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魔桶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出小人物演绎生死悲欢的舞台剧

  他们或被人凌辱,或堕落风尘,或蒙冤入狱

  却依然寻求生活的真谛,热切地向往幸福

  马拉默德用充满人道主义的眼光观察世界,以犹太人的坎坷命运来展现现代人共有的命运

  你能爱一块石头、一把扫帚、一种虚无吗?他敞开胸膛,击打着一条条肋骨,咒骂自己为什么相信了那些根本不值得相信的东西。(《天使莱文》)

作者简介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美国作家,与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艾·巴·辛格齐名。马拉默德出身于美国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二十二岁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二十八岁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马拉默德的主要作品有《魔桶》(195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修配工》(1967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文学奖)以及《抽屉里的男人》(1969年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等。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底层犹太人的困苦生活,风格幽默而含蓄,色彩浓重而明朗,笔端饱含着同情小人物的悲悯精神。

内容简介

  《魔桶》收录了马拉默德的十三个短篇故事,地点有纽约也有罗马。他以强烈的城市现实主义色彩融合意第绪谚语和少许艺术魔力,诉说着鞋匠、鸡蛋对光检查员、媒人等小人物的生活。主题承袭了一贯的失败、挫折、疲惫、孤独、衰老等元素。这是一份可悲的清单,然而每个故事都带上了充满讽刺意味的幽默感和果敢的幻想。

  这是一本描绘纽约和移民经历的书,是现代美国短篇小说的亮点,其他类型的作品极少有能把挣扎、沮丧、心碎以如此愉悦和艺术的笔触描绘出来的。

目录

头七年

哀悼者

我梦中的女孩

天使莱文

瞧这把钥匙

怜悯

监狱

湖畔女郎

夏天的阅读

账单

最后一个马希坎人

借款

魔桶

精彩书摘

  头七年

  鞋匠费尔德心里很恼火,因为他的助手索贝尔感觉太迟钝,没有注意到他正在想得出神,却在另一条板凳上乒乒乓乓地敲打个没完。他看了他一眼,可索贝尔正在低着光秃秃的头忙着敲打着鞋楦,没有注意到他。鞋匠耸了耸肩继续透过已结了霜的窗户望着外面近处一团迷雾般的二月飘飞的雪花。无论是外面飘忽不定的茫茫白雪还是对他曾虚度青春,白雪覆盖的波兰村庄的回忆,都无法把他的思绪从一个叫麦克斯的大学生身上移开(那天早上,他看见麦克斯顶风冒雪一路向学校奔去,他就一直在想着他),他对他很敬重,这些年他为了深造酷暑严寒的吃了不少苦。一个古老的愿望一直萦绕在鞋匠心中:他要是有个儿子,而不是女儿就好了,可是这种愿望已被吹入雪中,飘散了。因为费尔德是个讲究实际的人。然而他又总免不了把这个勤奋的小伙子同根本不在乎受教育的女儿米里亚姆进行对比,那个小伙子也是个小贩的儿子。不错,她也总是手不释卷的,可是上大学的机会来了,她却说“不”,她宁愿去找个活干。他曾央求她去上大学,说有不少孩子想上大学父亲还供不起哩,可她却说她想要自立。至于受教育,那又算什么,读几本书就是了,索贝尔也很勤奋,读了不少大部头,而且也常常指导她呢。她的回答深深地伤了做父亲的心。

  风雪里走过一个人来,把门打开了。在柜台前那个人从一个被雪打湿的纸袋里拿出一双穿得很破的鞋来修。一开始鞋匠没有在意来人是谁,后来他认出这张脸,不是别人,正是麦克斯。他的心不免怦怦直跳,他很不好意思地解释说这双鞋要修哪里。虽然费尔德在认真地听着,可就是一个字也没听见,这个机会来得太突然,他有些懵住了。

