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乡村志(第8卷,男人档案)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倒霉男人的发家致富记。

★新时代的“创业史”,新时代的“平凡的世界”。

作者简介

贺享雍,实力派乡土文学作家。

贫苦农民出生,勤于笔耕,出版长篇小说二十余部。

《村级干部》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

《苍凉后土》获1997年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重庆市首届优秀图书奖、巴金文学院第二届“王森杯”文学奖、第三届“四川文学奖”,并被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

《遭遇尴尬》获第四届“四川文学奖”。

中篇小说《末等官》被改编为电影《这方水土》。

内容简介

一部男人的苦难、奋斗与传奇史。

一个倒霉透顶的男人柳暗花明的发家致富记!

“霉运缠身”的贺家湾青年贺世亮年轻时蒙冤入狱,出狱后从小生意做起,屡遭坎坷,却成长为一个企业家,事业成功的同时也收获了真正的爱情。

小说以小见大,将历史和现实纳入一个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既折射出中国底层民众在特殊年代的生存状况,又热忱歌颂了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

目录

第一章2013年1月

第二章1988年—1994年

第三章2013年2月

第四章2002年—2003年

第五章2013年3月

第六章2013年4月

第七章2004年春—2010年春

第八章2013年4月(续)

第九章2013年5月

第十章2010年春节

第十一章2013年8月

第十二章2011年冬

第十三章2013年9月

尾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2013年1月

一进入年关底下,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就像候鸟似的,背着大包小包纷纷往家里涌。在县城贺世海的建筑工地上做小工的贺世跃,一接到儿子要带女朋友回家过年的电话,便提前去贺世海那儿告了假,背着一只鼓鼓囊囊的蛇皮口袋,手里又分别提着两只超市的塑料购物袋,像个逃难的一样回贺家湾来了。但贺世跃不是逃难,他几只口袋里装的全是在城里买的过年货。准儿媳妇要进屋,他怎么敢怠慢?

刚进村口,便听见贺贵全两口子在他们新楼房的院子里高一声低一声地吵架。贺贵全两口子在福建打工,隔儿子贺松打工的地方不远,当初儿子出外打工还是贺贵全给介绍的。贺贵全两口子已经在福建打了十多年工,两口儿勤做苦做,去年年底回贺家湾修了一幢三层的小洋楼。贺贵全的儿子贺元聪虽说年纪还不大,但已长成了一个牛高马大的汉子,没两年工夫便该要说“那话儿”了。“那话儿”是贺家湾的一句土话,指男婚女嫁,这儿却是专针对男孩娶亲。贺家湾一带把男孩娶亲说成是“讨婆娘”,“讨”不是说姑娘真正贱得能讨得到,而是指男孩在成亲过程中卑躬屈膝的地位。一个“讨”字,活脱脱呈现出了在当下乡村婚姻市场中,男孩是如何处于一种弱势和不平等的状态中。贺世跃知道贺贵全两口儿这小洋楼正是为儿子今后能顺利引来“凤凰”而修的——在贺家湾一带,没有一幢这样的小洋楼,休想让姑娘看上眼。贺贵全两口子为修这房,花光了全部积蓄,可修好一看,屋子里空空荡荡,除了几件破烂的旧家具,什么也没有。要是来个姑娘一看,原来还是马屎面面光,这怎么行?正好这时政府又下来推广“家电下乡”,每件家电价格优惠百分之十三。这百分之十三看起来不多,可要是买多了,也是好几大千。农民都会算账,这好几大千可得打上两三个月的工呢!家电迟早是要买的,迟买不如早买,买在那儿又不给它们饭吃,何况还有优惠?这么一想,贺贵全两口儿便决定响应政府号召,今天花明天的钱,把该买的东西都买回来。于是便向亲戚和邻里借了几万元钱,不但把国家给了优惠的大彩电、冰箱、洗衣机买了回来,还一不做、二不休,把政府没有优惠的沙发、电视柜、茶几、一米八的新式席梦思大床和床垫以及全部床上用品,也都给拉回了新房里。真应了“好马配好鞍”的俗话,当两口子把那些东西往新房的楼上楼下一放,那屋子顿时就熠熠生辉起来,吸引得贺家湾所有的人都像当年全国学大寨一样纷纷跑来参观。直到此时,贺贵全两口子才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万事俱备,只等着儿媳妇上门了。两口子在贺家湾人的羡慕中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新年一过,两口子便将房门一锁,无牵无挂地又继续到福建打工去了。

