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修订本)
内容
内容推荐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是否害怕与别人发生冲突,习惯于隐藏和压抑,并深感憋屈与孤独?抑或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别人,到处树敌,弄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彼此都失去了独立成长的空间。
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关系中,所有人都像一锅粥,没有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完整性,成为一群乌合之众。
而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是在夫妻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还是朋友和同事的关系中,我们都不应该压抑自己或改变别人,也无须害怕分歧和冲突。只要凝听不一样的鼓声,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性,就能接纳彼此的差异,建立起好的关系。
在好的关系中,每个人都像沙拉一样保持各自完整的成分和丰富的口感,彼此都将对方视为珍贵的生命体,相互接纳,相互欣赏,关系中充盈着真心、真情和真诚。这种真诚关系具有强大的治愈力,是治疗“乌合之众”的一剂良药。
作者简介
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取得了卓著成绩,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他获得政府特许,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他还曾接受派遣,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伟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目录
第一章 真诚的关系
分裂与孤独
坚硬与柔软
我们是不同的琴弦,却弹奏出同一首歌
跛脚的英雄
压进去是抑郁,哭出来是治愈
第二章 独立与依赖
独立,但不要成为局外人
冷漠,是病态的独立
控制,是病态的依赖
依赖,但不要成为乌合之众
第三章 人性的阴影与真诚关系
真实的生命,犹如蝴蝶的羽翼
人们都是通过愚蠢的行为建立友谊的
因为脆弱,所以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的力量
第四章 真诚关系的七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包容,而不是忍受
第二个特征:突破幻象,走进真实
第三特征:一个安全的地方
第四个特征:凝视对方,以柔和的目光
第五个特征:以优雅的方式,超越冲突
第六个特征:权力去中心化
第七个特征:一种回家的感觉
第五章 建立真诚关系的四个阶段
虚伪阶段
混沌阶段
空灵阶段
真诚阶段
第六章 进入空灵的方式
让自我归零,就是空灵
外表的疯癫,或许意味着内心的巨变
沉默留出的空间,恰是进入空灵的路
空灵与消极感受力
第七章 不设防: 空灵的桥梁
爱的特征之一,就是不设防
把自己完全暴露出来
融合性和完整性
要想看见全貌,你就不能有任何立场
第八章 在建立真诚关系时,如何避免陷阱
逃避真诚关系的四种伎俩
干预的时机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一样重要
快与慢并不是关键
承诺,我们没有逃跑路线
真诚关系的纽带:沉思、故事和梦境
第九章 建立长期真诚关系的两个案例
真诚的关系,真心的欢笑
只是互相关照,并不刻意治疗
人为塑造敌人,最具破坏力
第十章 不一样的鼓声
权力的傲慢
无知的山谷
信任的力量
接纳即治愈
序言
治疗“乌合之众”的一剂良药
大约6岁时,一天下午,我站在垃圾堆旁看别人杀鸡,
突然闪出一个念头:“总有一天我也会像这只鸡一样死亡
!”
意识到自己会死之后,我害怕得要命,思维一下子被
粘在了这件事情上。
我想:“我死之后,我的一切都没有了,我再也见不
到爸爸,见不到姐姐,见不到其他小朋友了。”在无边无
际的空虚和孤独中,我感受到了彻骨的恐惧和无助,心一
阵抽搐,针扎般刺痛……之后,仿佛魂魄被吸走,一个人
无力地瘫坐在地上。
直到傍晚,爸爸才在垃圾堆旁找到我,并用他温暖的
双臂将我抱回家。
现在想来,死亡给我的感受,是一种灰飞烟灭般的终
极虚无,而我害怕死亡,其实是害怕关系的消失,因为我
死之后,我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没有了亲人,没有了朋
友,没有了喜欢我的人,也没有了讨厌我的人,我将化为
乌有。
换言之,死亡,意味着我不存在了,我失去了与自己
、与别人、与这个世界的一切联系。面对这终极的孤独和
虚无,有谁不恐惧和战栗呢!
