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民说·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内容
亮点展示

ce6733d31ba7b09f.jpg

编辑推荐

一本用宋画呈现的大宋文明,

一卷在视觉上赏心悦目的宋朝,

一部可视的、生动的历史记录,

一幅可以近距离观察的“风雅”宋。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通俗有趣的宋代社会生活史作品。作者切入的角度非常独特,他认为宋画呈现了一个比文字记载更为生动的历史世界,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赏到一个别开生面、活色生香的“风雅”宋。书中精选了具有写实功能的宋代画作,展示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等“风雅”生活图景,其间不乏对宋代风俗礼仪的细致考证,以及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从而展现了宋代文明的独特性、颇为前卫的一面和对后世绵延不绝的影响力。

1.从宋画角度呈现的别开生面、活色生香的“风雅”宋朝

2.精选360多张宋代写实画作,展示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等“风雅”生活图景,带您领略独特、前卫的大宋风采……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讲述宋朝“风雅”生活的一本趣味图书。作者从宋画这一新颖角度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揭示了宋朝“风雅”生活的若干侧面,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的生活图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宋朝特有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书稿分为六辑,第一辑讲述宋人的日常生活;第二辑讲述宋朝文人的雅玩与雅趣;第三辑描述宋朝的社会百态;第四辑介绍宋朝的城市公共设施;第五辑侧重于呈现宋朝的商业繁华;第六辑则考证了宋朝政治生活中的礼仪问题。在史料运用方便,作者通过检索数百幅宋画,还原了宋朝人物的生活景象,同时还以少量宋朝壁画、砖刻、出土文物、文书实物作为补充,以及少数唐画、明画、清画作为参照,以做到相互映证、比对。

作者简介

吴钩

1975年生,现居广州。历史研究者,专栏作家。近年来致力于宋代生活史、社会史与政法史的研究,主张“重新发现宋朝”、“重新阐释传统”,已出版《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重新发现宋朝》(九州出版社,2014)、《生活在宋朝》(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等著作。

目录

自序 ( 宋朝人的“纪录片”)


宋人怎么养宠物狗与宠物猫 
宋人用什么钓鱼 :抛竿 
宋人用什么刷牙 :牙刷 
宋人用什么照明 :蜡烛 
八百年前的儿童玩些什么玩具


宋人爱插花 
宋人爱“写真” 
宋人爱焚香 
宋人怎么玩收藏 
中国茶艺的绝响 
宋式家具之雅


八百年前,满大街都是博彩摇奖 
将春节过成万圣节 
宋朝流行女厨师 
宋朝女性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吗? 
唐宋人是怎么签写“离婚协议”的 
宋人爱谈十二星座


为什么说宋朝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 
《清明上河图》告诉你 :


宋朝城市比明清城市更开放 
从《西湖清趣图》看宋朝城市的公共设施 
宋朝城市已有“自来水” 
为什么说宋朝皇家园林是开放的? 
为什么说宋朝已有城市公园?


“青楼酒旗三百家” 
《清明上河图》植入了多少广告? 
清明上河船 
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


宋朝任命一名官员的流程 
宋朝平民上衙门打官司,必须跪着吗? 
宋朝平民遇见皇帝,必须下跪吗? 
从椅子的出现说到跪拜礼的变迁


后记

精彩书摘

宋人怎么养宠物狗与宠物猫

我小时生活在农村,家里养猫,也养狗,不过农村人不会拿猫狗当宠物——那时候也没有“养宠物”的观念,养猫是为捕鼠,养狗是为守夜。今天的城里人,基本上都是将猫儿狗儿当宠物养了。我觉得宠物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进化史,猫、狗的驯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猫、狗被人类选中饲养,是因为猫有捕鼠的技能,狗有守夜、狩猎的技能,远古人不可能有闲功夫养一只宠物来争夺有限的口粮。

别看今天的欧洲人将宠物狗当成家庭成员看待,但在中世纪,欧洲养狗同样是出于功利性的需要。13 世纪的欧洲哲学家大阿尔伯特警告说,“如果想让狗看好门,就不能给它喂人吃的食物或者经常爱抚它,否则狗在看门的时候,总是一半心思在向主人讨好吃的。”[ 转引自邱方哲先生的《中世纪的人都养些什么宠物》。]宋朝的文化人说猫儿“知护案间书”,中世纪的欧洲人也认为猫可以保护教堂的圣餐。

