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
内容
编辑推荐

年轻时,受到一点点伤害,就会提醒自己:看,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怪自己太傻了,下次再不会这么傻了!可是,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当年那些小伤痛和小惶恐现在看来,不过是因为不够成熟,缺乏有效处理事情的能力罢了。因为没有能力,才会过度地自我保护。一旦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不会惧怕路上的荆棘,反而能越来越多地打开自己。

陈果编著的《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反省的方式,来获取幸福的生活。每一种人生都有价值,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在不同的伤痛中成长,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我们的状态无论是高峰还是低谷,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生命的惊喜,都在与生活亲密相处。

内容推荐

陈果编著的《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是一支与青春暂别的离歌,这是一首消融了坚实感的诗。

这些故事,需要判断力和智慧才能讲得好。

这些道理,想通了,你就真的会放下了。

这些曾失意的人,是他,是她,也是我们自己。

从这里,我们将收获到:

如何从不如意的家庭中独立出来,得到安静幸福;

如何从迷茫与失意中挣脱出来,实现从容自在;

如何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不慌张、有主张;

如何在世界的坚硬与冰冷中,心怀温柔,春暖花开。

懂得了这些就会发现,青春从不曾走远,只等你赋予她新的意义。过往的一切都是礼物,只需要你含泪带笑去打开,终将满心欢喜。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精选出最需要判断力和智慧才能讲好的好故事,把道理讲得像故事一样好听,把故事讲得像聊天一样贴心。

目录

序 努力奔跑,接近幸福

第1章 趁年轻,独立出自由的自己

 走过低潮期,见到光

 只为赢过昨天的自己

 绝望的时候,仍不放弃希望

 世界这么忙,柔弱给谁看

 多么痛的领悟

 做不了豌豆公主,就做一颗不好惹的铜豌豆吧

 及时止损,是人生必须学会的一课

 爱的首要条件是对等

 我们各自努力,朝着相反的方向

第2章 让自己变得更重要:舍得青春换长青

 二十不努力,三十做助理

 听一听地产大佬的心里话

 在自己认为重要的领域,积累足够的话语权

 做一盏“不省油的灯”

 福气还得自己争取

 让该知道的人,知道你做得有多好

 公司内升职,你准备好了吗

 要么“惊艳”,要么经验

 看不见的领导,看得见的员工

 帮别人把事情处理好了,别人才能帮你解决问题

 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第3章 够灵活:笑对多样的生活

 多面人生

 这条路走不通,换那条路走

 大智若愚

 像蛇一样机警,像鸽子一样温柔

 细节做好,才能防患于未然

 领导不肯放权,怎么做事

 弱者是性格问题,也是习惯问题

 让我们谈一谈沟通能力

 生活中的情感要挟

 搞不定的事情,换个方式去做

 一个关于红烧肉的故事

第4章 走了远路方才懂得:越温柔,越强大

 世间的苦与恶

 让我们力所能及,对世界释放善意

 你愿意坐下来,吃一顿简单的饭吗

 初恋这件小事

 下辈子的下辈子,请你做我的女儿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以心换心,在时间里沉淀温暖

 我所有的辛苦,不过是为了你将来可以不辛苦

 内心深处,有一个更强的自己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谈论些什么

 即使曾受伤害

 哭泣的孩子

 一碗寻常的鸡蛋汤

后记 心重如寺

试读章节

多么痛的领悟

在知名广告公司做总监的朋友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她才入行的时候,在一家小的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她写的东西,总监都会给予各种批判,重写更是家常便饭。因为才毕业,本着“听领导话有饭吃”的处事原则,从不对总监的批判进行任何反驳;本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能升职加薪得表扬的工作原则,非常认真地看各种文案进阶书籍,找同行业精英请教,有的文案甚至连着写两三遍,找出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款交给总监。两三年之后,基本的广告技巧差不多都掌握了,在文案撰写方面也越来越熟练,自以为除了天赋不可更改以外已经差不多摸着那个门槛了。无奈每次拿去给总监看的东西,还是会受到各种嘲笑和批判。为此,她有些自卑,甚至产生了“是否根本不适合做这一行”的想法。

