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韬光养晦(5000年的成功大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物竞天择的定律,优胜劣汰的守则;立身处事的绝招,治国经邦的良策;弱者崛起的法宝,强者不衰的秘诀。成大事者多是韬光养晦的高手,本书从韬光养晦的目标、作用、策略、方法、戒律、修养、内功、底线、休止、大成等十个方面,对韬光养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寓意深刻。

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相信本书对你的改变就在你阅读时心动的一刻。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韬光养晦,可谓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一处亮点。从它的内涵到它的外延,皆是博大精深。韬光养晦,既是自然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普遍制胜规律,又是人类社会谋生存、求发展、图强大的醒世、警世恒言,更是千年万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大法宝。

历史上,因为成功运用韬光养晦的谋略而胜,因为不懂韬光养晦的道理而败的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无数实践证明,韬光养晦,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集体、直至个人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可以说古今中外成就火事业者绝大多数都是深谙韬光养晦的高手。

本书从韬光养晦的目标、作用、策略、方法、戒律、修养、内功、底线、休止、大成等十个方面,对韬光养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寓意深刻。

你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相信本书对你的改变就在你阅读时心动的一刻。

目录

前言

 物竞天择的定律,优胜劣汰的守则有/1

 立身处世的绝招,治国经邦的妙策/4

 弱者崛起的法宝,强者不衰的秘诀/6

第一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

绝境中求生存/2

◎处于绝境中不要惹怒对手,以免做出无谓的牺牲/3

 范雎受冤遭辱,急中装死逃生 /3

◎处于绝境中有必要做出牺牲时要做出部分牺牲,舍车保帅/4

 程婴忍痛献亲子,赵氏孤儿留性命/4

◎处于绝境中不要让对手觉得留下你的性命将后患无穷/5

 为了麻痹袁世凯,蔡锷贪恋小凤仙 /6

弱小时求壮大/7

◎弱小时不要与敌人拼实力/7

 项羽意欲发兵,刘邦鸿门谢罪 /7

◎弱小时须求得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环境,使自己先壮大起来/11

 康熙秘密设计除奸,鳌拜措手不及就擒 /11

◎弱小时可以借助外力发展壮大自己/13

 党项族周旋强国间,借外力壮大几百年 /13

 许靖虚名传扬天下,刘备借机招揽人才 /15

强大后求持久/16

◎比较强大时韬光养晦,是为了更加强大/16

 为选举发生争斗,华盛顿化敌为友 /16

◎已经强大后韬光养晦,是为了持久地强大/17

 唐太宗以人为镜,贞观年全国大治 /17

第二章 骄兵必败哀兵胜

骄敌、励己——韬光养晦的直接作用/24

◎韬光养晦能够使对手产生高枕无忧的心理/24

 吕蒙示弱以骄敌,关羽大意失荆州 /25

◎韬光养晦可以勉励自己发愤图强 /27

 发奋读书苦心练武,祖逖携友闻鸡起舞 /27

 韩信受胯下之辱,终于成千古功业 /28

 早川德次受尽磨难,发愤图强终成大气 /29

避灾、成事——韬光养晦的最终作用/30

◎韬光养晦能够防止引起别人的嫉妒或怀恨在心,从而避免灾难/31

 亲伯父欲杀人灭口,王羲之借假寐避灾 /31

 郭德成酒后失言,当和尚保全性命 /33

◎韬光养晦可以减少阻力,成就大事/34

 萨达特深藏不露,避锋芒终登宝座 /34

第三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

假痴不癫,应付危局/38

◎假痴不癫可以让对手疏于警惕/38

 元恭危局装哑避祸,皇位来临开口说话 /38

◎在特殊情况下,假痴不癫可以赢得人心/40

 宋高宗奖励败将,韩世忠感恩效命 /40

◎假痴不癫可以弥补过失/41

 韩信自封假齐王,刘邦发怒又挽回 /41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落筷借雷巧掩饰 /42

