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步心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让步心理学》编著者李珍。

1.翻开此书,让你学会让步,马上洞悉他人内心,懂得以退为进的智慧。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很大,很多时候只是一味争取而不知道如何让步,不懂以退为进。这把书就将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让步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2.将让步这一行为和心理相结合,让你瞬间能够解读对方行为背后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掌握主动权。

让步≠妥协。从对方的言语和行为揣摩出对方的心理,让你全面了解“让步”。在对弈的时候,占尽主动权,可以让自己寸土不让,也可以让自己以退为进。

内容推荐

《让步心理学》编著者李珍。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做出了让步,最后反而会得到了更多?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在争取,最后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其实,这是因为有些人不懂得弯曲。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所以不管多强大,都要知道“让步”,也会懂得如何让步。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让步心理学》对让步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进行解读,让你能够了解自己以及对方的心理,知道如何让步,以及如何让别人做出让步。让你能够适时地弯曲,做到以退为进。

目录

第一章 让步产生的心理学依据——让步有理

1.让步效应:源自于人的一种本能

2.让步策略:谈判得以实现的保证

3.竞合定律:人的天性倾向于竞争

4.心理的秘密:心理支配着行为

5.让步中的心理控制与情感征服

6.智猪博弈:悄悄跟在“大猪”后面

7.斗鸡博弈:死要面子,活受罪

第二章 为什么小要求易被满足——“登门槛效应”

1.由小到大,步步登高  

2.留面子效应:以示歉意  

3.引人同情的“哀兵策略”  

4.不可带着求全责备心理

5.渐进的发展不容易被察觉

6.一点点积累你的人情账户

7.一步步让他走进心理暗示

第三章 为什么人跳高之时先要后退——以退为进

1.退一步讲,让人一步不为低  

2.以退为进,说服他人更有效  

3.克服狭隘心理,把路留宽一点  

4.欲望无止境,克制很重要  

5.得理让人,给情绪“降温”

6.让一分利给别人的做生意哲学

7.以退让开始,是成功的第一步

8.运用“新瓶装旧酒”的策略

9.满足别人被尊重的需要

10.拳头缩回去,出击时更有力  

第四章 忍让和宽容不是懦怯胆小——气度心理

1.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

2.忍耐是一剂治标治本的良药

3.自嘲:助豁达者逃遁出困境  

4.从心理牢笼中挣脱出来

5.别做喜欢吹毛求疵的完美人

6.放低姿态,进可攻,退可守

7.把心放平,从最基本的做起  

8.把心放宽,别跟自己过不去

9.忍一时之气,争千秋之利  

第五章 心理临界点的止步与逾越——“超限效应”

1.心理饱和:物极必反定律  

2.动机适度:表现出最好的水平

3.兴奋适度:会产生“情绪应激”

4.松紧适度:磨刀不误砍柴工

5.选择适度:做出最佳的选择

6.批评限度:一次错误,批评一次

7.因人而异:量身定做交往策略

8.控制情绪:愤怒让人丧失理智

9.平衡心理:心理代偿定律  

第六章 吃得眼前亏,享得身后福——吃亏定律

1.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关系定律”  

2.与朋友交,要有点吃亏意识  

3.不回报者产生的心理压力  

4.好汉也要能吃点眼前亏

5.吃亏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6.趁着年轻,多吃点亏

7.从内心深处心甘情愿去吃亏  

8.逃离“功名利禄”的金丝笼  

9.于平衡系统中“吃亏得福”

第七章 视角一转换,景象大不同——转换思维

1.换一个角度,重新做个判断

2.换位思考的“移情”的过程

3.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

4.摘下“有色眼镜”去看人

5.钓鱼要知道鱼最喜欢吃什么

6.用“U型思维”避直就曲  

7.独特的“W型思维”方式

8.逆向思维:摆脱常规思维的羁绊

第八章 以硬碰硬,难免两败俱伤——以柔克刚

1.如若羽翼未丰,就要回避锋芒  

2.即便才高八斗,也要善于隐匿  

3.用曲折隐晦的方式表示本意  

4.放下心中的那个“仇恨袋”  

5.说话办事兜圈子的迂回策略  

6.及时刹住无休止的争吵战车  

7.放弃“永争第一”,甘为“老二”  

第九章 嘴上让步:管好自己的嘴,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1.言多必失,口无遮拦惹灾祸

2.少说多听,免去不必要的麻烦

3.让别人倾诉的欲求得到满足

4.突然插一嘴,小心被扇嘴  

5.出口成“脏”,小心脏了自己  

6.别揭别人身上的“逆鳞”

7.用“不抵抗主义”避免争辩

8.直言直语,逞一时口舌之快  

9.不抬杠就能避免一场场嘴仗  

第十章 情感让步:避免争执,家和才能万事兴

1.男女有别:“威化饼”与“细面条”

2.男人,理解女人唠叨背后的深意  

3.女人,别让唠叨毁了你的家庭

4.停止争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5.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和忍让

