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天津方言的声调与连读变调
第2章 宿州方言的声调与连读变调
第3章 优选论及分析方法
第4章 天津方言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第5章 宿州方言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第6章 轻声与音系表达
第7章 天津话轻声及优选论分析
第8章 宿州话轻声及优选论分析
第9章 宿州方苦三字组连读变调与轻声
第10章 天津方言与宿州方言声调比较
参考文献
图书 | 优选论框架下的天津方言语源研究 |
内容 | 目录 前言 第1章 天津方言的声调与连读变调 第2章 宿州方言的声调与连读变调 第3章 优选论及分析方法 第4章 天津方言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第5章 宿州方言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第6章 轻声与音系表达 第7章 天津话轻声及优选论分析 第8章 宿州话轻声及优选论分析 第9章 宿州方苦三字组连读变调与轻声 第10章 天津方言与宿州方言声调比较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关于天津方言的语源说法不一。在地方志里天津曾有“小淮安”之称。天津方言在听感上与周围区县的方言存在明显的差异,学者们对天津方言的源流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出现了一些对天津方言来源的不同说法。生成音系学理论自从1968年Chomsky与Halle合著的《英语音系》(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开始建立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这期间生成音系学理论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特别是其内部不断涌出新的理论。Alan Prince与 Paul Smolensky(1993)提出了以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为主要内容的生成音系学理论“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这一理论曾轰动国外语言学界,语言学家纷纷评价这一理论,并用这一理论解释各种语言现象等。“优选论”用制约条件的相互作用取代经典音系学的音系规则。正如王嘉龄(1995)所说“优选论”使制约条件代替了音系规则,从而使音系学的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在国内利用优选论理论来解释汉语音系问题的文章开始增多。本书将运用优选论分析解释宿州方言连读变调现象,并运用其分析解释天津方言与宿州发言之亲缘关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优选论框架下的天津方言语源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路继伦//李哲//王晓梅//殷悦//路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86437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1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32 |
CIP核字 | 2019129328 |
中图分类号 | H17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