藏而不露,蓄势待发/43

◎藏而不露可以让对手懈于防范/43

 司马懿托病隐忍,等时机擒杀曹爽 /44

◎藏而不露可以为自己积聚实力腾出时间和空间 /46

 杜畿退让等待时机,步步为营镇抚河东 /46

◎藏而不露能够造成攻击的突然性/47

 篡位前谦让如君子,时机到王莽当皇帝 /48

 斯坎德培忍辱负重,一朝起义光复祖国 /49

低调退守。以退为进,52

◎低调退守可以麻痹对手/52

 重耳遇难外出逃生,寻机回国称霸天下 /52

◎低调退守可以保存自己/56

 曾国藩主动裁军,清朝廷消除猜疑 /56

◎低调退守可以激励自己/57

 密特朗遭人陷害,待时机东山再起 /58

第四章 一着不慎全盘输

谨言/60

◎在言语上不得罪人/61

 贺若弼满腹怨言,求皇恩才保性命 /6l

◎在言语上不吹毛求疵,不惹人烦/62

 欧也妮吹毛求疵,拿破仑幽会情人 /62

◎在言语上不露才智,不犯人忌讳/63

 杨修自作聪明,口关不严找死 /63

慎行/64

◎行为不狂傲/64

 祢衡自恃才高,狂妄不羁被杀 /64

◎处事须小心/65

 徐达功高不骄,伴君保全晚年 /65

 刘禹锡好为人师,牛僧孺怀恨在心 /67

◎生活要自律/67

 女巨富风流放荡,坠情网落入陷阱 /67

 皇帝嗜酒无度,国乱自身丧命/69

 军官挥霍无度,交友不慎被套 /70

第五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

弱小时不显强大之志厂74

◎不显强大之志可以求得生存/74

 努尔哈赤横遭灾祸,忍辱求生寻找时机 /74

◎不显强大之志可以使对手对你懈于防备/75

 慕容超装疯卖傻,寻机会终回祖国 /75

◎不显强大之志可以更好地求得发展/76

 雍正用不争之策,康熙传大统之位 /76

崛起中不展强大之力/78

◎不展强大之力可以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78

 朱元璋缓称王,建明朝当皇上 /79

◎不展强大之力可以不为人猜忌/80

 功高狂妄遭猜忌,吕后设计杀韩信 /81

◎不展强大之力可以团结更多的人/82

 曹操不逞一时之威,众士归心成就大业 /82

强大后不逞强大之威/84

◎不逞强大之威可以凝聚人心/84

 毛泽东胸怀宽广,李宗仁心悦诚服 /84

◎不逞强大之威不会成为众矢之的/86

 逞威风一错再错,诸葛恪骄傲遭杀 /86

第六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

曹咎性情暴躁,刘邦计取成皋 /110

福特公司面对危机,不急不躁稳中取胜 /11 1

少年皇帝聪明非凡,遇事不急明辨忠奸 /1 12

◎宽容大度/114

 傅作义起义献城,毛泽东既往不咎/114

 王郎兵败邯郸后,刘秀烧信安人心 /116

 皇姐气急败坏,刘秀宽待下级 /117

◎不妒能,不忌才/118

 庞涓妒才害孙膑,变兄为仇遭杀身 /118

◎不记私仇/122

 鲍叔牙推荐管仲,齐桓公接纳仇人 /122

 吕蒙胸怀宽广,为公不计私仇 /123

坚强的意志/124

◎要有忍耐、忍辱负重的精神/124

 张良下桥捡鞋,老人传授兵法/124

◎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125

 不屈匈奴意志坚,苏武牧羊十九年/125

◎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128

 左思十年一赋,洛阳纸价飞涨/128

超人的才能/129

◎善于观察/130

 三年间沉稳观察,楚庄王一鸣惊人/130

 武则天御赐宝物被盗,苏无名密思急案慢破 /132

◎灵活机动/134

 为了得到支持,恺撒拒称大帝 /134 

 公子小白临危冷静,遭射暗箭急中生智 /135

◎精细认真/136

 王永庆心细如丝,获发展终成大气 /136

◎计深谋远/137

 石■大义灭亲,用计借刀杀贼 /137

 寇恂聪明透顶,用计避开私仇 /138

远大的理想/90

◎远大的理想是成就事业的前提/90

 孔子从小有大志,一生救世成圣人 /90

 刘勰贫而有志。写成千古名著 /92

◎远大的理想能够产生无穷的动力/93

 苏洵二十七岁立大志。奋斗二十余年终成才 /93

◎远大的理想可以克服千难万险/94

 司马迁立志编史书.忍奇辱廿年成巨著 /94

◎确立切合实际的、能够实现的人生奋斗目标/95

 宋濂人穷志不短。苦学一生成事业 /95

优秀的品格/96

◎淡泊名利 /97

 霍去病屡立战功,拒府第流芳千古 /97

 智伯贪欲无边,遭遇四面楚歌 /98

 和坤贪墨富可敌国,一日被捕悬梁自尽 /99

◎谦虚/101

 陈尧咨百发百中,卖油翁不屑一顾 /101

 晏婴御者改过修身,相国举荐荣任大夫 /102

 杨秀清骄狂不已,洪秀全设计杀人 /102

◎不沉溺于酒色/103

 阴谋家诡计多端,春申君贪色丧命/103

 克格勃派女特工,工程师中美人计/104

 海因兹坠入情网,美男子获得情报 /105

◎苦心修炼优秀的品质/106

 程颐博学不怠,正心克己成名 /107

 王尔烈两袖清风,不贪财一世英名 /107

高深的涵养/110

◎不急不惊,恬然从容/110

第七章 吾将上下而求索

励志/140

◎要坚定信心、坚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会实现理想/141

 曼德拉身陷长狱,廿七年矢志不移 /141

◎正确对待挫折,确保遇到挫折而不失志向/143

 勾践知耻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大获全胜 /143

◎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147

