 第四节 新文学、新精神:《白话文范》中的外国翻译文学作品 第五节 《白话文范》《国文教科书》外国选文特点比较 第二章 宏大叙事:教育思潮及文件互动下的外国文学编选 第一节 《国语纲要》(1923)对外国翻译文学的规划 第二节 “国语纲要”前后初中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 第三节 “国语纲要”时期初中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编选 第三章 洞幽知微:外国文学编写细部中蕴含的实践智慧 第一节 “国语纲要”时期凡尔纳冒险小说的选编与修改 第二节 “国语纲要”时期爱罗先珂童话的选编和修改 第三节 “国语纲要”时期安徒生散文的选编与修改 第四章 研究教学:外国文学选文的专业聚焦与教学回顾 第一节 “国语纲要”时期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育研究 第二节 “国语纲要”时期中学外国翻译文学作品研究 结语 附录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研究以民国初期中学国文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全书围绕“追本溯源”“宏大叙事”“洞幽知微”“研究教学”四个方面展开。 “追本溯源”,是抓住外国翻译作品和外国翻译文学首次入选中学国文教科书的关键事件,不仅呈现首次编选时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及文学的面貌,还力图勾勒面貌背后的发生动因。 “宏大叙事”,是对这一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展开整体的扫描,同时也能刻画出当时各个出版社所编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多元丰富面貌,并能够讨论教育思潮、课程文件等外部因素与教科书选文的互动关系。 “洞幽知微”,是从选文内部观察其如何从社会文本转变为教学文本,研究者撷取凡尔纳的冒险小说《十五小豪杰》、爱罗先珂童话《鱼的悲哀》、安徒生散文《堡寨上的风景》为个案,从选文编制细部观察其如何从社会文本转变为教学文本,民国的教科书编者皆非选文理论思辨家和严密体系构建者,他们多是选文编写的实践家,在细部感受其文字加工处理中的实践智慧及其编选理念。 “研究教学”则是以“育人”为核心旨归,阐释社会文化如何通过教科书选文及研究最终介入学生的个人生活,成为其生命成长的持续影响因素。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国初期中学国文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管贤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4134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2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32 |
CIP核字 | 2018293051 |
中图分类号 | G633.302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4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