现在贺世跃听见贺贵全两口子在院子里吵架,便知道他们担心越往后车票越不好买,也提前赶回来了,只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吵架,于是便顺路拐过来,一是过来劝一劝;二是想问问他们近段时间看见过自己的儿子没有?走到院子里一看,只见贺贵全在屋子里将去年才买回来的被褥、毯子等东西,愤怒地一件一件往院子里扔,每往外扔出一件,就朝站在阶沿上抹泪的女人毛素芳狠狠地骂一句:“拿去,龟儿婆娘,看你这下子怎么办?”

院子里已经扔了好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贺世跃朝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看了一眼,只见那些东西湿乎乎的,像是淋过雨,不但褪了颜色,还似乎长了一层毛。贺世跃便问:“贵全你这是干啥子呀?”

贺贵全一听贺世跃的声音,像是有些不好意思了,把抓在手里的一床床单放到了屋子的地下,也没有回答贺世跃的话,只虎着脸,像是贺世跃欠了他什么一样,过了半天才突然瞪着毛素芳愤愤地说:“你问问她,龟儿婆娘!”

贺世跃听了这话,便回过头去看着毛素芳。毛素芳见贺世跃来了,像是有了讲理的地方,便抹了一把眼泪,哽咽着说了一句:“世跃叔,你来评评理,看他是不是故意拿我出气?”说罢也不等贺世跃问,便抽抽搭搭地说了起来。

原来贺贵全两口子也是刚刚才到家,可是等他们兴冲冲地打开门,却一下愣住了:一股浓郁的老鼠屎尿的味道夹杂着一股霉味扑面而来,似乎要将他们冲倒。进屋细看,那张去年好不容易买回来、还来没来得及坐的布艺沙发,被老鼠咬了好几个洞,揭开上面的沙发巾一看,几窝小老鼠还没睁眼睛,在窝里乱爬。屋子里一片潮湿,靠近地面墙壁的涂料,有的已经脱落,没有脱落的也已经胀起来,颜色发霉发暗,明显被雨水浸泡过的样子。贺贵全急忙跑到楼上一看,房顶上的瓦果然被人砸破了好几处,也不知是人故意破坏还是一些顽皮的小儿所为?看见房顶被开了天窗,贺贵全马上下来打开衣柜一看,里面那些被褥、毯子、床单什么的,一股霉味,潮乎乎的像是拧得出水。贺贵全又急忙将电视机的插头插进电源插座里,打开电视机,只见从电视机里冒出一道浓烟,接着传出一股刺鼻的气味,便知道电视机已经烧了。于是贺贵全一边骂人,一边在屋子里扔起东西来。毛素芳讲完,才委屈地哽咽着说:“世跃叔,你是明理的人,你说这关我什么事?”

贺世跃听了这话,觉得这确实不关毛素芳什么事,正想说什么,却听见贺贵全忽然余怒难消地说:“我们走的时候,明明拿了一把钥匙给你妈,叫她过一段时间就来看看!她看的啥?现在这些东西都霉烂了,你有钱又去买嘛!”

毛素芳见贺贵全把损失怪罪到她妈身上,便替她妈抱不平地说:“我妈又不是你请的看屋的……”

话还没完,贺贵全便又愤愤地说:“哪个要她一天到晚都来守?她明晓得我们不在家,隔个十天半月过来看一下,难道就辛苦她了?”