 贤惠妻断织劝夫,乐羊子坚定志向 /147

学习/148

◎学习书本知识/148

 孔子一生忘我学习,开创儒学被尊圣人 /149

 康熙自幼读书,文韬武略称雄/150

 王充博览群书,论衡充满哲理 /150

◎学习专业技能/151

 李时珍精心学医,留巨典恩泽中外/151

◎向社会学习/152

 诸葛亮隐居隆中,观天下胸有成竹 /152

思索/153

◎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153

 冯媛买义换取民心,百姓拥护孟尝感慨 /154

 江乙思考天下形势,安陵受教安身立命 /154

◎思考要有重点/155

 姚崇叛乱成功后,贺宴假哭保性命 /156

 姚崇苦心设计,身后子孙避灾 /156

 石显精于谋划,连续用计保身 /157

◎要把思考和学习结合起来/158

 郭乐研究市场,屡出高招获胜 /158

奋斗/159

◎养成勤劳奋发的习惯/159

……

第八章 是可忍熟不可忍

第九章 面璧十年图破璧

第十章 以德服人以德胜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处于绝境中不要惹怒对手。以免做出无谓的牺牲

处于绝境时,自己的力量必然是最弱小的,敌人的力量必然是强大的,两相比较,往往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你处于绝境中,对手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或者不费过大的力气就有可能致你于死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不要惹怒对手,不要以卵击石,避免无谓的牺牲。

范雎受冤遭辱,急中装死逃生

范雎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字叫叔,曾到东方各国去游说,没有什么收效。后来回国想侍奉魏王,但因家境贫困,连生活都没法维持,于是就先到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那里找点事做。

有一次,魏昭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雎也跟着前去了。但他们留在齐国好几个月,没法完成任务来回报朝廷。在此期间,齐襄王听说范雎很有辩才,就派人赐给范雎十斤金子和一些酒肉,范雎辞谢,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十分生气。怀疑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国事告诉了齐国,所以才会得到这些赏赐,他命范雎收下酒肉,把金子退还。回国以后,须贾心中对范雎十分恼怒,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相国是魏国的公子,名叫魏齐。魏齐听了以后,不分青红皂白,便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把他包起来,丢在了厕所里。当时,魏齐正在宴客,宾客喝醉了酒,都在他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用来告诫后来的人,使他们不敢再随便泄漏国家的机密。范雎在草席里偷偷告诉看守的人说:“老丈能放我出去,以后我一定重重的酬谢您。”于是看守的人就请求魏齐,让他把席子里的“死人”拿出去丢掉,魏齐醉醺醺地说:“可以。”范雎这才逃了出来。后来魏齐觉得不太对劲,又派人要把他找回来。魏人郑安平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带了范雎一起逃走,并躲藏了起来。后来,范雎被迫改名换姓叫做张禄。这个时候,秦昭王正派遣谒者王稽出使在魏国。郑安平就假扮成一个小厮,服侍王稽,王稽问他:“魏国有没有贤人,可以和我一起西游的呢?”郑安平回答说:“属下同里有一个张禄先生。想要见您,和您谈谈天下的事情,但是这个人有仇家,不敢白天来与您相见。”王稽说:“那么您就晚上带他来。”郑安平就在晚上和范雎来见王稽。话还没说完,王稽就知道范雎是个贤才,便对他说。“先生请在三亭的南面等着我。”范雎和王稽约定好后,就回去了。王稽辞别了魏王回国,经过三亭的南面,便用车子带着范雎同回秦国。

后来,范雎向秦王献出了“远交近攻”的宏伟谋略,帮秦王成就了千古大业。

P3-4

序言

千年万载,遵成违败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韬光养晦,可谓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一处亮点。从它的内涵到它的外延,皆是博大精深。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露锋芒,待机而动,发展自己。他既是自然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普遍制胜规律,又是人类谋生存、求发展、图强大的醒世、警世恒言,更是千年万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大法宝。历史上,因为成功运用韬光养晦的谋略而胜,因为不懂韬光养晦的道理而败的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物竞天择的定律,优胜劣汰的守则

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有许多东西今天仍得益于自然的教化。我们从自然界中学到了许多技术、战术甚至战略性的东西。

