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刀耕墨旅(许钦松小传)/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
内容
编辑推荐

许钦松,1952年5月生于广东澄海。现任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部分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所收藏,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许钦松先生是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许钦松现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鄞珊编著的《刀耕墨旅(许钦松小传))》生动再现画家的艺术经历,以文字为主,穿插画家生活和艺术活动的照片以及作品,全方位介绍画家生平和艺术成就。

内容推荐

《刀耕墨旅(许钦松小传))》是“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系列之一,由鄞珊编著。讲述了:他驾驭美术领域里的两匹马——版画和山水画。版画是现代的艺术,看似完全不同的绘画语言,在他脑海里融会贯通。版画讲究的形式感和构图的现代感,不知不觉运用在他笔下的山水中;版画画面上黑白的分割、刀法的张力,视觉效果上的撞击力,在他的心里也自觉地化为山水笔墨。

目录

一 樟树下

二 辗转求学路

三 迢迢艺途

四 艺术殿堂

五 同行相伴

六 港湾

七 一路刀耕

八 许家山水

九 “当家人”

十 学术风向标

十一 许钦松:我的山水观

附 艺术年表

试读章节

樟树下

梦的碎片随着不冷不热的风儿飘荡起来,有的挂在树梢上,有的掉进老井中,有的落在菜地里……

——许钦松

樟籍,也叫樟树下,坐落在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的南部,距离店市大约2公里,是个海内外闻名的侨乡,村里很多人早年乘红头船到海外谋生,遍布东南亚。樟树下原称许厝,传说先祖许理斋随母从潮州府城来此创居,饲鸭谋生,家住在一棵大樟树下,故被称为樟树下许厝。后子孙繁衍发达,到民国时期,才有樟籍村名出现。跟所有潮汕的乡村一样,低矮的村落、农田、绿树,坐落在韩江边,村民们同样是面向黄土背朝天,可村里特有的樟树,给予这个普通乡村与众不同的名字——樟树下,这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也孕育着灵气的人们。

潮汕特有的狮头鹅,就在这里叫响着村庄的每个早晨,也叫醒着沉睡在土地里的文明。这里的许姓,是潮州大名鼎鼎的北宋许驸马爷后裔,如今他们与鸡鸭鹅群和田园相伴过着平淡的日子。先人许驸马爷是许姓宗族的荣耀,在子孙们的口里相传着,在祠堂里供奉着。祠堂已破败,本来这祠堂相比周围村庄还算是堂皇,后变为樟籍小学的校址。但自“破四旧”后,精细的木雕被砸掉,壁上的雕花也用水泥涂掉了,堂皇的各式题匾,也被拆除了,一切回归到贫下中农的世界。

1952年初夏,农历五月闰月三十日凌晨,这里的村民依旧是繁忙的一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某个人家,却是喜庆的一天。天刚微亮,雄鸡刚啼,这是夜与日交替之际——寅时,农民许仁寿家喜气洋洋地迎来了这个时刻,他家首个男孩子呱呱坠地。潮汕大地男孩子的到来比女孩子尤添喜悦。

家里首添男丁,不仅是这个家庭,也给邻里和亲戚增添了莫大喜乐。这婴儿的哭声响亮,透过院子,抵到周遭。他的到来满足了父母的期待,母亲心花怒放,要知道,男孩子也让媳妇挺直了腰板。这一刻,产妇的红糖鸡蛋是免不了的,还有满月酒,“出男丁”的喜庆让家里开始各种节日般的张罗。虽然,贫困的农村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庆祝,但潮汕人自己做的红红绿绿的小食总是琳琅满目。

对于家庭首添的男丁,村里专门给人起名字的说孩子五行缺金木,怕以后身体会比较弱。爷爷便让人给他起了个带金与木的响当当的名字:钦松。

许钦松的父亲许仁寿在四兄弟中排行最小。这个壮实的庄稼人,凡事都埋头苦干,认真钻研。虽然书读了一半便中途辍学,回家务农了,但他种田可是一把好手,村里面谁都佩服他,耕田、割稻、晒谷子……精耕细作,成为村里庄稼种得最好的一个。