她把这个想法跟业界一个做了十来年、得过很多广告大奖的朋友说了,朋友听说她手里正好有一个折页要写,就帮她写好,让她拿着给总监看,先不要说是谁写的。拿去的时候,总监两分钟看完,直接说:“你看我说吧,你每次写东西都怎样怎样……”

这个“怎样怎样”就是每次批判她的那些话,老生常谈,也没有什么新意,甚至总监根本不针对文案本身批判,也不教她具体应该怎么做,只是用很空的话批判而已。有几次,她纳闷不已,追问究竟应该怎么改,总监只有一句话:“你这个改不了,重新写吧,具体怎么写自己去想,每次我说了那么多,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呢!”然后又是半个小时很空泛的训话。这次也一样,总监就着这个折页批判了她将近半个小时,言之无物,无建设性意见。

她瞬间就明白了,不是她做得不好,而是总监的脑袋里已经形成了她就是做不好的这个心理预期,所以即使后来她已经做得很好了,总监还是会不满意。在总监眼里,她就是做不好事情,她永远是才出校门的那个畏畏缩缩的小女生。

这样的领导还跟着做什么呢?这两年来的努力,如果自己的上司都看不到,那么,连跟他说的必要都没有了。她果断辞职。到了新公司立刻就好很多,毕竟已经有了两年的工作经验;毕竟,她曾经那么努力;毕竟,新的环境没有人再拿有色眼镜看她。之后,工作还算顺利,不到三年就升为总监。

她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无限感慨。我听了这个故事,也无限心酸。每个人都曾经青涩过,也都在不同的场合遭遇过因为青涩才会遭遇的不公平对待。但是因为还年轻,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却不知道这是不公平,反而一直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多么心酸。而有的新人,遭遇了职场老鸟不公平对待,不仅不知道这是不公平,还误认为他在用心教你、在提点你,从而对对方产生了敬佩甚至依赖的感情,帮他做了很多本应该他自己动手做的事情,还要对他感恩戴德,更有甚者,遇到任何私人问题都去问他,恨不得处处掏心窝子,这多惨。这是另外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太年轻。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是好的,才会把别人错误的对待当正常,把别人错误的指引当圣经,才因此走很多弯路。这时候,除非身边有个过来人,经历过这些事情,真心地愿意帮助他们,及时地提点一二,否则这条路极有可能走偏,耽误了大好时光。

朋友的总监,表面看起来像是愿意指点她这个新人,实际却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权力欲。他是一个特别不称职的领导,然而我的朋友,当年太年轻,并不知道这一点儿。

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很多时候并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之所以不具备,是因为没有阅历去支撑。阅历怎么来?痛过了才会领悟,别人告诉你的,永远是别人的经验。

年轻人,即使有人指引,有时候也无法判断这个指引是否正确,因为没有经验。有时候,错误的指引不如没有指引,不如任由自己横冲直撞,直到满头包。痛过了,经验自然有了。

怎么才知道别人的指引是否正确呢?还是阅历。可是刚毕业哪里来那么多阅历?刚毕业的孩子,即使没有阅历,也需要迅速上岗。社会不会给你很多等待的时间,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件事多找几个人问问,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总有一款适合你。

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给予更好的意见?答案是:无论遇到哪方面的问题,都去找这个行业比较精深的人请教。

怎么认识他们?现在的社会,又开放又多元,找全国的行业精英,网上搜索就可以了。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写邮件说明事情,十个总有那么一两个会回复你的邮件,说不定你还会因此收获一两个前辈朋友。从此你就有福了,被人带着走,比自己摸索着走,要好得多。

在居住的城市加入你想加入的圈子吧!逢聚会就参加,聚会时尽量活跃点,多认识人、多结交朋友、多聊天、多请教。再不济,搜各种聊天群、微信群,趁大家都在的时候多问问题,个别觉得还不错的人也可以私聊。久而久之,朋友多了,圈子就打开了,如果再有朋友介绍朋友,那就更好了。

在没有经验的时候,学会借别人的经验,才能快速成长。

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那也没关系,看书吧!每年都会出版很多教人怎么做事情的书,多买几本回家好好钻研,也能尽快长经验。

据说,连情感专家们都针对客群的年龄层进行细分了,你还在担心初入职场没有经验吗?

