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经学史(秦汉魏晋卷经与传)(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经学史第二卷所涉内容跨越了半数千年:始自秦,历经汉,横贯魏,止于晋。在这一纪元的早期阶段,人们见证了秦王毁书后的经典重建以及最终由朝廷王室完成的儒家典籍正典化过程,同时也目睹了作为国家资助“产业”的经学的专业化。身处那个时代之中,作为个体存在的大师们都得让位于那些专治一经并依赖治经之学从而得以求取一官半职的当朝“终身院士”们!语文学这一学科内部生发出了三个主要的二级分支和下属类别——文本考证、编纂学和注释学——它们为这个时代之后其他注释类型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使得文本内部的复杂多样性得以解释和呈现。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秦王朝对文化传统的阻断与留存下来的遗产 第一节 看待秦朝的传统观点 第二节 焚书 第三节 博士 第四节 书写字体的统一 第二章 前经学时代:汉代早期的经学思想家 第一节 叔孙通:从礼仪到文本 第二节 陆贾:天与地的共鸣 第三节 贾谊:经师 第四节 韩婴:开放性的文本批评与诠释 第三章 思想界与史学界的集大成者与普世主义者 ——兼谈儒家文本正典化的道路 第一节 早期汉代的诠释学需求 第二节 汉代早期的公羊学与学术潮流 第三节 儒家文本的正典化过程 第四节 董仲舒与儒家经典 第五节 司马迁、《史记》与“儒林列传” 结论 第四章 西汉时期的文本批评:复兴与重建 第一节 文本传播:以《尚书》为例 第二节 口头传授:以《诗经》为例 结论 第五章 方法论的革新者与语文学的拓展(I):文本批评 第一节 刘向与文本批评及文献学的发展 第二节 刘歆与古文经学的兴起 第三节 扬雄其人 第四节 贾逵与白虎观论经 第六章 方法论的革新者与语文学的拓展(Ⅱ):经学批评 第一节 班固与《汉书·儒林传》 第二节 东汉早期的经学批评:桓谭与王充 第三节 许慎与词典编纂学发展的盛极之鼎 第七章 方法论的革新者与语文学的拓展(Ⅲ):注释学 第一节 何休与今文经学最后的辉煌 第二节 马融与其他诸位古文大师 第三节 郑玄与“通学 结论 方法论的革新者与语文学的拓展 第八章 三国鼎立与诠释学的前奏 第一节 王肃与语文学的传承 第二节 儒学研究的形而上学转向 结论 第九章 西晋与皇室对经学的资助 第一节 石刻经典 第二节 皇室对经、史、子、集四类书籍的编纂和修订 第三节 皇室对出土古籍及手稿的编订 第四节 晋代经学:“儒林” 第五节 晋代的礼仪改革 第六节 三位极具代表性的学者 结论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沉淀了作者厚重的学识,并折射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此书新意迭出,诸多结论都是具有颠覆性意义和价值的。作者在书中质疑汉代经济学师法与家法之别,汉代经师可能并未严苛地遵守师法和家法,各家各派之间的界限也有可能是极其模糊的。诸如此类的质疑打破了中国学人对一些问题的习惯性认知和传统看法,读者可借此重新审视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和已成定式的思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经学史(秦汉魏晋卷经与传)(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韩大伟 |
译者 | 译者:黄笑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4337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9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87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54 |
CIP核字 | 2019028303 |
中图分类号 | Z126.27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55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