  他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就有了这样的念头,因为他十分清楚,他不止一次地想过建议这个小伙子跟米里亚姆一起出去。但他一直没敢说出口,万一小伙子一口回绝呢,那他怎么还有脸再见他呢?或者如果一直吵着要自立的米里亚姆发起脾气来,冲他吼,说他干涉她的私事呢?不过这次机会实在太难得,错过了太可惜;何况不过就是介绍一下,认识认识嘛。他们如果早有机会在什么地方认识的话,可能早就成朋友了。这难道不是他的责任,应该说是义务,让他们走到一起,这也不算什么,只是有这个方便,绝对没有害处,就等于他们在地铁里偶然相遇,或在街上由他们两个人共同的一个朋友给他们引见等等。只要让他见上她一面,再交谈一下,他肯定会对她产生兴趣的。对米里亚姆这样一个办公室里的办事员来说,一天到晚尽和粗声大气的商人和没有文化的运输业办事员打交道。如果结识这么一个有学问的好小伙有什么坏处呢?说不定他还能唤起她上大学的愿望哩。就算做不到这一点,这位鞋匠至少能抓住这样一个道理,让她同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结婚,将来过个好日子。

  麦克斯讲完他的鞋该修哪儿之后,费尔德都一一做了记号,鞋上的两个大洞,他装作没注意的样子,在上面用粉笔画了两个大“×”的记号,胶皮跟磨得透出钉子了,他画上个“○”的记号,心里还一直嘀咕,是不是把记号给画错了?麦克斯问要多少钱,这位鞋匠清了清喉咙,用压过索贝尔敲打声的嗓门问他是否可以从侧门出去到门厅里说话。虽然有些感到意外,麦克斯还是按他的请求去了门厅,费尔德跟在后面。好一会两个人都没说话,因为索贝尔这时敲打声停了下来,两人似乎都心照不宣,等锤声再响起时才开始说话。当敲打声再次响起时,而且比刚才还要响,鞋匠赶紧把请他到这儿来的目的说了出来。

  “自从你上中学,”他在光线很暗的门道里说,“我就一直注意你,你每天早晨乘地铁去上学,我总是对自己说,这真是个学而不厌的好孩子。”

  “谢谢。”麦克斯说,他有些紧张,又有所警觉。他个子高高的,长得奇瘦,五官轮廓十分分明,特别是那个略向下弯的鼻子。他穿了一件又肥又长的大衣,一直到脚踝,上面溅上了不少雪泥,看上去就像在瘦削的肩膀上披了块地毯,戴着一顶被雪水浸湿了的棕色旧帽子,其破旧程度与他拿来要修的鞋也差不多。

  “我是个生意人,”鞋匠突如其来地说,以掩饰他的尴尬,“所以我开门见山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同你谈一谈。我有个女儿,叫米里亚姆,今年十九岁了,人很好,长得也漂亮,在街上总有人要回头看她几眼。她人很聪明,总看书,所以我自己常常想像你这样的小伙子,一个受教育的孩子,我想可能你要有机会会有兴趣认识一下这样的姑娘的。”他说完,笑了一下,还想再说几句,后来想了想,还是不说的好。

  麦克斯鹰一样俯视着,沉默了令人难受的片刻,然后问道:“你说她十九岁?”

  “是的。”

  “敢问是否可以看看她的照片?”

  “等一会儿。”鞋匠又进了店里,但很快就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快照,麦克斯把照片抬得高高的借着光来看。

  “她还可以。”他说。

  费尔德等待着。

  “她还懂事吧——不是那种疯疯癫癫的那类姑娘吧?”

  “她特别懂事。”

  又过了一会儿,麦克斯说他可以同她见个面。

  “这是我的电话号码,”鞋匠说,急忙递给他一张纸条,“给她打电话,她六点钟下班。”

  麦克斯把纸条折了一下塞进他那只破旧的皮夹里。

  “那鞋,”他说,“你刚才说收多少钱?”

  “别管什么钱的事儿了。”

  “我只是要心里有个数。”

  “一块——半,一块半。”鞋匠说。

  他立刻感到有些不妥,因为他平时修这样的鞋要收二块二角五。要么就照常收费,要么就干脆不收。

精彩书评

  《魔桶》中每一个故事都称得上是一件小小的极具个性的艺术品。这本书需要的不是赞美,而是感恩。

  ——《芝加哥论坛报》

  马拉默德将短篇故事几乎浓缩成了赞美诗。他虽已有“犹太霍桑”之称,但也可称为“犹太肖邦”,谱写着序曲和小夜曲。

  ——文学评论家 马克·谢克内

  在美国犹太作家的众神中,索尔·贝娄是脑袋,诺曼·梅勒是神经,菲利普·罗斯是嘴巴,伯纳德·马拉默德则是心脏。

  ——评论家、散文家 理查德·洛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魔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 伯纳德·马拉默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22899
开本 32开
页数 220页
版次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21cm
整理
媒质
用纸 胶版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