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扬州玉雕/符号江苏口袋本
内容
内容推荐
玉在中国文化中历来是美好的象征,玉雕作为一种器物或是符号,承载了人们对于这种美好的向往。本书聚焦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扬州玉雕,分别呈现了扬州玉雕的历史源流、发展历程、品种类别、工艺过程、名作名师,既阐述了扬州玉雕的前世今生,也梳理了扬州玉雕与扬州本地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
费文明,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完成国家鞋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部,出版《扬州玉雕》《中国王艺美术大师顾永骏》等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长期担任《新平面》《新产品》《新媒体》的编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设计史、广告图像与消费。
目录
第一章 历史源流
第一节 玉雕与中国
一 中国文化里的“玉”
二 玉石分化
三 玉雕
四 玉雕文化
第二节 玉雕与扬州
一 扬州与瑶琨
二 扬州与和田
三 运河与扬州玉雕
四 扬州玉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章 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
第二节 汉
第三节 唐
第四节 宋、元、明
一 宋
二 元
三 明
第五节 清
第六节 现代
第三章 品种类别
第一节 山子雕
一 前世今生
二 随物赋形,化画入玉
三 山子雕的评价
四 美学内涵
第二节 仿古、炉瓶、花鸟虫鱼兽、人物
一 仿古
二 炉瓶
三 花鸟虫鱼兽
四 人物
第四章 工艺过程
第一节 相玉
第二节 设计
第三节 琢制
一 坯工阶段
二 细工阶段
三 精细修饰
第四节 抛光
一 磨细
二 罩亮
三 清洗
四 过蜡和擦拭
第五章 名作名师
第一节 历代名作
一 《大禹冶水图》玉山
二 《秋山行旅图》玉山
三 《会昌九老图》玉山
第二节 今日名师
一 顾永骏
二 汀舂源
三 薛春悔
四 高毅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符号江苏口袋本》丛书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显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
丛书以精练简洁的文字,配以精美别致的符号图片,言简意赅地介绍每个江苏符号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兼具故事性与实用性,可读可查,让中外读者迅速掌握对江苏符号最基本而广泛的认知,并获取可进一步了解、考察各符号的信息渠道,堪称精巧便携的图文版“江苏符号指南”。
本书是该丛书之《扬州玉雕》分册。书中五个板块的设置囊括了玉雕艺术的方方面面,历史源流板块交待了扬州玉雕的成因以及成为一种符号化语言的成因;发展历程板块讲述了各个历史阶段扬州玉雕从雏形到当下该艺术品种的现状,呈现工艺的发展变迁;工艺过程是本书的重点,阐述了当下扬州玉雕的制作过程;名师名作为读者呈现了具有典型性的作品和人物。本书体例完整,内容丰富,基本达到发稿要求。
后记
一个地方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往往是由这个地方的象
征性符号决定的,就像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自由女神像
之于纽约。也有人说,城市是由地标性的建筑与外围的边
界组成的,从一个感性的角度概括了城市的定义,而这个
地标性建筑也便成了城市的象征性符号。可见,一个象征
性符号可以迅速传达一座城市的形象与气质。
其实,无论是国家、城市,抑或者省份,都需要借助
符号去呈现自己。时常与一帮具有“兼济天下”胸怀的朋
友聊天,国家形象的问题常被触及。我们到底该如何告诉
我们自己,我们是谁?我们义该如何告诉别人,我们是一
个怎样的国家?美国学术友人赖德霖在一次聊天中说起,
有关部门应该评选出各个城市的“三景”,用来确立自己
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来传达自己的形象与价值观。当很
多城市的形象变得鲜明起来的时候,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就
随之清晰起来。
正在对这个话题讨论热烈的时候,好友王左佐找到我
,希望我撰写《符号江苏》系列丛书的“扬州玉雕”卷,
于是欣然答应。我是扬州人,“扬州玉雕”能够列入“江
苏符号”,是家乡的荣耀。我能够来抒写这份荣耀,自然
也很荣幸!