人活着就是在建立关系,恋爱关系、夫妻关系、家庭
关系、亲戚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每
个人的生命都需要关系来照亮,没有关系,人将陷入孤独
、黑暗和虚无之中。而一旦你在某方面的关系坍塌了,说
明你的那方面生命已经在空洞中死亡了。人生的饱满其实
是关系的饱满,深入的关系能给人带来坚实的存在感,而
肤浅的关系,在表面的热闹中,总给人一种空虚感。但是
,随着将关系推向深入,我们或许会感受到“他人即地狱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作家史铁生说:“人与人的交往多
半肤浅。或者说,只有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是容易
的。一旦走进深处,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这大概又是
人的根本处境。”
深入人与人的关系,我们感受到的,往往并不总是温
暖与幸福、快乐与喜悦,还伴随着分歧与冲突、利用与被
利用。在人性的深处,每个人都是自以为是的、固执的,
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别人。在看似彬彬有礼的背后,
深层的冲突和碰撞异常激烈,令人感到烦恼、厌恶和窒息
,也让人真切感受到,社会犹如一口大锅,恣意将里面的
所有东西都熬成模模糊糊的粥,让每个人都失去个性、独
特性和完整性。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中。在深
层关系中迷失,让我们变得极其平庸,极其愚蠢,沦为一
群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说,一个人在融入群体的过
程中,大脑活动逐渐消失,脊髓活动却十分活跃。这会让
他产生从众心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容易接受暗示和
催眠,被人利用。或者见风使舵,昨天还赞不绝口的事情
,今天便有可能破口大骂。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群体还具
有严重的传染性,轻而易举就能把一个正常人变得面目全
非,甚至成为暴徒。
不与别人建立关系,生命将失去意义,坠入虚无,而
融入群体,又将失去自己,随俗沉浮。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认为只有两条路摆在面前: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而斯
科特·派克这本《不一样的鼓声》,却为我们指出了另一
条路:在关系的深处,我们其实不必磨灭自我,变成一锅
粥,每个人都可以像沙拉一样保持各自完整的成分和丰富
的口感,彼此都将对方视为珍贵的生命体,让关系充盈着
真实、真诚、同情和善意。斯科特把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
系称为“真诚关系”。
乌合之众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压抑个性,缺乏真
诚,用集体幻觉让个体失去理智,变得狂热,相信谎言,
同流合污。与之相反,真诚关系接纳个体差异,不强迫别
人,不伪装自己,尊重每个人的个性、想法、欲望和情感

梭罗说:“如果一个人与同伴的步伐不一致,那是因
为他听见了不一样的鼓声,让他跟随他听到的音乐前行吧
,不管节奏是迟缓还是激越。”
当人们按照自己的鼓点前行,并相互接纳,相互欣赏
时,便建立起了真诚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既不孤
独,也不庸俗,反而能慢慢将生命展开,变得更真实,更
完整。
真实与完整是相辅相成的。
真实造就完整,完整确保真实。
不真实,必然导致不完整。我认识一位女性,名牌大
学毕业,人很漂亮,工作也不错,但奇怪的是,她自身条
件这么好,却30岁了还没谈过一次恋爱,生命缺失了一角
,而且一涉及这个话题就如临大敌。这位女性从小就被妈
妈严加管教,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而青春期的一次遭遇
,更是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因为暗恋男生的事被妈妈发现
了,妈妈勃然大怒:“小小年纪就想着勾引人,不要脸!
”妈妈的话犹如一把尖锐的錾子,在她的心里凿了一个
“洞”,她真实的需求从这个“洞”中不断流走,导
致她后来即使到了可以谈恋爱的年纪,也觉得爱慕异性是
件羞耻的事。有同事曾经追求过她,她其实也对对方心存
好感,但为了掩饰真实的情感,她故意表现得十分冷漠,
最终错失了这段姻缘。
青春萌动是人性的自然,如果妈妈与女儿的关系是真
诚的,那么她就会接纳女儿这一点,并给予引导。相反,
在不真诚的关系中,当女儿正常的心理需求被压制、打击
和强行屏蔽后,她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内心有了“洞”
,完整性也就遭到破坏,以至于在生活中无法拥有健全的
人际能力,成了“恋爱无能”。
心理学家荣格说,人成长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自己
。他将这个过程称为“个体化”。人如果充分地实现了“
个体化”,成为他自己,那么他一定是真实的、独特的,
同时也是完整的。
6岁时,我曾对死亡产生过巨大的恐惧,但当时我并不
知道这恐惧背后的原因,而现在,我意识到,肉体的死亡
固然可怕,但我更怕精神上的虚无。我要做,并能做的,
就是投入地生活,在与身边人的真诚关系中,踏踏实实感
受生命的存在。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尊重不能容忍的事物,接纳彼此
的不同,以及各自内心的脆弱、无助和缺陷。愿我们都能
在真诚关系中做自己,而不做别人,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愿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凝听不一样的鼓声,是治
疗“乌合之众”的良药。
涂道坤
导语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新作品,隆重上市!
一剂治疗“乌合之众”的良药,一本醍醐灌顶的心理学力作!一个必将震荡世界的声音——不一样的鼓声!
