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建构与演变(以央视涉法传播实践为例)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学者袁侃所著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法治建设、电视变革的历史背景,和电视涉法传播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公共领域建构价值,将中国电视涉法传播的实践视为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建构的实践,采用历史分析法、系统分析法、话语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全面剖析了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建构与演变的历史轨迹。 目录 序 自序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公共领域的研究 1.2.2 关于电视涉法传播的研究 1.3 研究视角与方法 1.3.1 研究视角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2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理论探讨 2.1 公共领域的中国适应性 2.1.1 公共领域概念的词源学分析 2.1.2 公共领域概念的学术探讨 2.1.3 公共领域的东西方不同社会语境 2.2 从公共领域到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 2.3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结构 2.3.1 要素结构 2.3.2 功能结构 2.4 中国电视法洽公共领域建构的前提 2.5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发展的衡量标准 2.5.1 载体的扩张性 2.5.2 平台的开放性 2.53 参与的平等性 2.5.4 话语的公共性 3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开创与“记录体”的确立 3.1 开创期中国电视法洽公共领域的建构语境 3.1.1 逐步演替的社会转型 3.1.2 法律体系建设的提速前行 3.1.3 “自己走路”的中国电视改革 3.2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艰难探索 3.2.1 庭审直播:电视法治公共领域建构的初步尝试 3.2.2 《冯大兴的下场》:理想化的直接对话空间建构实践 3.2.3 《焦点访谈》:“介入式”间接对话空间建构的独特景观 3.2.4 《社会经纬》:故事化“记录体”的确立 3.3 开创期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结构形态 3.3.1 非主流传播: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话语地位 3.3.2 时间断层: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历时形态 3.3.3 相对单一: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空间样态 3.3.4 普法话语: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宏大主题 3.4 “记录体”的确立及其故事化特色 3.4.1 纪实风格:“记录体”的直观面貌 3.4.2 权力博弈:“记录体”的内在本质 3.4.3 故事化:“记录体”的现实选择 3.4.4 “化枯燥为形象”:故事化的编码逻辑 3.4.5 隐含的意义:故事化背后的法治意识形态 4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扩张与“说法体”的兴盛 4.1 扩张期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建构语境 4.1.1 高歌猛进的改革开放与加速重构的社会秩序 4.1.2 国家法律体系的建成与公民法治素养的提升 4.1.3 电视市场化与民生化的互动演进 4.2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极速扩张 4.2.1 《今日说法》:“说法体”话语模式的强势崛起 4.2.2 《经济与法》:专业细分趋势下的独特法治公共领域 4.2.3 《法治在线》:“记录体”的新闻话语表达变体 4.2.4 社会与法频道: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横向扩张 4.3 扩张期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结构形态 4.3.1 突变: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极速膨胀 4.3.2 集中:直接对话空间的强势崛起及其功能转向 4.33 不适:大浪淘沙之后的重生与消亡 4.4 《今日说法》“说法体”现象的多维透视 4.4.1 “说法体”探源 4.4.2 参与主体视角下的“说法体”功能认知 4.4.3 “说法体”表意系统的确立 4.4.4 公共议题选取的“点滴”思维 4.4.5 公共讨论设计的开放色彩 4.4.6 “姥姥文化”的话语表达追求 4.4.7 “说法体”现象的扩散及意义 5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再造与“沟通体”的刨设 5.1 再造期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建构语境 5.1.1 从“四个全面”进入“新时代 5.1.2 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 5.1.3 从“电视媒体”转向“融合媒体 5.2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再造 5.2.1 《小区大事》:“参与式”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开端 5.2.2 《我是大律师》:“直接对话空间”的极致表达 5.2.3 《律师来了》:“融合对话空间”的积极建构 5.3 “沟通体”的基本话语形态及公共领域再造意义 5.3.1 “沟通体”的核心意涵 5.3.2 “沟通体”的基本话语形态 5.3.3 “沟通体”的电视法治公共领域再造功能 6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结构危机与风险应对 6.1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结构危机 6.1.1 载体危机:媒介格局变迁下的“整体失落 6.1.2 形态危机:空间层次的结构性失衡 6.1.3 话语危机:话语表达方式的日渐僵化 6.1.4 功能危机:公共领域功能的错位与异化 6.2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危机归因 6.2.1 技术归因:“危”与“机”中的艰难调适 6.2.2 认知归因:公共意识的不足与法治观念的落后 6.2.3 经济归因:公共属性与经济属性的长期博弈 6.3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危机启示 6.3.1 生态重建:建立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社会保护机制 6.3.2 认知重构:公共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双重提升 6.3.3 空间重组:建立融合对话空间主导下的多元空间体系 6.3.4 手段重整:以全新融合思维重塑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建构与演变(以央视涉法传播实践为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袁侃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6364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98 |
CIP核字 | 2019201493 |
中图分类号 | G22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