宠物猫与宠物狗的出现,是比较晚近的事了,而且首先出现有闲有钱阶级。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贵族中才开始流行饲养宠物,并慢慢扩展至平民阶层。不妨说,当一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饲养宠物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开始走向现代化了。而今天的人们将蟒蛇、蜥蜴、毒蜘蛛也当成了宠物来养,则多少透露出“后现代”的味道。

宠物狗:猧儿弄暖缘阶走

在中国,宠物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至迟在唐代,小型观赏犬已经成了贵妇圈的宠物,描绘唐朝贵妇生活的周昉《簪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便画了两只小巧玲珑的宠物犬。这种小型观赏犬叫做“拂菻狗”,唐初从高昌传入,“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旧唐书》卷一四八。]又称“猧儿”,极其名贵,只有宫廷贵妇才养得起。

前言/序言

自序

宋朝人的“纪录片”

吴钩

一部小说成就一门学问的,似乎惟有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为“红学”。一幅画卷成就一门学问的,似乎惟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为“清明上河学”。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不但催生了无数仿作、摹品、衍生品,而且吸引了诸多宋史学者、美术史学者一次又一次的解读,对于研究中国社会史、生活史、民俗史、服装史、建筑史、交通史、商业史、广告史、城市史、造船史的学者来说,《清明上河图》也是一座不容错过、不可多得的史料富矿(《清明上河图》摹本极多,本书所说的《清明上河图》,除非有特别注明,均指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张择端正本)。

正如《周易》所言,“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西方也有谚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清明上河图》的解读也是大异其趣的,著有《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的曹星原女士认为,“《清明上河图》有可能是神宗授意下对《流民图》不指明的回应。作品不动声色地表现了东京的百姓在清明时节的富足祥和之情,而非潦倒贫困之窘境。也或者《清明上河图》是由某个揣摩透了神宗心思的大臣令人所作,以讨神宗欢心。”[ 曹星原《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浙江大学出版社。]

但著有《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的余辉先生却提出,《清明上河图》“深刻地揭示出了开封城的种种痼疾和隐患,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画家的忧患隐于心中之深邃、其画谏现于幅上之委婉,仅为时人所识,而难以为后人所破。其意味深长,令细赏者不忍掩卷。”[ 余辉《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北京大学出版社。]与曹星原的见解可谓针锋相对。

这两种试图“还原”出画家绘制《清明上河图》动机的解读方式都是比较冒险的。图画与诗文不一样,文字可以清晰地表达作者创作一首诗的初衷,图画则未必。我举个例子,相传五代时,罗隐在吴越国主钱镠的王宫见到一幅《番溪垂钓图》,乃咏诗一首:“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得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这当然是在委婉地向钱镠进谏废除“使宅鱼”税。但创作《番溪垂钓图》的画家是不是也有这个意图,则谁也不知道。从一幅山水画、风俗画,恐怕很难准确地还原出画家的曲折意图——除了那种意图非常明显的图画,如北宋郑侠的《流民图》、今天的时事讽刺漫画。企图指出《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为了讨皇帝欢心,还是向皇帝提出曲谏,都是后人的臆想罢了,不可能得到论证周密的证实,除非你能起张择端于九泉之下,请他亲口说说。

比如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上,城外画有一个高台,余辉先生指出,“画中惟一的望火楼已摆上供休闲用的桌凳,楼下无一人守望,传报火警的快马不知在何处。”[ 余辉《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北京大学出版社。]认为这是画家在暗示东京城消防设施的荒废。然而,《清明上河图》中的这处高台,形制跟《营造法式》规定的望火楼构造完全不一样(按《营造法式》的标准,望火楼由砖石结构的台基、四根巨木柱与顶端的望亭三部分组成,是塔状的建筑物),也跟南宋《西湖清趣图》描绘出来的望火楼造型迥异。显然,这并不是望火楼,而是一处供市民登高望远、饮酒作乐的亭台。辽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也画有这样的亭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民说·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00817
开本 32开
页数 59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460000.0
出版时间 2018-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