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老游艺说趣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节奏日益加快,打拼事业、锐意进取,成为每个人的主调,承受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但在工作之外,我们如何找到轻松和愉悦,如何享受闲适和雅致,如何获得健康和吉祺,传承已久的中国老游艺,可以让人得到启迪和熏陶。于是,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会变得张弛有度,缤纷多彩。

且跟本书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老游艺的奇幻世界,开怀地笑、惬意地闹、尽情地“玩儿”,稀释你的孤独和寂寞,焕发你的精神和潜能,然后神采飞扬地去工作、学习和创造!

内容推荐

爱玩,是人之天性。自小及长,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玩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有不同的玩法。古语说“玩物丧志”,那是指毫无节制、章法的邪玩。中国是个传统文化深厚的礼仪之邦,即便是玩,也讲究有情、有理、有趣、有品位。玩而不弃正业,合乎情理之度,也不离礼义之规。

岁月流变,有的游艺活生生地保留下来,有的则消逝了。它们或源自原始初民的狞猎和农耕形态,或是最早的祭祀和宗教活动,或有民俗节日的底蕴,或来自传统文艺的延伸和变异……

在游艺中,可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可增强生活的自信与热忱,并在娱乐中健体、健脑、健心。

目录

篇前语:玩儿一把中国的老游艺/001

宴饮游艺

 兰亭盛会与曲水流觞/003

 热热闹闹的“拇战”/005

 占花名/007

 击鼓传花/009

 三宣矛牌令/011

 投壶兴味长/013

 隔座送钩春酒暖/015

 有趣的“射覆”/017

 “酒面”、“酒底”与“席上生风”/019

 歌声舞影侑宴频/021

 斗茶/023

文房游艺

 结祉聚知音/026

 联句:群体性的诗歌游戏/030

 不妨试笔打油诗/035

 集句诗及其他/038

 诗的“活剥”/041

 打诗钟/043

 巧用中药名的文字游戏/045

 对对联/048

 文虎之射——猜灯谜/051

 书画笔会/054

 票友/056

 堂会/058

 口舌之技/060

 弹琴复长啸/062

 吹箫扪笛意缠绵/065

 赏花曲/067

 四时清供瑞气盈/070

 聊天/073

童稚游艺

 打柴叉/077

 捉迷藏/079

 骑竹马/081

 罩鸟/083

 跳绳/085

 抽陀螺/087

 抖空竹/089

 身手矫健踢毽子/091

 信妙手能解连环/093

 拼图玩具——七巧板/095

 风车响哗哗/097

 兴致盎然打弹弓/099

 捏泥做玩具/101

 “娶新娘”·“办酒酒”/103

民俗游艺

 耍龙灯/106

 舞狮子/108

 火烛银花触目红/111

 剪窗花·剪彩胜/113

 正月十五闹花灯/116

 游丝一线放风筝/118

 春日斗草乐嬉嬉/120

 绿女红男尽踏青/122

 双足续木踩高跷/124

 鼓声震天赛龙舟/126

 笙歌十里赏荷莲/128

 放河灯/130

 乞巧楼前雨乍晴/132

 中秋节赏月与烧宝塔/134

 银山万叠看潮头/136

 赶庙会/138

 消寒图与消寒会/140

体育游艺

 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143

 登山之乐/146

 踢足球/149

 何人冒雪作冰嬉/151

 齐心合力话拔河/154

 马毡场及马毡运动/156

 摔跤/158

 舞火流星/160

 驭风驾云打秋千/162

 摇骰子与掷骰子/164

 白檀象棋小盘平/166

 下围棋/168

 搓麻将/170

 观鱼与垂钓/172

动物游艺

 驯鹤之趣/176

 鸽哨嘹亮鸽翅健/178

 秋高气爽斗蟋蟀/181

 “我昔斗鸡徒”/184

 欣然听虫鸣/186

 蚂蚁角武/188

 蜘蛛之斗/190

 七彩斑斓养金鱼/192

 驯龟可为戏/194

 雀儿衔旗/196

 猢狲也会变把戏/198

后记/200

试读章节

占花名

占花名,古代的一种酒令。一股来说,人数必须多些,“这个顽意虽好,人少了没趣”(《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而且参与者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尽得此中三昧。