光认识一些行业内的精英,做得比较好的牛人,远远不够。如果问问题没问到点子上,问也是白问,耽误别人的时间不说,照样走弯路。就比如我前面说的这个朋友,如果她的朋友不亲自写一个折页文案让她拿给总监,那么,即使别人告诉她,总监那么对待她是错误的,她也未必会相信。即使别人拿着她的作品评判还不错,她始终还是会半信半疑,因为平时总监的打击策略太过于成功,她的脑子里已经深深地刻上了“我不行”这个印记。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很珍惜,她不能确认自己的朋友是不是因为彼此关系好,为了安慰她才故意说她做得很不错。她问了很多人,但还是走了很长的弯路,直到遇见那个肯动手帮她写东西的人。

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很多时候,就算问问题也极有可能问不到点子上去,即使得到了别人的指点,还是会因为无法辨别这个指点有效无效而无济于事。就像我这位朋友,看了那么多书,听了那么多牛人的意见,却还是在两年之后才搞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不要急,慢慢来,有些瓶颈不是你想破就能破的,非得突然出现那么一个契机;二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我这个朋友,看过无数个别人写的文案,认为非常好,也模仿着写过无数次,却从来没有想过主动找个人把她正在写的文案写一遍对比看看。那么,她之前所看到的别人成熟的文案不过是纸上谈兵里的那些兵书,熟读之,却极有可能无法运用。每个人的思维都有限,而人类,却又是很容易钻牛角尖的动物,学不会换个角度思考,走弯路是必然的。

多么痛的领悟!然而这并不可怕。这个世界上,可怕的事情有很多,唯独没经验不可怕,因为每个人都是从没经验到有经验的。而再没经验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变得有经验。

P40-45

序言

努力奔跑,接近幸福

现在的都市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大楼里,呼吸着雾霾和汽车尾气,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内心深处大都渴望“慢生活”。也因此,这种“慢慢来,不要急”的生活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仿佛,这世上的一切,哪怕你用蜗牛的速度去做,都来得及;似乎,一点点努力,都可以得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在小镇长大,镇上的生活节奏很慢。如果我一辈子生活在小镇,即使偶尔会因为丈夫不归家、孩子不听话、钱太难赚哭上两嗓子,大多数时候我也会感到温暖和富足吧?毕竟,小镇没有那么多的欲望,游戏规则也相对简单得多。

但是我还很年轻,我的眼睛渴望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我的双脚渴望去丈量更多的土地。也是因为不得已,在更年轻的时候,我来到了城市。

城市居,大不易。小镇出来的年轻姑娘,独自在城市里打拼,有多少眼泪都得和血吞。对别人还得摆出无可挑剔的笑脸,因为在打拼的路上,大多数时候你都是一个人。若能偶尔得到贵人相助,固然值得庆幸,但如果自己没有三两把刷子,亦不能轻易玩转。贵人好心帮扶一把,后面的路能走成什么样,看的依然是个人造化。

好在,我已经走出来了,且走得很稳。之后,我就发现,在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无论来自哪里,大多数人经历过我当年一模一样的心路历程,过程之艰辛,也只有自己才能明白。之所以能坚持下去,除生活所迫之外,最主要的是有一颗坚持向上的心。

