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物理学咬文嚼字(卷3增补版) |
内容 | 内容推荐 物理学需要一种叙述性的语言作为其载体。不幸的是,这门语言不是我们的母语。不同的语言可能呈现给学习者不同的物理图像,而不同的文化会塑造研究者不同的风格从而将物理学导入不同的方向。用中文表达的物理学,因为其间还要经过一个翻译的过程,则那些物理学概念本来的一些内在关联,就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有些概念甚至会被完全曲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教授在科研教学之余,长期关注物理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问题。通过比照重要物理学文献的英德法文原文,他对用中文修习物理学所遇到的一些因语言问题造成的缺憾,有了深切的认识。2007年7月,曹则贤教授在《物理》杂志上开辟“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为用中文修习物理学者说文解字。本书收录了“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文章的第55—75篇(有所增补),是一本值得物理学研习者珍藏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曹则贤,1966年生,1982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习,1997年在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自1998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目录 前言 自序 之五十五 Imaginary images 之五十六 印迹与轨道 之五十七 简并 之五十八 Norm and gauge 之五十九 波也否,粒也否 之六十 自由与束缚 之六十一 随机 之六十二 注入灵性与赋予血肉 之六十三 纷乱的交换 之六十四 同乎哉? 之六十五 空空,如也 之六十六 参照系?坐标系! 之六十七 势两立 之六十八 形色各异的meta-存在 之六十九 什么素、质? 之七十 纷繁的动-力学 之七十一 焦 之七十二 什么补偿! 之七十三 劳一功的篇章 之七十四 保守与守恒 之七十五 内-外 外两篇 物理文献汉译常见问题分析 关于graphene及相关物质译法的一点浅见 跋 当作家两年有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物理学咬文嚼字(卷3增补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曹则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20466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6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48 |
CIP核字 | 2019045511 |
中图分类号 | O4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