毛素芳像是被贺贵全问住了,隔了一会儿才说:“你怎么晓得我妈就没有来看过……”

贺贵全呼的一下从地上站了起来,涨红着脸对毛素芳吼道:“墙壁都长毛了,这像来看过的吗?”

毛素芳又像是找不到话回贺贵全了,过了半天才嘟哝道:“人家也有一大家人,又要带娃儿又要做活路,你以为她有多少时间……”

同样毛素芳的话还没讲完,贺贵全便咬牙切齿地说:“莫得时间?我就晓得她眼里只有她儿子!还想要我们今后也养她,七月十四烧笋壳,她等着吧!”

贺世跃算是明白了,见毛素芳涨红了脸,正想回击贺贵全,便忙说:“算了算了,莫斗嘴皮子了!这有啥大不了的?衣服霉了晒得干,瓦破了换两块瓦就是,电视坏了又不是买不到?”说完又说,“房子没人住,耗子自然要在屋子里为王,现在人回来了,你看那耗子还有没有那么凶?”

一说到这里,贺世跃猛然想起自己也有三个多月没回家看过了,还不知道那些鼠蝎虫蛇把家里闹成什么样了呢?于是又对贺贵全和毛素芳劝了两句:“好不容易一年回来一次,一家人得欢欢喜喜才是,有天大的事也不要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来争争吵吵的,你们说是不是?”说完这话,连儿子的事也忘了问,便转身朝外面走去了。

