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好我是爱因斯坦
内容
内容推荐
新泽西,普林斯顿
1954年3月14日
“你好,我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谁?”女孩的声音从电话另一端传来。
“抱歉,”她说,“我打错了。”
“你没打错。”爱因斯坦同答。
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目录
《你好我是爱因斯坦》无目录
序言
“你好,我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谁?”女孩在电话里问。
1954年3月14目,一个叫咪咪·蒲福的女孩拨错了电
话号码,并无意间结识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
尔伯特·爱因斯坦。从此,这个女孩进入了爱因斯坦的世
界,爱因斯坦的晚年生活也因这个女孩而焕发生机和活力
。但这个女孩真的存在吗?大人物爱因斯坦的感情经历和
家庭生活确实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吗?
事实真相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正如爱因斯坦在书中反
复提到的:“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因此,我们
有时会很难区分真实和虚假。或许正因为作者不执迷于真
相,他才能把关于爱因斯坦生平的史料巧妙地串联起来,
以娴熟的有趣虚构,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爱因斯坦丰富
多彩的一生。
故事源于爱因斯坦七十五岁生日那天。他结束与这个
女孩的通话后,继续像往常一样工作,和管家杜卡斯女士
交谈,但始终好奇咪咪·蒲福的模样。现在,他已是垂暮
之年了,这通电话无疑为他所剩无几的时日带来了新的希
望。于是,他又追忆起往事,想到了自己在欧洲度过的青
少年时期,想到了在战争中死去的家人和朋友,想到了他
这一生的信仰和追求。
接下来,小说转向了从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呱呱
坠地,到1954年3月14日,直至1955年4月18日离世的全部
人生历程。其中既讲述了他在学校接受的固定教育模式,
也一次又一次地展现了他自幼养成的独立探究精神及其成
果,尤其是他对科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除了这些耳熟
能详的事迹之外,我们还会发现爱因斯坦是一个感情丰富
的人,他渴望爱情,关切犹太同胞的命运,并心系人类和
平事业的发展。在他的一生中,曾有过三段难忘的恋情:
他和初恋女友玛丽·温特勒的情投意合、和大学同学米列
娃·马里奇的伉俪之情以及和表姐埃尔莎·爱因斯坦的半
生清缘。然而,对爱因斯坦来说,最重要的I青感应该是他
同犹太人之间牢不可破的关系。尽管他在德国曾遭遇针对
犹太人的种族歧视和虐待,他还是用尽一生的时间为犹太
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四处奔走,为全人类的和平奋力疾呼。
此外,小说引用了大量关于爱因斯坦的书信内容、诗
歌作品、演讲公告等一手资料,这些无不进发着智慧和真
理之光,让我们深深地折服。爱因斯坦坚信,一个从来不
犯错误的人也尝试不到任何新事物,而创造力则是“时间
被浪费掉之后的残渣”。法国物理学家亨利·庞加莱称爱
因斯坦是“我见过的最具独创精神的思想家之一”;美国
普林斯顿前高等研究院院长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
(1947—1967年)评价,爱因斯坦最突出的品质是善良和
非凡的创造力。伟大的创造离不开伟大的思考,爱因斯坦
无时无刻不在大脑中进行着自己的“思想实验”,甚至可
以说思考才是他理解世界的唯一方式。据爱因斯坦晚年的
挚友兼同事库尔特·哥德尔回忆,他听爱因斯坦说过一千
次“我要想一想”。正是这颗热爱思考的大脑引发了后人
无尽的思考,人们不禁问。道:爱因斯坦的大脑究竟有什
么独特之处呢?
迄今为止,这个谜题尚未揭晓,但这部小说为我们诠
释出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一方面,爱因斯坦的人
生轨迹注定是不平凡的——他才华横溢,智商惊人,伴随
他成长的重要人物如璀璨星辰般让我们仰望,而爱因斯坦
则比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距离上帝也更近,俨然是
天之骄子;另一方面,爱因斯坦又是如你我一般的凡夫俗
子,他也有生而为人的七情六欲和悲欢离合,在某种意义
上似乎不再是那位遥不可及的“世纪伟人”了。
那么,这不也是一种真实吗?
