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英国小说之父,英国文学中开创性的传奇大师。 生于伦敦富商家庭。兄弟姐妹三人,他排行第三。五六岁时就亲历了伦敦的三大灾难:瘟疫、大火及荷英战争。十岁左右,母亲逝世。求学期间,即大量阅读,学习写作。 成年后从事商业活动,数次破产;关注时局,创作大量政治讽刺诗和政论文章,曾因文获罪,一度入狱。后创办《评论》,成为英国报刊业的先驱。 59岁时,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小说首次以令人震惊的真实感和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具有冒险精神、永不妥协、爱好旅行、对大海深情、对信仰虔诚、对经商和实际事务极其精明的“鲁滨逊”。 此后12年,笛福陆续发表多部小说、诗歌、传记等作品,奠定文学大师地位,备受读者欢迎。最终却因躲避债务,逝于寄宿的旅社。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鲁滨孙漂流 记》。 ——卢梭(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包含每个人生活的寓言 。孩童时期,这部书只是读来有趣,成年之后再读, 就会知道这是不朽的杰作。 ——艾伦(英国文学史家) 后记 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两部续记中的第二部《鲁滨 孙沉思集》出版于1720年8月,《鲁滨孙漂流续记》出版于 前一年,接着讲述鲁滨孙重返小岛的故事及后来的游历故 事,而《鲁滨孙沉思集》是一部以鲁滨孙荒岛历险期间产 生的问题为主题的散文集,该散文集时而以鲁滨孙的口吻 行文,时而以笛福自己的口吻行文。在下方的《鲁滨孙沉 思集》的序言中,笛福揶揄般地采纳并阐发了查理斯·吉 尔顿在《伦敦霍西尔先生的一生奇遇》(1719年)一书中 做出的断言,即,作者本人就是鲁滨孙的“真实原型”。 此外,本附录中转载的是本书的卷首插图——一幅由雕刻 师约翰·克拉克和约翰·派恩雕刻的折叠起来的岛屿图, 上面雕出了原著描述的几处场景。地图中间,波儿正在叫 着“可怜的鲁滨·克鲁索”。 目录 序言 鲁滨孙漂流记 后记 《鲁滨孙沉思集》序言 精彩页 我于1632年出生在约克城一个体面的家庭,不过我并不是本地人。我父亲是来自德国不来梅市的外国人,他刚到英国的时候住在赫尔,靠经商赚到一份丰厚的家产,后来不再经商,搬到了约克城,并在那里娶了我的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孙,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因而大家叫我鲁滨孙·克罗伊茨奈尔。但是,由于单词在英国通常会发生变体,现在人们都叫我们“克鲁索”,就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这么写自己的名字,我的朋友们也总是叫我克鲁索。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是英国驻佛兰德斯某步兵团的中校,该步兵团以前由大名鼎鼎的洛克哈特上校统率。大哥是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阵亡的。。至于二哥的下落,我至今都一无所知,就像父母后来对我的下落一无所知一样。 作为家里的老三,我没有学任何行当,所以从小脑子里就塞满了游思妄想。父亲是非常守旧的老派人士,他让我受到相当不错的教育,除了让我接受家庭教育,送我去读乡村义务小学,还计划让我学法律。可是,我一心想去航海,别的一概不想干。我对航海的热望导致我对父亲的意愿和命令坚决抗拒,对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无动于衷,仿佛我的天性中有种致命的东西直接导致我后来陷入悲惨的命运。 我父亲是个睿智而沉稳的人。他预见到我的打算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便提出一些严肃而颇有见地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卧室(当时他因痛风病而卧病在床),就此问题十分恳切地规劝了我一番:他问我,除了满足自己四处游荡的渴望,我还有什么理由要离开父母、远走他乡?在自己的家乡,我可以顺利地迈进社会,有望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挣到一笔财富,过上安逸快乐的日子。他告诉我,出海的人要么穷得叮当响,要么雄心勃勃,腰缠万贯,他们想到海外去探险,要借探险出人头地,以非常的事业扬名立万。而对我来说,这些东西要么没必要,要么不现实。他对我说,我的社会地位处于这两者之间,也可以称之为中间阶层。