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溪笔谈全鉴(珍藏版)(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梦溪笔谈》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著,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共26卷,再加上《补笔谈》3卷和《续笔谈》1卷,分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可以说是一部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因此备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卓越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目录
◎卷一·故事一
1.郊庙册文
2.驾头扇篦
3.翰林院
4.宣召之礼
5.学士院故事
6.东、西头供奉官
7.供奉班排列
8.中国衣冠采用的胡服
9.幞头
10.宣头
11.百官朝见宰相的礼制
12.笼门谢
13.槐厅
14.三馆职事都称为学士
15.雌黄涂抹错字
16.五司厅
17.银台司
18.四处藏书
19.旧翰林学士
20.翰林学士敕设用乐
21.礼部贡院试士
22.详定官得别立等
23.选人乘马
24.车驾行幸
25.后唐案检
◎卷二·故事二
26.三司使班序
27.宗子授南班官
28.太宗命创方团球带
29.朝服加景
30.润笔物
31.直官
32.告喝打仗子
33.百官会集坐次
34.“功臣”号
◎卷三·辩证一
35.钧石之石
36.“些”字
37.阳燧照物
38.正阳之月
39.高祖玄孙一事
40.舜妃
41.謻门
42.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
43.解州盐泽
44.程生马
45.泣河之义
46.古人藏书,辟蠹用芸
47.祭礼有腥、焊、熟三献
48.玄乃赤黑色
49.锻钢
50.唐秦府十八学士多与旧史不同
51.杜若与紫薇花
52.数石不乱疑无此理
53.济水伏流地中
54.宗庙之祭西向
55.《周南》《召南》
56.野马尘埃,乃是两物
57.杨溥手教有疑
◎卷四·辩证二
58.辩太湖之水
59.东海县之误
60.桂枝之下无杂木
61.楚章华台与乾溪
62.建麾之称的由来
63.除字
64.世传韩退之画像实为韩熙载
65.陌
66.《蜀道难》之误
67.云梦泽考证
◎卷五·乐律一
68.三钟三吕
69.胫庙之说
70.羯鼓遗音已绝
71.杖鼓曲
72.凯旋之歌
73.柘枝曲
74.古之善歌者有语
75.雅乐、清乐、宴乐
76.霓裳羽衣曲
77.唐昭宗《菩萨蛮》
78.世称善歌者皆曰“郢人”
79.《抛球曲》
80.《广陵散》
81.笾之误
82.笛
83.制琴材料
84.《虞美人操》
◎卷六·乐律二
85.有声同者即应
◎卷七·象数一
86.《大衍历法》与《奉元历》
87.斗建有岁差
88.测量极星
89.刻漏
90.二十八宿星
91.日月之形
92.日食月食
93.《崇天历》和《明天历》
◎卷八·象数二
94.月有九道非实有
95.五星行度
96.天文院与司天监之弊
◎卷九·人事一
97.寇忠愍镇物
98.张谔约仕至县令则致仕而归
99.许怀德之礼
100.夏文庄禀赋异于人
101.郑毅夫以第一名及第
102.欧阳修弃黜新文
103.王东城善知人
104.德一而报效之不同
105.王文正太尉局量宽厚
106.蔡河下曲有一豪家
107.杜五郎
108.耆年会
109.苏合香酒
110.李士衡不关意财物
111.身飨其用
112.贡举人到阙终不成班缀
113.孙之翰不受砚
114.王荆公不受紫团山人参
115.孔旻爱人
116.郭进有材略
117.向文简拜右仆射
118.晏元献不隐
119.石曼卿喜豪饮
120.事固不可前料
121.朱寿昌解官访母
122.刘廷式不悔婚
123.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卷十·人事二
124.强干县令
125.李余庆强于政事
126.盛文肃阅人
127.林逋隐居
128.不宜教人主杀人手滑
◎卷十一·官政一
129.陈恕改茶法
130.三说法
131.赫连城
132.旧校书官多不恤职事
133.一失于生者,一失于死者
134.驿传旧有三等
135.范文正救灾
136.高超献议
137.盐今公私通行者四种
138.老书吏验伤
139.盐钞法
140.河北盐法
◎卷十二·官政二
141.张杲卿断案
142.天下吏人素无常禄
143.宋朝茶法
◎卷十三·权智
144.雨盘
145.狄青为将
146.王元泽巧对
147.雷简夫治理水患
148.陈述古辨盗
149.侯叔献治理汴堤
◎卷十四·艺文一
150.钩辅与郭索
151.相错成文
152.唐人作富贵诗
153.旬锻月炼
154.书之阙误有可见于他书者
155.王圣美治字学
156.王圣美谈《孟子》
157.《比红儿诗》
158.古文之初
159.集句诗
160.李氏女子甚有佳句
◎卷十五·艺文二
161.切韵之学
162.《龙龛手镜》
163.同甲会
164.河中府鹳雀楼
165.宋海陵王墓铭
166.枣与棘相类
167.欧阳文忠好推挽后学
◎卷十六·艺文三
168.乌鬼