我们从各种动物身上学会了使用某种东西:比如某些草药的发现就得益于蛇、大象等;我们从各种动物身上学到了拳术:猴拳、猫拳、蛇拳、鹰拳、螳螂拳;我们从各种动物身上学会了技术:从蜻蜓身上学会了造直升飞机、从变色龙身上学会了隐身术……

弱者崛起的法宝,强者不衰落的秘诀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自从诞生了生命之后,斗争就一直进行并从未间断过,弱肉强食的规律直至如今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现在已有的情况判断,这一规律在我们能够想象的未来时间范围内可能还将得到持续。所以,对于人类来说,无论从个体还是从集体还是从整体的角度讲,我们都希望自己不是弱者,而是强者。

很简单的道理,弱者既不会自然而然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为强者,强者也不会因为曾经强大就永远强大。所以,弱者要依靠自己的奋斗崛起而成为强者。强者要保持自己强盛的地位不衰,都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行。剖析一下自古以来强弱对比发展变化的原因,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弱者奋起强大,还是强者昌盛不败,都需要韬光养晦。

韩信是中国古代汉朝重要的开国功臣,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他由弱而强,由强而亡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令人感慨不已。

韩信出身平民,少年时代非常穷困,他虽有大志,但既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他在一个亭长家里长期吃闲饭,几个月后,亭长妻子就不给他饭吃了。被逼无奈的韩信又在城下钓鱼。一个冲洗丝絮的老妇见他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当韩信向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时,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韩信有大志,经常身携刀剑,一天,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由此显然可以看出,当时的韩信是多么的弱小。然而,正是这个弱小的韩信,由于懂得韬光养晦的策略,因此,他能忍受寄人篱下之屈,它能忍受胯下之辱。后来,终于在刘邦军中成就了他的奇功伟业,成就了一代军事天才。

在刘邦拜韩信为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你不如项王。……”虽说这是谈及国家大事,为刘邦出谋划策,但是,这样的话让刘邦感到不舒服。在刘邦听了韩信的深谋远略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后,取得了节节胜利。在韩信平定齐国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齐王便。”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虽然在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提醒后,刘邦改了口,立了韩信为真齐王,但,这件事无疑让刘邦对韩信更多了一份戒心。刘邦高兴时常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虽然最后一句话已经恭维了刘邦,但韩信的才能更为刘邦所忌。当刘邦亲征陈■时,韩信称病不随,终被吕后和萧何设计斩杀。

所有强弱对比发生变化的历史故事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如果你是弱者,要摆脱弱者的地位,那么,需要韬光养晦,使自己战胜一切困难,通过奋斗崛起,变成强者;如果你是强者,要保持强盛不衰的地位,不致败落衰微,那么,需要韬光养晦,这样才会有备无患,保持不衰,求得永恒。所以,从强弱转换这个角度讲,韬光养晦是弱者崛起的法宝,韬光养晦是强者不衰的秘诀。

为了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理解韬光养晦的内涵,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韬光养晦的策略,本书从韬光养晦的目标、作用、策略、方法、戒律、修养、内功、底线、休止、大成等方面,对韬光养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阐述,通过介绍大量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后记

经过全体编审人员的共同努力,《韬光养晦》一书,已经正式与读者见面.了却全体编审人员的一大心愿。

为了能把一部有较高质量的书稿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对此,我们非常认真,倾注了较大精力,花费了很大心血。仅拟提纲就用了半年的时间:为购买相关参考资料,我们到过北京、南京、西安、合肥等多个城市;已经查找的资料可以说是“堆积如山”。初稿形成前,对提纲和全书的内容曾作过三次较大的改动:初稿形成后,又作过许多细致入微的修改。为使读者能对此书产生共鸣、激起浓厚的兴趣,我们为每一章编写了形式一致的主、副标题,各章的每一部分也采取了同一格式、同样字数的句子作为题目,在第三层标题之后又都分别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经典例证,足见我们的良苦用心。

无论如何,我们是希望通过全体编审人员的辛勤劳动,向读者奉献一部有益的好书。这既是我们编写此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我们的良好愿望和深切期望。如果读者能感受到《韬光养晦》为您提供了一点帮助,那将是我们无比的荣耀和莫大的安慰。

全书由王宇红提出总体框架、结构,并担任主编,党万军、魏自力、吴寅同志参与了讨论和各章的具体组织,担任本书的副主编,总参系统的王坦、王宇红、王银行、刘明新、吴寅、张家举、金鑫、姜山、聂敬彦、党万军、贾桂琴、魏自力同志以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公安局的赵运凯同志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在整个编写和出版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报刊,引用了一些实例。对于这些资料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对冯俊平提供资料表示感谢!

                        编者

                    二00六年一月一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韬光养晦(5000年的成功大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宇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1828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43:57