王左佐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的主任编辑,几年前我
的另一本拙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他也是责任
编辑。谢谢他对我的信任,将此卷的写作交给我,并提供
了很多写作的建议。此书稿得以完成,还要感谢诸多专家
、学者的帮忙与付出。感谢扬州玉雕厂原厂长陈咸益的引
介与指导;感谢顾永骏、江春源、薛春梅、高毅进四位中
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代表传承人
为我提供了他们的作品图片与文献资料;感谢审稿专家
Nuria字斟句酌的修改建议;感谢“符号江苏”审稿会上,
省委宣传部和凤凰传媒的领导与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
《扬州玉雕》被列入“江苏符号”丛书的第五辑,之
前已经出了四辑。在我和我的朋友们讨论“国家”与“符
号”的时候,有识之士们早已身体力行,策划了如此好的
丛书出版选题。期待这套中英文版的丛书在更广阔的范围
内传播江苏文化、塑造江苏形象!
费文明
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2018年11月1日
精彩页
一 中国文化里的“玉”
在中国文化里,“玉”总是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玉树临风”“冰清玉洁”“温润如玉”“如花似玉”……从神玉文化,到礼玉文化,再到德玉文化,玉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将玉奉若神明,还是比德于玉,抑或作为祥瑞之征、美之所向,玉长期以来一直维系着中国人心中特别美好的部分。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石之美者”,之后,玉的范畴慢慢缩小,但对玉的尊崇与使用,却一直没有中断。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上独树一帜。
二 玉石分化
对玉材的界定,经过了一个由宽泛到窄小的过程。最初“玉”,是指宽阔的“石之美者”,既包括狭义的“玉”,也包括其他美丽的石头,比如珉、玛瑙、玉髓、水晶、燧石、黑耀石、松石等彩石;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的红山文化(图1.1)、良渚文化(图1.2)以及齐家文化时期(图1.3),玉材缩小为殉圩琪、瑶琨、球琳;经夏商两代的筛选,到了周代,珣玗琪、瑶琨、球琳三大玉材中的球琳(又被称为昆山之玉,即和田玉),被奉为真玉,珣玗琪、瑶琨则屈居于其下。在之后2000多年的历史上,和田玉一直被认定为玉中上品。
三 玉雕
虽然在玉器史上存在着文素之争,但是琢玉、碾玉毕竟占据着主流的地位。《礼记》中云:“玉不琢,不成器。”孟子云“必使玉人雕琢之”。唐太宗说:“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问,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
制玉的过程“雕玉”,是现在的说法,古人一般说是“琢玉”,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说文》琢,治玉也。古代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刚玉砂、石榴子石等“他山之石”作为“解土砂”,辅以水来碾磨玉石,琢制而成。所以,对占代制玉不应叫雕玉,而称治玉、理玉,或是琢玉、碾玉。
玉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中国的玉雕作品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声誉。
四 玉雕文化
1.早期的玉雕文化来自东部,而非中原。早期的玉文化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1)东夷玉文化板块
距今10000—5000年,分布在今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玉材多为殉玗琪,代表性玉雕有块、匕、勾云形器、箍形器、圆孔边刃器、龙等(图1.4、图1.5)。
(2)淮夷玉文化板块
距今5:300年左右,分布在今安徽、江苏南部等地,以凌家滩遗址为代表。玉的成分为透闪石。代表性玉雕有觋像、龟壳、长方形片饰等(图1.6)。
(3)东越玉文化板块
距今5500—4300年,分布在今江苏、浙江太湖地区为主,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玉材以瑶琨为主,代表性玉雕有璧、琮、钺、三又形器、璜、梳背、锥形器、串饰等(图1.7)。
2.神玉文化——礼玉文化——德玉文化
商代的人重鬼神,好占卜,鬼神文化弥漫于社会的角角落落,自然也在玉器上留下痕迹,形成了“神玉文化”(图1.8)。神玉文化的体现是,玉作为巫进行祭祀活动的道具与图腾。于是,这样的玉又被称为“巫玉”。人们对巫玉的重视,体现了对上天神灵的尊崇。宗教、政权、图腾、祥瑞等,常常渗透在神玉文化中,充满神秘而强势的气息。
P9-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扬州玉雕/符号江苏口袋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费文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8024009
开本 32开
页数 1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2-01
首版时间 2019-02-01
印刷时间 201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200
CIP核字 2018291128
中图分类号 K876.8
丛书名
印张 5.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80
121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