他根据多年的阅历发现,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社会阶层,处于这个阶层的人最幸福,既不像从事体力劳动的下层大众那样吃苦受累,也不像上层人士那样,因狂妄、骄奢、野心和忌妒而烦恼。他告诉我,我可以通过一件事断定这个阶层是幸福的,那就是:其他人都很羡慕这个阶层。帝王们频频悲叹出身高贵给他们带来的不幸,他们恨不得出生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而智者证明这个阶层才是幸福的标杆,他们祈祷自己既不要过于贫穷,也不必过于富有。 他叫我去观察,说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唯有中间阶层灾祸最少,不会像上层人士和下层大众那样命途多舛。此外,中间阶层既不会因为过着骄奢淫逸的堕落生活而身心交瘁,也不会因为过着终日操劳、缺衣少食的日子而病痛缠身。中间阶层的人能尽享人间种种美德和快,安宁和富足是中产家庭的侍女。中层人士奉行中庸之道,他们心境安宁,身体健康,交游广泛,可以享受到所有令人欢喜的消遣和令人向往的乐趣,平静顺遂地过着日子,舒舒服服地度过一生,既不必承受劳心劳力之苦,为了每天的生计奔波劳累,或陷入窘境,烦心伤身;亦不会因强烈的嫉妒或雄心勃勃要干一番伟业的隐秘欲望而气急败坏。中层人士可以悠然自得地度过一生,尽情品尝人生的甘美,不会遭遇任何艰辛和痛苦;他们会感觉自己很幸福,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幸福。 接着,他恳切而极其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小孩子脾气,不要让自己陷入悲惨的境地,不论是从人之常情来说,还是从家庭出身来说,我似乎都可以避免遭受那些苦难。他说,我不必为了生计去奔波,他会替我安排好一切,尽力让我过上刚才向我推荐的那种中间阶层的生活。如果我没有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肯定是我自己命运不济或者犯下大错所致,而不是他的责任,因为他看到我所要做的事会对我造成伤害后警告了我,尽到了自己的义务。总而言之,只要我肯听他的话,安心待在家,他一定尽力为我做好安排。他决不赞成我离家远行,免得为我将来的不幸担责。最后,他叫我以大哥为前车之鉴。当时他同样恳切地规劝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斯打仗,可是大哥没有听劝。大哥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非要参军上战场,结果在战场上送了命。他还对我说,尽管他不会停止为我祷告,可是他敢说,如果我非要做这么愚蠢的事,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并且,等到我将来孤立无援、求助无门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后悔没有听他的劝告。 P3-6 导语 只有独立面对过困难,才能真正长大成人! 新课标六年级指定阅读书目,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鲁滨孙漂流记》! 在人类文学史上,《鲁滨孙漂流记》用一个荒岛求生的故事,给予无数读者勇气和智慧,鲁滨孙因此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 英国首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对毛姆、卢梭、柯勒律治等著名作家影响甚深! 一部除《圣经》之外版本至多的小说,几乎覆盖所有语言版本! 序言 如果说世界上真有什么个人探险历程值得公之于众, 且出版发行后会广受欢迎,那笔者认为非这个故事莫属。 笔者认为此人一生所经历的奇迹毕世而罕见,鲜有谁 的一生比他的人生更变化无常。 叙述者以谦虚而严肃的态度讲述了这个故事,并虔诚 地将一桩桩事件应用于智者现身说法教化世人的用途,叫 我们不论处境如何变化都要相信并尊敬造物主的智慧。 笔者认为这个故事是真人真事,其中毫无捏造的迹象 。不论如何,他认为,鉴于本书的内容,读者不管是将其 视作消遣还是当作教诲,都同样会受益匪浅,因此,无须 阿世媚俗,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伟大的奉献。 丹尼尔·笛福 内容推荐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个时刻身处自己人生的荒岛。 年轻水手鲁滨孙不甘于平庸的生活,外出航海,却不幸面对野兽出没的丛林、汹涌湍急的海洋、可怕的食人族……他做木筏、搭房子、种粮食、养牲畜,通过努力在荒岛上活出了自己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