贺世跃住在老房子堰塘西边,那堰塘有一两亩大,大集体时代,生产队年年都要组织社员清淤,因此塘里的水随时都是镜子一般倒映着蓝天白云、翠竹垂柳。夏天满院子的人都在里面洗衣濯足,甚至有小孩跳到水里,把裤子脱下来扎了裤管,灌上气,将下巴颏搁在两条裤腿之间“骑水马儿”。冬天也是大家洗菜淘红苕的好地方。不过现在堰塘已被泥沙填得快满了,只剩下中间还有茅坑那样大一块地方,里面淤积着一汪黑乎乎的、稠得像是果冻一般的水,无论冬夏,都散发着一股臭味,自然也没人到里面去淘洗东西了。贺世跃的房子比贺贵全的房子早修一年,也是一座砖混结构的三层小洋楼。底层除了中间的大客厅外,一边是两间卧室,一边是厨房和餐厅。楼梯建在客厅后面,楼梯间隔出来,做成了杂物间。那两间卧室,贺世跃当初打算自己和老伴各住一间,他说人老了,上楼下楼费力,住下面方便得多。他还给这两间屋起了一个名字,叫“老年活动室”。可令贺世跃没想到的是,房子建好没多久,老伴儿便去世了。老伴儿一走,他又外出打工,因此那两间“老年活动室”除了让位给老鼠虫蝎活动外,基本没有开展过活动。第二层的布局和底层差不多,上楼正中一间也是客厅,楼梯间隔出来,既可以堆放杂物,里面安了一面大镜子,还可以专供年轻人在里面换衣服。贺世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到第二层是给儿子儿媳妇住的,得把空间留大些,因此两边的卧室也没隔断,别说摆两米宽的大床,就是再加两米也是绰绰有余。儿子贺松只能娶一个儿媳妇,贺世跃又为什么要给他们准备两间卧室?其实另一间卧室不叫卧室,而叫“娱乐室”——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吃饭睡觉外,唱歌、跳舞、打台球、看小电影这些娱乐也是非常普遍和必需的。但贺世跃害怕叫“娱乐室”别人笑话,所以还是权且叫作“卧室”。两间真假卧室的门直通阳台,阳台也有两米来宽,足可以摆上一张大桌子吃饭。站在阳台上,可以将对面郑家塝的一景一物尽收眼底。这是贺世跃为儿子儿媳妇考虑的抒发诗情画意和互吐心曲的地方。试想想,皓月满天、遍地银光闪烁,两口儿各搭一把凉椅坐在这阳台,一边眺望着远处的朦胧夜色,一边唧唧私语,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因此,贺世跃在心里又把这层楼命名为“青年之家”。三楼的房间和布局与二楼一样,只是现在还没有安排用场,房间都是空着的。最上面一层,没了客厅,一溜三间卧室。为什么只有三间卧室?原来这第四层上,墙往后面收进去了一半,收进去的空间做成了一个很大的露台。因而这一层的实际建筑面积只有下面房屋的一半,所以在贺家湾,这样的楼房最初又叫作“三层半”。这一层楼,主要是供未来的孙子或孙女儿住的。小家伙喜欢动,这偌大的露台无论是跳是跑,都足够他们快乐的,因此贺世跃直接把它叫作了“儿童乐园”。在贺世跃的想象里,他虽然只有贺松一个儿子,但最理想的孙子应该是有三个:两个孙儿,一个孙女儿。因此当初有人建议他还是应当将顶楼的屋子拿一间出来做杂物间时,他没有答应,而把三间屋全部都做成了卧室。房子装修好以后,也引得贺家湾人啧啧称叹。他本想也毕其功于一役,把家电什么的都买回来,可一来因为口袋里再掏不出一分钱,他又不愿意去借账,再加上想起自己和贺松都在外面打工,即使把那些洋玩意儿搬回家里,也没时间享用,不如等有人真的给贺松介绍女朋友了,再买也不迟,反正那些东西随时都是买得到的。这样一想,除了当时买了一台电视机外,其余什么都没买。因此,楼上楼下将近二十间房子,除了堆一些乱七八糟的破烂以外,什么也没有,显得很空。尽管这样,贺世跃心里还是非常高兴。自从房子建好以后,十天半月便从城里的工地回来看看自己的房子。每次从翠竹拥抱中看见自己那西式瓦的赭红色坡面屋顶时,内心都禁不住涌起一股十分自豪的感觉。这不但是他奋斗一生的见证,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凭着这资本,他就可以给儿子娶上媳妇,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向贺家湾人,向未来的亲家公、亲家婆及儿媳妇娘家所有的亲戚展示自己的实力!可是刚才看见了贺贵全家里发生的事,他突然也为自己的房屋担起心来。因为下半年工地上特忙,他毕竟有三个多月没回过家了。

贺世跃刚把大门打开,一股刺鼻的老鼠屎尿味和霉味果然扑面而来,熏得他鼻子发痒,一连打了两个喷嚏。他朝屋子里一看,见地面、桌子、板凳以及靠墙的竹板沙发上,到处都是黑乎乎的老鼠屎,有的长出了白毛,有的像是才拉出不久,还泛着黑釉一般的光芒。才三个多月没回家,贺世跃不知屋子里怎么就拉出那么多老鼠屎。他把肩上和手里的口袋放到阶沿上,进屋去把窗子全部打开,才往楼上去。楼上的“青年之家”和“儿童乐园”也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老鼠屎,好像这儿成了全湾老鼠的“公共厕所”。看见屋子里竟闹起了这么严重的鼠灾,贺世跃想:幸好当初没买那些洋玩意儿,否则,那些沙发席梦思床垫什么的,不也成了老鼠们育儿的温床?一边想,一边又去把所有的窗户打开,这才走下楼来,从楼梯下的杂物间里拿出一把扫帚,开始扫起屋子里的老鼠屎来。他先扫了楼下“老年活动中心”,然后再到楼上扫“青年之家”和“儿童乐园”,从每层楼上,都扫出了满满一箢箕老鼠粪。要是放到过去,这倒是好肥料,贺世跃可以拿去倒在地里。可现在他已不种庄稼了,便提出去倒在了院子前面专门沤垃圾的肥泥巴坑里。