导语
1954年3月的一个寻常日子,一个名叫咪咪的女孩误打误撞把电话打到了爱因斯坦家里,并初次进行了友好而有趣的简短对话。这通错误的电话,促成一段令彼此终生难忘的友情。一个是享誉世界、备受尊敬的科学家,一个是新泽西的普通学生。从这个电话开始,我们得以沿着时间线,以诗意的视角回顾爱因斯坦一生的始末。
书评(媒体评论)
在有关爱因斯坦的各种记录资料之外,R.J.加德
尼完成了一部具有魔幻色彩的小说。他以一个优秀小
说家的技法,完成了一部奇特而明亮的作品,一个在
历史真相与丰富想象之间优美而巧妙地平衡的文学瑰
宝。结局令人动容。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
这不是事实,也不是虚构。这只是一次精彩的撰
述。
——E.L.多克托罗(E. L. Doctorow)
精彩页
“你好,我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谁?”女孩在电话里问。
这一天是阿尔伯特七十五岁生日。清晨,在普林斯顿市莫塞尔大街(Mercer Strcet)一栋小公寓二楼的书桌旁,他一页页地翻着一本剪贴簿,上面带有银色压花字迹: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收藏的专辑
他把西电牌黑色塑料电话贴近耳朵。
“对不起,”女孩说,“我打错电话了。”她带有波士顿上层社会的口音。
“你拨的号码是对的。”阿尔伯特说。
“是吗?先生,请问您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我不知道——”
“您不知道自己的电话号码吗?您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电话号码呢?”
“永远不要记那些你能查到的东西,”阿尔伯特说,“或者,让别人帮你查会更好。”
烟草星子从他的石楠木烟斗中喷出,越过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Max Born)的一封来信。阿尔伯特一挥手把它们扑灭了。
“好的,先生,”女孩说,“抱歉打扰到您了。”
“你一点也没打扰到我。你多大了?”
“十七岁。”
“我今天七十五岁了。”
“是吗?七十五岁了,真了不起。生日快乐。”
“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生日礼物。”
“我吗?”
“你提了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你拨错了号码,对你来说是错误的,对我来说却是正确的。这是一道非常有趣的谜题。你叫什么名字?”
“咪咪·蒲福(Mimi Beaufort)。”
“你是从哪里打来的?”
“从我的住处,在普林斯顿外面。”
“你说的是你的住处,那实际上你家是哪里的呢?”
“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县格林尼治镇。”
“那是个好地方。你会再给我打电话吗?”
“如果您真的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那么我会再打过来的。我一定会的。”
阿尔伯特拨弄着他那浓密的白胡子:“在电话簿里查下我的信息。”
他不断抖动着右腿,踝骨快速起落,小腿肌肉紧绷。但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腿动得这么快。
阿尔伯特一边抽着烟斗,一边凝视堆在桌子上和木制乐谱架上的生日贺卡和电报,毫不知晓这些是谁送的。烟斗里装满了启示录牌烟草,混合着菲利普·莫里斯和温莎王室两个牌子的味道。
有些贺电来自他熟识的人,比如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Nehru)、托马斯·曼(1homasMann)、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和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
他不安地坐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忍受着肝脏的疼痛。
他翻开《纽约时报》,看到这期社论引用了萧伯纳的观点:正如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一样,历史将铭记阿尔伯特的名字。
椅子上、红木柜子上和临时桌面上都堆放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油印的学术论文,标明了要让他亲自审阅,其中不乏数学家、物理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论文。一架子石楠木烟斗挨着几罐铅笔,后面是一台留声机和一些黑胶唱片,大都是巴赫、莫扎特的小提琴曲和钢琴曲。
墙上挂着四幅肖像画。一幅是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一幅是詹姆斯·麦克斯韦(James Maxwell),其研究被阿尔伯特称为自牛顿时期以来物理学界所见过的最深刻、最丰硕的成果;另一幅是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还有一幅是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这些画像下面是耆那教象征非暴力主义的带框徽章。
他看着玻恩的来信。
“我相信,”玻恩写道,“绝对确切、绝对精度、最终真理等观念是任何科学领域都不容许和接受的臆想。”
“我也这么认为。”阿尔伯特自言自语。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好我是爱因斯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R.J.加德内
译者 译者:王涵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29609
开本 32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3
CIP核字 2019038367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8
132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