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寄语
序言
溯源龙井村
龙井上品在狮峰
桂雨·茶香
虎跑梦泉
“修茶臂,理茶脚
十里梅坞话茶俗
灵隐寻茶记
天竺访茶踪
寻找“炒茶王
短暂停留的外乡人
后记
图书 | 龙井问茶(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文化系统)/寻找桃花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研究 |
内容 | 目录 主编寄语 序言 溯源龙井村 龙井上品在狮峰 桂雨·茶香 虎跑梦泉 “修茶臂,理茶脚 十里梅坞话茶俗 灵隐寻茶记 天竺访茶踪 寻找“炒茶王 短暂停留的外乡人 后记 导语 杭州之名,多为西湖所误! 或许有人非要较真说西湖龙井的茶名也不小,何言为“西湖所误”?那么,又有多少人来杭州不是在人流的簇拥之下看一眼雷峰夕照、断雪残桥就打道回府的?又有多少人一头扎进龙井村、梅家坞、翁家山去体味一下茶园风光,听一听种茶人、采茶人的心声的? 相信很多人会读《龙井问茶》,是因为爱茶;相信很多人读罢《龙井问茶》,会爱上杭州的茶园,爱上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娴静时光……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讲述西湖龙井前生今世的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本田野手记。因为作者将他对西湖龙井茶的研究巧妙的融进了调查之中,读者跟随作者调研的视角逐步渐进。 从龙井村溯源,作者陪伴我们一起进入龙井茶历史的长河。一面是西湖,一面是钱塘江的翁家山村,狮峰山脚下有着杭州城桂花最盛的满觉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且颇有民俗传说的梅家坞,佛都茶乡的天竺等西湖龙井茶文化遗产地,当我们荡漾在满目青翠的茶园茶汤中,探究起西湖龙井茶的前世今生,解开龙井的奥秘,特别是对“狮、龙、云、虎、梅”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了一手权威的、真切易懂的解答后,不免感觉在这样开放性的“原生态博物馆”茶区所受的熏陶,也不比大名鼎鼎的杭州中国茶博馆少呢。自古茶叶就是贡品,曾经是国家“4个半”礼品茶的收购地之一的杨梅岭村,作者将茶农种茶、制茶、储茶诀窍等民间知识体系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指出龙井茶的制作讲究技艺、讲究用心、讲究人的经验,读来油然而生出一种共鸣。尤其是作者对“炒茶王”及作为外乡人的采花女的采访记录,既写出了炒茶、采茶技艺,又写出了炒茶、采茶人的心理活动,拉近了饮茶人和制茶人之间的距离—不再是买与卖的利益关系,而同归爱茶人之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龙井问茶(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文化系统)/寻找桃花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季中扬//师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01513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5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44 |
CIP核字 | 2019194099 |
中图分类号 | TS971.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