6.包容与原谅,装满你的左右口袋

7.用“留白”来为婚姻保鲜

试读章节

心理饱和:物极必反定律

做人做事,过度的话很容易让自己掉入心理饱和的漩涡。所以,一定要清楚心理临界点在哪里。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教堂听一位牧师的演讲。一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非常好,他很感动,决定听完以后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进行捐款。

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听得有些不耐烦了,当即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出来。

又过了十分钟,那名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已经有些气愤了,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

经过了很长时间,那名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累牍的演讲,进而开始进行募捐活动。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捐一分钱,还搞了一个恶作剧,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

为什么马克·吐温一开始准备捐出所有的钱,后来决定捐点零钱,最后却一分钱都不捐了呢·因为那名牧师的演讲啰里啰唆、耽误时间的缘故,牧师的行为,已经让马克·吐温先生难以承受,所以才会出现最后的情况。

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度,如果过了头,达到极限,就要起相反的作用了。心理学研究发现:刺激得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引起人们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的经历就证明了物极必反定律的奇特效果。

安东尼·罗宾原本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人,不管谁提到喝酒,他就觉得恶心。

为什么他对酒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呢?这还要从他的一次极限的体验说起。

很小的时候,安东尼·罗宾的父亲经常喝酒。小罗宾觉得父亲喝酒的样子很潇洒。于是他很想亲自体验一下喝酒的愉悦。

有一天,他对他的母亲说,他想要一瓶啤酒。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觉得父亲喝酒的样子很潇洒。

母亲觉得喝酒是个不好的行为,只是一直管不住自己的丈夫,她可不希望儿子也染上爱喝酒的坏习惯。于是她想了想说:“那好,那你也得像你的父亲一样,一次喝足六瓶,否则我是不会给你的。”小罗宾没想到母亲会这么顺利就答应了,而且还答应让自己喝那么多瓶,他很高兴。

很快母亲就在小罗宾面前摆了六瓶啤酒,并帮助他一一打开。小罗宾迫不及待地喝下第一口时,觉得难喝极了,但是他还是硬着头皮喝完了第一瓶。

小罗宾觉得啤酒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喝,于是在喝完第一瓶之后,他对母亲说:“妈妈,我不喝了,我喝够了!”但母亲不同意,让他把剩下的喝完。

当小罗宾喝到第四瓶时,已经难受得不行了,把所有的东西都吐了出来。他醉得一塌糊涂,趴在了桌子上。从此以后,他一听到“喝酒”两字就觉得恶心难受。

其实,小罗宾的母亲无形中应用了一些心理学上的常识。她看出儿子对喝酒产生了兴趣,但不希望儿子也像丈夫一样,一辈子离不开酒。但是年轻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你厉声不让他喝,他可能会偷着喝。那干脆反其道而用之,让他喝个够,喝到极限,喝到不能喝为止,从而给他留下一个刻骨铭心的印象——酒太难喝。有了这一刻骨铭心的心理印象,以后不用管他,想让他喝他都不会喝。

其实,这跟我们平时吃某样东西吃伤了一样,吃伤了某样东西,会很长时间都不想再吃这种东西。

在教育学生方面,一些比较智慧的教师,也懂得利用这个“物极必反定律”来纠正学生的一些坏毛病。

魏老师是初中一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她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总爱和周围的学生闲聊。魏老师曾多次提醒他,但效果不理想。

有一天,上语文课,魏老师发现这名同学和同桌聊得很欢。

魏老师停下自己正在讲的课,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每天都刻苦而紧张的学习,真的很辛苦,同学们愿不愿意听一段精彩的演讲?”同学们高声叫好。

魏老师接着说:“最近我发现咱们班有一位同学才思敏捷,口才极佳,演讲天赋很高,而且他还十分勤奋好学,善于抓住一切时间进行口才训练。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站起来,给大家来一段精彩的演讲好不好?!”

同学们掌声如雷。那名学生慢腾腾地站起来,脸羞得通红,低着头一言不发。他越是不说话,同学们的掌声就越激烈,他感到无地自容。

见此情况,魏老师说:“一个男子汉,怎么像个小姑娘似的,这可是一次好机会,来吧!”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我错了,我当着老师和同学们的面保证: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在上课的时候说话了,绝不再影响同学的学习,不扰乱课堂秩序了,请老师和同学们相信我。”他说完后,同学们给予了鼓励的掌声。

从此以后,这个学生果然改掉了上课爱说话的坏毛病。

俗话说:“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演三天惹人烦。”人人都不例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合心意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合心意的东西了。”这就是因为刺激频率过多,强度过大和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心理不耐烦或反抗现象。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一位妈妈三番五次地对孩子说“你的玩具又扔得到处都是”,可孩子将妈妈的话当做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妻子每天都提醒丈夫“你该戒烟了”,可丈夫照样吞云吐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就是刺激得过多、过强、过久了,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引起了人们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情绪,已经朝着人们希望的相反方向发展。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心理接受任何刺激,无论是正性的、负性的,甚至是个体正在向往的刺激,都会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出了心理承受的限度,就会产生一种倾向于逃避的心理反应。这是人类出于自然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反应,产生了心理饱和现象。