169.《香奁集》
◎卷十七·书画
170.耳鉴与揣骨听声
171.善求古人之意
172.高益心匠
173.书画之妙,当以神会
174.最爱王维画《黄梅出山图》
175.以大为小
176.以大观小
177.画工画佛身光
178.宋迪工画
179.江南徐铉善小篆
180.吴道子画佛留其圆光
181.晋、宋人墨迹
182.江南布衣徐熙与伪蜀翰林待诏黄筌
183.书之法度必资讲学
184.《乐毅论》
185.董源、巨然善画
◎卷十八·技艺
186.《木经》
187.布衣毕异活字印刷
188.卫朴精于历术
189.梵天寺建一木塔
◎卷十九·器用
190.《三礼图集注》
191.唐人诗多言吴钩
192.牛革
193.神臂弓
194.古剑有“沈卢”“鱼
序言
《梦溪笔谈》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编撰的
一部涉及自然科学、工艺技术以及社会现象等方面的综合
性笔记体著作。这本书在国际社会也比较受重视,早在19
世纪时,便因其中对活字印刷术的记载而闻名于世。到了
20世纪,英、法、德、美等国家的学者开始对《梦溪笔谈
》一书进行深入、系统的解读和研究,英国科学史家李约
瑟更是将《梦溪笔谈》评价为“中国科技史的里程碑”。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期,沈括因政治上的不
得志而退隐润州,并在那里建造了一座梦溪园,沈括在此
处完成了《梦溪笔谈》的初稿,并因此将书命名为“梦溪
”。现存的最早的版本是1305年东山书院所刻的版本,如
今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内。
《梦溪笔谈》一书共有30卷,包括《笔谈》26卷、《
补笔谈》3卷和《续笔谈》1卷。《笔谈》部分共17门(故
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
、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
,涉及数学、天文、自然科学、法律、历法、物理、生物
、政事等学科。在此,对于《补笔谈》和《续笔谈》的内
容,因篇章和字数的限制,只选用了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
示例,所以便将其收入附录中。
《梦溪笔谈》涵盖范围比较广,涉及的领域比较多,
书中对这些都有很详细的记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阅
读价值。其中,人文科学占了总内容的18%,自然科学方面
占了总内容的36%,剩余的诸如军事、人事等内容则占据了
总内容的46%。不过,在自然科学方面,因为当时科学技术
并不发达,其中记述的内容大多都是对现象的描写,没有
任何科学概念的界定和表达,也没有什么逻辑推论,而是
碎片化似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本书将三十卷条目全部收录在内,只是因为篇幅字数
的限制,在内容上做了适当的删减,保留了最有趣味性、
可读性与实用性的内容,以供读者阅读、鉴赏。本书正文
分为三个板块:原文、注释、译文,并在注释中对生僻字
词进行了注音和解释。而在每卷的卷首,还有对本卷内容
的大体概括和解读,使读者在进行此篇章正文的阅读前,
能够大致了解此卷所讲的内容,以便读者的阅读,加深读
者的记忆。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和查询,本书对所
摘选的条目增添了原书并没有的条目序号和小节标题,如
有概括不准确的地方,还请读者见谅。
在编撰过程中,因为《梦溪笔谈》原书有着很强的知
识性,有很多唐宋时期的习惯用语,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
,再加上作者极其干练的文笔,编者便加大了对本书的注
译。所以,本书编者在参考权威书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
了反复查询和考证。但鉴于编者的经验、水平有限,在编
撰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
不胜感激。
衷心希望本书能成为您全方位感受和理解《梦溪笔谈
》这部传世佳作的良师益友。
本书平装本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和喜爱。为满
足大家的收藏、馈赠需要,现特以精装形式推出,敬请品
鉴。
解译者
2019年2月
导语
本书正文分为三个板块:原文、注释、译文,并在注释中对生僻字词进行了注音和解释。而在每卷的卷首,还有对本卷内容的大体概括和解读,使读者在进行此篇章正文的阅读前,能够大致了解此卷所讲的内容,以便读者的阅读,加深读者的记忆。
精彩页
1.郊庙册文
【原文】