玩儿法是,所有人依次围桌而坐,先将骰子置盘内,摇后揭开,按点数,数至某人,再由他抽取一枚刻有花名的签子,然后按签子上的提示行令饮酒。花名签子,一般由象牙、竹片等制作,上面有一朵花,题着与花相关的四字成语,镌一句唐诗宋词,还有几行批注的字。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赴宴者共十六人。“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于是,宝钗抽了一支花名签子,上面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以及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小字注文为“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这支花名签子,规定在坐的人都要喝一杯酒,而且宝钗有权命令人表演节目,便令芳官唱曲侑酒,芳官唱了一支《赏花时》。同时,还可从花名签上看出人性格和命运的暗示,宝钗“艳冠群芳”,最终被选为宝玉之妻,她外表冷而“无情”,却自有其“动人”之处。这些都是曹雪芹的精心安排。

接下来,“宝钗又掷了个十六点,数到探春”,探春抽了支“杏花”签,题着“瑶池仙品”和一句古诗“日边红杏依云栽”,小字注文为“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李纨抽的签上面画着一枝老梅,题着“霜晓寒枝”和一句宋诗“竹篱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饮一杯,下家掷骰。”这支签最合乎李纨的身份、性格,她很年轻时就守寡了,寂寞自守,心甘情愿,正如老梅“霜晓寒枝”,充满着无限凄清。她说:“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从中可看出她的为人处世。

史湘云抽的是“海棠”签,四字为“香梦沉酣”,还有苏东坡的一句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注文是“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上、下两人为黛玉和宝玉,因此湘云笑道:“真真好签!”

黛玉的签上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和一句宋诗“莫怨东风当自嗟”,注文为“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黛玉“愁”多“怨”多,身世飘零,故大家说“除了他(她),别人不配作芙蓉”。而由宝钗陪饮一杯,则暗示她们之间难分难解的关系。

袭人抽的是“桃花”签,“武陵别景”四个字,用的是《桃花源记》中的典故,一句宋诗为“桃红又是一年春”,暗示她的红颜薄命。而注文是“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于是,探春、宝钗、香菱、晴雯、黛玉、芳官都陪着袭人喝了一杯酒。

击鼓传花

击鼓传花,也属于酒令中的一种,既文雅又简便,在古代十分流行,即使在今日,这种游戏活动也常被采用,当然,不一定是用于饮酒助兴。

这种酒令,只要一只“令鼓”和一支“令花”,击“令鼓”者需背席而坐,“令花”在围席而坐的人手中传递,鼓点快而传递快,鼓点慢而传递慢,鼓声一停,“令花”落在谁手,谁便罚酒。

击鼓传花,相传始于唐代,据《羯鼓录》载:唐明皇于二月初,游小殿内苑,见柳杏将吐芽,命备酒,高力士取羯鼓,“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这是“击鼓催花”,有喜庆、吉祥之意。明人李东阳写过一首《击鼓催花令戏成》的诗,中有两句为:“鼓翻急雨山头脚,花闹独峰叶底声。”可见,击鼓传(催)花,作为酒令,已相当普及了。

《红楼梦》中,写击鼓传花以助酒兴的有三处。

第一处是元宵之夜的击鼓传梅(第五十四回)。“凤姐儿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说书的女先生)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梅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于是取了一面黑漆铜钉花腔“令鼓”,以一枝红梅作“令花”,规则是鼓声停时花在谁手,罚酒一杯,还要说一个笑话。之所以此令叫“春喜上眉梢”,因“梅”、“眉”谐音,又时值元宵、新春乍临,为“春喜”之良辰。

第二处是平儿设宴击鼓传芍药(第六十三回)。“当下众人都在榆荫堂中以酒为名,大家顽笑,命女先儿击鼓。平儿采了一枝芍药,大家约二十来人传花为令,热闹了一回。”

第三处是中秋佳节击鼓传桂花(第七十五回)。“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这一次的击鼓传花,贾政居然参加了,而且罚了酒,讲了一个十分鄙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他不仅仅总是方正严肃,也还有随和、风趣的一面。而贾宝玉罚说笑话时,曹雪芹特意写出了因贾政在场他的复杂心情:“说笑话偏或不笑,又说没口才,连一笑话不能说,何况别的,这有不是。若说好了,又说正经的不会,只惯油嘴贫舌,更有不是。不如不说的好。”于是,他自认罚写一首诗。贾政看诗后又认为“词句不雅”,但贾母却为宝玉开脱:“这就罢了。他能多大,定要他做才子不成!这就该奖励他,以后越发上心了。”一个小小的击鼓传花场景,各人的仪态、心理活动以及性格特征都一一凸现,确实是大手笔。