或许将来,退休之后,我会回到小镇养老,但如果让我年纪轻轻就回到家乡,用最慢的速度等待年华的老去,我会认为很可惜,我怕老了之后会有很多的遗憾。

不如趁着年轻去经历、去体会、去追寻,不过,即使如此,有时候都还未必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特别是一个普通人,天分一般,出身一般,运气这种东西似乎都在躲着你,除非你更努力一点,比别人做得多一点,速度快一点,才有可能过上相对理想的生活。在我看来,提倡“慢生活”的人,要么是经历过后的云淡风轻,要么是懵懵懂懂的人云亦云,要么是把渴望而没有得到的生活拿出来碎碎念,要么仅仅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心理提出了一种口号而已。

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苦都没有吃过,哪有那么好命一辈子享福?人生又不是玛丽苏电视剧。

后来,我学了心理学,跟一些人分享我的经历。我成长的经验,讲给别人听的时候,能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从而少走许多弯路。对于我自己来说,当年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经历,现在想来不值得一提,但当年却觉得非常严重,严重到天仿佛都要塌下来。而想到当时着急慌乱的情形,不由得会心一笑,那时候真年轻啊!年轻到不知道挫折有时候是最美好的礼物,促使人成长;不知道感觉到痛的青春,才是人生最好的体验;不知道正是因为那些经历,我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有了更加鲜明的个性和生命,成为现在这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一直朝着美好未来坚定不移前进的人。

这本书中的故事,除了有对自己的总结外,也有很多是别人的青春、别人的人生,有的伤痛已经平复,有的人正随着时间慢慢地变成另外的样子。无论如何,我知道,青春的故事都值得纪念和反省,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青春都是上帝给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而我们的将来,都会越来越好。

我的朋友素珍说:“如果你不去书写和反思,你不会发现,就算是那些跟你最亲密的人,你也还不够了解他们。他们生活在你身边,与你休戚相关,但你从未追索过他们的人生踪迹,也不知他们的高贵之处和鄙陋之点。表面的生活太过稀薄了,都不够煮一碗汤。”

后记

心重如寺

第一次听到“心重如寺”这个词,我才二十出头,正是大多数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然而我那时候是真的愁,超市开了一年,亏的比赚的多,刚刚关门。我没有技术,除了开店没有其他的工作经验,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父亲瘫痪在床,医药费没有着落:相亲谈了个男朋友,人家嫌我穷,就连最亲的奶奶和外公,都在那一两年相继去世……人生的不如意突然一下子累加在我身上,把我打懵了。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青春。青春唯一的好处是,虽然已经那么苦了,却仍然保持着一颗文艺的心,不然“心重如寺”这个词也不会这样轻易打动我。

这个词,来源于伊沙的诗,我相信,只有心中有大秘密的人,才能这么准确地表达。我到现在都没办法准确把握它的意思,然而当我看见它的时候,真的一下子“心重如寺”。

清晰地记得,在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都想起了些什么。那些翻江倒海的情绪历历在目,有对逝者的浓浓歉意、父母期待无法实现的惶恐、亲人疏离的揪心、朋友离心的难过、情感的纠结、内心的恐惧、自我价值的怀疑以及对现实的嘲讽和不屑……寸土为寺,敬顺仰止,得妙法真如,当顶礼,当庄严,当敬畏,当神圣。心重如寺,不可言说。

那段时间,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我才二十出头,眼角就隐约有了皱纹。焦虑和噩梦伴随着我,白天嘴上说着不后悔,夜里心中的难过却怎么都驱赶不去。我不知道,我该怎样做才能不让自己和别人遗憾;我不知道,人一辈子有多少后悔却再也来不及的事情;我不知道,那些离开后再也见不到的人是否仍徘徊在我们身边;那些一触碰就痛的地方,是否可以开出鲜艳的花朵;我们的英雄梦,是否真的可以实现:我们的人生,会不会一直是低谷,是否会变得精彩?