上亲郊,郊庙①册文皆曰“恭荐岁事”。先景灵宫②,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飨”;末乃有事于南郊。予集《郊式》时,曾预讨论③,常疑其次序,若先为尊,则郊不应在庙后;若后为尊,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之先。求其所从来,盖有所因④。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⑤。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余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⑥。至天宝九载,乃下诏曰:“‘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清宫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为“正祠”。
【注释】
①郊庙:郊祀和庙祀,也就是祭天、祭祖的活动。
②景灵宫:宋朝皇帝奉祠本朝历代世帝、后的宫室。
③预:参与。
④盖:对缘由的推论。
⑤太清宫:唐王朝李氏自称是老子的后裔,所以在京师修建庙观以祭祀老子。唐高宗时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时期,命令各地建立玄元皇帝庙,而在京师的庙宇称为玄元宫,后改为太清官。
⑥正祠:按照常规进行的正式典礼。
【译文】
皇帝亲临南郊,参加祭天、祭祖的活动,册文上都说“恭荐岁事”。先前往景灵宫祭祀,称为“朝献”;再前往太庙祭祀,称为“朝飨”;最后才会前往南郊祭祀。我在编撰《郊式》的时候,曾经参与过这方面的讨论,经常会怀疑它们的次序,如果说先行祭祀的为尊,那么郊祀不应该在庙祀之后;如若最后祭祀的为尊,那么景灵宫不应该排在太庙之前。考究这种祭祀次序的由来,也是有原因的。根据唐朝时期的制度,凡是祭祀天帝的时候,皇帝都会事先派遣使者前去祭祀众多其他的神庙,只有太清宫、太庙的祭祀典礼是由皇帝亲自参加的。其典册、祝告的文字都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太清宫、太庙的祭祀称为“奏告”,其他的都称为“祭告”。只有在南郊祭祀的时候,才称为“正祠”。到了天宝九年,皇帝又下诏说:“‘告’,是上位者对下位者谈事时的用词。今后祭祀太清宫的时候应该称‘朝献’,祭祀太庙时称为‘朝飨’。”自此就没有“奏告”这个称呼了,册文中则(将太清宫、太庙的祭祀)都称为“正祠”。
2.驾头扇筤
【原文】
正衙法座①,香木为之,加金饰,四足,堕角②,其前小偃,织藤冒之。每车驾出幸③,则使老内臣马上抱之,曰“驾头”④。辇后曲盖谓之“筤”⑤,两扇夹之,通谓之“扇筤”,皆绣,亦有销金者,即古之华盖也。
【注释】
①正衙法座:正衙,唐宋时期正式朝会听政时的场所,宋朝时期为文德殿;法座,皇帝听政时的座位。 ②堕角:圆角。
③车驾出幸:皇帝出行。
④驾头:宋朝时皇帝出行时的仪仗之一。
⑤筤(láng):曲柄伞。
【译文】
正衙的法座,是用香木制成的,用金饰修饰外表,四条腿,圆角,座位前面稍微有些凹陷,座位的表面是用织藤制成的。皇帝每次出行,就让年迈的太监坐在马上抱着这个坐具,称为“驾头”。皇帝座驾后的曲柄伞称为“筤”,被左右的两柄扇子夹着,统称为“扇筤”,上面都绣着花纹,也有使用金线绣花的,这就是古时候的华盖。
3.翰林院
【原文】
唐翰林院在禁中①,乃人主燕居之所②,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③。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④,工伎群官司隶籍其间者⑤,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是也。唯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阙文。
【注释】
①禁中:皇宫。
②燕居:闲居。
③玉堂,承明:玉堂,疑似为“浴堂”,殿名。唐朝时期,玉堂也是翰林院的别称,此处叙述的是翰林院院址所在,所以不应该重复“玉堂”这个名字,而且玉堂属于朝廷机构的建筑,也不应该与承明殿、金銮殿并列,所以暂且以“浴堂”称呼;承明,即承明殿,唐朝时期的承明殿院址不详。
④学士:皇上身边的文学侍从。
⑤工伎:工匠、绘画以及乐舞等伎艺的人。
【译文】
唐朝时期的翰林院设置在皇宫里,是皇帝的闲居之所,浴堂殿、承明殿和金銮殿都在翰林院的附近。在那里就职的人,从学士之下,工匠、艺伎以及隶属于翰林院的官员,都称为翰林,就好比现在的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只有翰林茶酒司称为“翰林司”,大约是因为沿袭习俗而省略的。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溪笔谈全鉴(珍藏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宋)沈括
译者 译者:东篱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63291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3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742
CIP核字 2019126664
中图分类号 Z429.44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7
175
2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