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内容
目录
第一部分 随悟
1.张山雷:肝胆火升,浮阳陡动,扰乱脑神经,此皆中风也
2.郑寿金:万病总在阴阳之中
3.张锡纯:临证调方,必细心斟酌,详审病机,而后百用不至一失
4.曹颖甫:中医从源寻流,不舍本逐末,就在于仲景“经方”
5.张生甫:拘守成法,何能治病
6.章次公:有是证用是药,其失在有偏有颇
7.章次公:治湿温,汗、润、下“三禁”不可拘
8.施今墨:八纲辨证气血、表里、虚实、寒热,而阴阳实为总纲
9.吴佩衡:临证宜注重表证,宜在变中求治
10.吴佩衡:老于临床者,睿辨真假寒热,当为首要
11.吴佩衡:阴盛格阳,临证不可不细审其因
12.袁鹤侪: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三方之有同有异
13.孑L伯华:施治以保护元气为主
14.陆渊雷:《伤寒论》是治疗之极则,学医所必由
15.张镜人:治热病,宜“表”“透”一统
16.魏长春:学贵于疑,重证不惊,轻征不怠,用药务精,切当忌庞
17.张镜人:慢性肾炎有内、外两因
18.张镜人:红斑狼疮当责其风热邪毒,气阴已伤
19.聂咏丰:肝病之治,重其濯断无所,宜保肝胃而顾四脏
20.金寿山:学如积薪,后来居上
21.程门雪:施治宜细析治法,方药宜细化活用
22.秦伯未:比证活用,酌脏腑而择药,为立方之道
23.张赞臣:高手治咽之道,在肺在胃
24.陆南山:临诊治眼病,合参四诊,不尚分型
25.徐丽洲:治幼儿诸病,务求一透
26.刘渡舟:抓主征,用经方;重六病,尚简精
27.汪逢春:治之王道者何?盖轻可去实,温脾益气
28.岳美中:临床诊治之正途,就在于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结合
29.黄竹斋:三阳三阴,本钤百病
30.赵心波:儿科证难在辨因,只要有“准”,治易也
31.张伯臾:论治杂病,诀在平调阴阳,培补脾肾
32.张伯臾:心梗之根,多在阴阳两虚,痰瘀互阻
33.丁甘仁:风温之疾,利在速战,勿拘温邪不投温剂
34.丁甘仁:湿温治在三阳三阴,变在从阳入阴
35.严苍山:治温病,切要在“三护”
36.陈道隆:上控经,下承诸,悉推善策,是治疑难病之大旨
37.路志正:治病求本。凡施治之初,宜深思,又宜持重
38.祝味菊:八纲论杂病,五段论伤寒
39.秦伯未:疑难杂病,治兼标本
40.秦伯未:成方固可贵,临证宜活不宜拘
41.刘树农:久泻不忌通下
42.张赞臣:泻而防弊,务护正气
43.沈自尹:中医精华之所在,在乎证也
44.程门雪:“化”字为先,治法、方药化而用之
45.张骧云:“表”“透”两法,是伤寒证治的中心
46.陈苏生:凡病多郁,治郁当以调气为要
47.金明渊:临证辨宜谨守病机,治宜崇醇尚缓
第二部分 杂札
49.胡希恕:六经辨证有“三辨”
50.蒲辅周:方有“王道”“霸道”
51.蒲辅周: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52.蒲辅周:中、西医结合,只求“神”合,不求“形”合
53.邹云翔:不讲五运六气学说,就是不了解祖国医学
54.何承志:无论内伤外感,贵在守法脾肾
55.严世芸:调气活血,百病乃安
56.王辉萍:祛邪扶正,法在调中
57.王辉萍:妇科之治,首重肝肾
58.严苍山:道之一端,各有短长,为医须兼取百家,推陈致新
59.陈道隆:理法者,不拘一格;方药者,以简驭繁;辨证者,去芜存菁
60.胡建华:临证治脑神经诸病,重在治肝
61.夏应堂:用药难,识病知理更难,而临证总宜举重若轻,药用轻灵
62.夏墨农:痈疽疮疔,形诸外而本诸内,正气为御邪之本
63.庞泮池:异病虽同治,本源自仲景
64.顾伯华:疔疮走黄,必以通下
65.蔡小荪:彰古参今,辨证辨病,衷中参西
66.杨永璇:真正辨证而施治,秘而不传者,在经在络
67.杨依方:药物取归经,执简而驭繁,大扬阐医理
68.施杞:经隧不通,气机逆乱,瘀阻经络,从肝而治
69.张重华:五官之病,多涉肝肺
70.李济仁:调理五脏可养生
71.邓铁涛:博而不失其精,实而不失其高,近而不失其远
72.苏荣扎布:以八戒安心,以四法调身
73.金明渊:老于临床者,辨在义理之得当,不在药物之新奇
74.王翘楚:脑属脏器,而非奇恒
75.邵长荣:中医内涵的扩展,就在于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76.王灵台:子母戚戚,肝肾息息,阴阳互根,乙癸同源
77.叶景华:临证有五要:主证、主次、共性、阶段、整体
78.奚九一:无因不成瘀,因邪而致瘀
79.陆德铭:识病是关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最重要
80.陈筱宝:治妇人以元气为本,调血为主,调肝为本
81.蔡柏春:治女科之经候,从气从血而辨寒热虚实
82.陆瘦燕:五行气法是针术取效之关键
83.朱瑞群:小儿顾护纯阳,滋补稚阴,温阳而抑阴
84.王子平:擒拿与点穴,正骨理筋于一炉;手法与药物,练功相合于—体
85.姚和清:眼科之治,分辨在阴在阳,证辨在脏在腑
86.钱伯文:积聚之成乃气滞之故,疏达理气乃治本之法
87.刘嘉湘:扶正求本,尤重脾肾,辨病祛邪,着眼局部,立足整体
88.谢利恒:六淫重在于湿,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阐释了近代中医名家,如张山雷、郑寿全、张锡纯等多位对中医学做出的重大贡献。书中内容多为作者的学习所悟,涉书较多,对前哲、先贤著述做了相当摘录、梳理和分析、论述。本书内容非富,而且紧密结合临床应用,语言生动,可读性强,相信能给广大青年中医师临床思路与重要启迪。也可作为临床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研习参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祥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682505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7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444
CIP核字 2019052929
中图分类号 R249.7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7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