此外,在凹晶馆联诗(第七十六回)的句子中,有“骰采红成点,传花鼓滥喧”两句,前句指掷骰抢红的酒令,后句说的自然是击鼓传花了。

P7-10

序言

冰篇前语:玩儿一把中国的老游艺

爱“玩儿”,可说是人之天性。自小及长,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玩儿”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有不同的“玩儿”法。古语说:“玩物丧志”,那是指毫无节制、毫无章法的邪“玩儿”,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中国是个传统文化深厚的“礼仪之邦”,即便是“玩儿”,也讲究有情、有理、有趣、有品位。“玩儿”而不弃正业,作消闲的“玩儿”,也合乎情理之度,不离礼义之规。而且能把“玩儿”的意味,渗透在日常生活的节奏之中,喝酒、品茶、画画、写字、游山、涉水、栽花、种草……快快活活,欢欢喜喜。

在中国,游艺(或游戏)之丰富多彩,可说是叹为观止。有的来源于原始初民的狩猎和农耕形态,有的来源于最早的祭祀和宗教活动,有的来源于民俗节日的底蕴,有的来源于传统文艺的延伸和变异……但种种游艺,都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光辉,反映了各阶层人们自足、自娱的心理需求,并在游艺中,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生活的自信与热忱,在娱乐中健体、健脑、健心。当然,随着岁月的流变,有的游艺仍活生生地保留下来,有的则消逝了,但新的游艺又在不断萌生,这是很正常的。

我为了叙述方便,将游艺分为六大类,即:宴饮游艺、文房游艺、童稚游艺、民俗游艺、体育游艺、动物游艺。这种划分,从严格意义来说,并不是科学的,因为有些游艺兼有多重“身份”。如对对联、猜灯谜、聊天,并非只有文人雅士方可为,许多平民百姓亦参与其中,至今亦然。抽陀螺、抖空竹、踢毽子等游艺,也并非只是儿童的专利,成人亦对其兴趣盎然。这些是要请读者予以体谅的。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童年”记忆是深刻的,童年的“好玩”便是游艺发生和传承的心理基础。而游艺又往往能使人从严肃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中暂时解脱出来,以稀释心头的紧张、压抑感,故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游艺是永远不会消逝的(消逝的只是某些项目)。

现代社会节奏日益加快,打拼事业、锐意进取,成为每个人的主调,承受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但在工作之外,我们如何找到轻松和愉悦,如何享受闲适和雅致,如何获得健康和吉祺,传承已久的中国老游艺,可以让人得到启迪和熏陶。于是,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会变得张弛有度,缤纷多彩。

且跟我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老游艺的奇幻世界,开怀地笑、惬意地闹、尽情地“玩儿”,稀释你的孤独和寂寞,焕发你的精神和潜能,然后神采飞扬地去工作、学习和创造!

后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晚期,我与一班作家朋友负笈京华,读鲁迅文学院作家班与北京大学作家班,差不多盘桓了五个年头。首都和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氛,启发我在文学创作之余,开始研究传统文化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领域,后来陆续成书,算起来竞有二十余种。这本《中国老游艺说趣》,准备的资料延绵了漫长的时间,很多篇目陆续写之,并发表于诸多报刊。去冬,抽出整块儿的时间予以整理、修改,并补写了些新的篇目,得八十余篇,有个“书”的模样了。

敦促这本书的完成,是王静怡女史。她是个资深编辑,而且写过许多不凡的小说,论年纪只是个小友。年轻、热情,有事业心,也有号召力。去年六月,我因车祸住院,尔后一直处在恢复状态中,效果还不错。于是,我接受了她的邀约,有了这本专谈中国老游艺的书,但愿读者喜欢。

今年是农历的牛年,应该是万象呈祥。而我屈指算来,已过花甲,明白无误地走入老境了。好在身体尚可,似乎还应奋蹄前行。元旦-、春节时,按常例为友人画牛贺吉,画上自然要题些文字,儿录一首为老友野莽作画所题的七律,作为此文的结束:

爆竹声中旭满楼,

书斋抻纸画青牛。

文章耕种收丰粟,

风浪踏吟向上游。

车毁伤头思尚健,

年衰挥笔颖犹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老游艺说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聂鑫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7892
开本 24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9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其他运动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8-092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7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