《不一样的鼓声》告诉我们,不管是在夫妻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还是朋友和同事的关系中,我们都不应该压抑自己或改变别人,也无须害怕分歧和冲突。只要凝听不一样的鼓声,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性,就能接纳彼此的差异,建立起真诚的关系。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见解透彻、引人深思,让我明白唯有在
真诚的关系中,才能做回真实的自己。它与《少有人
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一样对我的人生影响深远
。我把它们放到书架上我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美国读者
他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希望……我们所急需的,
正是这种切实可行的乐观主义。
——《时间的皱纹》作者 马德琳·欧莱雅恩
这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变。我相信数以百万计
的美国人都期待参与到这场巨变之中。
——《心灵的习性》作者 罗伯特·贝拉
精彩页
第一章 真诚的关系
现在,我们如此孤独,如此焦虑,如此抑郁,很大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缺乏真诚的沟通,没有相互接纳和认同。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一种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我们与别人相处就像是使用一把椅子或者铁锨,不会把对方视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不会尊重对方的意愿,不欣赏对方的独特性。我们是自以为是的、唯我独尊的、十分霸道和强悍的,而对方则是被压抑、被强迫、被改变、被塑造的。
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大多数的关系皆是如此。比如,在夫妻关系中,彼此都想改变对方,竭力把对方塑造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又比如,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父母常对孩子说:“你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才能得到爱。”或者:“如果你违背我的意愿,就将受到惩罚。”在这些关系中,人们不可避免会感受到压抑、孤独和痛苦,失去独特性和完整性。
与之不同,在真诚的关系中,人们彼此之间都将对方视为尊贵的生命体,相互接纳、相互欣赏,关系中充盈着尊重、理解、同情和善意。在这种多元化的连接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人们努力呈现独一无二的自己,因此不再压抑、孤独、焦虑和抑郁,生命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
虽然这种真诚的关系十分稀少,却弥足珍贵,具有强大的治愈力。
分裂与孤独
几百年前,一大批桀骜不驯的拓荒者,从欧洲远渡重洋,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时,马萨诸塞湾第一任长官约翰·温斯罗普对他们大声疾呼:“我们必须为彼此感到高兴,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一同欢喜,一同悲悼,一同劳动和受苦,永远要看到我们在这项工作中的使命和团契,我们的团契就像一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可分裂。”那时,人们独立奋斗,也呼吁合作。邻居们相互关心,彼此照顾,常聚集在一起帮助其中的一个人修筑谷仓,或者整理围栏。
然而,两百年后,一位了不起的法国学生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游历了我们年轻的国度,并提出了一个概念——“心理习性”。他一方面对美国人独立奋斗的心理习性大加赞赏,另一方面也非常明确地提出警告:除非美国人的这种心理习性能持续且有效地被其他习性所平衡,否则将导致内心的分裂和孤独。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心理习性,有的群体倾向于独立奋斗、张扬个性,有的群体则倾向于收敛个性、融入群体。但无论心理习性侧重哪一方面,都不能失去平衡。人格不独立,融入群体后,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很容易成为乌合之众。而人与人之间缺乏合作,独立奋斗的人们又会变成荒野上的一头头“孤狼”。
最近,备受尊敬的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和他的同事们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独立奋斗的心理习性并没有找到内在的平衡,德·托克维尔可怕的预言一语成谶:奋斗,导致了内心的分裂;独立,演变成了孤独。 我对这种分裂和孤独有着切肤之痛。从5岁起到23岁离开家,我一直和父母一起住在纽约市的一栋公寓楼里。每一层有两套公寓,中间隔着电梯和一个小小的门厅。这座11层的建筑内总共住着22户家庭,邻居之间虽然靠得很近,但由于彼此都具有“孤狼”习性,所以这些家庭就如同一座座孤立的小岛,相互没有往来。我知道门厅对面那户人家的姓氏,但从来不知道他们孩子的名字。在这18年里,我只“登陆”过他们家一次。我知道大楼里另外两家人的姓,但对其余的18户一无所知。我知道大部分电梯工人和门卫的名字,却不知道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姓氏。
更微妙,也更具有毁灭性的是,这种怪异的邻里间的分裂、孤立和冷漠,在我的家庭中却以一种情感隔离和孤独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感到幸福,父母满足了我物质上的需求,生活充满了温暖、亲情、欢笑和喜悦。但唯一的问题是,我与他们缺乏心灵上的交流,他们一心一意让我独立,而我感受到的,却是孤独。
父母从来不向我袒露他们内心的感受,除了愤怒,同时,也不愿意倾听我内心的声音。对我来说,他们是两座孤立的小岛,而我是另一座。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我的母亲会因为伤心而默默地、短暂地流泪。不过,在我的成长岁月中,印象最深的是,我从未听见父母提起过他们的伤心、焦虑、畏惧或忧郁,哪怕仅仅一次。他们把内心的这些情绪隐藏起来,对外统统表现为愤怒。他们允许自己愤怒,却不允许自己伤心、焦虑和抑郁,因为这些情绪是脆弱的表现。他们是优秀的具有独立奋斗精神的美国人,似乎可以永远凌驾于生活之上,纵览全局,掌控一切。很显然,他们希望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但问题在于我并不喜欢那样,也做不到。我想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我想把自己最脆弱的那一面表现出来,并被人接受;我想与他人建立深刻的关系,从根本上化解内心的孤独。尽管家是安全的,但那并不是一个能让我按照自己的意愿,毫无顾忌表达忧伤、害怕、抑郁,或是依赖情绪的地方。可以说,在精神上,我是一个人长大的。我相信,这种孤独感并非我一个人独有,很多人都被这样的孤独深深淹没。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修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M.斯科特·派克
译者 译者:胡晓晔//(美)安德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29852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8
CIP核字 2019045549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3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