将楼上楼下十多间屋子都彻头彻尾扫过一遍后,贺世跃才将放在阶沿上的口袋拿到屋子里去。尽管贺世跃已经将所有窗子都打开了,但那些老鼠屎尿的气味像是深入到了地板和家具里,单靠从窗外吹来的一点微风,似乎很难在短时间内挥发干净。于是贺世跃又提起水桶,到屋子后面的水井里打来一桶水,倒进一只塑料盆里,开始在屋子里擦拭起来。他先从客厅的桌子、板凳擦起,接着是靠墙的简易竹板沙发,然后是放电视的柜子。擦完这几个地方后,一盆清水就变成了黑水。他端起水盆,刚把脏水倒进院子前面的肥泥巴坑里,便看见毕玉玲双脚一拐一拐地,像鸭子一样蹒跚着从堰坎上向他走来了。

毕玉玲是贺世凤的女人,贺世凤则是贺世跃打工的老板贺世海的亲二哥。贺世海弟兄三人,大哥叫贺世龙,早先他们三家人都挤在老院子的侧房里。后来贺世龙先把房子搬到后面的竹林巴里,接着贺世凤、贺世海也搬了出来,贺世海进城做了老板住进洋房后,家里的房子早不在了,偶尔回贺家湾来看一看,只在贺世龙或贺世凤家里坐一会儿或吃顿饭就走。贺世凤从年轻时就患了一种“气喘包”的毛病,病病恹恹地活到七十多岁,前年一个人先到阎王爷那儿去报了到。毕玉玲现在一个人住着,她本来有儿有女,儿子叫贺兴春,女儿叫贺兴燕,但她都不愿跟他们住。毕玉玲年轻时个子高高大大,走路脚底生风,两只蒲扇似的大脚把地踩得咚咚直响,是很能干的。可现在却变小了,身上裹了一件又宽又大的羽绒服,拦腰拴着一根围裙,袖子上套着袖套,头上戴了一顶用毛线织的帽子,看起来既臃肿又衰老。贺世跃和贺世龙、贺世凤虽然隔了一口堰塘,但几家关系一直很好,所以一看见毕玉玲,便站下来喊道:“他毕二母,天气还冷,你不在屋里烤烘笼火,出来啥子?”

毕玉玲已经走到贺世跃的院子边了,觑起眼睛看了一阵,见是贺世跃在跟她说话,于是便回答说:“哦,是大兄弟回来了!怎么没有烤火?可火是一把灰,越烤人越萎,总也得出来走走吧!”

贺世跃说:“说得是,人就是要多活动活动!”说完又问,“他二母的老寒腿好些了吧?”

毕玉玲说:“好啥?除非四脚长伸就好了!”

贺世跃说:“唉,这一老,啥病都钻出来了,我这手呀脚的,还不是经常发冷发麻!”

毕玉玲说:“大兄弟你才翻八卦,还精蹦得到几年,我们才是些朽木烂材了,却又不死!”说完像是突然想起似的,盯着贺世跃问,“还有十来天才过年,是不是我们家老三没有活路做了?”

一听这话,贺世跃脸上忽然浮上一种自豪的神情,一边眨巴着眼睛,一边笑着对毕玉玲说:“世海老弟那儿都做得完的活儿?这儿还没完全,南城的‘通海商贸城’又早包下来了!现在就是等拆迁,只要一拆迁完毕,马上就要开工了!”说完才又说,“不瞒他做二母的说,我贺松今年要带女朋友回来过年,我早点回来把屋子收拾收拾……”

毕玉玲听了这话,眼睛里闪出了一丝惊喜的光芒,然后有些惊讶地叫了起来:“贺松找到婆娘了?”

贺世跃说:“都二十五六了,再不找婆娘,还拖到啥时候?”