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一般而言,反复强调虽是增强引导效果的手段,但同样的刺激物强度过大,刺激时间过长的话,就容易引起被强调者反应性质的变化。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抵达大脑皮层的信号刺激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大脑皮层的信息处理能力时,大脑皮层就会表现出对信号的抵制状态,产生逆反和抗拒心理。

当逾越了极限的时候,不管多么美妙的事物都会令人厌烦。人的感官在接受外界的刺激时,也有一个适应过程。感官的适应可以使感觉性提高,也可以使感觉性降低。一般来说,在强烈的刺激持续作用下,感觉性会降低,只有在弱刺激的作用下,感觉性才会提高。所以说,刺激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强越好,要掌握好刺激的度。

P98-P101

序言

不懂让步的人,必然处处碰壁;不懂让步的人,必然不受欢迎;不懂让步的人,必然人际不通。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其实都暗含着深刻让步心理学知识。进步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成效,让步是一种有勇有谋的心理学策略。

翻开历史的长卷,很多伟人都是让步高手。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吾既欲示亲爱于友邦,则解释上节目上不妨特为让步。”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在不损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刘绍棠《渔火》:“殷汝耕,不敢惹恼,姚六合,只得让步。”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获得荣誉,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一旦遭遇权位、名利等利益纷争时,很多人都拼命地表现自己,锋芒毕露,处处争先,寸步不让。实践证明:越是这样的人,离成功越远。他们不缺才气,不缺激情,也不缺信念,他们缺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缺的是宠辱不惊的境界,缺的是以柔克刚本领,缺的是忍让与宽容的气度,缺的是不吃亏的心理,缺的是转换思维的能力,缺的是管不好自己的嘴,把握不了自己的情。总之,不懂得让步,就很难进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相对于强者来说,弱者有更多的选择和妥协的机会,因为他们懂得让步,他们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这个世界是属于弱者的,因为弱者最懂得适应。”

有一次,森林遭遇了罕见的灾害。飞禽走兽都走光了,只剩下一只狐狸、一只黑熊和一只白熊。摆在它们面前的紧急任务是找食物。

怎样能够让自己活下去呢?狐狸灵机一动,说道:“两位熊大哥,你们两个吃我吧,我愿意牺牲自己,让你们吃掉。”

两只熊听了之后,非常感动。正要扑过来,狐狸却又张嘴说道:“两位熊大哥,先别着急,你们看,我又瘦又小,一个大哥吃了勉强能饱,两个大哥同时吃的话,那也就是塞牙缝了。我建议你们两个打一架,谁赢了,谁就吃了我,饱餐一顿,怎么样?”

两只熊一听,觉得有道理,二话没说,就打了起来。眼看白熊就要赢了,狐狸上去就咬了白熊一口。黑熊反败为“胜”。

黑熊对狐狸说:“现在,我可以吃你了吧。”但是,黑熊已经连吃狐狸的劲儿都没了,狐狸上去一爪就把黑熊打死了,黑熊白熊都成了狐狸的食物。

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懂得让步往往能赢取对手的资助,渐渐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服。

即使是强者,也要懂得装弱。俗话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强者装弱,既避免了自己因锋芒太露而引来攻击,又麻痹了对手的防备意识,时机一到,迅速出击,百发百中。

人生处处要让步,让步的人生更精彩。做人让步就是在做人方面务必要检点的一种内敛行为,务必要摆正的一种低调的姿态,务必要按捺住谦逊言辞,务必要让心态心平气和。

中国有句谚语:“低头是谷穗,昂头是谷秧。”一个人不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不论名有多响,利有多厚,位有多高,才有多强,面对现今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都要牢记做人让步的道理。

做人让步,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而且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做人让步,才能在世态纷扰之中保持淡定从容,以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做人让步,往往能成为人们仰慕的圣者,事业有成的强者。

总之,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懂得让步,就不会被名利迷失自己,就会天天拥有一副好心情。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把成败得失、功名利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等都记心中,让那些伤心事、烦恼事、无聊事永远萦绕于脑际,在心中烙下永不褪色的烙印,那就等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无形的枷锁,就会活得又苦又累。

懂得让步,你会越来越稳健;懂得让步,你会越来越优秀;懂得让步,你会越来越强大。欲成事者必要懂得让步,进而为人们所容纳。让步立足于心理学的根基。根基既固,才会枝繁叶茂,花儿朵朵,硕果累累。

本书立足于心理学知识,深度解读了让步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希望本书能给那些不懂让步的人指点迷津,尽快掌握为人处世需要让步的道理。以便在生活、工作中如水得鱼,最终达到功成名就的至高境界。

让步吧!它是友好,是智慧,更是对人生的一种从容;是等待,是守候,更是对人生的一份回报;是宽容,是忍耐,更是人生绽放的一种精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步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710197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2013179304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