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运河迢迢洗铅华画舫悠悠录文渊--扬州文化资源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兴龙(1972—),男,江苏连云港市人,文学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出站博士后,现为淮海工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文艺美学、都市文化学研究。已出版《江南都市文化论》《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等学术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华读书报》《书摘》《看历史》《国学》《教师博览》《教育文摘周报》等全文转载、摘编。主持教育部、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十二五”规划等项目十余项。学术著作曾获连云港市第十三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十二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二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维扬文脉,丝丝缕缕润芳华——扬州文化资源类型及其阐释 第二章 古镇渡口,明灭灯火照运河——扬州古镇文化资源研究 第三章 江海扬波,舳舻万艘忆海港——扬州交通运输文化资源 第四章 广陵大都,富甲天下扬州梦——扬州城市文化资源 第五章 淮左食风,画舫梦忆笑谈中——扬州饮食文化资源 第六章 千帆点点,运河波光米盐白——扬州运河文化资源 第七章 游园澡雪,诗意人生池亭间——扬州园林文化资源 第八章 长袖笙歌,梨园曲调犹绕梁——扬州戏曲文化资源 第九章 诗画小说,文艺镜像幻亦真——扬州文学艺术资源 第十章 文化资源,记忆深处觅名城——扬州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后记 导语 扬州究竟在中国古代都市文明历史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创造了怎样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资源还有多少鲜活地存在于世人面前?它们具有怎样诗性审美的本质和特征?这些文化资源在今天如何开发? 本书综合创新文化资源的理论与方法,建构了符合扬州文化资源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分类框架,为扬州文化资源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工具。 内容推荐 本书按照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和审美资源三大分类原则,对内容丰富、层面繁多的扬州文化资源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与编码。 本书为扬州文化资源的开发、创意和产业化提供素材和要素系统,并为其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工具。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运河迢迢洗铅华画舫悠悠录文渊--扬州文化资源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兴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44352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7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42 |
CIP核字 | 2018281770 |
中图分类号 | G127.53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6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