在最孤独最忧伤的时候,唯一陪伴我的是那些触及灵魂的电影,那些直指人心的文字和哀伤的音乐。它们统统都会提醒你,那些怎么都忘不了的过去。

那段时间,除了看书读诗看电影外,就是反复播放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这首歌讲了一个女人不同年龄段的爱情,歌词很简单,旋律很忧伤,有淡淡的懂得在里面:“在17岁的初恋第一次约会,男孩为了她彻夜排队,半年的积蓄买了门票一对……三年的感情一封信就要收回……在25岁恋爱是风光明媚,男朋友背着她送人玫瑰,她不听电话夜夜听歌不睡……在33岁真爱那么珍贵,年轻的女孩求她让一让位,让男人决定跟谁远走高飞……在40岁后听歌的女人很美,小孩在问她为什么流泪,身边的男人早已渐渐入睡……”

17岁的女人,任何一个无关紧要的理由都可以放弃一段感情。25岁的时候,仍然可以骄傲到不听电话不听解释转身就走。33岁,只怕男人的一句好话就肯轻易原谅,那时,爱情已死,婚姻还在。40岁的时候,生活已经把她折磨得心力交瘁,还能听歌,真的很美。歌唱到40岁就结束,50岁、60岁的生活我们可以想象,要么包容智慧到看透人世间一切,身上散发的白色和善光芒让人自觉亲近;要么与街头老妪无任何区别,在操心完男人儿女之后,又开始操心孙子孙女儿,嗓门粗大、歇斯底里,粗糙麻木或者根本就不曾懂过。

那时候,我刚刚二十出头,固执地认为老很可怕,不敢想象自己30岁以后会是什么模样,甚至只要想到25岁以后,皮肤逐渐粗糙就会无来由地一阵恶寒,更不敢想象婚姻生活。那时候,心门不敢轻易打开,总是会被一些世事无常的故事侵扰心神。那时候生理年龄只有20岁,心理年龄却仿佛已经将这上下五千年的沧桑经历了个遍,也因此,才会喜欢这种写满了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歌。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些所谓的困局,早已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的我,接近30岁,抗击打能力强了很多,虽然当年的那些想法和打动我的故事仍历历在目,但心态已然不同。翻看以前的日记,不由得哑然失笑。那时候,可真年轻,可真泾渭分明啊!

那时候的我,把自己的心紧紧地包裹起来,不敢付出,只是因为害怕受伤害。受到一点点伤害,就会提醒自己:看,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谁让你傻,下次不可以这个样子了。那时候,最爱看悲剧故事,因为动人,也因为契合自己当时的心态。

这些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生活逐渐打开了局面,我也结了婚,度过了磨合期,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小朋友。无论是精神还是生活,都逐渐走入正轨。为人母,心态已然不同,虽然父亲过世带给我一定的遗憾,但慈母仍在、仍健康、仍快乐、仍与我一起生活,已足够让我对这个世界感恩。

这些年,经历的事情多了,当年那些小伤痛和小惶恐现在看来,也不过是因为不够成熟,缺乏有效处理事情的能力罢了。因为没有能力,才会自我保护过剩。一旦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不会惧怕路上的荆棘,反而能越来越多地打开自己、剖析自己,包括那些隐秘的、不欲与人言的过往。

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看法,不再悲观,不再计较,知道在这个世界行走,需要掌握的一条真理是:大部分的事情,都不会不劳而获,想要得到什么,须得付出十倍的努力,尽管如此,还通常不会如愿。就算不如愿也没关系,自己足够努力的话,起码会无愧于心。而婚姻于我,却是催我成熟,催我学会感恩,学会懂得什么是义务,学会更加稳定地双脚直直站立。

而看书、看电影、听音乐能打动我的,常常与聪明、灵气无关,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薄情无关,与那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无关,而是为了谁、付出了什么、放弃了什么、牺牲了什么。  不再心重如寺,反而心如劣儿,虽然经常不按规矩出牌,却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这世间的美好。而这种发现,却也建立在世事洞明的基础上。

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但愿你也喜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43628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2014001544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