刚说完,毕玉玲满脸的皱纹像池塘里的冰解冻一样,轻轻地动了起来,接着嘴角便向一边歪去。贺世跃以为她会笑,却没想到毕玉玲嘴巴一撇,突然哭了起来,说:“大兄弟,你多好哟!贺松一讨婆娘,你一辈子的责任也尽完了,哪像我……”

贺世跃一听这话糊涂了,立即说:“他二母,你都当奶奶了,还有啥责任没有尽完?”

毕玉玲听贺世跃这么说,反倒抽泣得更凶了,说:“大兄弟你不提奶奶这两个字还好,提起我更伤心……”

贺世跃又打断她的话问:“为啥?”

毕玉玲说:“你晓得的,我兴春家里的文娃子还比贺松大月份,贺松都带婆娘回家了,可我文娃子还不晓得丈母娘是哪一个?上半年她二姨给他介绍了一个二婚嫂,还拖着一个娃儿,可人家都没看上他,要是他这辈子讨不到婆娘,你说我四脚长伸那一天,眼睛怎么闭得上?”

贺世跃一听明白了,忙说:“文娃子要人才有人才,要口才有口才,哪会没姑娘跟他?”

毕玉玲说:“光有人才管啥用?要是他老子也能给他修一幢像你这样的楼房,倒不愁莫得女娃儿跟他!”说完又抹了一把眼泪,才接着说,“怪就怪我生了兴春这个没用的东西!”

贺世跃听到这里,不知该说什么好,想了一会儿才道:“他二母也不要这么伤心!一辈了一辈,你把兴春和兴燕带大了,成了家立了业就算尽到责任了,现在还为孙子一辈操心做啥?”

毕玉玲说:“一辈一辈就是这样传下来的,我做奶奶的都不替他操心,还有哪个替他操心……”

正说着,贺世龙忽然从下头院子的小路上过来了。贺世龙正好比贺世跃大一轮,他种了一辈子庄稼,不到六十岁背就驼了,现在驼得更厉害,远远看去背上就像背了一只罗锅。他步履蹒跚地来到贺世跃的楼房前,看见弟媳和贺世跃站在院子里说话,便也走了过来,对贺世跃问道:“这么早就放假了?”

毕玉玲这时已经没流泪了,听了大伯子哥问,便像报告喜讯一样大声对贺世龙说:“贺松侄娃儿要带女朋友回来过年了!”

贺世龙耳朵有点背,没听清毕玉玲的话,侧过头,仰起一张苦瓜似的脸对毕玉玲问:“哪个要来了?”

毕玉玲把头凑到贺世龙耳朵边,又大声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贺世龙这才听清楚了,便回过头对贺世跃问:“女娃儿是哪里的人?”

贺世跃也把头凑到贺世龙耳边,像吵架似的说了一句:“安徽……”

贺世龙急忙说:“怎么跑那么远去打个亲家?要是女娃儿今后跑了怎么办?怎么不就在近点找个女娃儿?”

贺世跃听了有些哭笑不得,正不知怎么回答这位老哥子的关心,毕玉玲却替他回答了:“要是周围团转好找,还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打亲家?”

贺世龙不知听没听清毕玉玲的话,嘴里还是喃喃自语地说:“亲家还是要你知我识的好!”

贺世龙一边说,一边又像在地上寻找东西一样,驼着背走了。毕玉玲也要走,贺世跃又急忙喊住了他们:“他二母、大伯,你们站一站,我还有事情要问你们!”

贺世龙和毕玉玲听见贺世跃这话,便站住了。毕玉玲问:“啥事?”

贺世跃看着毕玉玲和贺世龙,一脸的虔诚,说:“你们侄儿要带女朋友回来,两位长辈给参谋参谋,我该买些啥家具好?”

听说是这事,毕玉玲便道:“买些什么家具你自己还不知道?”

