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洁能源外交--全球态势与中国路径/中社智库
内容
作者简介
李昕蕾,女,1982年生,山东济南人,2013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和全球政治研究中心,获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可再生能源政策及清洁能源外交、全球及地方气候治理、跨国流域水治理。近年来参加了全球环境政治学年会、IPSA世界政治学年会、WISC国际研究年会等著名国际学术会议,撰写发表了多篇与可再生能源政策相关的英文会议论文。已在《外交评论》、《欧洲研究》、《国际观察》、《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全球视野下的环境管治:生态与政治现代化的新方法》(合译)。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清洁能源外交战略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周边水外交战略研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科研基金启动项目“跨国城市网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等六个课题,并参与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前言
国际形势与理论篇
第一章 国际能源气候战略格局变迁下清洁能源的崛起
第一节 全球气候治理格局的变迁及其特点
第二节 全球能源治理格局的变迁及其特点
第三节 全球清洁能源的迅速崛起及其影响
第二章 清洁能源外交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清洁能源外交的内涵辨析
第二节 清洁能源外交的基本属性
第三节 清洁能源外交的功能性
第四节 清洁能源外交的战略定位类型
第三章 二元驱动下全球清洁能源外交整体发展态势
第一节 全球清洁能源外交发展的治理驱动维度
一 大国在全球清洁能源治理初期的机制化提升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 全球清洁能源治理呈现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三 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行为体在治理中的合作力度增大
四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清洁能源治理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二节 全球清洁能源外交发展的竞争驱动维度
一 清洁能源发展原料的地缘竞争
二 低碳转型格局下的绿色科技实力和创新投入的竞争
三 强化对于清洁能源产业标准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四 碳关税约束及清洁能源贸易摩擦的发生
第四章 国际比较视野下大国清洁能源外交的战略定位
第一节 德国清洁能源外交
一 德国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特点
二 德国清洁能源政策变迁
三 德国清洁能源外交发展及其战略定位
第二节 美国清洁能源外交
一 美国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特点
二 美国清洁能源政策变迁
三 美国清洁能源外交发展及其战略定位
第三节 日本清洁能源外交
一 日本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特点
二 日本清洁能源政策变迁
三 日本清洁能源外交发展及其战略定位
第四节 印度清洁能源外交
一 印度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特点
二 印度清洁能源政策变迁
三 印度清洁能源外交发展及其战略定位
第五节 巴西清洁能源外交
一 巴西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特点
二 巴西清洁能源政策变迁
三 巴西清洁能源外交发展及其战略定位
第六节 五国清洁能源发展与其外交战略态势比较
一 五国能源转型特点和清洁能源政策对比
二 五国清洁能源外交的战略定位对比
中国实践与策略篇
第五章 中国清洁能源外交的发展路径及运行模式
第一节 国际能源气候战略格局变迁下中国的低碳转型和清洁发展
一 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立场变迁和认知转变
二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快速崛起
第二节 中国清洁能源外交的发展演进阶段
一 酝酿阶段(1978-1990年)
二 萌芽阶段(1990-1997年)
三 初步探索阶段(1998-2004年)
四 快速多元发展阶段(2005-2012年)
五 奋发有为的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第三节 中国清洁能源外交战略发展路径的特点
一 清洁能源外交从侧重“双边大国外交”向兼顾“多边多轨外交”推进
二 清洁能源成为“南南合作”和对外援助模式创新中的重要着力点
三 清洁能源外交中开始重视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拓展
四 私营部门成为清洁能源多元治理的新推手
第四节 中国清洁能源外交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崛起及其政策创新成为外交开展的实力基础
二 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流变成为推动清洁能源外交崛起的结构性动因
三 能源治理新秩序的构建诉求与治理双赤字的存在为中国提供契机
四 中国基于大国责任外交战略的能动性转向成为外交开展的重要引擎
第六章 中国清洁能源外交所面临的多重挑战及全方位能力建设
第一节 国际气候能源战略格局变迁下中国清洁能源外交所面临的多重挑战
一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还存在诸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瓶颈制约
二 战略不匹配问题:中国缺少资源定价权和由中国主导的制度化平台
三 全球清洁能源治理体系中“南北分割”的存在
四 全球清洁能源外交中的“再地缘化”倾向
第二节 中国清洁能源外交战略全方位能力建设
一 清洁能源外交实力提升:优化国内治理体系及提升部门协调应急能力
二 外交制度性能力提升:强化大国协调以及制度平台的建构能力
三 外交网络建构能力提升:在全球清洁能源治理中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四 绿色金融引导能力提升:通过公私伙伴关系引导投资方向及拓展融资空间
五 外交话语性能力提升:注重规范性力量塑造及拓展公共清洁能源外交
第七章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清洁能源外交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一带一路”建设为清洁能源外交开展提供重要机遇
一 “一带一路”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合作潜力为清洁能源外交提供了前提性优势
二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绿色产业走出去”为清洁能源外交注入内部驱
内容推荐
当前,全球气候能源格局变迁过程中面临着日益紧迫的碳约束,一国应对或突破碳约束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国际秩序转型中的地位。清洁能源外交作为低碳经济时代增强国家竞争优势、实现绿色共赢和提升国际形象的新型外交模式备受各国关注。本书将全球清洁能源治理新秩序的建构同大国间能源地缘博弈相结合,分别从全球比较层面和中国国内层面探析清洁能源外交的演进特点与发展态势。国际形势与理论篇通过治理驱动和竞争驱动两个维度分析了全球清洁能源外交发展的整体态势,并对德国、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的清洁能源外交战略定位进行比较;中国实践与策略篇对中国清洁能源外交的演进路径、发展特点和动力机制等进行系统探析,并针对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多重挑战,对中国清洁能源外交的能力提升和战略选择提出了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对策建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洁能源外交--全球态势与中国路径/中社智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昕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51232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576
CIP核字 2019209314
中图分类号 F426.2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