村里很多人甚至说他“能掐会算”:夏天收割水稻,生产队晒谷子,本来天气很好,阳光灿烂,谷子晒得正酣,他却突然说收,很多人不理解,有点不情愿地听他指挥收稻谷。谁知谷子刚收完,马上下雨了,这让村里人佩服得不得了。因弄庄稼有办法,许仁寿从在生产队赚工分,到被县里派往从化指导农业种植,变成“拿工资”的人,让家里人很是自豪。

父亲种田的经验成了长大后的许钦松一生的信条:做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做好,哪怕种田,也要种得最好。

在从化指导农业种植,担任过农场场长的父亲,也当过村里多年的生产队队长,在村里算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他在心里也多番惦念,“钦松”这个名字在做父亲的许仁寿心目中或许有自己的诠释——希望男孩子如苍松般强壮,顶天立地。而从记事起小钦松却对这个名字开始烦恼,因为“钦松”跟“轻松”在潮汕话里很相似,小伙伴在一块玩耍时,常以此戏耍他,“轻松”“轻松”地放声戏叫,让他甩不掉这谐音带来的烦恼。

温良贤淑的母亲对他自是疼爱有加。在乡村,孩子们都光脚丫子到处跑,下地种田的更不用穿鞋子。鞋子,像是很奢侈的东西。但自许钦松蹒跚学步起,母亲就已经开始给他准备鞋子。到他两三岁开始可以撒开双腿到处跑了,母亲终于把精心准备好的一双新木屐拿出来给他穿。

这双精巧的木屐多么漂亮,屐面上漆着光亮的红色,左右各画着两架小飞机。许钦松很喜欢飞机,当飞机从他们家乡上空飞过时,他和小伙伴们都仰望着它的身影,直到它消失在云端深处。现在,他的手就触摸着这木屐上的小飞机,把双脚套在木屐里,“当当当”地走起路来,穿上木屐的许钦松马上有不同的体验,不仅是脚,整个人都光鲜亮丽起来。

穿上木屐走了一圈,小伙伴们都来围观,十多双钦羡的目光都盯着这双漂亮的木屐。

木屐在泥土上碰撞,他有些舍不得,他怕把漂亮的木屐给弄脏了。小小年纪的许钦松已经懂得珍藏“宝物”,白天跟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在地里打滚,他是舍不得穿的,怕磨损了红漆上面的小飞机。虽然每次光脚的时候总惦记着家里的这双木屐,但只有到了晚上洗完澡,他才肯拿出来穿,小心翼翼地在屋里走一圈,把母亲逗得开心无比。

爷爷喜欢许钦松对东西的珍惜,这是一个孩子难得的禀赋,暗地里夸他“懂得爱惜‘物品’”。

爷爷的其他儿孙都在南洋,家里就这个男孙,他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许钦松身上。P1-3

序言

回顾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史,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与“新国画”运动密不可分。发端于广东的岭南画派在这场“新国画”运动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以革命性、创新性的新思路,折衷中外、融汇古今,注重现实关怀、题材开拓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开启中围现代绘画的新风气,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

继“二高一陈”后,以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为代表的艺术家,更是把岭南画派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卓有成效地拓展了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使岭南地区迅速成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基地之一,培养了许多影响21世纪中国美术进程的画家。他们继承和延续岭南画派的艺术精神,践行着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使广东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与创作的重镇。

在对中国美术发展史的研究中,岭南画派一直是被关注的,但系统完整的广东现当代画家传记著述却较少见到。梳理这些画家的人生经历,再现他们的探索过程,总结他们的创作思想,对于推动广东美术创新发展,增强广东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编辑出版《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丛书。

丛书根据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力甄选了20多位现当代画家作为传主,以文学性的叙事方式讲述艺术家活动及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使读者重回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岁月。丛书遵循从史到论,论从史出,通过文学家的艺术剪裁,注重罔绕史料开展研究,力求科学严谨地再现各位传主的生平经历、创作历程、学术贡献和历史影响。丛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大量由家属提供和从档案中查阅到的第一手资料更为珍贵。

对岭南近现代画家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是广东地域美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丛书的出版将极大地丰富画家档案及文献资料,为广东画家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更好地促进广东美术繁荣发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刀耕墨旅(许钦松小传)/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鄞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岭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255029
开本 16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4162489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9
17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