贺世跃露出了几分谦卑和不好意思的微笑,过了一会儿才说:“不瞒你们说,在城里我想了好几天,就是不晓得该买些什么样的电器和家具?现在年轻人跟我们过去不一样,啥都要牌子货,要是买回来年轻人看了不高兴,花了钱又没讨到好,不是成了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如果等到年轻人回来自己买,又怕他们责怪,所以我心里就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刚才我回来时,碰上贺贵全两口子也回来了,我正想问问他们昨年买的啥子牌子的电器和家具,没想到两口子一进屋就吵架。人家都在气头上,我又怎么好去问?请他二母、大伯都给我拿拿主意呢!”

贺世跃的声音不高,又说得快,贺世龙一句也没听清,此时也不好说什么,只抬起头像是有几分痴傻似的看着贺世跃笑。毕玉玲却是把贺世跃的话听明白了,忙说:“哎呀,大兄弟要是其他的事找到我们,我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事,你可是夜蚊子落到木脑壳上——找错了人!我们都七老八十了,晓得啥东西才对年轻人的意?”话刚说完,却又突然想起似的对贺世跃说:“哦,这事你问我们,还不如去问贺端阳!他当干部的听得多,见得也多,上半年贺西讨婆娘,要到城里去买家具和电器,贺端阳对他说:‘你到城里去买家具和电器,是顶起碓窝耍狮子——费力不讨好!我们乡上赵五儿和罗幺妹就在卖家电和家具,是城里家电公司和家具公司在我们乡上开的分店,东西和价钱跟城里都是一样的。不但如此,人家还要到家里来比量比量,根据你屋子的大小给你建议买什么样的家具,态度好得不能再好了,何必还要舍近求远?’贺西听了这话,就叫贺端阳给他联系,人家果然先到贺西家里来丈量,然后把家具和电器拉来,给他安装得巴巴适适的,一点都没有叫贺西操心!”

贺世跃听了毕玉玲这话,犹如醍醐灌顶,马上高兴地说:“真有这事倒好,省得我心里不踏实。晚上我也去问问贺端阳,他和卖电器、家具的是熟人,说不定还帮我砍点价!”

毕玉玲说:“可不是这样!你还要给大侄儿和他女朋友买什么床上的东西,正好也可以问问王娇!”

贺世跃说:“正是!”

说完话,毕玉玲这才转身往回走。贺世龙在那儿站了半天,只见贺世跃和毕玉玲两张嘴巴皮在一前一后翻动,声音却一点也没往他耳朵里进,这时便像孩子似的对毕玉玲问:“你们两个说的些啥?”

毕玉玲不想和他多说,便大声道:“世跃兄弟叫我们吃了夜饭再走!”

贺世龙听了这话,满脸的皱纹荡漾开来,说:“他一个人冷锅冷灶的,吃啥子夜饭?”说罢便看着贺世跃感激地说:“今天不吃了,二天再来吃你的!”说罢和毕玉玲一起走了。

贺世跃等他们走后,这才重新打水,又楼上楼下地擦洗起地板来。擦了半天,才将屋子擦完,直起腰来,用力吸了一口屋子里的空气,老鼠屎尿味果然小了一些。这时天渐渐黑了,贺世跃估摸着贺端阳也可能已经回到了家里,他心里欠着买家具的事,连晚饭也顾不得做,先往贺端阳家里去了。

精彩书评

贺享雍先生的小说是非常独特的!他的作品非常接地气,有温度,有情怀,是非常厚实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个作品还是乡土中国典型的、地道的中国故事。

——吴义勤(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他提供了巨幅当今中国乡村的风俗画,深刻表述了中国当今农村的变化……让人想起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系列,决心要当历史的记录员。

——雷达(著名评论家)

这可能是我们新时代的“创业史”,新时代的“平凡的世界”。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在贺享雍《乡村志》小说这里,我们看到了柳青及《创业史》的写作成就在当下的*好的继承和传承。

——刘艳(发表于《文艺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乡村志(第8卷,男人档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贺享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48248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